冬伤于寒 (续)

日期:2014-03-19

       

       温病,可以是散在的个例,也可以造成大面积流行。 从散例看,个案差异相当大;但瘟疫流行时,却不难看出明显的共性。 中医史上多如牛毛的医案,基本上都是自吹自擂,目光如鼠的江湖中医对瘟疫的理解常常不如普通人。 “大兵过后必有凶年”,一句话就超过1800年中医人对瘟疫的认识。 


       今天中医人对防治禽流感开方板蓝根,还可见到一丝中医血脉? 这既是天大的笑话,也让人明白中医学术的现状正是如此。 


       传统的江湖中医应该不会这样,迷路于经典真学的门外中医更不会如此,历史上早就有过、却于近代勃然兴起的挂名中医已经为我们奏响了哀乐。


       遥祭医圣当年,汉末天子失政,群雄并起,兵灾战火连绵。 汉衰而魏蜀吴兴,兴也百姓苦、败也百姓苦,百姓逃难于战乱中,流离失所,生命尚且早不保夕,更遑论衣食之温饱? 在那强凌弱、众暴寡、饿殍遍地的岁月,张机以素盛之家族尚且死亡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再看看才高七斗的曹子建《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嚎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鼎食殿处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矣。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压之,亦可笑”。 


       哈哈,当中医学者在高倍镜下迷惑于下冬伤于寒时,史学家、政治家那些非中医专业人士却于低倍镜中为中医经文点头。


       开时有几分相信“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了? 问题是医理上如何解释,这才是中医人必需深刻反省的。《内经》有“热论”专篇,谈的好像是后世的温病? 不过圣经上很清楚是谈伤寒。 河间师徒不懂装懂、以低劣的伎俩偷换概念为“伤寒热病”,竟然也为后世温病学寻找到了圣灵。 实际上,《素问》和《灵枢》并没有温病专篇, 《难经》同样没有温病专篇,还是乖乖地看看医圣的《伤寒论》吧。 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湿。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伤寒论》既然记载着“为温病”“风温为病”,已经承认温病是相当独立的病种, 显然比《内经》《难经》前进了一大步。 网友藏德无限数据库中“为病”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一文中曾经指出《伤寒论》中“为病”的记载只有8条:六节,风温,阴阳易。 推测在医圣心中,温病相当重要,但在397条中只是记而不述,这是伤寒的变种,说来话长。或许,仲景另有专文,随不可考的变故,失传了。


       1400年后,温病再次被世人提起,病因病理的认识却完全不同于《内》《伤》。 叶天士作为一代宗师,对“巨阳者诸阳之属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虽然目慌慌脑茫茫, 还是凭良心对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见解——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虽未醇,亦足贵。 然而,差若毫厘,缪以千里。今天请问叶桂:真的是古经今病不相能? 还是您对“巨阳”、“风府”展卷兴叹之余的无奈迂徊?(待续)






· 41018684w   温病,从病名看,温是日出皿的过程中,水汽(即人身生化之气)运行出问题的一个病。日出皿之时位为春,春的生发之气失常为病称温病。春的生发之气为少阳相火,少阳相火受病是因为冬伤于寒,冬伤于寒,一方面使得太阳宣布之气受障碍,故仲圣称温病为太阳病,另一方面冬时伤寒使得四时长四藏的冬时长养肾藏的功用受损,以至于肾气受虚封藏功能不足,又封藏功能不足导致藏精不足。藏精不足则少阳生发无力,封藏不足则生气浮上,上浮的少阳火气首先形成对五藏之华盖太阴肺的收降功能的损伤,产生热伤津。热伤津即是伤了阳明上奉的精气即灌溉之气。从上面的分析可得温病的机理为:根本原因1.太阳宣布障碍。

