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日期:2009-08-26

      

       蒲公英者,一二年生草本。冒见于冰寒之严冬,不让荠麦先生。阳回即拔茎露黄蕾,未逊辛夷报时。修正少时嬉戏山野,群童皆谓兔奶草。稍长,略知医理,凡外生疔疮疖肿,悉用不疑。及中医学院毕业,遂入自家中药上选之囊。积四十余年厚爱,始于稚弱,真情也。

       蒲公英之先生也、报春也,识者多有赞美。然禀性轻浅,但得东君一气之赋,不竟月即扬花飘絮,漫天飞舞。驭清风兮侣白云,优哉游哉,以轻浮之姿,倦顾东君九重春色。既流浪日久,遂忘祖籍,遍地落种,山岩间有之、阶石边有之、墙瓦上有之,田野沟旁皆见之,不自爱如是,乃沦为野草。

       呜呼!中医。张机作而时逢乱世,犹周兴而文王困羑,其易之屯欤?难生于天造草昧,圣人初作。万幸晋有太医令王叔和编次,真经得传。虽然,真经还需真人,不遇则蠹简数片,败帛夹絮。古罗马天主教未许寻常徒众阅圣经,违者极刑,其理明矣。审张机之封圣,知后世犹有贤哲入世,然医史无录,良可惜乎!观医史,王氏绍圣经,阙功难匹。奈何六节未明,参经未竟,别为俗作,号曰脉经,蒲公英之鼻祖也。叔和既作,效仿蜂起,尊六节而陈别见,致红紫色艳而郑卫声张。非后人之尊王忽张也,六节难明,遂易帜焉。洪见开少动,一百单八将出矣。或面对黄土而终不知有天,牝鸡司晨,千载不闻雄鸣,拘于脏腑者众矣。或以为病机十九条火热近半,卫气营血出焉,三焦辩证出焉,窥其末而昧其本,明清以降噪矣。分流既多,黄河终见古道;枝叶繁茂,真径遂掩。

       呜呼!仲景。高居圣域而门庭冷落。六节迷茫,经方视若砒鸩,后人何以知先师之臻圣耶?一犬吠影,百犬吠声。静审今之国医实践者、大师、卫道士,多江湖吆喝之类。考我辈师祖,难逃蒲公英之浅。今上有院博硕士、教授专家、主任医师,皆尊为圣经,及论三阴三阳,莫非信口雌黄。 下有祖传中医自诩者,直谓实践出真知、三折股而后为良医。若问我派祖师?世外高人! 既曰世外,无名无姓,其蒲公英之苗裔乎!禀赋于百里风飘,中医耶?

       呜呼!时艰。我辈致之。今大限将至,与其张灯祭斗、冀以续断继明,不若静心反省、退修求道。 

公英百子,随风飘流。摩登时代,无处可求。

生化白鼠,离经荒谬。内难金伤,幸存圣旧。

嗟尔博士,论文不休。近封卅魁,问君何有?

式微式微,红霞知羞?退修退修,去道已久。

       好了,中医就要被废了,修正得赶紧祈祷:医圣张仲景啊,我的真主、天上的父,请您睁开尊贵的眼睛,看看

       凡间中医人落难。从前我们春风得意,神乎其神,随东风尽情飘玩。后来更是夏物浮盛,衮衮诸公各显家技,南方的大弱风吹得我们筋骨懈散,哪有闲劲去看书读经? 现在,强劲的西风刮起来了,再也不能从容悠闲地飘玩了。他们以从未有过的严厉、别样的眼光审视我们,唉,大运入秋时民众的心理也不一样了,大多数人相信天时的严厉是正确的,不再理睬中医——他们祖宗曾经的救命恩人。我们该怎么办?

