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苍穹:向你还原古人眼中的天
归正按:在生命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地球上的生灵曾无数次脚踏着这片厚实的土地,仰观天上星辰,感受宇宙浩荡。慢慢地,随着人类的出现,生命完成了在精神力运用方面的本质蜕变,对天地动静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可能。
---Tiziano Vecellio《圣母升天图》(局部)
本文篇幅较长,预计需要三十分钟时间
好久以前,有个叫庄周的人,倚着大地厚土,望向穹顶苍天,叹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之于人,浩荡无极,蕴藏着无限的未知。庄周的感慨,是几千年来人类“领悟”浩瀚天际的一个缩影。然而,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天的探索,逐渐从偏唯心的“领悟”转向了纯唯物的“观测”。在此,不敢对这种转向妄加评论,归正只是单纯地想在这篇文章中向大家解析古人曾经领悟到的“天”,并由此展开,还原古人对神圣人体的认知。
概括地说,古人眼中的天,分为三个层次:圜道之天、覆盖之天、行健之天。
一、圜道之天
我们的先祖,俯仰天地之间,最直观的感受是地静止不动,而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运动:一颗星星当下在某个位置,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星位开始逐渐偏离,直到次年的同一时刻,又回到了原位。似乎星星在天际之间走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圜者,天体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其注曰:“体者,道体,非形体也”)。自此以后,古人“天圜道也”和“天道好还”的概念也确立了。
---Frederic Edwin Church《The Evening Star》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古人在圜道之天的基础上,产生出了阴和阳的概念,阴阳对立变化着,最直观的便是日月明晦、昼夜旦昏、气候冷热的相互更替。阴阳再进一步细分,便出现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的次序流转,即周天以四象(即天际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为主体的众星流迁旋转。
在天际阴阳依次流转的同时,地上万物便由于春夏秋冬的更迭而感受到了温热凉寒。草木秋枯春萌之收发,赖以为生的昆虫、草食性动物及相伴而生存的肉食性动物乃至人类也都同步跟随着,甚至无机物之夏胀冬缩,万物之可睹者,皆因时序流迁而显密更替。覆载之间,人与万物无不受此天际四时变化的影响:此自然不可违之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由此孕育而出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万物的生长和劳作,都在天际之下
---Victor Gabriel Gilbert《La Moisson》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从第二篇《四季调神大论》开始谈论人体,思路就是遵循天际四象的循环往复,呼应《周易》“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的世界观,将人体能量的流转活动归纳为:肝应春,主萌发;心应夏,主生长;肺应秋,主收敛;肾应冬,主封藏。循环反复,如天际四象,周而复始。
圜道之天,始于天际,纳入人体,最终达到了人体和宇宙的完美和谐。归正旧读西方哲学时,曾在古希腊的Stoicism学派中读到过“自然乃大宇宙,人乃小宇宙”这样的表述。在此一刻,令人赞叹的共鸣!
