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伤于寒---告诉你“温病”的前世今生(三)

日期:2018-04-01

引言温病,是人体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派的源流,始于宋金刘河间,此君倡导用寒凉药治热病。经明清吴有性、叶桂、吴鞠通、王士雄等人努力开拓,时至今日,温病学派在中医界已成主流,清热泻火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只增不减。相反地,伤寒学派却日渐沉沦,放眼杏林,实在找不出传承仲景衣钵的学者。那么,温病学派的兴起,对中医而言究竟是创新进步还是挥刀自宫?

归正认为,温病只是伤寒病的一个重要分支,不应该独立乃至凌驾于伤寒之上。在这里,归正未来将用四篇文章,对自己的观点递进阐述。若有疑问,欢迎君子之辩,谢绝市井之争。

 

---Jacopo Bassano《圣罗切在瘟疫受难者中


本篇“冬伤于寒”系列文章第三篇,也是重点

从张仲景《伤寒论》自序和同时代的曹植《说疫气》来看,张仲景所论的伤寒便是后世的瘟疫,这点不应该有疑义。

这瘟疫,绝大多数伴随着发热,河间师徒以“伤寒热病”偷换概念,着实低劣;通史学家记载当时热病流行,也是事实描述;明清兴起的温病学,更是着重病情的温热证,因此温-瘟通用这瘟疫来临时就如徭役,得病者众,因此役-疫也通用

今天,归正认为有必要就正统中医谈谈瘟疫的三方面问题,请学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

一、得病与不病

瘟疫虽如徭役,但并非人人都要服役,总有小部分人不怕厉气传染。瘟神害人,不可无度,造物主也会加以限制。

如果医者只懂得医治、看顾病人,却不追问思索为何有人不病?或者有人轻病、早愈?那就漠视了造物主的仁慈。

应该注意的是,这部分不病、轻病、早愈的人群并非都是身体强壮之人。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翻开西方中世纪历史读一读,“黑死病”的死者是不是都是以青壮年为主?这与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体弱多病却长寿延年,身强体壮却暴病立死的情况,很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

这里说“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第一手病例做医学统计分析,而不是对此认识的含糊或摇摆。造物主的仁慈,凡人都可享用,道理却不容许窥探揣测。

二、炎症的困惑

人体组织器官的充血、水肿、免疫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多数呈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热毒”,至少说炎症的早期状况不是如此,更可能是相反的。

伤寒桂枝证的发热、自汗、鼻鸣、干呕等诸多症状,皆属于上感的范畴,从西医病理学审视,一定能找到上呼吸道的炎症存在,医圣张仲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见解——伤寒。

归正相信西医学者的开明,讲几堂课,一定能够接受仲景先师的见解。西医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炎症的时候,对病毒没有积极主动的办法,只能等待机体自我恢复,监视并发症的发生,负责任的西医一般不用药;而《伤寒论》经方的效果却是一剂知,二剂已。

在正统中医学沦落一千八百年之后,清民至今的中医人皆向西医靠拢,炎症与热毒的紧密关系,早已侵入并颠覆中医对人体的正统认知。对于伤寒二字,中医人早已视同陌路。假使医圣再世,一定斥责无知。觉得归正说错了?那么,退一步,请学者们好好研究一下六神丸、醒消丸的方药配伍吧!

三、微生物研究

前几日归正与一位中医同学拜访一老友,老友问道:“近来得了流行感冒喉咙发炎,怎么办好?”

“吃板蓝根!”中医同学斩钉截铁地说,又看了一眼归正,补充道:“还可以消菌杀毒!”

面对瘟疫,西医致病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拯救了无数生灵。对此,中医人若没有深厚的功力审视这背后的病愈逻辑,必然自我坍塌!

归正认为,西医在致病微生物研究的道路上,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糊涂。面对同样的致病微生物,为何有人病而有人不病?有人病轻、有人病重、有人致命?

面对同样的问题,西医学给出的解释是个体抵抗力的强弱不同。那么,面对今天不断出现的微生物变异(不知道H__N__病毒已经升级到哪个版本了),人类将来真的能够有效应对吗?