       嘿!真诚果真可以通天,医圣睁开了双眼,但只留下一句话,君子求己。修正一愣,呆呆地望着那漫天飘摇的蒲公英,经过年复一年的百里流浪,您们身上是否还携带着伤寒论的血脉?如果说伤寒论已经过时,为什么至今封圣不改?还有什么更圣的吗?温病是伤寒的对立者还是纠正者?三阴三阳指的是六经还是六部? 恭候圣旨。


  • 大医之道仲景之所以能写出伤寒论,是以内求法探究中医理,法,方,药的气化机理,只是他没有留下他的修道内容和医学研究方法。后世医家缺的是不会内求法,也不知如何去研究气化论。但凡在气化论上管中窥豹或盲人摸象,只要有一丁半点所悟,几乎都能成为一代名医。但无论如何,中医绝不会被废止。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废止中医,日本,韩国巴不得把中医变成他们的国医,甚至申遗。话说回来,不会内求法,不懂气化论,要在中医理论上有所建树,实在是太难了,且十有八,九都是错的。倒不如在疗效上做些研究来的实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仲景之所以能写出伤寒论,是以内求法探究中医理,法,方,药的气化机理,只是他没有留下他的修道内容和医学研究方法。后世医家缺的是不会内求法,也不知如何去研究气化论。但凡在气化论上管中窥豹或盲人摸象,只要有一丁半点所悟,几乎都能成为一代名医。但无论如何,中医绝不会被废止。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废止中医,日本,韩国巴不得把中医变成他们的国医,甚至申遗。话说回来,不会内求法,不懂气化论,要在中医理论上有所建树,实在是太难了,且十有八,九都是错的。倒不如在疗效上做些研究来的实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2009-8-26  02:55 

          中医修正  回复 大医之道:谢谢光临审阅。今天的中医理论讲的“似乎”没什么错,但最主要的没讲,所以说基本上是错误的。 日本,韩国,美国的中医会超越中国的中医?痴人说梦!因为他们在经典造诣差了一大步。 中医人对经典的认识令人哀叹,再顺着一症一药一方这样“临症实干”的千年老路走下去,中医只有灭亡。鄙人准备上网清谈三年,期待中医人在灵魂深处闹革命。这里只拜经典,鄙视千百年实干的中医名家,到时候当然有话讲,“医师色如土”的千年名句会被脏腑出言而证实。 望有空常来,多多指点批评(2009-8-26  21:33)

  • 看山草堂读君之文,感慨良多.二十五年前,余在重庆进修中医四大经典.此时正逢振兴中医之际,任应秋诸中医贤哲宿彦为之振奋.时有倭人妄语曰:二十年后,中国人学中医要到日本韩国去学.令时人义愤填膺.吾辈为之激励刻苦读经.事隔廿载.中医在经济浪潮下.行运渐颓不振,暗噫语谶若验.但仔细想来,一为国人放弃传统文化,追逐西风;医人放弃医家经典,读不懂原版医书.中医教学模式为仿效西式,临床上,,放弃中医四诊八纲,治疗八法,而是用西医观点指导中医治病用药.让疗效缩水.中医是临床医学,古谚曰:"熟读王叔和,不如见证多",放弃或糊略师徒父子传袭医术,大多是口授心传,言传身教之道.无临床  读君之文,感慨良多.二十五年前,余在重庆进修中医四大经典.此时正逢振兴中医之际,任应秋诸中医贤哲宿彦为之振奋.时有倭人妄语曰:二十年后,中国人学中医要到日本韩国去学.令时人义愤填膺.吾辈为之激励刻苦读经.事隔廿载.中医在经济浪潮下.行运渐颓不振,暗噫语谶若验.但仔细想来,一为国人放弃传统文化,追逐西风;医人放弃医家经典,读不懂原版医书.中医教学模式为仿效西式,临床上,,放弃中医四诊八纲,治疗八法,而是用西医观点指导中医治病用药.让疗效缩水.中医是临床医学,古谚曰:"熟读王叔和,不如见证多",放弃或糊略师徒父子传袭医术,大多是口授心传,言传身教之道.无临床经验可传,一招一式无从学起,致使临床经验不足,疗效不显.再有淡化道德责任心,无医德为鉴,见利妄行,正为张仲景.孙思邈诸辈所不齿者,却趋之若鹜.这也是吾辈"末代中医"所担忧之事!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吧!2009-8-26  14:14

          中医修正  回复 看山草堂:谢谢光临审阅。 日本人讲大话了。听说《伤寒论》在日本很流行,修正相信他们也不懂得六节真理,不可能!鄙人认为今天中医的颓势,与现代化和经济挂帅的冲击不大,是我们的师祖千百年的积弊造成的,我们要有担当,不可推卸责任。听说有名老中医感叹他们这一代是“中医完人”,完者完美、完者终结。太可笑了,当中医学式微西山的时候,当代的“名老中医”还这么自负,太浅薄了。请转告他们尔曹身与名将去,不废中医万古传。不要多久的将来,中医史会记载着他们不懂中医。(2009-8-26  23:55)