二、覆盖之天
阳光下,万事万物的活动都在进行着,湖泽的水荡漾着泛起涟漪,植物通过叶片排出水气,动物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这一切水分,终究要化成水气,朝天升腾归集,到了一定的境界,又凝结成水珠,化为雨水甘露,润泽大地。这让水气重新化为液体的天,就像是一层弧形的薄膜,笼盖于大地万事万物之上,此为覆盖之天。
---Frederic Edwin Church《哈德逊河谷上的日落》
我们的先哲遵从“天人合一”的思路,也将覆盖之天纳入了人体。《灵枢》有云:“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者,五脏六府之盖也”。
从人体解剖学上来看,肺位于五脏六腑之巅,有如华盖,挡住了人体从肝到胃、再从胃到心的升腾宣发之气,这些被挡住了的升腾之气,要么化为滋养肉体的玉液琼浆,要么变作排出人体的痰饮糟粕,一切,都取决于这覆盖之天的甄选。云腾终化雨,肃肃出乎天在此证见。
此谓覆盖之天,列上下之位,相对于地之天,虽也见上下循环,毕竟有异于穹顶苍茫圜道之天。
三、行健之天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究其所云,大致意思是:你看那日月星辰周而复始,亘古不变,君子也应如此,谨守天真,方能达到最完美的生命状态。因此,这行健之天,虽尚有“天”之名,实际上需要很高的思维境界,才能着实地将“天”联系到人体。
何谓天真?天真天真,天命之真也!应有两重境界:
第一重:《大学》有云“所受之谓命”,天地所赋予生命个体的本质,即是天命之真。朝菌生而难见天日,一朝终其一生,此朝菌天命之真;燕雀出卵,一月比于父母而能飞,此燕雀天命之真;人十月怀胎成形,二七二八比于父母,七七八八终归尘土(这里不是说女的到了四十九岁或者男的到了六十四岁就活不成了,而是说生殖功能的基本丧失),此人天命之真。因此,古人谈人命生理者,常说女七七男八八,这是人的天命大数,凡夫俗子终难免。
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是寻回天真的第一要务
---Simone Martini《Meditation》
第二重:恬淡虚无之天真。即不掺杂任何人心妄念,使虚明清健的生命能量在肉体率行无碍,这样不但可以颐养天年,更有可能让生命达到更高的形态和境界。说到这里,已经触及人体奥妙的禁区了,各类宗教,教义各异,最终都交集于此。顺便一讲,《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超过一半的道家内容,讲的都是恬淡虚无之天真。此乃医家最上乘,归正修习未达,不敢不讲,不敢乱讲。
行健之天,此无色无住之天,不关日月四时也。
四、结语
写到这里,似乎早已忘了动笔的目的,毕竟这苍穹所包容的太多,最终都化成了一片恬淡的苍苍虚无。然而,归正还是想给个总结:
穿越满天星辰,最终尽数纳入人体,这就是古人眼中的天。
本篇文章始于庄周《南华经-逍遥游》,且让我们止于康德的名句: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生发之力2017-11-26 00:20:10
三个层次的天的概念在宏观层面将宇宙与生命的动态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痛快,令人拍案叫绝!形而上与形而下双回向表达了真理的本然。行健之天、圜道之天、覆盖之天诉说着生命由无极而太极进而两仪四象的下回向过程,同时又暗含生命之初始觉的步步回溯的上回向。生命之美由三层天的架构来壮阔呈现。此文若有朝一日纳入教科书之首章,中华文化之自信乃实至名归之时。需有为同志力透千古,静待真理花开。赞 16
作者
谢谢!达到你这样审美层次的人已经很少了,万事万物皆美,若不能在一门学科中领悟美,终归是门外汉赞 14
杨淼2017-11-25 23:26:21
垦请先生赐教一个学中医读书目录!赞 3
作者
唯内经、伤寒论二书而已赞 13
太极使者2017-11-26 11:52:03
先生这篇文章太好了:精髓的对古人天的理解!学到了先生这些知识,才能理解古人的思维,才能读懂纷繁复杂的古书,这不只是对医学的贡献!赞 2
作者
必须要对古人的世界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真正读懂中医赞 6
喜欢被割的韭菜2017-11-26 09:41:08
道法自然,深入浅出赞 1
作者
动了不少心思啊...赞 5
刘杰2017-11-26 11:01:4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习!正知正见,既生清静心,显现天性自然之真!“归正修习未达,不敢不讲,不敢乱讲”让人敬佩,也体现先生开博的初心: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赞 3
作者
是的,这是禁区,归正讲得够多了,再讲这个恐折寿赞 4
自强不息2017-12-01 09:46:46