温病,从病名看,温是日出皿的过程中,水汽(即人身生化之气)运行出问题的一个病。日出皿之时位为春,春的生发之气失常为病称温病。春的生发之气为少阳相火,少阳相火受病是因为冬伤于寒,冬伤于寒,一方面使得太阳宣布之气受障碍,故仲圣称温病为太阳病,另一方面冬时伤寒使得四时长四藏的冬时长养肾藏的功用受损,以至于肾气受虚封藏功能不足,又封藏功能不足导致藏精不足。藏精不足则少阳生发无力,封藏不足则生气浮上,上浮的少阳火气首先形成对五藏之华盖太阴肺的收降功能的损伤,产生热伤津。热伤津即是伤了阳明上奉的精气即灌溉之气。从上面的分析可得温病的机理为:根本原因1.太阳宣布障碍。2.藏精不足。3.封藏功能不足。产生了1.生气不足。2.相火浮上而伤了太阴肺的收降功能。3.阳明之津受伤,土气不足。由以上的病理分析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则治温病之方:一以宣统太阳,一以凉降收敛浮上的火气,一以补充阳明津气。阳明津气一补,太阴收降之令一行,则肾气得复,藏精有源。精化为气,生气得复,太阳宣布畅通,温病岂有不解之理。此不才之浅见,与大家同商。2014-3-19  07:26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是的, 医圣在《伤寒论》中谈温病,主要在太阳篇。(2014-3-21  00:07)

· 41018684w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从脉阴阳俱浮看,阳脉浮为太阳受病之脉,阴脉浮为生气浮上不得收降之象。2014-3-19  07:41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理解得很好。(2014-3-21  00:08)

· 南山度    谢谢先生教诲。后学愚按:伤寒太阳不升,温病太阴不降,皆上焦开发受阻。2014-3-19  08:06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皆上焦开发受阻。 但温病有个前提:不藏。(2014-3-21  00:10)

· Kanon-in-D    冬,当寒之,而伤于寒,不外乎:1.寒过了 2.体素虚 3.秋未敛2014-3-19  12:41

      中医修正  回复 Kanon-in-D:义不精,细思可精。(2014-3-21  00:11)

· 如梦方醒   溫邪上受應首先犯太陽,正邪交鋒於肺,肺亦稱少陰,也是太陽的組成部分(中医修正,五   对天三问(二))2014-3-19  15:34

      中医修正  回复 如梦方醒: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叶桂论医并非无根无据, 问题在于六节生理的迷糊。 他应该明白自己的理解存在着不完善,《叶香岩温热篇》出书是他学生新闻炒作的结果。这就如马宗素说河间“暴耀当世”,失之肤浅矣。(2014-3-21  00:20)

· 如梦方醒    “曾经看到某网友(有请看官们告诉我该网友的网名)指出《伤寒论》中“为病”的记载只有8条:六节,风温,阴阳易。 ”——為藏德無限網友——数据库中“为病”概念的学习与理解2014-3-19  17:53

      中医修正  回复 如梦方醒:谢谢指点,我太糊涂了。实际上,当时我已经收藏了该篇博文。(2014-3-21  00:21)

· 用户zq0ba9qcex    我是这样理解“冬伤寒,春必温”一个人在冬天受到寒气,到了春天,借助春天的少阳,充击太阳经在冬天时的寒束。其实还是离不开六经。现在我们这里天气变暖通,开始流感,我就是喝陈皮、生姜、红糖茶,很快就好了。以前,喝凉茶,就是越来越来苦。一个人如果身体很好,就是在冬天,受到寒气,阳气足,在冬天就要以发散,不用借助春天的少阳,所以,春天就不会温。先生,请你回复我

我是这样理解“冬伤寒,春必温”一个人在冬天受到寒气,到了春天,借助春天的少阳,充击太阳经在冬天时的寒束。其实还是离不开六经。现在我们这里天气变暖通,开始流感,我就是喝陈皮、生姜、红糖茶,很快就好了。以前,喝凉茶,就是越来越来苦。一个人如果身体很好,就是在冬天,受到寒气,阳气足,在冬天就要以发散,不用借助春天的少阳,所以,春天就不会温。先生,请你回复我2014-3-19  19:40

      中医修正  回复 用户zq0ba9qcex“一个人如果身体很好,就是在冬天,受到寒气,阳气足,在冬天就要以发散”,说的是! 发散!不得姑纵。 不过, 发散后将息也相当重要,不可忽视。(2014-3-20  23:38)

用户zq0ba9qcex:先生,我想请问你,桂枝汤中的桂枝用什么作用?这是理解理解伤寒的关键。(2014-3-21  17:12)

