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修正,一 内容提要

日期:2008-09-22

目录正在整理中。。。



以下博文正在写作中: 


一,善治者治皮毛,可有第三人理解?


二,三哭中医(一哭雪狸猫,人才难得; 再哭 X X X, 碌碌无为; 三哭 X X X, 汪洋无龙。)


三,祭张机,华佗像前的沉思       


四,太极图解     论六节,始于众动之源,太极之微于内者。阳仪动而乾分壬甲,壬如天河之水,甲乃地雷之卦。壬直赴太阳而止于昆仑,甲则道路曲折。壬甲分乾之初,六节肇始,再汇之际,太阳中天。


五,藏象正义 (一)生气通天   当天上四象(廿八宿)环运一周时,自然界便生长收藏了一回。人体内藏生理活动,必定是天道运行的模仿和从属。这种传统医学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也难由科学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但这的确是古人思维中的真实内容。因而,《内经》对天地的各种描述,都必须在人体内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若不能将满天神佛般的经文纳入人体,那一定是个白痴读者。作为国学的重要内容,医经有些谈天经文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只要抱住人体不放,就一定能够找到古人用以比况人体生理病理的良苦用心......。

            (二)藏气流传   藏气流传,未见诸经典明文,但《内经》“五藏相通移皆有次”,《金匮要略》“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等经文,都明确指出了健康人内藏之气处于有秩序的流通传递状态。因此,修正认为藏气流传的提出,符合中医经典理论,应是一则被中医界长期疏忽而又十分重要的藏象内容.

修正认为从《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首论藏象,到第九篇《六节藏象论》,中医生理学——藏象构架已经完成,只有四时藏象与六节藏象。藏气流传只有按四时六节方式进行,与五行生克无关。后学以五行统五藏成为藏象核心内容,是因为不理解六节藏象,又小看了四时藏象,在似是而非的四、五、六之间,分辨不清,攀援附会的结果。 


六,三阴三阳           回  中  医  失  落  的  辉  煌。         (内容提要可能修正)

  • 道学交流:我对中医的深入认识,是师父把中医作为道教修行中的一个科目,讲给我听的。他们称中医是汉医,它牵连道学修行中的易学、玄学、武学、药学和人体的演化形成、内外丹的修炼等等。  
    目前的中医理论,主要是汉医中形而下的东西。2009-2-15  18:49

                                  中医修正 回复 道学交流:您把中医当成道学的一个科目,我这里的中医则是独立的,说明我们观看角度有重大区别。我对道学的宗旨、方法都有极大的兴趣,但站在医生的立场,对您的祝由十三科、丢病、卖病只能敬而远之。我不会迷信任何神奇,不过我的学术思维是很开放的,欢迎来访,从医学的角度给我指点。修正鞠躬。\t(2009-6-13  07:47)

  • 电气化农民:中医博大精深,可惜我们现在已经丢的差不多了。2009-2-16  19:38

中医修正 回复 电气化农民:是啊, 两千年的文化, 还不如一百年坟墓里的破瓷烂铜. 别担心, 这古董我收藏了.(2009-6-13  08:06)


  • 木圣居士 自古易医本为一家,懂易者通医,懂医者通易。在上古奇书中《周易》与《黄帝内经》分别为易、医之典籍之首,从此便形成了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09-4-25  23:54 

                                   中医修正 回复 木圣居士 您说的对,懂易者通医,懂医者通易,确实如此。 欢迎光临,修正鞠躬。(2009-6-13  10:21)   医与易,本为远亲,至今来往。 欢迎易家亲戚来访。(2009-6-13  10:24)

  • 木圣居士 《周易》与《黄帝内经》可以看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当然在《周易》之前,还有上古两易:《归藏易》与《连山易》,此为中华文化之根源。2009-4-25  23:58

                                     中医修正 回复 木圣居士:谢谢朋友赐教。我家《内经》虽有残缺散乱,至今保存。有江湖铃医自称有《黄帝外经》,实为哗众取宠,幸勿轻信。 想不到您家连山归藏均存,万幸万幸,太史公学历浅了。恭贺。(2009-6-13  10:30)  尝闻本地神仙云:连山卜而废卦,归藏立象不述,心常疑之。 今求证于先生,祈请开示, 修正鞠躬。(2009-6-13  10:46)


  • 青莲子   其词也激越,其情也深执.但愿越多的人理解先生的一片苦心.2009-6-13  08:11

    中医修正 回复 青莲子:恨铁不成钢。 糊涂透顶,自私透顶,时而神气活现,时而奴颜媚骨。 青莲兄,您叫我怎么办? 两千年拉出的几十万队伍,我可以一走了之吗?(2009-6-13  10:14)


  • 狼烟岁月   期待博主大显神威的那一刻!期待国医光芒耀我中华的那一天!2009-6-20  18:33

    中医修正回复狼烟岁月:谢谢光临审阅. 愧对您的期望. 国医的光芒掩埋在古卷中, 不过当我们仰望天空时, 斗牛之间, 龙尾之上, 还隐约可见. (2009-9-4  21:42)