归正相信,立足于人体自身研究的正统中医学,或许可以避免来日的黔驴技穷,拯救人类的灭绝。然而,这般研究成果,必定独异于任何现代科技成果,不可能转让或买卖,因为身心修为是其主体支架。大道无私,常与善人。


做实在学问,写良心文章

 

生发之力2018-04-01 21:01:21

假如中医真理的本质规律是一座金字塔,正确的研究方法则是由高而低的从框架到细枝末节的逐一构建。而西方医学模式则从塔底的无数现象中分析,归纳,尽管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经常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揪住大象的尾巴死死不放,摆脱不了幼稚的窠臼。官方文章中经常出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是在中西医学上却把焦点紧紧对准了病者,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在人的偏执下根本转不过来。病与不病在中医真理的框定下意味着一定具有相同的生理病理基础。唯有扣准真正的本质环节,才能发挥作用,一击而中。研究才会彰显真正的价值与意义。西医模式锁定微生物与炎症的相关性而不可自拔,重末轻本,重小因果忽略大因果,思维惯性也需要破除。温病是伤寒,若失序后的循环消耗完由身心修为共同构筑的关键大堤,命亦不复。世人太依赖与追求外在了,搬外兵以力压内在群雄,两兵相博,血流成河。不知自家有明珠一颗,只需接纳与欣赏。只需君火以明,阴阳顺位,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赞 8

钟俊中西医结合诊所2018-04-03 22:00:57

从中医的发病机理的角度看,人身以太阳为主。外邪为客,如何待客,还是取决于太阳(客随主便)。中医治病就是把不受欢迎的“客”给扫地出门,使人体“六节”气化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赞 6

作者

[强]赞 2

钰仪2018-04-01 20:48:30

仲景所论,又岂能避重就轻?温病虽厉,亦伤寒之类。劳乎坎,去寒就温而避其锋,无扰乎阳而全其真,故不病或轻病、早愈。肾间动气者守邪之神(小心翼翼,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非攻邪也,气足自守,邪无由入,入亦一鼓作气而出,再三衰竭则失守而长驱直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养生奉长,养长奉收,养收奉藏,养藏奉生,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热力运为失序〈生气运行涣散〉而熵增〈伤寒〉)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赞 4

刘杰2018-04-01 19:17:49

先生关于温病的三点困惑定是拨云见日,且待有缘人!赞 3

三一医馆132955878932018-04-01 18:56:25

温一瘟通用,役一疫通用。身心修为是其主体支架。大道无私,常与善人。此善不完全是彼善。先生不拘鬼神而言至德。赞 2

宝忠2018-04-07 07:14:52

前几日归正与一位中医同学拜访一老友,老友问道:“近来得了流行感冒喉咙发炎,怎么办好?” “吃板蓝根!”中医同学斩钉截铁地说,又看了一眼归正,补充道:“还可以消菌杀毒!” 归正老师没有发表意见,就是说吃板蓝根就对了吗?

作者

不对,而且还错很多赞 1

梅医生2018-04-06 02:32:10

先生的温病理论带领我思考了几年,彻底修正了我的中医世界观。赞 1

作者

谢谢梅医生的认可,大家一起努力赞 1

冯氏宠物2018-04-02 22:33:22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谢谢先生好文。 大道至简赞 1

布袋果2018-04-02 09:23:59

对人体来说,“生长”是支出,“收藏”是收入,如果长期超出身体的正常需求,透支精气神,收不抵支,内已竭,一旦遇到伤寒风邪等侵扰,如何抵御?必是“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儒释道都要求修心,去杂欲,想来更多的是因为杂欲多半最终会付诸于行,或于人、或于己、或于人于己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吧。“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外强中干”,其实不光是发生在他人他事上,同样也能影响我们自身。赞 1

云水禅心2018-04-01 22:57:17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谢谢先生!赞 1

青青子衿长青2018-04-01 20:06:49

卖柑者言世如斯,先生领路归正途。赞 1

Zheng2018-05-01 21:28:55

寒凝气血,细胞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故有炎症发生,微生物滋生。

传宇2018-04-05 23:21:35

先生  我们用桂枝汤也是强化太阳  太阳强了自然除去疾病强了  用西医分析  桂枝可以是动脉血流加快 白芍使静脉血加快  加生姜 大枣 甘草 一起加快新陈代谢  病毒之邪自然外出  我们用药都应该顺着人体的反应  炎症其实是我们人体自我保护  我们应该加强这个机制  我们用药要顺着“六节”的生理  因势利导  故而太阳总统于六经  只要是并病 都应该从太阳解   这是我的理解   望先生指导

杨淼2018-04-05 15:29:00

不过瘾,等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