先生,读此文入饮甘泉。然而,读后还是似懂非懂,怎样才能触碰到天人之学的真理?赞 1
作者
没有捷径,可以先从秦汉时代的古文入手赞 3
钰仪2017-11-26 07:23:25
天真,苍天、行健之天、真气、元气、生(生命)气、乾也。四象,生气之运为、乾之元亨利贞也。天癸为天真之促于命门、能有子(气脉〈地有泉脉<脉,动也。泉脉,坎中实也、肾间动气也>、人有卫气<守邪之神>〉常通而肾气〈肾间动气〉有余)的状态。 地在人(天〈行健之天、覆盖之天、圜道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之下,太虚(行健之天)之中,大气(覆盖之天)举之,寒暑六入(圜道之天)故令虚而生化。 风雨雷电言覆盖之天,山泽言地势之高下,天地言上下之位、动静之维。天有行健之苍天,其色遥看近却无,有圜道之天,日月星辰系焉,有覆盖之天,风雨雷电鼓荡,自上而下交相作用于地。人仰而天持、俯而地引,一持一引而形象俱足,天地之大美至斯人完备。赞 3
作者
赞美造物主,太伟大了!赞 1
刺血2017-11-26 06:27:39
天,地,人。立天之道曰阴和阳,才有了后序的细化。天道循环的确立才有了人为之符合的生理。人之小宇宙必顺应天地大宇宙而能长久。“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天人合一的层次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主观臆想。赞 3
作者
说得不错!赞 2
布袋果2017-12-18 15:13:25
圜道之天:一气流转,六节往复。 覆盖之天:太阳太阴,心肺司命。 行健之天:克己向上,朴实少欲。赞 2
侯偉2017-11-27 05:28:00
明而不悲强也 明而顺之圣也赞 2
Xing2017-11-26 17:18:38
现在的人讲养生大多数是南辕北辙呀,能做到虚无恬淡又要几人,难赞 2
作者
然,这是获得真正健康的不二法门,朋友可以由易到难赞 1
钟俊中西医结合诊所2017-11-26 12:26:17
“穿越满天星辰,最终尽数纳入人体,这就是古人眼中的天。”真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三重天三重境界,拉开了中医生理学的帷幕!赞 2
作者
可以继续往下拉吗?会得罪多少人呢?赞 1
三一医馆132955878932017-11-26 11:01:22
至真至善至美,自然而然,总是三位一体赞 2
作者
??
云水禅心2017-11-26 07:09:44
时间,空间,圆“心”,谢谢先生!赞 2
作者
同道一并努力
善缘2017-11-26 04:06:26
这个覆盖之天其实更属于地的范畴。赞 2
作者
归正鼓励同道主动思考!
耳朵醒醒2017-11-25 22:38:00
这篇文章很早就写好了啊,不过这次我终于看懂了赞 1
作者
说明你进步了,恭喜赞 2
M天涯R2017-11-25 22:30:27
四气调神大论,非四季。赞 2
作者
谢谢指正赞 1
归去来2018-01-24 16:51:17
先生,这段能否帮我解读下? 黄芪建中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黄芪一两半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建中汤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一两。赞 1
作者
归正在网上只讲自己想讲的,你的问题很好,涉及到伤寒论的运用,不在归正当下想讲的范畴,但日后可能会讲到,谢谢理解
重言2017-11-28 00:06:03
先生这篇实乃悟道之文,当今我们这行业能有这样做学问的真是太罕见了,佩服赞 1
作者
不敢当
青青子衿长青2017-11-26 01:17:04
谢谢先生,文以载道,图文并茂!有两种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的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的魅力以及敬畏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 实践理性批判赞 1
冯氏宠物2017-11-25 22:55:47
问世间当代大师几人能懂。感恩先生赞 1
作者
朋友过赞了
清華2021-07-22 00:53:34
圜道之天为宇宙四时之天、覆盖之天为人体心肺之天、行健之天为修心养性之天。圜道之天为大宇宙、覆盖之天为小人体、行健之天为沟通天人之路径。天人合一,乃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
杨淼2020-04-15 22:37:22
再读先生之天,受益非浅。不知先生何时谈地,未出地者,阴中之阴,已出地者,阴中之阳。太冲之地,名为少阴。这人体之地又该有几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