  • 淘淘  加油2009-8-26  17:26

          中医修正  回复 淘淘:谢谢光临审阅。 日本人讲大话了。听说《伤寒论》在日本很流行,修正相信他们也不懂得六节真理,不可能!鄙人认为今天中医的颓势,与现代化和经济挂帅的冲击不大,是我们的师祖千百年的积弊造成的,我们要有担当,不可推卸责任。听说有名老中医感叹他们这一代是“中医完人”,完这完美、完者终结,太可笑了,当中医学式微西山的时候,当代的“名老中医”还这么自负,太浅薄了。请转告他们尔曹身与名将去,不废中医万古传。不要多久的将来,中医史会记载着他们不懂中医。(2009-8-26  21:56)

  • 阿明  亚当及其子孙都活了好几百岁,也许,当他们身体不适之时就采集蒲公英而服之,那个时候没有化学药品。现在药品“科技”越来越发达,可是人的寿命却大不如前,服药越多,寿命越短。令人怀念“蒲公英”时代。2009-8-27  13:32

          中医修正  回复 阿明:谢谢老朋友光临审阅。您说对了,眼下的“现代化”与“进步”,过了几百年以后的评价未必是今天这样。(2009-8-27  22:00)

  • 泥巴匠黄元御曰: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
    对于中医经典及仲景而后之中医的认识,先生与黄师“英雄所见略同”。
    不同的是,黄师“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殚精竭虑,争分夺秒,有生之年著医书十一种传于后世,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大卫。
    而先生呢?
    您就继续磨蹭吧  黄元御曰: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对于中医经典及仲景而后之中医的认识,先生与黄师“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的是,黄师“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殚精竭虑,争分夺秒,有生之年著医书十一种传于后世,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大卫。而先生呢?您就继续磨蹭吧2009-8-27  19:57

          中医修正  回复 泥巴匠:谢谢老朋友光临审阅。
    1)我们的治学方法有所不同。鄙人从1986年开始,研究中医只看内难金伤,并且不看历代注解,对历代名家的认识停留于中医学院的所学,当然有局限性。所以,您对黄元御的研究可不能受我的观点影响,我们可以分头并进。
    2)我上网,当然是为了讲话,但该怎么讲至今拿捏不定。我认为至今为止中医人自私自大的心态若没有较大的改变,就算六节问题讲清楚了,也只能创造出更多的“山大王”——中医积弊的根源。
    再次谢谢您的光临品评,哪一天我要讲六节的时候,一定要请您审评。共同为中医努力。
    (2009-8-27  22:16)

  • 泥巴匠  仲景尔后一千八百年来,明白伤寒真义的有几人?伤寒之玄奥难解是中医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先生之聪颖博学,读四圣之书二十年始悟!我等才疏学浅之辈,如没有高人指点,定也终生难悟。您认为至今为止中医人自私自大的心态没有较大的改变,难道这是您磨蹭的理由吗?以当今之形势,在您我有生之年,恐怕中医人的这种心态是不会改变的,如有改变也是向更坏的方向变。仲景尔后一千八百年来,明白伤寒真义的有几人?伤寒之玄奥难解是中医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先生之聪颖博学,读四圣之书二十年始悟!

    我等才疏学浅之辈,如没有高人指点,定也终生难悟。


    您认为至今为止中医人自私自大的心态没有较大的改变,难道这是您磨蹭的理由吗?

