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修正,四 归宗祭祖(五)

日期:2009-04-01


     (自然界)人合一,将人体当作一个小天地,这种整体观是中医相较于西医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并为世人认可,引以为傲。实际上,中医人并不理解这经常拿出来炫耀的天与地。试问人体内的天在哪里?地又在哪里?是心肾,还是肺脾?是近代教科书上的功能对物质,还是千年医史兜揽而来的那些不着边际的阴阳内容?要理解中医生理学,当然要先认识人体内的天地。对这一首要问题若没有一清醒的认识,此后一切思索,还都在太极图——混沌中似懂非懂地拉扯着。

鉴于中医理论的千年迷糊,修正先发问一句:心肝属阳吗?说实在的,这问题本身便问得糊涂了。心肝属阳的提法,相较于肺脾肾三藏而言虽然正确,却没看到贯穿于五藏六府之间的六节在周流不息。在天地范畴中,五藏六府都属于地,心肝位于大地的东南方,当然也是在地/阴的范围内。然而六节(天也)周流五藏六府(实为九藏)到了心肝境地,却发挥了少阳与太阳的功用。到此,很多人不禁会问,心不是手少阴、肝不也称足厥阴吗?回答很简单,经文没看明了!

天本一气,圣哲强分四象、六节,始有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一气既布于圜道,即有升降出入,原非东西之相对、水火之难容,流行莫惑为对待。地论东西南北中,分守方职,赖一气之周流,生扶倾轧乃见。庸人观五行,恍若巨轮,以五行顺天之气故。不知地德既方,何尝流行?一阳初升,不是烈焰腾起。金刀削木,原非白虎怒啸。谨分天地,纤丝可审。

中医人论医理,屡见少阳当四季之春,属木之类的言论,真是颠倒是非,为什么就不懂得说木属少阳?木也、东也、地也,而少阳却是四象的组成部分,仰观苍龙垂象。“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以少阳隶属于木,是因为主次尊卑不辨,就如男嫁女家,是入赘,千百年中医学败于牝鸡司晨。一千八百年之后,修正要大声呼喊“木属少阳”,“火属太阳”(太阳化寒,容别文论述)。四象六节的重要性本在五行之上,将五行归属于四象六节之下,拨乱反正,是中医修正的重要起步。五藏五行为中心观念,危害千年,正是中医人归宗祭祖的绊脚石。死抱五藏五行为中心,中医学终将走向毁灭,历史的轨迹和趋势就没有看清楚?

修正观伤寒论太阴篇共八条,谈论的基本上是胃肠症候。这是伤寒传足不传手的证据吗?学人若锁定足太阴脾,最多得分50%,永远不可能及格。若能将手太阴肺主动联系上,已经得分60%以上。然而一千八百年却不见一家如此注解,究其根源,在于六节学问失传。历代伤寒注家从来就没有看清人体内的天地,更遑论时方派、新方派。中医人惰性之大,令人浩叹。

善读经典者早就明白伤寒论素问热论间的密切关系,却甚少提及素问六节藏象论。可能是六节藏象论一文残缺不齐,难以读懂的缘故。如果该篇能够理解,中医生理学就不再局限在五藏五行为中心的枷锁之内,伤寒论六节问题的解决可能也不那么难了。修正深深地认为,五行藏象论(后人的习惯思维,内经伤寒论中实无此论)只在某些情况下适用,没有掌看宗庙的能力!六节真理回归之日,中医经典才能被世人真正理解,中医学再生才可能开始。六节理论,是中医经典对人体之天的最佳阐述。(六之五)


  • 天清  不明经典,导人也盲。天地人,三焦分也。2009-11-2  06:56

          中医修正回复天清:经典是不允许、也不可能被替代。(2009-11-4  08:02)

  • 人为小宇宙,明此可了天地阴阳。不明则舍本逐末。2009-11-2  06:58

          中医修正回复天清:天在哪里?必须清清楚楚,含糊不得。(2009-11-4  00:18)

  • 临川野语  我把你的博文整理成word,转换成pdf读了一遍。收获不多。读第二遍,读到这一篇,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先生没有刻意隐藏内容,绝对的干货。顶礼修正先生!祝安康!3月6日 17:30

          中医修正回复临川野语:谢谢你的认真。若从中有所收获,都是你的。这就如人民币进入你的腰包后,就不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了。(36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