      中医修正  回复 用户zq0ba9qcex:您既然将397条的关键压缩在“桂枝”二字, 研究之深已经远远超过敝人。(2014-3-21  20:49)

· 上下求索-加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永远不会忘记仲圣的那句话。《伤寒论》才是心目中的圣经,会一直坚持下去,跟随先生博文一直走下去,心安处才是吾家。2014-3-19  20:2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求索-加油:好的,《伤寒论》是医学圣经。 抱住《伤寒论》,勇敢地上下求索,暂时不要参考历代注解,不要让任何注解将您的思维拽离圣经原文。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名家”看懂祂。(2014-3-20  23:14)

· 默然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去寒就温,”;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很明显温病是冬不藏精的原因,何以冬不藏精?因冬伤于寒。而冬应“去寒就温”,冬令,生气本向内归藏,冬伤于寒,引动生气向外而浮,何因?用通俗的话解释,人是恒温动物,伤寒则人体就要自我调节,调动生气向外而达温,以达到体温的正常化,生气向外浮,则冬藏精少,故有温病之“渴”,渴,“虚故引水自救”。至于为何有温病之“发热”,本人理解为冬伤“寒”之性具有潜藏之性,故春发热以与之寒平衡。为何温病“不恶寒”,春令生气由内向外,故不恶寒。伤寒论中的“恶寒”二字,以本    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去寒就温,”;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很明显温病是冬不藏精的原因,何以冬不藏精?因冬伤于寒。而冬应“去寒就温”,冬令,生气本向内归藏,冬伤于寒,引动生气向外而浮,何因?用通俗的话解释,人是恒温动物,伤寒则人体就要自我调节,调动生气向外而达温,以达到体温的正常化,生气向外浮,则冬藏精少,故有温病之“渴”,渴,“虚故引水自救”。至于为何有温病之“发热”,本人理解为冬伤“寒”之性具有潜藏之性,故春发热以与之寒平衡。为何温病“不恶寒”,春令生气由内向外,故不恶寒。伤寒论中的“恶寒”二字,以本人理解此寒为内寒之意。2014-3-19  22:59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您理解得相当深刻,很高兴见到中医人也讲认真。(2014-3-20  23:32)

如梦方醒 回复 中医修正: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溫病之發熱是否可從這得到解答?在此多謝修正老師的回復及鼓勵。(2014-3-21  07:29)

      中医修正  回复 如梦方醒:温病的发热,与伤寒的发热,发生在同样的人体,病理上不可能南辕北辙。(2014-3-21  20:37)

· 南山度    同意默然的论述。“大兵过后必有凶年”。后学理解,大兵当前,人人自危,精神外越,形成与“冬不藏精”相同的景象。2014-3-20  11:23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理解深刻。(2014-3-20  23:09) 

上下空无 回复 南山度:我还以为是兵祸,导致人畜尸体漫野,病原体滋生,疫病开始流行。没想到“藏精”上。
留意一下,不知道乌克兰时下是否会出现“凶年”。(2014-4-2  22:0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空无:说的是啊。 不过,者也可理解为另类的“不藏”。 二者并行不悖。(2014-4-3  21:32)

· 如梦方醒“大兵过后必有凶年”後學理解是:百姓對戰亂的恐懼、性命的擔憂,精神不能內守,真氣亦不能從之,心理亦可讓生氣外浮(貌似緊張驚恐亦有“寒”的感覺);另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失於溫飽,不能去寒就溫,冬必傷於寒,運樞以應,無精可藏,春必無所生,太陽受累,此陰陽失位?!又寒暑錯時,又傷於寒。兩感於寒者,必死!    “大兵过后必有凶年”後學理解是:百姓對戰亂的恐懼、性命的擔憂,精神不能內守,真氣亦不能從之,心理亦可讓生氣外浮(貌似緊張驚恐亦有“寒”的感覺);另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失於溫飽,不能去寒就溫,冬必傷於寒,運樞以應,無精可藏,春必無所生,太陽受累,此陰陽失位?!又寒暑錯時,又傷於寒。兩感於寒者,必死!2014-3-20  13:19

