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秋色

日期:2014-11-01

 

 

     闲观窗外真秋色,冷笑百家进补方。 


     阴符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书房窗口虽小,看到的是上天展示予我的秋日真景象。 榆树不再长出新枝,旧叶已经变黄,开始飘零。 还要给这棵榆树追加肥料营养吗?


    当年有幸在某农场当了三年知青,早就听说白露后不必给番薯施加肥料,庄稼人所谓的“不吃白露屎”。


    秋日进补指南? 秋天吃什么最补肾?秋天进补养颜秘方?秋季食补攻略? 如果“中医”专栏还没有被新浪网从首页上剔除,今天一打开新狼网,难以胜数的这类“中医专家”、  “中医养生专家”的高论就展现在您的眼前。 这不奇怪,奇怪的是看不到哪位“正规的”中医专家、学术权威或大师出来批评一句,因为上至院士的中医高职称们,对中医医理都在似懂非懂,不懂装懂中。


    吃什么来养生?不是说民以食为天吗?这般思维,只达到民俗的低层次,还是不懂中医。




· 對飲     图片很漂亮。。或许不止是秋补,“补”这个思路本身就是错的?2014-11-1  14:40

      中医修正  回复 對飲:谢谢老师光临品评。 以损益逆从看,中医还是有补法的,但世人、当然包括中医人对补法的理解和运用却是相当错误的。(2014-11-1  21:21)

· 罗大夫    
再次感谢先生指点。
先生博文竟有四篇标题带秋,想必秋对于现代人意义不一般。
《秋分赎罪方》中先生强调“---不是在浓郁中获取多少营养,而是守住清淡并有所舍弃。”
《秋操,回一善心行善问》中有“年中之月,只算次要的,身中之时才是一等的,而主宰人体健康的,几乎无法超越夙业。”并指出广场舞并非所有人收益。后学理解为:广场舞多数在傍晚,而傍晚为一天之秋,适合收敛,不适合热闹;相反早晨的广场舞以及其他运动是大有裨益的。

· 再次感谢先生指点。
先生博文竟有四篇标题带秋,想必秋对于现代人意义不一般。
《秋分赎罪方》中先生强调“---不是在浓郁中获取多少营养,而是守住清淡并有所舍弃。”
《秋操,回一善心行善问》中有“年中之月,只算次要的,身中之时才是一等的,而主宰人体健康的,几乎无法超越夙业。”并指出广场舞并非所有人收益。后学理解为:广场舞多数在傍晚,而傍晚为一天之秋,适合收敛,不适合热闹;相反早晨的广场舞以及其他运动是大有裨益的。
本篇先生直言“闲观窗外真秋色,冷笑百家进补方。”文章虽短,但让人回味。
首先让人想起《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最后一条“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医圣告诫我们,病人初愈,不可像一些老百姓那样立刻大量进补,相反应该“损谷”。太极拳中讲究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俗话说缩回来的拳头更有力。医理亦然,欲进先退,初愈之人不可冒进,相反应该“收藏”,心理上忏悔,饮食上损谷,直至乾清坤宁阳气回复,再增加饮食与活动。
现代人不像古人那样日暮而息日出而作,身心糟蹋的厉害,因此收藏显得尤其重要。
“四象如来佛,六节孙悟空”,看来以“四象”为源头的思维范式,是登传统文化大堂的钥匙。根据先生在《六节次序》中“三阳在气量和功用上都是递进的;三阴在气量上递进,却在功用上逐渐减弱。”后学猜想六节可以对应陈抟真人的太极图,但内径属于三阳,外围一半属于三阴,另一半属于太阳。2014-11-306:41

阿福-木木 回复 罗大夫:师兄分析的好透彻~学习了~(2014-11-3  08:19)

      中医修正  回复 罗大夫:学贵沉潜,思考到什么深度,理解到何等境界,都是你的。 不过,希望你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文章“莫以功利心学伤寒论”,不可太用功。 眼下还没到学以致用的时候,直宜轻揉慢捻,好好体会“出入无疾”“反复其道“的圣训。 好了,晨练去吧。 祝好。(2014-11-3  08:43)

上下求索--加油 回复 中医修正:俺也会谨记先生教诲,以虔诚之心诵读伤寒圣经。(2014-11-3  19:58)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求索--加油:但至诚,法自然。(2014-11-3  20:25)

上下求索--加油 回复 中医修正:好的,看到先生长沙小学开班,过于兴奋激动,履历写的简短。不知道能不能按罗师兄的范文再一份履历。这几可能天写不了了,老家堂哥肺癌晚期,要接回家,父亲让回家见一面。(2014-11-5  09:2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求索--加油:阿弥陀佛! 夙业难以言明,冥府行事当然有所依据,为此医不敲门。 建议多多祷告。 从心灵深处忏悔, 观音菩萨听着,耶稣基督听着,得救从忏悔开始。(2014-11-5  09:42)

