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修正,三   审流溯源

日期:2008-11-07

      中医两千年,源远未必流长!

      一)兼色乱正  中医两千年,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分流——学派。这究竟是为中医学增添了斑斓的色彩,还是主流无力、不畅,旁渍而形成的片片滥泽?历代名家著书立说,固然都有一技之长,却始终无法统领杏林。他们对学术发展究竟有何贡献?中医眼下的困境,便是残酷的回答。今天的中医学者已经看不懂内经伤寒论中的许多经文,历代医学名家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承传失职!医学三字经首节总评历史, 说张机之后“红紫色,郑卫音”,这是对历代名家最贴切的评价。陈修园先生曾提醒学人,莫因兼色而乱正(红,五色之一,正色也。紫,兼色而近于红者,令人难辩),莫因靡音而忘倦。

      二)六节地位  何谓中医之正?内经伤寒论是也,中医学之正论、正源也。两部经典,有着承传关系:张机自序中明言“撰用素问九卷”;素问热论中的三阴三阳病理传递,就被张机立为伤寒论的提纲。内经用以阐明藏象这一核心理论的工具不少,成系统的有四时、五行、六节。张机写伤寒论独取六节,已经清楚地说明六节是当时中医学理论的最高成就,最具临症实用价值。顺便说一句,针灸学的经络实质研究几十年,动用了不少“科学手段”,有谁注意到十二经的命名都冠以三阴三阳?

      三)衰落主因  中医不幸,内经伤寒论中的六节理论都失传了!对此,除了没有记载的可能变故外,师徒传授时“留一手”的中华文化劣习难逃其咎。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第九卷伤寒上清楚地记载:“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伤寒论传世版中,根本就没有六节理论论述。素问六节藏象论“六节”的叙述,为何似有似无?素问热论中三阴三阳传递,容易理解和接受吗?千八百年来,六节理论始终不见正解,这就是中医承传的死穴!

      四)学派误人  失传的六节理论,是阴阳国学在中医学运用中的特创。早在内经中的运用,就比五行论更为广泛而重要,在伤寒论中则是唯一的指导理论内经以理论探讨为主旨,六节失传的结果,使五行藏象论得以牝鸡司晨,后人研究的方向虽然偏离,但还可以继续,千百年来还有自鸣得意的时候。但伤寒论就惨了,这是“临症第一书”,其医学地位不在内经之下,极其重要,既是承先启后的关键,又是理论到临症的津梁。六节失传,后学者缺乏正确引导,对经文便出现不同的理解。当历代医家朝不同方向“加深”探究的同时,也逐渐疏离了经典核心内容。更由于张机摒弃五行论,独尊六节为提纲,六节失传的结果对后世中医理论和临症运用可是致命的打击。后学面对经典,只是各抒己见而已,最终导致门派林立,彼此间互相攻讦、贬诋,实际上早已沦为不健康的杂谈。试问一千八百年来,哪家研究能让杏林信服推崇?那些名家们竟然在同样的人体上研究出反若冰炭的结果,就如儿童时玩的万花筒,何尝有百花齐放?

      五)何处用力  六节虽然失传,经典仍在,特别是内经中大量的三阴三阳论述,就不能为我们提供些有用的线索吗?然而内经文古,脱简错简,阅读有相当的困难,作为最早的医学论文集,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的典范,不同见解并存。读者若无良好的治学素养和很高的综合能力,太容易放弃无法理解的经文,而被自己喜欢的章节纠住不放。因此,就算最终窥得某一章节的正义,也只能是全部经典的一鳞半爪。学医行医几十年后,再“引经据典”,揉合进自己的临症心得,挑选喜欢的案例,便可能以一知半解的根底,创造出一支新学派了。试问张机之后,对内伤注解的名家究竟有多少?面对那汗牛充栋的经典注解,后世杏林纵然有天资聪慧者,也难逃脱历代名家布下的天罗地网。从唐王冰献出“七篇大论”,到明张介宾的类经都无法解决六节问题。再从孙思邈的“三方要领”,到喻昌的“三纲鼎立”,一千八百年来中医界浪费了多少人才和智慧,可找到了杏林公认的医学正道?