  • 杏林园丁  我不太赞成当前流行的所谓“中西医结合”,很愿意看原汁原味的中医。愿来来学习。最近特别找来黄帝内经原版古文学习。相信中医不会没落。定为博主捧场。2009-9-4  02:02 

    中医修正 回复 杏林园丁: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让先生看出了问题。中医人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怎么结合? 顶对算是“苟合”。 对了,您们清热解毒以抗菌消炎的思维,不但严重地误解了

  • 中医理论,更硬生生地将中医人的思维脱离本位。 这当然不能怪您们,是中医人无能!我钦佩的神速进步,也希望您们能够原汁原味地学中医,但请不要相信“秘方”、“真版”。(2009-9-4  22:35)


  • 来自宋朝   修正老师,您真有耐心与不是同路人争论。我只知道您倡导的理论可以为病人解决问题!有的还是西医束手的!不要对牛谈琴了。如果有时间多指导一些同道者。2009-9-10  16:43

    中医修正 回复 来自宋朝:哈哈,兄弟 back me up 来啦,太好了。对牛也要谈,最好谈到顽石点头。对了,修正的对象,主要不是外人对中医的看法,而是行内人的错误认识。 
    在修正嘲骂中医人将近一年时,你还来支持我。哪一天修正严肃开讲六节真理时(只对听得懂的人讲),恭请你光临审评。(2009-9-10  23:48)


  • 明远   能否谈一下身体保健的穴位,以便掌握!2009-9-15  22:00

    中医修正 回复 明远:对身体上任何部位的按摩,只要不导致局部的不良反应,都有保健的作用。

    肢体的主动活动、被触动, 都会让漂散在外的精神回归肉体,这便是“气功动功”的精髓所在。当然所谓的“动功”只是走向“静功”的诱导过程,所谓的“气功”只是古丹术的低级表述。 修正谨识。(2009-9-21  07:31)


  • 依实不依名   《六节藏象论》篇言太阳(火)、太阴(金)、少阴(水)、少阳(木)、至阴(土)之藏象,《经脉别论》篇言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之藏象。《六节藏象论》太阳(火)、太阴(金)、少阴(水)、少阳(木)、至阴(土)之藏象言毕,又缀一言“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五加一即是六,似乎暗渡六节藏象,埋下伏笔。
    《六节藏象论》篇言太阳(火)、太阴(金)、少阴(水)、少阳(木)、至阴(土)之藏象,《经脉别论》篇言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之藏象。《六节藏象论》太阳(火)、太阴(金)、少阴(水)、少阳(木)、至阴(土)之藏象言毕,又缀一言“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五加一即是六,似乎暗渡六节藏象,埋下伏笔。2010-7-24  21:32

    中医修正 回复 依实不依名:是的,将五行藏象放入四时藏象或六节藏象,问题就来了。四时藏象,没有胆的问题;五行藏象,也没有胆的地位;六节藏象大循环,没有胆的问题,小循环便取决于胆了。凡十一臓取决于胆,实际上是九臓取决于胆的放大,一个跳跃,便迷惑了中医人1800年。中医人的素质和认真,都值得疑问。(2010-7-25  00:31)


  • 依实不依名五藏流传之序是: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脾土应立春。此是内经多处明示,只是后人无一人识得。如:1、《素问·气厥论》“肾移寒于脾(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均如是作,王冰本独作“肾移寒于肝”,非)…,脾移寒于肝…,肝移寒于心…,心移寒于肺…,肺移寒于肾…;脾移热于肝…,肝移热于心…,心移热于肺…,肺移热于肾…,肾移热于脾…”;2、《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脾色黄,宜食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  五藏流传之序是: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脾土应立春。此是内经多处明示,只是后人无一人识得。如:1、《素问·气厥论》“肾移寒于脾(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均如是作,王冰本独作“肾移寒于肝”,非)…,脾移寒于肝…,肝移寒于心…,心移寒于肺…,肺移寒于肾…;脾移热于肝…,肝移热于心…,心移热于肺…,肺移热于肾…,肾移热于脾…”;2、《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脾色黄,宜食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脾苦湿,急食咸(王冰本作苦,非)以燥之”;《阴阳别论》“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2010-7-24  21:52 

    中医修正 回复 依实不依名:您这一次序,就否定了五行藏象论。臓气流传与五行生克无关,只按四时六节规律进行。(2010-7-25  00:35)

  • 依实不依名  《冲虚经》“东北隅有国焉,土气常燠”。  《周易·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2010-7-24  21:59

    中医修正 回复 依实不依名:谢谢教诲,敝人还在认真学习,“易中旨,费居诸。”(2010-7-25  00:37)


  • fafangzhai “善治者治皮毛”,本人的这个理解与现在的一般理解有别,请先生指正!本人认为善治者治疗皮毛并不是现在所谓的“治未病”,而是着重以“皮毛”为入手之法治之!2012-3-18  04:33

    中医修正 回复 fafangzhai:这首先得灵魂深处闹革命。今天的中医理论(对人体的认识)似是而非,交流缺乏基础。您初开博,便来此评论再三,功力颇深,来势“不善”,可以先自我介绍一下?(2012-3-18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