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秘方(二)
神医扁鹊有秘方吗?有!有而无。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的确确记载着“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长桑君是神仙吗?君子敬神,不敢说没有。然而,更使人相信的是,匾鹊经过无数临症实践,认真学习和苦苦思索,才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后人可能找不出可当这位神医的师父,只好请神仙下凡了。在此,修正有请各位看官注意,可不能把“常谨遇之……..出入十馀年”读死了,说的应该是十几年的敬业行医和艰苦不懈的探索!
扁鹊得到长桑君秘方,游医列国,名满天下,何等神奇!那么扁鹊倚仗的就是秘方吗?不见得,从《史记》记载的三个病例看,第一例,赵简子“血脉治也,而何怪?”不治而愈;第二例,齐桓侯骄奢,讳疾忌医,错过了治疗时间,扁鹊心知秘方原非万能,只好遁逃避祸。只有虢太子一例,实施治疗,针刺热熨并用,也没有什么神丹入口。对此成功的病例,扁鹊并没有吹嘘自己秘方神奇,而是留下一句实实在在的话“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看来扁鹊的医术确实神效无比。但伏道意外身亡时,没记载留下什么秘方或遗言,战国时神医扁鹊的秘方也就失传了。就连被认为是托名扁鹊的《难经》,也没有留下半个秘方。(七之二)
邓文辉 看来今年政协委员提出的恢复繁体字的学习议案是有深刻意义。修正大伯,繁体字中真的蕴含着古人深刻的智慧吗?为什么不能用现代简体字来表述古人那久违的深刻的智慧和经验呢。为什么不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语气表达高深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呢?让古人的智慧流行起来也许人人都向往,可总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坐下来研读古文,学习古人的智慧吧。和古人那诱人却有点不可捉摸的智慧相比,现实中挑战更重要。我深刻地明白一点,如果我不努力劳动,我的生命就不能很好的延续下去。我们不能把自己高高的架起,感觉世界上只有我才是对的。您知道农民朋友的想法吗?种地吃饭生存,这样的生活道理深刻吗?不深刻。但重要吗?重要!让科学和智慧流行起来,而不是把他们放到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失礼啦!言无不尽哦!2009-4-14 12:04
中医修正 回复 邓文辉:谢谢邓先生光临审阅. 鄙人确实是在网上“清谈”,但并没有把中医理论放在“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只是努力恢复中医理论的本来面目而已。鄙人出生于小镇,第一个职业便是农民,对泥巴和庄稼有终生不敢或忘的感情。虽然说“芫花解毒,远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都是历史事实,秘方还是要批判的。因为历史和现今的秘方吆喝者,使中医被误会为江湖骗子。至于古文吗,学中医人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中医的最高境界在经典,决不能依靠别人的翻译。修正鞠躬。(2009-4-14 21:48)
上下卡死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扁鹊 Biǎnquè
[Bianque] 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人
(鄚,现河北省任丘县境内),医术高明,故人们就上古名医扁鹊之名称呼他.
战国 时名医。原名 秦越人 , 渤海郡 鄚 (今 河北省 任丘市 北)人。一说家于 卢国 (今 山东省 长清县 南),故又称 卢医 。学医于 长桑君 ,医道精湛,擅长各科,行医时“随俗为变”,在 赵 为“带下医”,至 周 为“耳目痹医”,入 秦 为“小儿医”,名闻天下。 秦 太医令 李醯 自知医术不如 扁鹊 ,使人刺杀之。《汉书·艺文志》有《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不传。《史记》有传。
除了战国 秦越人,还有个上古名医扁鹊。就是不知上古名医扁鹊医术如何。
初看《扁鹊仓公列传》时对“上池之水”充满好奇。怪怪!这是个什么东西,喝了30天就能隔空观物了?这个“上池之水”绝对是秘方中的秘方。但一细想就知道是杜撰了。这件事就两人:扁鹊与长桑君。长桑君已消失不见,扁鹊能把此事对人说?如果说了,这个“上池之水”岂会无人问津?到时候求“上池之水”的会比求医的人还多。而后世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喝了“上池之水”而成名的中医。
倒是出了很多故事传说,名人的成就无法说清时都和神仙扯上关系了。例如:张良和黄石公。2013-1-13 10:31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没办法,只好请神仙下凡了。(2013-1-13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