      六)圣灵庇护  感谢历代学者,对伤寒论胡言乱语之后,始终没有剔除那经历一千八百年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三阴三阳(六节),姑且不论这是出于对历史的忠诚,还是出于对医圣张机心存敬畏。修正更崇拜张机以六节盖顶,且方药多变,庇护伤寒论终究没有沦落到走方医背囊中的杂技。修正是非分明,骂归骂,只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历代名医,该褒奖时是不会吝啬的。

      七)炮打司令部  坦诚而大胆地讲,伤寒论后诸学派的创造者,正是由于对经典学而未通,按自己的理解而发挥,衍生出众多似是而非的“兼色”。更因为经典难懂,时学近易,故习之者众,年复一年,难免有人提出了“古方今病不相能也”这样自以为是的革新呼喊。今略举数则后世创立,影响最大,至今通行的中医学理论,予以必要的针砭。因为不放下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成见,就无法直面祖宗于古卷。

      五藏五行为中心内经好像有不少类似的内容,颇有系统,故千百年医家袭用不疑。但其生克理论连“五藏相通移皆有次” 这样最基本的生理都解释不了:请问藏气流传是按肝心脾肺肾再肝(相生),还是肝脾肾心肺再肝(相克)的次序进行?五行生克用于生理病理, 究竟是无条件的, 还是只在某些情况下适用? 这是中医理论的最大误解,它巧妙地掩盖了四时藏象论和六节藏象论。请注意,医圣张机在伤寒论397条正文中从来不提“五行”二字,后人却把五行当作圣品供奉在医学殿堂之上。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医理论的“支柱”。 

      八纲辩证:内经也有不少散在的类似内容。这擒病的“巨灵神”,看似天网,包罗万有,实则空洞无物,临症实施不着边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字,伤寒论里处处可见,为何张机就不懂得整理成独立的辩证体系?要由后人读书才“发现”?很明显,这是后人不解六节之后,把从圣经里拾到的零碎堆砌而成的“系统”。可悲的是,误扶这差役上了太师椅,一坐便是千百年。 

      藏府辩证:五藏六府再分气血阴阳虚实,似乎缕析精确。盖不知其要致流散无穷之谓也!不过,这倒有西医学追根究底的风味,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万法归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髓相去甚远。

      卫气营血辩证:曾被捧为新秀之尤,欲与伤寒论“六经辨证”并列,互为经纬。实际上,近代中医学已经把它凌驾伤寒论“六经”之上。因为伤寒论早已看不懂,而温病学则是新兴的时髦学派。修正相信叶桂先生得之丰富的临症经验,遗憾的是没有相对应的卫气营血生理学作基础。请问同道者,卫气营血这四个字可否构成独立的生理系统?这与三阴三阳贯穿五藏六府而为生理统帅岂可相提并论?显然,叶先生并没有看懂伤寒论,并不理解六节的真实含义。

      八)反省修正  同道们,我们已经误入歧途太久了。更可怕的是,我们早已看惯了时下流行的、似是而非的“兼色”。若是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那么百年来西医学让我们相形失色,社会“名流”再而三地提出废除中医案,难道都不能给我们些许反省的提示吗?魂兮归来!千百年的探索已经告诉我们,东西南北方皆不可以托止。魂兮归来!内经伤寒论记载着祖先的无限智慧,让我们先弄明白,暂时还不需要向别处企望。我们现在需要足够的勇气,去否定自己多年、或毕生所学,放下个人辛勤努力所得到的名誉,去直面久违千年的真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太久,一旦出来见到了阳光,暂时的不知所措在所难免,或许还是痛苦的。但请问认真看书的同道:您是否注意到古今医家发表议论时总是在厚古薄今?这是否在提醒我们中医学者已经一代不如一代?再看看中医学院的学子们面对经典时茫然的眼神?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中医学的今昔,我们的源头何在?现在是末流吗?会断流吗?如果不掘开源头认清祖宗,不疏理淤塞难行的藏象及辩证理论,不修理历史长河边的片片滥泽,中医学的主流就无法形成,更何以流长?


  • 松风水月  先生可谓经典一派的代言人。千古名医,代代相传,很少浪得虚名者,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多为一家之言,然则源流唯一,岐黄之术乃得以发扬广大,修正可不慎乎?2009-2-16  22:40

          中医修正 回复 松风水月:下手速修犹嫌迟!还要等到风波坏了舟?今天中医的窘境,正是历代名医的遗产。(2010-4-28  07:44)

  • 风景树  请问修正先生,“六节”就是“六经”即三阴三阳吗?2009-4-27  21:42

          中医修正 回复 风景树:六节指的就是三阴三阳。六经的经字用得不恰当,容易引起误会,所以避免。(2010-4-28  07:06)

  • 天堂女  刚想谈点对五行的认识,想起了修正先生的观点,再读旧文,依旧触目惊心,自学者到底何去何从呢?2009-7-5  19:46

          中医修正 回复 天堂女:何必指鹿为马?红紫近如兄弟,嫂溺叔援犹需迟疑,兼色乱正害惨了中医,教训啊。 历史至今,多少名家皆谓“医者意也”。不过鄙人不认为张机之后,出现过有资格讲这句话的人。一部《伤寒论》,1800年就没有一人会得其中意!(2010-4-28  07:17)