      中医修正  回复 如梦方醒:您理解得相当深刻。(2014-3-21  00:22)

shanghanmi 回复 中医修正:緊張驚恐亦有“寒”的感覺。此言深刻!紧张惊恐下交感神经收缩,导致微循环小血管收缩,此情此理与受寒时颇为相似!(2014-3-23  10:10)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太阳寒了, 不只一端。利用西医研究成果,您将发现更多的寒了。 要想博采众方,中医人必须了解西医, 新中医要重返经典,就必须向传统的江湖中医说声good bye.(2014-3-23  21:30)

· 一善心善行    近期看到了好几位同志的发言或博文得到了修正先生的或赞扬或肯定或鼓励,真是好迹象,好兆头!我也随喜赞扬他们的勤恳精进的学习态度!我相信,修正先生会引领他们走上学习中医之正轨,你们将是“荷担仲圣家业”的中流砥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功德不可思议,无可量之。2014-3-21  17:50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善心善行:仲景家业如果无人继承,我要仰问苍天“天理何在”? 该来的人毫无疑问要来,1800年中医伪学必将澄清。 不过, 敝人只是仲景家仆, 要为祂守住真学。(2014-3-21  20:53) 

一善心善行 回复 中医修正:一心为人类国家社会的人,不问眼前的效果,只问自己应该做不应该做。甚至今天下的种籽,哪一天发芽?哪一天结果?都不知道。下了种籽,终有一天会有成果的。从这里我们想到,孔子的思想,几千年以来,始终成为国家民族文化的中心,的确是有它千古不灭的价值的。——南怀瑾《论语别裁》(2014-3-21  21:14) 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時代的要求,實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遠的,要能耐得淒涼,甘於寂寞,在默默無聞中,散播無形的種子。耕耘不問收穫,成功不必在我。——南懷瑾《楞嚴大義今釋》 。。。。(2014-3-21  21:16)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善心善行:谢谢指点:成功何必在我?(2014-3-21  21:24)

一善心善行 回复 中医修正:后学引用了南师的说话,是想表达我对先生的敬仰,我觉得,天理常在,只要还有中国人,只要汉字不“被进化”为英文拉丁字母,华夏民族中总有福德配位的继承人。(2014-3-21  21:28)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善心善行:先生何必担心被进化? 汉字六书,进化得了吗? 八卦、六节、五行,不但进化不了,相信将来还要纠正西洋认识的不足。 有钱人,是最容易被“进化”的; 真正的读书人, 常常看低世间俗事。(2014-3-21  21:42)

一善心善行 回复 中医修正:我常悲观社会时势,大概也透露着我的身心出了某些的毛病;感先生达观,看先生的博文及回复网友的对答,就透露出先生的学养通达古今,看先生的博文,有很多我看不懂,但看先生对网友的回复,却是另有一番趣味,先生学识渊博,巧妙应答,我感觉看先生的回复内容是一种享受,也增长了许多学识。感谢您。(2014-3-21  22:09)

· 41018684w     分析仲景序中的“伤寒十居其七”:在饿殍遍地的岁月,百姓精神惊恐,心身两疲惫,大格局处于冬不藏精的状态。冬不藏精则易感瘟疫而病亡,当然也有饿死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在饿病两难中死去。故“伤寒十居其七”中的伤寒大概是跟书名《伤寒论》中的伤寒是同一个意思。那么《伤寒论》既然是一部临证辨病之书,其论应该是论身体生病的整体情况。从全书论病以六节按序辨病次第详论,即可得知其书之旨归。因此书名之“伤寒论”当作感邪受病论。而人身感邪受病,一日太阳受之。而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太阳运行是一身生化之本,《内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现在太阳之上寒气不能为之主,反郁而为病,太过