    以当今之形势,在您我有生之年,恐怕中医人的这种心态是不会改变的,如有改变也是向更坏的方向变。

    2009-8-29  17:44

          中医修正  回复 泥巴匠:我相信还是有极少数的人明白的(不一定是历史名家),否则仲景怎么封圣?修正一条书蠹,谈不上聪颖博学,相信勤能补拙,读书有得时,确实常常拍案骂医。中医人自私自大的心态?承认都极端困难,改变就更难了。那就让我好好地骂,一边骂一边谈,骂他3-15年(见2008-09-22修正声明)后,自己的内经伤寒论心得也就讲得差不多了,再来一语道破——原来几十年来的名老中医或大师都不懂中医!
    您说的对,“恐怕中医人的这种心态是不会改变的,如有改变也是向更坏的方向变”。不过,我并不担心,六节真理可以在西医队伍中借尸还魂。 哪一天西医人朝拜张机时,才是中医振兴的真正标志。 但这不是我的愿望,也相信张机希望姓中的人来上香拜祭。然而,今天的中医人只能高喊医圣,像前躬身做样,"西人"看了嘲笑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2009-8-29  22:28)

  • 农民我乃后学,言辞恐有不妥。略述管见:蒲公英的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当前我国的中医事业,窃以为已是到了油枯灯灭之时!谁为传灯人,绝非所谓的40几位“国医”!中医的传灯者,自始至终——黄帝内经,伤寒论!国粹已经“病入膏肓”,谁来做“蒲公英”?拯救中医!
    阿弥陀佛!我相信当代的“中医”,能与古人甚至  我乃后学,言辞恐有不妥。略述管见:蒲公英的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当前我国的中医事业,窃以为已是到了油枯灯灭之时!谁为传灯人,绝非所谓的40几位“国医”!中医的传灯者,自始至终——黄帝内经,伤寒论!国粹已经“病入膏肓”,谁来做“蒲公英”?拯救中医!
    阿弥陀佛!我相信当代的“中医”,能与古人甚至外星人对话者,不知是否存在?黄帝内经,非凡人之作,此乃上古真人为救黎民百姓而特地传下来的真经!以我肉眼凡胎,怎能随意窥见入门之路?仲圣者,通天之地之人!
    先生治学严谨,勤求古训,值得我学习!2009-8-31  11:36

          中医修正  回复 农民:中医的困难并非今日才有。伤寒杂病论后六节不明,中医学术有致命的内伤,只不过百多年来在西医的冲击下困窘毕露而已。 不过,要让中医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容易!(2009-9-4  20:27)

  • 逐鹿者  蒲公英,我感谢你!我用你一味治成醒来消治好了夫人的乳疮,你是神奇的植物,地球上的动物都要感激你!2009-8-31  15:18

          中医修正  回复 逐鹿者:蒲公英的确是外科好药。(2009-9-4  20:30)

  • 杏林园丁其实中医教育源于中医发源于中国无外国可参照,发扬自己又信心不足,实际真正读懂张仲景的伤寒论确实不易,需要很好的的国文底蕴,和一定的临床经验。本人认为经典的中医著作并非一人所为,而是若干年中医学的经验沉淀。以后的发展也要靠中医人的集体智慧。翻阅了新版中医学院教材,过于偏于西医诊断治疗,使学生在五年中不中不西。这也是中医教育的缺陷。学中医也靠悟性,并非只在学校能百事皆通。望先生博文中浅显指点一二会受欢迎的。  其实中医教育源于中医发源于中国无外国可参照,发扬自己又信心不足,实际真正读懂张仲景的伤寒论确实不易,需要很好的的国文底蕴,和一定的临床经验。本人认为经典的中医著作并非一人所为,而是若干年中医学的经验沉淀。以后的发展也要靠中医人的集体智慧。翻阅了新版中医学院教材,过于偏于西医诊断治疗,使学生在五年中不中不西。这也是中医教育的缺陷。学中医也靠悟性,并非只在学校能百事皆通。望先生博文中浅显指点一二会受欢迎的。2009-9-2  19:15

          中医修正  回复 杏林园丁:谢谢老朋友光临审阅。
    今天中医学院的教材,该谈的不谈,莫名其妙地乱谈,误人子弟。 中医在这批人手中必败无疑。
    中医当然不能只靠读书理解,毕竟“熟读王叔和,不如多临症”。但临床医生如果不回读经典,提升变成了一句空话。眼下中医界因为困窘而反思,竟然总结出:恢复师徒传教,向名老中医学习。走的还是“江湖之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们的名老中医调教出高徒了吗?这绝非中医的珍宝,而是肿瘤!(2009-9-4  20:52)