  • 来自宋朝  曲教授,王正龙大师.还有张其成国宝.也在谈中医啊!天啊.老师,来一场革命吧!2010-4-27  19:50

          中医修正 回复 来自宋朝:今天的医学界,只有现代西医学,能够自觉地革命,时时自新。回顾我们中医历史,自张仲景《伤寒论》后1800年,学术承传若断若续,正宗埋没,从未抬头。 虽然眼下出现了大量的“大师”,似乎都没有资格谈革命,还是先续命吧。

    医圣张仲景有大小续命汤,还是老老实实地看书学习,先努力弄懂《伤寒论》吧,大师们。修正并不看好您们,相信您们也不看好自己。
    (2010-4-28  07:23)

  • 来自宋朝  舟子不懂,麻子无知.可冷笑而!中医真是快完了.民间的师傅.大学的教授,都在胡说什么!2010-4-27  20:38

          中医修正 回复 来自宋朝:皱了也好,麻了也好,只要不在镜子里幻化出学术明星,不对深不可测的中医学随便说出一些无知的言论,别去惹他们,毕竟他们的反伪用功还是值得欣赏的。

          中医不会灭亡的,祖宗在《内经》留下秘方——生铁落饮。提醒今天的大师教授们,守用不弃,必见神功。 但这生铁落必须自制,向药房买的没用,向百度、 google索取的都没用:必须以每日打铁一时辰的恒心读《内经》《伤寒论》,待到这生铁落填满了肚子,不再心神浮躁时,就不会谵语叫嚣了。
    (2010-4-28  07:35)


  • 港湾  中医是世界最先进的养生科学,现在世人的浮躁,是担心其流不长呀!博主能承担这分责任,或是尽自己的力量为之呐喊,我们也为之高兴。
    上面说的陈修园,我有一本他所著的很陈旧的书,可惜看来很费力,但觉得是一本很实用的医学书。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再版,让世人接受这些养生教育,可能也是一件好事。2010-5-3  16:34

          中医修正 回复 港湾:世人的确浮躁,中医人也是如此,这可以从“正正经经”的中医经典注解看得很清楚。陈修园的书是鄙人最早接触到的中医书籍,虽说“深入浅出”,但初学者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准备才能看的懂。不过今天的中医“学者”们没有兴趣再版古书了,因为注解不容易、而且费时,他们最有兴趣做的可是新版中医学“入门”或“全书”之类,既可以算为学术成果、出名,也可以挣钱。结果可是误导了新人,哀哉!(2010-5-3  20:13)

  •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  以先生之学识,可否对郭生白先生之学说作一评述?
    生命本能系统论,说白伤寒论《伤寒六经求真》以不变应万变之“生化汤”
    期望聆听高见。早日拜读大作。2010-6-1  21:51

          中医修正 回复 梦想中医:谢谢您的点头。 这两篇经文当然不能代表全部《素问》,前面几篇,都不在两篇之下。(2014-3-29  20:29)

    梦想中医 回复 中医修正:首先,对修正先生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很敬佩和很羡慕,正跟着您的博文加油。个人认为先生您的伤寒论观点很震撼,可能也很正确(中医肯定有问题)。但学生有一疑问。请教修正先生,《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六节藏象论》两篇能代表整部内经吗?谢谢!(2014-3-28  21:19)

          中医修正 回复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
    堂主光临,蓬荜生辉。
    本来,鄙人对现代多如牛毛的中医名家名著,都不敢多看,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拜承蒙堂主指点,遵命上Google查了一下,果然找到了郭生白先生的“生命本能系统论”。可惜还没有看到任何妙论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视频。修正一目十行的非凡能力既不能发挥,也就没耐心洗耳恭听了。堂主若能从“生命本能系统论”中领悟一些,恭请垂示,鄙人一定字字阅读。修正再拜。
    《伤寒六经求真》一书,好像在哪里稍稍有阅读,说实在的,修正根本不相信六节藏象失传一千八百年后还会有人懂得“六经”,不可能。除非有人敢注解《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六节藏象论》,鄙人愿意花时间奉陪。
    至于生化汤,那可是先贤经验之作,虽不敢说可以不变应万变,十中八九,已臻妙境,岂容鄙人非议?(2010-6-2  08:24)