分析仲景序中的“伤寒十居其七”:在饿殍遍地的岁月,百姓精神惊恐,心身两疲惫,大格局处于冬不藏精的状态。冬不藏精则易感瘟疫而病亡,当然也有饿死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在饿病两难中死去。故“伤寒十居其七”中的伤寒大概是跟书名《伤寒论》中的伤寒是同一个意思。那么《伤寒论》既然是一部临证辨病之书,其论应该是论身体生病的整体情况。从全书论病以六节按序辨病次第详论,即可得知其书之旨归。因此书名之“伤寒论”当作感邪受病论。而人身感邪受病,一日太阳受之。而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太阳运行是一身生化之本,《内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现在太阳之上寒气不能为之主,反郁而为病,太过不及分为两途。而人生病开始病在太阳,若能及时得正治,则无以后传变之五节病。从分析中可得《伤寒论》书名之大概用意所在。再说《为病》:论中“为病”有见三种情形,分别为:之为病。为温病和如在太阳病的前提下说的名为中风名为伤寒。那么此三种写法,有何异同呢?以下分析之: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为病是说人生病了,六节之太阳为之作出相应的应对调节,而产生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证。因而可由证以辨病。而名为中风与名为伤寒是在太阳病的前提下的分型名称,一称中,一称伤,皆以感邪之词为名。而为温病的写法却为用感伤之类的词。温是四时之气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中的春温之气。春温代表生气,而温又与凉对。所以此处的温字应同时包含此两种意义。如与论语中的“放于利而行,多怨。”中的“放”俱“放纵与放弃”两义是一个道理。因而为温病产生两曾意义:一个是生气受病,生气受病又分生气受郁故称太阳病,和生气不足(因冬不藏精)。一个是温热之气浮上而伤太阴肺之收敛凉降之气。故《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又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而《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而太阳病本当恶寒发热,今太阳病发热而不恶寒而且渴。是太阳病之变格也。阳明病外证发热当恶热,而文中未写到恶热,也不能因其发热不恶寒之语而将其当成阳明病。而言其为太阳病之变格,究竟变因何而变呢?试辨之,温病是在“冬不藏精”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而太阳病则无此条件。所以温病也属六节太阳之为病的大格局,而又同时有冬不藏精的体质。2014-3-22  08:40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凭您前半段的理解,就可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去给院士们讲课。伤寒,作为书名,为义深矣。(2014-3-22  21:38)

41018684w 回复 中医修正:承蒙先生步步教诲。后学才得有机会试叩中医圣经:《伤寒论》之门。既然后学有幸得见先生博客,让我得知中医圣学之真谛:《六节藏象学》。以我的下下愚,为学圣学,岂可不以至诚至勤而精心求学。真诚所致,金石为开。让我初步闻到了圣学的芬芳气息。学经典真能开智也。(2014-3-22  22:30)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41018684w:大道至简至易,伤寒这种病态,就是离经叛道,如果把离经之火归位,叛道之賊降伏,治疗手段上,包括经方在内,将看到另一番天地。(2014-3-23  09:13)

41018684w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兄之言甚是。治病之法就是拨乱反正之法。亦是恢复君火以明之法。“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能顺苍天清净之气,则志意治而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真人之修心治身是“独立守神”,故能寿敝天地。可知着意用神乃万病之根。人心难伏,故借物性之偏以纠正之,是治病也。(2014-3-23  09:50)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万病之跟,的确是人心难伏。(2014-3-23  21:26)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41018684w:看了你的简介,你也算修炼之人,真正修心才是治病根本,心不去,业力难平。即使借物性之偏以纠正之,只是病之表面。病人自己欠的債,要自己还。你行医为钱,使病人不能从心理转变,执着治病,做为医生可知罪否?(2014-3-27  18:24)

      中医修正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世间法只有因果二字。 所欠的债,必须发愿偿还,否则难以寻找生命真谛。 抬头三尺有神明,投机取巧, 极难取得成功。(2014-3-29  20:26)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中医修正:一个真正的中医,必定是一个修炼得道之人。人每次得病都是上天给人机会,让人醒悟,返本归真。如果一个不修炼的中医,让病人执着治病,挡住病人醒悟的机会,我想这个中医是有罪的。我是这让理解这件事。(2014-3-30  07:51)

      中医修正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人每次得病都是上天给人机会,让人醒悟。 
确实如此。(2014-3-30  21:41)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中医修正:但愿中医修正先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将是众生之福,中医修正之功德。中医传播只有两条道,一是找到一位道德高尚之人作为衣钵传承,一是著书立说,象仲景一样,广布天下。以免真正中医沦为挣钱的机器。真正让人醒悟的阶梯。(2014-4-1  14:58)

