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一
养生保健,是人人都用心了解的学问,试问谁没病?谁不想维持健康?在衣食不缺、平均年龄明显老化的今天,养生保健越来越被普通民众关注。拜科技进步所赐,电子化的媒体已经将众多专家的养生知识送到人们的眼前、耳中,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养生似乎成了时代的热学。不过,普及的同时却常常被低俗化,在以商业利益为核心的时代,养生正沦落为商品的走卒。
顺便说两句西医养生,本来说糖、蛋白质、脂肪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多年来也未闻在医学界被敕贬,社会方面也有纽约时报“卖给傻瓜的大补丸”。但维他命和微量元素早已充斥市场,大大超越前者地位却是时代的现实。
现代中医养生兴起的背景太有趣了,就在中医学术江河日下、历经废议的今天,逆势而上,借商业广告之力,将中医养生搞得红红火火,能不叫人拍案叫绝?以下分三段谈中医养生:
一) 饮食养生:最基础,也是最低级的养生
二) 运动养生:温饱之后的上层建筑
三) 修心养生:没有心性修为的升华,养生终究欠缺
一) 饮食养生:最基础,也是最低级的养生。
民以食为天,没有饮食入口,生命便无法维持,谈何其他养生?养生当然要从饮食开始谈。
吃进不同的东西,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羊肉与白菜的价位不同,人参与萝卜的功能各异,几千年来,人类对食品的认识都不是毫无根据的。
相当多的人相信健康是吃出来的,特别是从战乱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这种观念尤其强烈,滋补强壮药食在国人心中地位颇重。对此,敝人有疑问,买得起鹿肉、燕窝、冬虫夏草、百年野山参的富贵人,身体是否比劳动人民更健康?寿命是否更长呢?记得三四十年前,一位全国知名的老中医说过:虚羸甚者,非草根树皮所能奏功,须用血肉有情之品。从当时的经济基础看,他说得相当在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大多数人三餐鱼肉不缺,如果仍然身体虚弱,那是“血肉有情之品所能奏效的吗?富屋贫身历来不少见,出家人素食身体健康的同样不少见,为什么?
或许适当组织调配饮食,对健康大有好处,于是秘方药膳便出炉了。敝人同样不看好这样的思路,当基础饮食得到满足之后,优化食谱以求营养最大化的努力是愚蠢的。因为每个人的起居活动,支配了饮食入口后的吸收、分配和运用。
多余的食物,对胃肠道和人体都是负担。敝人曾经见过多例发斑疹的病人,之前曾强烈运动并且已经2-5天大便未解。仙人辟谷,或许只是神话传说,但辟谷养生的记载可不少。
张良帮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聪明豁达。旁人回忆他的生平,记述了他一直都在努力辟谷。
华佗曾经对徒弟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运动养生,是在饮食满足之上的养生构建,而五禽戏便是这上层建筑的杰作。
· 中医裘万吉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调心即治神。以心者生之本也,神之变也。2月4日 18:42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裘万吉: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2月5日 11:16)
· 拜师达道 老师写的养生,才是众生需要的养生。2月4日 19:07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谢谢恭维,直言而已。(2月5日 11:17)
· 一凡 聆听修正先生讲解现代人热衷之养生。我们感悟其中必有得益。2月4日 21:58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凡:现代人热衷养生,主要被贪婪和妄想所驱使。(2月5日 11:18)
· 一凡
辟谷可以治病,不过这方法需要明其法理,否则有危险性,一个月选择一天只喝不吃,或者每周选择一两天不吃晚饭,对身体是有益的,中医西医,其实都赞成减食有益身心。常听到“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一句话,是出自唐朝百丈大智禅师二十条丛林要则中的第四条。这二十条要则的原文: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成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2月4日 22:14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凡:百丈清规,让人肃然起敬。(2月5日 11:19)
· 默然 人法地,人生活在地球上,普通人的量能是脱离不了地球之引力的;地法天,地顺四时之气,天者四时之气也;2月5日 00:01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人当然生于地。 四时,天行也。(2月5日 11:20)
· 南心 修正老师新年好,每年春节前后,我妈都会犯头晕病,我的理解是阳气生发受到障碍,属于太阳病,我准备用桂枝汤加茯苓和白术,以通阳,通水道,去湿浊,不知此方是否合适,望老师赐教。谢谢!2月5日 11:46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心:大小便通畅吗?血压高吗?年龄多大,形体胖瘦?(2月5日 11:50)
南心:大小便通畅,平时不吃降压药,犯病时血压高,78岁,不胖不瘦。几乎每年在立春前后就犯病,头晕呕吐的厉害。(2月5日 12:25)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心:舌脉未诊,只好胡说两句。 建议你再加泽泻白芷。 供参考.
· wenyandyx825 和我想的一样的,黄帝内经里蕴含的也是这个道理,冒昧问一句,导引吐纳是什么样?我理解类似冬眠的乌龟, 不吃不动不受外界干扰,精神内守。 2月5日 23:02
中医修正 回复 wenyandyx825:导引吐纳,那是金丹的序曲。 金丹的道理方法,历代讲的颇多,导引吐纳却不允许讲,这里有行规,不允许任何人讲,只能靠自悟。 一个人平素的所言所为所想,决定其能否开悟导引吐纳。 君子求己,不必外求。(2月7日 08:47)
wenyandyx825 回复 中医修正:没想到导引吐纳还有这么神秘的背景和内涵,先生所言极是,提前祝先生新年快乐,阖家幸福。(2月7日 18:19)
· 一凡 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
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就是不使人太过安逸,尽量使他劳苦,永远不能安逸下来,没有机会思想,也不敢思想,这就是用反的一面。摘自《论语别裁》2月8日 19:44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凡:初入山门,做的是挑水、砍柴、做饭。 朋友新年吉祥。(2月13日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