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修正,四 归宗祭祖(二)

日期:2009-01-13

      

       读过《内经素问》前九篇,需要着重提出的是第六篇《阴阳离合论》,中医特有的三阴三阳理论即奠基于此。

       修正蠹经三十多年,阅览大量的历代注解,相信历史上(当然包括现代)的名医大家对《素问》前九篇的理解都是半懂不懂,唯独对这第六篇却是根本不懂。不懂阴阳离合,竟然也不妨碍历代医家大谈三阴三阳,呜呼哀哉!地地道道的注经经亡史!

       细数该篇短短四百四十五字,一千八百年来竟没有一人真正走得过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说了句很出名的话,“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问津”。同道们,如果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低智者,就得承认自己浮躁。不止浮躁,说句自欺欺人并不过分,因为从来不见哪位医家在此写下“不解”、“存疑”或“待考”之类的文字。这与高诱注《史记律书》坦白“三分益损,诱不敏也”的作风相比,中医人太需要灵魂深处闹革命了!读经不懂时,大家都心照不宣,一笑而过,学者的治学态度如此,中医学术还有什么指望?中医修正序言中说六节理论不清,营弱卫强不解,伤寒经方罕用,历代医家凭什么知道张机入圣?抑或人云亦云,不懂装懂?可不是无故兴谤。

现在,请允许修正先生说几句读书心得,教诲教诲那些从来没有认真看书的教授和博士们:

    1)看《阴阳离合论》,先要坐立端正,先摆弄好“圣人南面而立”这中华坐标,极其重要。

    2)必须明白《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首论藏象以阴阳四时,是藏象学的起点。三、四、五篇对阴阳四时内容充实之后,这第六篇才进一步展开,阴阳——四时——六节主轴于此呈现,是为后面的《六节藏象论》铺平道路。

    3)这里“三经”两提,合为六经,成了后世伤寒“六经”的来源。不过,这里的六经,是经纬之经,不是针灸经络之经。这里经分六节,谈的是人体的天,以相对为地的五藏六府为纬,手足十二经则为纬之纬矣。

    4)《阴阳离合论》前五后九共十五篇并不谈论经络,这里支离破碎的“根结”片语不觉得奇怪吗?实际上《内经素问》并不擅论经络,与《内经灵枢》有重大区别。这里的根结片语,应是早期读经者引用《灵枢根结》以经注经所留下的注脚。去掉这六个根结,并不妨碍经文内容的完整。真正的经文可能不到四百字,必须放在中华坐标内,以高超的综合能力来读取。三阴三阳其实并不复杂,“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可惜张机之后只有王冰讲得半对。近人论医谈阴阳,都说对立统一,太正确了,但是脑袋并没有正真理解和指挥嘴巴。(六之二)


  • 上下卡死
      
    《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钟龄(公元1662—1735年,原字龄,亦名国彭)所著。该书通俗易懂,多切实用,在近代中医药界,亦颇为知名。
     
    高诱 东汉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少受学于同县卢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今属河北)令,后迁监河东。所著有《孟子章句》(今佚)、《孝经注》(今佚)、《战国策注》(今残)及《淮南子注》(今与许慎注相杂)、《吕氏春秋注》等。   《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钟龄(公元1662—1735年,原字龄,亦名国彭)所著。该书通俗易懂,多切实用,在近代中医药界,亦颇为知名。
    高诱 东汉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少受学于同县卢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今属河北)令,后迁监河东。所著有《孟子章句》(今佚)、《孝经注》(今佚)、《战国策注》(今残)及《淮南子注》(今与许慎注相杂)、《吕氏春秋注》等。 看了一下《阴阳离合论》,一头雾水啊……2013-1-15  11:1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朋友说的是老实话,敝人敬重老实人。 您看过近年的学术明星们手舞足蹈地讲解《内经》吗?可惜敝人没有听他/她们怎么讲解《阴阳离合论》。 中医界,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人太多了,修正不容易啊。(2013-1-15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