上下求索--加油 回复 中医修正:谢先生教诲,虔诚祈祷。(2014-11-5  11:20)

· 自我认知    谈谈个人对"损谷则愈"的理解:
《伤寒论》中只看到一条关于"损谷则愈"的原文,如下: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以上原文个人理解为病人的病刚好但"脾胃气尚弱"而强行进食会导致病人"日暮微烦",若能按需进食则能康复(损谷则愈)。
若我们夸大"损谷则愈"的功用,譬如道家的"辟谷",个人理解这是走入了岐途,违反自然规律,恐怕也与医圣所推崇的"六节"不符(绝了后天之气?),也与内经中下以条文相左: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以上为个人见解,恳请同志们斧正!2014-11-3  11:52

      中医修正  回复 自我认知:上梁万书曰“公听并观,垂明当世”。若反观我体,则医理不忌争论、探讨,愈辩愈明。(2014-11-3  20:16)

自我认知 回复 中医修正:就怕滥用"辟谷",擎为大神药,过犹不及也(2014-11-4  10:18)

一善心善行 回复 自我认知:你说得对啊,大概讲辟谷不是简单的”不吃东西”吧,应该是个修行的系统工程的一个学名吧?有它的工程章程方法吧?胃是不是时刻在蠕动?长时间不吃,又不懂方法,应该会出问题的。但,吃少点,少吃问题食品,应该是正确方向吧?(31 17:23)

· 终极之钥   《伤寒论》"损谷则愈"在下以为是从厥阴--少阳---阳明的关系上考虑的,以减少少阳之气的损耗,帮助厥阴恢复,但不是不吃东西吧。
道家辟谷,在于调动肾间动气,鼓动少阳之气,让人体正气流行,恢复阳健之天,但都离不开调息调心的功夫,不可理解了简单的不吃饭吧。2014-11-3  18:47

      中医修正  回复 终极之钥:民以食为天,岂能无缘无故地辟谷?(2014-11-3  20:18)

41018684w 回复 终极之钥:这里的损谷则愈,是因于脾胃气常弱,至不消谷而烦,当然先考虑损谷,减轻脾胃负担待其自复了,但如果严重了,恐怕光损谷而不能愈,故有劳复,用枳实栀子豉汤或加大黄法。此审病求因,先绝其所因,后再因证所需而再作补救之法。脾胃弱不消谷而至暮未烦,可见秋令更不适宜进补也。也知日早消谷强于日暮。(2014-11-6  13:41)

· 六节迷思   
有一点小小的感悟请老师指点。
一阳之升,开天曰乾(直升),辟地曰震(曲升),木曰曲直。一阳胆木与脾土合而为震源,波及胃肠,一阳甲木挟谷气(五味气化)曲升于心;一阳三焦与膀胱合而循背上头,激发十二藏,一阳壬木挟水气(津液气化)直升于头。先有一阳壬乾启动之十二藏(九藏合三焦膀胱膻中)先天大循环,方乃有一阳甲震启动之九藏(肝心肺肾胆脾胃小肠大肠)后天小循环。

· 有一点小小的感悟请老师指点。
一阳之升,开天曰乾(直升),辟地曰震(曲升),木曰曲直。一阳胆木与脾土合而为震源,波及胃肠,一阳甲木挟谷气(五味气化)曲升于心;一阳三焦与膀胱合而循背上头,激发十二藏,一阳壬木挟水气(津液气化)直升于头。先有一阳壬乾启动之十二藏(九藏合三焦膀胱膻中)先天大循环,方乃有一阳甲震启动之九藏(肝心肺肾胆脾胃小肠大肠)后天小循环。
1。“一阳壬木挟水气(津液气化)直升于头。先有一阳壬乾启动之十二藏(九藏合三焦膀胱膻中)先天大循环”,这句话是否说明大循环是人体中的水液循环?记得倪海厦先生曾说过,西医通过解剖学只知道人体有血液循环但不知道人体还有水液循环。
2。“一阳胆木与脾土合而为震源,波及胃肠,一阳甲木挟谷气(五味气化)曲升于心”此为小循环,就是我们说的水谷精微循环或者说血液循环。循环次序为 肝--心--肺--肾--胆--脾--胃--小肠--大肠。2014-11-8 19:28

41018684w 回复 六节迷思:我常看《西游记》有言: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为天开于子,其象应八卦为震,六十四卦为覆。少阳生也。地辟于丑,象应八卦为兑,六十四卦为临。阳明出也。人生于寅,象应八卦为乾,六十四卦为泰。天地气交而万物化生,故谓人生于寅也。(2014-11-11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