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修正,四 归宗祭祖(六)

日期:2009-05-01

     

      今天的中基脏象学,该谈的不谈,莫名其妙地乱谈,屡见谬误。而真正让人伤心的是看不到被修正的希望,因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来源的经典已从必修贬为选修。错误的另一端,则是向西现代化的努力劲头日甚,以西医的血生化指标研究脾虚之类的努力愈挫愈勇,试图科学地揭开中医辨证的实质。请注意,这看似现代化的努力,不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是被西医牵着鼻子走,在现代化冲击下中医人无法站稳脚跟,丧失立场的缘故。请问现代科技能帮助我们弄懂三阴三阳所指何义吗?读经不懂时,现代科技是无能为力的,不是现代科技无用,是中医人没有利用它的能力,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弄明白自己的核心理论。在眼前没有道路,也没有方向的情况下,任何科研努力、现代化尝试都是荒唐可笑的。或许一些同志还要夸说中医是系统科学、黑箱理论的具体运用,这到底是中医人思想境界已经科学化、现代化了,还是自慰式空谈?

      修正认为,中医的困难并非今日才有。伤寒杂病论后六节不明,中医学术有致命的内伤,只不过百多年来在西医的冲击下困窘毕露而已。若究其更深层的社会历史根源,还有以下二点:

      一,医者大私少公:请慢着骂我。历史上中医承传是父子、师徒模式,在这种封闭的教育体系内,极难找到可教的孺子。自以为有成就、或拥有秘方的人,到死还留一手而不传授的并不少见。他们把医术视为饭碗,还夹杂着比例并非很低的江湖吆喝,神秘的气氛至今好笼罩着业界。医者之间互相请益、善意指正的交流应该说少得可怜。他们最重视的是一方一药的具体使用,几十年的行医固然可以积累不少的经验,但常以我家的方技保密起来。更因为没有同道间的互相切磋以求更广泛的印证,无法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总结。他们大致停留在师祖的教训范围内行医,经典被高高供奉起来后就不再理睬,千百年不发展,甚至连师祖的圣经都看不懂了,这正是学术私有化的恶果。回顾医史,我们必须承认基本上是个体医历史,理论探讨常被嘲笑为不实用的、迂腐的闲谈,直到中医学院开办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状况也基本未变。

      二,人材严重缺乏:近人嘲笑中医,说能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不会进入中医学院,气得我家兄弟怒发冲冠。兄弟们,这是眼下人人都清楚的事实,历史上也是如此。向来医卜星相并称,我们的师祖并没有进入历史社会的上九流。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统治学术界二千多年的中国,天资聪慧、品学兼优而愿意弃仕从医的人就如凤毛麟角,华佗便是个典型的例子:明明医术高超,上等学医材料,却耻于为医,总想求个官职,否则便怠工刁难,最后惹火了魏武帝,毁灭了自己。有大智慧,值苦难岁月伤病人接踵而来,又有大慈悲心,甘愿弃官为医的,大概只有长沙太守张机一人,医史上唯一的医圣岂是浪得虚名?因此,归宗祭祖就必须回到伤寒杂病论,和自序所提到的素问九卷

      回顾历史,旁参西学,我们的解剖学已嫌粗糙,生理学同样爱谈不谈。内经论述中,有一半以上是解剖生理学内容,为什么就不见独立的中医生理学教科书,而代以中基或勉强立名的脏象学中医向来没有完整的生理学论述,内脏气血如何流通传递,就以五行生克关系搪塞蒙混。没有弄清生理学而引出的辩证,本身就要打个问号。归宗祭祖,当然是走回头路,重新认识自我,要求我们老老实实地大踏步后退,问问祖宗“我是怎么来的”?但不能理解为倒退。中西医相遇一百多年,震惊伴随着无奈。扪心自问,我们应该佩服他们,而不是努力寻找些微小得可以忽略的优点去面对,为自己遮羞。在他们能够剖脑换心的今天,我们刺中脾几日死的经文却无法作出更改。如果我们不能向西医学些东西,就浪费了一百多年的相遇、不愿明言的挫折和羞辱,也愧对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教诲。

      中医现代化努力应暂时停止,今天的“精英”们想以现代科学方法揭开证的实质,其错误有三:一)无知,不懂得证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位于何处,其基础是什么;二)懒惰,妄想避开解剖生理学千年迷糊的历史事实,直求辩证,简单省事;三)还是无知,因为历史沿用至今的脏腑辩证是伤寒杂病论三阴三阳辩证失传后的无奈代替品,本身就是个大糊涂理论(请看《中医修正》三,审流溯源)。借问研究中医“证”的学者,敢碰伤寒杂病论的三阴三阳辩证吗?那才是中医辨证的精髓! 您们若真地认为肝心肺脾肾都有气血阴阳的虚实可论,就还在混沌中拉扯着。

      回到现实,今天中医界的理论泰斗也好,临床专家也好,他们既是维系中医学不绝的传人,也是误导新人学习中医的媒介。中药上神七,近月封卅魁,政府的扶持已经难以复加,中医人在接受封赏的时候是否有惭愧的感觉?若是沾沾自喜,就太没有自知之明了。荐言年轻有志者,中医学院毕业三年后,直面内经伤寒论,归宗认祖。因为中医真学在伤寒论后已经失传,以修正观察三十多年,你们无望找到活的明师。近代中医史已经告诉世人,名老中医并没有调教出高徒,不是不愿意,实在力不从心。中医学沦落至今天,博士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已经失去应有的光彩。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若想在中医界寻找明师,要反省一下是否为懒惰、侥幸和贪婪的心理所驱使。中医学院教材里学到的知识必须修正才能升华,前进的路上一定会将中西医作对比(请不要骂西医),也无可避免要涉及三阴三阳这一中医核心问题。六节问题解决之日,应可群疑冰释,中西医的基础理论才能真正融合,从此心仪长沙,临症参证,一名宗庙注册的中医师应该是在归宗认祖和旁同西学中成长。(六之六归宗祭祖全文完)


  • 泥巴匠  先生所论极是,但每月发一篇太吊人胃口了。盼先生早日把您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书,为我们这些在初学者指明方向。盼啊,那是相当的盼,望眼欲穿呀!2009-5-1  20:58

          中医修正 回复 泥巴匠:谢谢朋友看得起修正。 明天将问题讲清楚, 后天网页就被攻击,同时有中医权威者声称划时代突破。 所以,只好一点一点地聊天,一项一项地质疑,手抱琵琶,轻揉慢捻地与同道细细诉说六节沦落史。 有一点请相信,不会保密起来,装神弄鬼。 但拖到2012年或2025年地原先估计(见2008-09-22修正声明),并非毫无道理。(2009-5-5  20:32)

  • 梦想中医  中医向来没有完整的生理学论述。...没有弄清生理学而引出的辩证,本身就要打个问号。这确实是中医现状,是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困难。2014-3-29  19:26

          中医修正 回复 梦想中医:问题是我们的前辈和今日的大师们,都想蒙混成名。(2014-3-29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