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三叹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成立中医司。
1956年,由中医人担任第一任司长,主政人不再是外行人。 论官品,要比历史上的太医令四品高。 同年开展的西学中运动,让中医学身价倍增。同时期各省纷纷成立中医学院,前途一片光明。
文化大革命十年,卫生界高唱“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好像没有受到刻意打压摧残。
1978年,怎么反而后继乏人了?
1982年,衡阳会议,堂堂皇皇的用词是“复兴中医”。 试问,非已衰败,谈何复兴? 主事人当然想力挽狂澜,明眼人却清楚是垂死挣扎。从中西对峙而西学中,到三支队伍并存,中医颜面上还保留着三分之一,然而号召“名老中医”带徒的背景,却是败困麦城。 “名老中医”带徒,是中医几十年努力的大溃败,中医发展史上的羞耻。 当时的“名老”含金量已经很低很低。没人把我们逼上梁山,是我们万般无奈而落草。
2003年,非典再搏,真的有良方? 官方出方板蓝根,已经没有一丝中医血脉。
多少版的教科书了,为什么就不允许改一字赏一元? 主编人可有真才实学? 至今怀念吕不韦,一部《吕览》光照千古。叹息!深深地叹息。
万幸!万幸! 我们还有一部《伤寒论》。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只要还有一人守着,就可以等到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时候。
· 罗大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形的中医院校、中医医院犹在,甚至那些楼宇越盖越高越亮,但无形的医道、医术早已沦陷。2014-10-28 14:02
中医修正 回复 罗大夫:“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014-10-29 08:33)
· 41018684w 在先生六节真学传世之前,我们中医学子唯一该做的就是就是依先生言,反复读诵伤寒论,以伤寒论原文互解伤寒论。还源伤寒本义,摒弃一切臆断,直接与仲圣对话。2014-10-28 17:20
阿福-木木 回复 41018684w:师兄说的太对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才是最好的办法~(2014-10-28 18:15)
一善心善行 回复 41018684w:以经解经,(2014-10-28 21:36)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善心善行:中医人早就丧失了以经解经的能力。(2014-10-29 08:24)
中医修正 回复 阿福-木木:清读并背诵伤寒论,的确是敝人的一点学习心得。(2014-10-29 08:28)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勇气可嘉!与先圣仲景直接对话,就可以避免被任何人误导。(2014-10-29 08:29)
41018684w 回复 中医修正:先生好!我现在能做的就只有脚踏实地的反复读伤寒论。在自读自悟中快乐成长。必须为将来能有能力承接先生传世的六节真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10-29 08:40)
中医修正 回复 41018684w: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2014-10-29 08:45)
41018684w 回复 中医修正: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的确如先生言,在反复读经文的过程中,一次次多有不同的感受,并在有意无意间就自然的与前后条文联系对比上了,读经是一种享受,越读意境越好。开始体味到了先圣平淡文字中的芬芳气息。末学衷心感谢先生!(2014-10-29 08:55)
· 上下求索--加油 先生掩卷叹息,实为中医现状担忧。先生治学严谨,胸怀宽广,是古传中医的脊梁,四位师兄,还有古潭印月兄德行才学兼具,有先生明灯指引,《伤寒》一定会得以传续重放光彩,一定会有刺破青天,还古中医朗朗乾坤的一天,对此坚信不疑。2014-10-28 18:39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求索--加油:是的。 就如藏德无限网友所说的,真理必将选择最适合的载体。(2014-10-29 08:25)
· 天涯觀止 谢先生指路,398条含方剂,日读之一遍需三小时。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伯阳、仲师知味者也!先生大才,求是务真!2014-10-28 22:16
中医修正 回复 天涯觀止:可惜敝人晚生1800年,无福为伯阳磨墨备简,也无福侍读仲景左右。(2014-10-29 08:42)
· 中医招魂 同感叹息!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中医药千年再振一是必要遇伤横夭之莫之时。二是要看主子的眼睛!南无阿弥陀佛!2014-10-29 08:16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招魂:趣世之士,比起仲景 当年,何止多了千万倍!(2014-10-29 08:21)
· 一善心善行 正如小公主常言当代中国人的恶性共业也实在大,正是恶有恶报,即见许许多多病人无福消受医圣的恩泽,佛经有云“众业所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重之者能怨谁? 又所谓“有感而应”“感应道交”,中国大地上,好心人也不少吧!也有菩萨仁者教化世间,祈愿中医真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4-10-29 14:23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善心善行:本性虽然只是蒙尘,因果却主宰世间。(2014-10-30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