  • 天堂女  确实有很多庸医自毁中医,不过,也有很多学人倾心于读经典、学中医。中医,作为自然医学,一定会在中国传承、发展下去的。2009-9-2  20:54

          中医修正  回复 天堂女:谢谢老朋友光临。 您说的对,“中医,作为自然医学,一定会在中国传承、发展下去的。” 但希望肯定不在今天的名老中医,学术权威身上。因为从他们讲出的话、写出的书看,他们还是“江湖郎中”。(2009-9-4  20:57)

  • 一览文豪小  学中医的,一般钢笔字写得很好,语文功底也很深。2009-9-2  21:01

          中医修正  回复 一览文豪小:谢谢光临审阅。您说的对。 但那“中医修正”四个字,不是我的手笔,是一名很有才气和抱负的年轻人写的。我的处方,25年前就被药房姑娘们批评为“糊涂”“邪气”,至今没有多少长进。
    语文功底也很深?不敢当,平时爱看杂书而已,见笑了。(2009-9-4  21:05)

  • 易宁方博主回复: 2009-09-04 21:15:00 
    哈哈,老弟: 你不是行内人,也不懂中医,所以思想没有负担。 难得你如此关心中医,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

    ----丢死人了,你再敢发博文,俺一样把你批得体无完肤!怕了吧?哈哈哈哈,说说笑笑,别当真啊。
    你只要收回修正“几千年中医”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我就不批你了,你的博也可以从此安静了,咋样?我的条件不  博主回复: 2009-09-04 21:15:00 哈哈,老弟: 你不是行内人,也不懂中医,所以思想没有负担。 难得你如此关心中医,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
    ----丢死人了,你再敢发博文,俺一样把你批得体无完肤!怕了吧?哈哈哈哈,说说笑笑,别当真啊。你只要收回修正“几千年中医”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我就不批你了,你的博也可以从此安静了,咋样?我的条件不算过份吧?
    ----俺只是无聊来此处说几嘴,本无恶意,但愿不会因此误了你的大事,但如果你连我个非专业人士都应付不了,那以后咋弄啊!2009-9-4  21:47

          中医修正  回复 易宁方:大学本科毕业,已经退休,竟然如此耍赖撒泼!易先生,您变年轻了。 
    对了,这里欢迎您常来胡闹,跟您对着骂,一定会吸引不少围观者。这里正愁着如何增加人气,总不能叫我画美女、卖春药以吸引低级观众吧。
    我知道您本无恶意,您的来临大有益于我的大事呢。记得我们如何相识吗?不就是一句“修正古人的错误”?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啊?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这可能是缘份的一种特殊缔结形式。哪一天修正放下世间琐事时,可能会去扣您家的门,我们拜个把子如何?(2009-9-6  06:01)

  • 杏林园丁  日韩巴不得把中医弄成他们的“国医”,就像当年日本梦想的“大东亚共荣圈”一样。保卫国宝还靠中医人的前仆后继,也靠政府的政策。2009-9-5  09:17

          中医修正  回复 杏林园丁:哈哈,有人说中医在日本,有人说中医在美国,当作耳边风好了,因为都是外行人说的话。修正说,中医一定在中国。(2009-9-6  06:05)

  • 云游郎中  修正实为善解蒲公英者也。中医从《内经》到《伤寒》,可以说已经有了完善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但有六节,也有五行四时。总之,在术数中123456789都有其实不同的深意。希望早点看到修正兄的六节大作,为我解惑。2009-9-5  13:42

          中医修正  回复 云游郎中:谢谢郎中光临审阅。您说的对,中医从《内经》到《伤寒》,可以说已经有了完善的体系。但中医人早已将祂丢失在太极图中。 123456789都要明白? 您对中医人的要求太高了。记得“一三五共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的感叹吗?
    谢谢您的鼓励,这里会将修正进行下去。修正是个认真的人,开博时就估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应付,告诉大家一月一篇。近来琐事特多,时间很紧,但决不会将这件事丢下。振兴中医,我们一起努力。到时,鄙人邀请您光临审评,望勿推辞。
    (2009-9-6  06:22)

  • 云淡风清   中医的生命力犹如蒲公英然,自是会到处播撒,生生不息也.2009-9-7  18:19

          中医修正  回复 云淡风清:没有中医学院,没有经典学习,中医同样到处播撒。然而,不进步,就一定在退化。物竞天择,大道无情啊,同志!(2009-9-10  22:58)