半轮沧海上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所以说医不扣门,就是真正尊重因果。既不推辞医生治病的责任,又不横加干涉他人因果。好中医也应该是好的修道人。(2014-4-2  21:59)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说的是。(2014-4-3  21:28)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半轮沧海上:其实我回复的前提是看到41018684w是修炼之人,我是在与修炼人讲话,最起码你不是修炼人。给你糖豆的就是好修道人,给你扎针的修道人就是坏修道人吗?我再强调一遍,作为中医,你要把中医修正的博客细细地看,反复地看。我再告诉你中医修正也算修炼中人了。(2014-4-4  08:02)

半轮沧海上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本人修佛向道20载了,确实不敢说自己是修炼之人。洗心革面,从来就不曾彻底,惭愧!(2014-4-4  08:25)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半轮沧海上:真正修佛,是直指人心的,你看那恶业,包裹着不好的人心。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有深意的。其实有病,是上天对人的警告,也是给人机会。如果你把病无缘无故给除去了,病人之病根“人心”没去,挡住了上天的警告,作为中医你是有责任,并不是简单挣钱的事啊!(2014-4-4  11:20)

半轮沧海上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知识不等于智慧,当然学佛人大多是连佛学知识都未能获得。人的根器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天仪兄对于中医治病只有一个解,难以苟同啊!试问,有无缘无故去掉的病吗?(2014-4-4  11:58)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半轮沧海上: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吧!也是前一阵发生的。一个很有名的风水师,在山上给人看风水,被泥石流活埋,我觉得他与他的顾客按你的看法应该有缘有故,但他干扰了天体运行,我想他要承担天谴的。我不知道我说的你能明白吗?(2014-4-4  16:22)

半轮沧海上 回复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真心不知道天仪兄学中医干什么了。难道就是为了干扰因果?当今的风水师有几人有能力干扰天体运行?还是天仪兄一厢情愿的解说?(2014-4-4  17:43) 本人看到天仪兄所发言论,一时玩性大起,所以才有了上边回复。后来想想老顽童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就此别过。有什么唐突之处,还望海涵。(2014-4-4  18:06)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半轮沧海上:看来我说的太多了,有时劝善劝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能劝了,干扰了你,向你道歉,让你见笑了。(2014-4-4  22:00)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天仪踏入中医之门:太好了! 君子群而不党,争执又如何? 发乎情,止乎礼! 双方都是好样的。(2014-4-5  06:33)

天仪踏入中医之门 回复 中医修正:谢谢先生的谅解!在先生门前吵闹,让先生见笑了。(2014-4-5  08:57)

41018684w: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文引发诸贤评,别开生面。君子辨理不执己,直内方外见正气,和平气象。不才感谢诸贤德,当常虚心以向学。医能通仙道,治身助修心,身正心不偏,有无本相生。群龙无首吉,天道贵环转;六节循其序,君德才施普。六节圣学传,能造万民福,我心当铭记,正心习正学。(2014-4-5  10:40)

· 宝天中医--坤载课堂1、冬天伤于寒,或者形成伤寒病但没有治疗彻底,或者没有发病。但是总之寒气埋伏下来,哪啊?少阴肾经。肾寒那么热量会被逼出来浮到上面来,郁在这里。2、也有中了寒气,入了营血,随着身体化了热,也郁在这里。3、还有其他因素导致身体精血亏少,虚热郁积。  总之,这点废热需要找个出口——春季是个好时机。     1、冬天伤于寒,或者形成伤寒病但没有治疗彻底,或者没有发病。但是总之寒气埋伏下来,哪啊?少阴肾经。肾寒那么热量会被逼出来浮到上面来,郁在这里。2、也有中了寒气,入了营血,随着身体化了热,也郁在这里。3、还有其他因素导致身体精血亏少,虚热郁积。  总之,这点废热需要找个出口——春季是个好时机。2014-3-23  14:59

      中医修正  回复 宝天中医--坤载课堂:理解得好啊! 看看中医谬论,动不动就说肝经气郁,笑话。 肝者,将军之官,哪能容得了郁? 敝人早想写一篇“借问郁在何方?” 就是懒啊。 也是在没时间。(2014-3-23  21:46)