  •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
    修正先生:在下研读仲祖伤寒论之余,上网浏览知郭先生搞“大医传承”之事,遂认真听郭老所授之生命本能系统论。感觉受益匪浅,开我鄙陋。然弟才疏学浅,不敢事事苟同,人云亦云。思及先生学有专工,特向先生求教,

    所言生化汤,非傅青主之方,乃郭先生自创之生化汤,用法:以不变应万变!无须辩证,皆是此药。谓之:大医治病机。呵呵  修正先生:在下研读仲祖伤寒论之余,上网浏览知郭先生搞“大医传承”之事,遂认真听郭老所授之生命本能系统论。感觉受益匪浅,开我鄙陋。然弟才疏学浅,不敢事事苟同,人云亦云。思及先生学有专工,特向先生求教,
    所言生化汤,非傅青主之方,乃郭先生自创之生化汤,用法:以不变应万变!无须辩证,皆是此药。谓之:大医治病机。呵呵
    恳请先生开我正知见。六如堂主人 顿首再拜2010-6-2  12:33

          中医修正 回复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伤寒论》“六经”二字,从来就没有人能理解清楚,又如何说白? 没有深入的浅出,修正不敢恭维。 估计该著与其自创生化汤同类,万金油之属,修正刚才只在google 上浏览了一分钟,实在挤不出时间用心去读。对此,修正上言堂主,清读经典《内经》《伤寒论》,不需要历史至今的任何名家名著陪读。中医学今天的困窘,正是历史至今的名家名著所造成的。(2010-6-2  18:43)

  •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  中医学今天的困窘,正是历史至今的名家名著所造成的。赞叹!2010-6-2  20:11

          中医修正 回复 佛言如是我亦如是:感戴堂主点头。
    在学术问题上,不知谓不知,绝不可搞和谐。
    百年来,西医学指出了我们许多不是,我们应该因此而清醒才对。如果有中医人以纯中医的观点指出了今天中医学的弊病及改正之道,那才是中医学真正提升的机遇。(2010-6-2  21:46)

  • 胡涂医  再次拜读,佩服先生学问胆识!别的不说,四诊八纲的确不像话,古传中医的诊病,是千山万水之外都可以做到的,何来望闻问切寒热虚实2010-8-3  03:18

          中医修正 回复 胡涂医:谢谢您的勉励。千里诊疗,敝人至今一无所知,希望有机会登门求教。(2010-8-4  10:38)

  • 倒提壶  千年中医不传还有一个原因:以药为医。至今仍是方书泛滥,“本草”无“本”。2010-9-30  22:41

          中医修正 回复 倒提壶:英雄所见略同。去医存药,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却遭到中下层“中医人”的热烈欢迎。李时珍《本草纲目》谈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近代却有人想追封他做医圣。灭中医的正是中医人!(2010-10-1  00:17)

  • 狂飙的蜗牛  我是外行,但窃以为五行藐似是根据经验来总结的吧。例如从相克来看,肺病在心经活跃时症状会加重。中医的很多理论是不是根据多少年的经验总结的,不是随便就有点吧。请老师指导。2011-9-9  09:37

          中医修正 回复 狂飙的蜗牛:五行生克,本是民间俗学,却被捧做核心理论,中医怎能不糟糕?但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可不是这样记载的。肺病午时加剧?个别如此还是普遍如此?好象睡卧和起床时咳嗽得更厉害吧?(2011-9-9  22:47)

  • 拜师达道  以一知半解的根底,创造出一支新学派了
    字字犀利!赞叹!相见恨晚,蹉跎了岁月。2012-2-12  20:15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曾经叱咤杏林的温病学,不也随着一起沉沦?那些所谓的学派并没有引导中医前进一步。(2012-2-12  22:21)

  • 勤古
    此文读后,反思自己自学时学来的辨证方法,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太阳表阳、少阴表阴,等等。同时试图把文中所提的辨证方法融为一体,如把脏腑辨证、三焦辨证融入到表里之中,气血营卫辨证融入到虚实之中。学习时觉得是完美了,把六经八纲气血荣卫等辨证方法融为了一体,然而在实际运用时仍主次不分,不知以何为准。  此文读后,反思自己自学时学来的辨证方法,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太阳表阳、少阴表阴,等等。同时试图把文中所提的辨证方法融为一体,如把脏腑辨证、三焦辨证融入到表里之中,气血营卫辨证融入到虚实之中。学习时觉得是完美了,把六经八纲气血荣卫等辨证方法融为了一体,然而在实际运用时仍主次不分,不知以何为准。2014-11-5  11:31

          中医修正 回复 勤古:《伤寒论》六节辩证是真学,其余大致说是伪学。(2014-11-5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