· 上下求索-加油   这两天身边的朋友说自己家的亲戚一个29岁,一个31岁心肌梗塞都没有了(不是一家的),太可惜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们不停地追逐金钱名利,不肯让自己的心停下歇一歇,心浮气躁,暗耗心神。对得不到的害怕和失去的恐惧比起古时对战乱、流离失所的恐惧更可怕。我们应当停下歇一歇,看看沿途的风景。2014-3-23  20:02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求索-加油:可惜啊。 病也,死也, 多数是自找的。 怨天怨命,有几人怨自己?(2014-3-23  21:47)

· 海边osj现在社会环境破坏,资源开发无度,大城市高楼林立,地下水短缺,按四时节气变化规律,春天不温,夏天奇热,秋天不凉(秋未敛),冬天不冷(冬不藏),吃的食物是人工催化的,偶有风吹受凉则西医抗生素大行其道,底层者工作生活压力大;优越者轻歌艳舞夜生活不断.哪个能身体不虚,精气能内守吗?“冬伤于寒”的条件都具备了,就差“春必病温”。    现在社会环境破坏,资源开发无度,大城市高楼林立,地下水短缺,按四时节气变化规律,春天不温,夏天奇热,秋天不凉(秋未敛),冬天不冷(冬不藏),吃的食物是人工催化的,偶有风吹受凉则西医抗生素大行其道,底层者工作生活压力大;优越者轻歌艳舞夜生活不断.哪个能身体不虚,精气能内守吗?“冬伤于寒”的条件都具备了,就差“春必病温”。2014-3-24  13:56

      中医修正  回复 海边osj:以您这般理解,病也、死也,都是人们自取的。如果是人就这般好此不疲,可有法治?(2014-3-24  21:07)

半轮沧海上 回复 海边osj: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理即是法(2014-3-30  07:12)

海边osj 回复 海边osj“因天之序,合道而行,恬淡内守”。以现今之社会,几人能做到,故不敢回复老师(2014-4-2  22:00)

      中医修正  回复 海边osj:朋友:“恬淡内守”这四个字不可随便告诉世人,否则医生的饭碗就摔了。(2014-4-3  21:31)

· 拜师达道    配合先生的文章,得了今春不算轻的一场伤寒,嘻!2014-3-24  18:34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还好吗?同志。 希望您早日复原,有事可以email商讨。(2014-3-24  21:23)

拜师达道 回复 中医修正:谢谢先生关怀。已经完全好了,治疗过程有点拐弯,最后用麻黄汤,这个汤是多年来第一次给自己用,服用感觉很奇妙。(2014-3-25  18:14)

· 沉默是金    修正先生:
您好!重读先生《六节次序》和《藏气流传》两篇博文,比初读时多了些思考,但限于末学中医基础薄弱,学识有限,思考中肯定有很多偏颇甚至是谬误,如果存在严重错误,还请先生谅解,并给予批评指正,末学不胜感激!
末学认为藏气流传和六节次序应该存在密切相关性:
先生在《六节次序》一文中已明确给出六节次序: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三阴(太阴)二阴(少阴)一阴(厥阴)再一阳(少阳),但看完《藏气流传》一文后,感觉藏气流传的顺序应该是:肝(一阴厥阴)三焦胆(一阳少阳)脾(二阳阳明)【修正先生在《脾乃阳明之奴》一文中讲到“中焦蒸腐运化的结果是否产生了阳明之气?如果没错,那么脾胃大小肠便是为阳明这一“二阳”之气铺鞍置镫的一群奴才。”那么,脾脏化生水谷精气后产生了阳明之气】心(三阳太阳)肺(三阴太阴)肾(二阴少阴)再从肝(一阴厥阴)开始。
我的问题是:从藏气流传看,藏气流传的顺序应该是:一阴(厥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三阴(太阴)二阴(少阴)再一阴(厥阴),这和六节次序: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三阴(太阴)二阴(少阴)一阴(厥阴)再一阳(少阳)之间不知有没有关系?若果有,不知关系是怎样?六节次序是否有变通?谢谢您的审阅和指正!2014-3-31  09:31

      中医修正  回复 沉默是金:用九,见群龙无首,吉。(2014-3-31  21:43)

沉默是金 回复 中医修正:谢谢先生的指导,只因末学没有《易经》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对您的点拨一时不能理解,待末学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后,再向先生请教,祝先生吉祥如意!(2014-4-1  10:06)

對飲 回复 中医修正:群龙无首,意思是藏气流传是流动贯通的,这样理解对吗?
问好修正先生。(2014-4-1  11:43)

半轮沧海上 回复 中医修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2014-4-1  15:47)

      中医修正  回复 對飲:谢谢老师光临。六节,天也,流贯如环无端。(2014-4-1  22:43)

沉默是金 回复 中医修正:谢谢修正先生、对饮老师、半轮沧海上同志的点拨、指导与启发。感恩!(2014-4-2  09:41)

41018684w 回复 中医修正:从叻的一声开始,人身便由先天落入后天,自立生化机制,天道六节从此环转,用九开始,往复循环无端。 (2014-4-2  14:56)

上下空无 回复 沉默是金:其实很多原本意思才是正解,也高明得多。
群龙无首
〖通用解释〗:一群没有首领的龙。比喻没有人领导,事情无法进行。
<易经见群龙无首,吉! 意思是在这群龙里没有首领,没有说谁是老大,老二。不说谁大谁小。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种和平、和谐的状态。这样就很好~(2014-4-2  22:28)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空无:理解得相当好。(2014-4-3  21:40)

沉默是金 回复 上下空无:谢谢您的解释,结合您的解释和先生的“六节,天也,流贯如环无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还需要好好消化一下。谢谢!(2014-4-3  22:07) 谢谢先生!祝您吉祥如意!(2014-4-3  22:07)

一善心善行 回复 沉默是金“一个有形的圆圈上,每一个点都是起点,也都可以是终点”,无尽无边的天,无始无终,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天与人体对应,则天理对应人体之生理、病理,需要有个探究的方法论----就是四时六节。(2014-4-3  23:05)

沉默是金 回复 一善心善行:谢谢! (2014-4-5  06:25)

· 达摩德   陆续看先生博客有段时间了,虽不懂中医但也能感受先生大德,今有感而发,各位见谅:
中医之将亡,亡于疗效,亡于劣药,亡于不思进取,顽固保守的中医人!
欲救中医,必须于疗效上突破,理论上正本清源,同时配合另建一套中药供应配送体系才可行。中医在理论理解上走入歧路,在临床技能传承上出现遗失,在药品现代化发展上原地踏步,几千年了还在用饮片煎药,而西方的植物提取技术已经高速发展,如此焉能不亡。
世人不看广告看疗效,没有疗效就没有利益保障,没有利益驱动就没有发展的可能,现在的中医就如同北美保护地圈养的印第安人,如果真到那一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罪人,几千年前的祖宗如此了得,我辈自当奋起!2014-4-13  15:11

海边osj 回复 达摩德“西方的植物提取技术已经高速发展”,个人认为现在有些大医院兴起的药物全成份提取,更是对中医思想的背叛,中医人从四象到六节,再到人体,不就是说个“气”字,对药物这一自然对象同样,也讲个“气”字,所谓的“药物全成份提取”能提个“药气”出来吗?所以要求地道药材,也就是为了个“地气”。(2014-4-16  22:07)

      中医修正  回复 海边osj:高见! 明眼人不止您一个,对时髦权威提出批判,我就要佩服您的勇气。 从经典中医看,中药提取就是对中医思想的背叛。 提取出来的东西,什么黄连素、柴胡注射液、三尖杉酯碱、七七八八,都不再是中药。 被记为中医研究的重大成果,其实是对政府和国人的欺骗。(2014-4-16  22:33)

· 人中之景   近日看伤寒,悟得伤寒精髓就是一通字,治病,就是把障碍六节(或 说生气)正常流转的因素去掉,让生气足还是为了通,不知对否,望先生指点。再次感谢先生的文章!顺祝健康长寿!2014-4-15  18:16

      中医修正  回复 人中之景:通,从来就在补之上。 滥用补法,是中医学沉沦的重要标志。(2014-4-15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