  • 铁甲2000  式微式微,红霞知羞?退修退修,去道已久。2009-9-11  08:23

          中医修正  回复 铁甲2000:谢谢将军光临审阅。
    日薄西山的时候,常常见到红霞满天,壮丽得令人陶醉。 今天废除中医的呼声,在中医学术委靡不振中再次响彻神州大地,政府只好大封30名大师来安抚了。(2009-9-12  22:26)

  • 茶心语  我喜欢中医药!希望发扬光大,但显然是困难重重。难忘我们曾经丧心病狂的破坏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凡我们丢弃的,别人拿去都是宝。不怪别人怪自己!中医的问题根子还是国人的功利之心,真正的圣手是要耐的住寂寞的,敢问耐得住寂寞的有几人?2009-9-12  10:31

          中医修正  回复 茶心语:谢谢老朋友光临审阅。您说得对,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是废物, 耐不住是草包。(2009-9-12  22:39)

  • 独善兼善  先生水滴石穿的精神,非常佩服!受用中医,支持中医!2009-9-14  18:59

          中医修正  回复 独善兼善:千年积弊,无法一时纠正。就如抽丝剥茧, 只好耐着性子慢慢来。 谢谢朋友捧场。(2009-9-14  21:33)

  • 歧黄古筝参和一下,泥巴匠推介的黄元御医学全书,不才看了一部分,感觉就是不一样。该书引经据典(扁鹊、内经、难经、仲景)对病理的解释简洁明晰,将中医的理论简化为一个运动的圆:肝脾居中左主升,胆胃居中右主降,肺心在上需降,肾在下需升,崇土与火等等。另参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其中对药理的解释(尤其是升降)许多与黄元御的观点相同。不才看医书无数,但却如老子所言:“少则得,多则惑”。自览黄著后,对中医理论似有所觉悟。观仲景以降绝大多数名医无法做到系统地理解和阐释中医的原始基本理论,其成就限于一二闪光点和一些经验药方的创制,但后人只知其方不明其理,如此则中医还囿于用药处方的  参和一下,泥巴匠推介的黄元御医学全书,不才看了一部分,感觉就是不一样。该书引经据典(扁鹊、内经、难经、仲景)对病理的解释简洁明晰,将中医的理论简化为一个运动的圆:肝脾居中左主升,胆胃居中右主降,肺心在上需降,肾在下需升,崇土与火等等。另参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其中对药理的解释(尤其是升降)许多与黄元御的观点相同。不才看医书无数,但却如老子所言:“少则得,多则惑”。自览黄著后,对中医理论似有所觉悟。观仲景以降绝大多数名医无法做到系统地理解和阐释中医的原始基本理论,其成就限于一二闪光点和一些经验药方的创制,但后人只知其方不明其理,如此则中医还囿于用药处方的经验之谈,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恶果是把中医理论越弄越复杂,说理越来越模糊使后人无所适从。若真正弄通古中医肇始时代的基本原理,我想,必然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真正达到了与医圣们对话的层次了。2009-9-15  11:39

          中医修正  回复 歧黄古筝:观仲景以降绝大多数名医无法做到系统地理解和阐释中医的原始基本理论,其成就限于一二闪光点和一些经验药方的创制,但后人只知其方不明其理,如此则中医还囿于用药处方的经验之谈,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恶果是把中医理论越弄越复杂,说理越来越模糊使后人无所适从。
    谢谢光临审阅,先生知医史矣!
    将中医的理论简化为一个运动的圆?太好了,因为天道好返。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2009-9-21  06:46)

  • 贞木  虽不及西医快,但我还是常常看中医,中医里含有哲学理念,从整体上条例,是从整体上解决问题。2009-9-17  18:06

          中医修正  回复 贞木:谢谢光临审阅。从您的博文看,相信您喜欢中医。中医的确富含哲理,整体观念也比西医强得多。 不过我们今天的状况十分糟糕:哲理?这是相当深奥的学问,明白了95%的人还是感到莫名其妙!整体观念?可以向西医讲,不敢对自己讲!(2009-9-21  07:04)

  • 贞木  应为调理。2009-9-17  18:08

          中医修正  回复 贞木:必须调理!从1800年的中医史看,必须对医理进行大幅度的调理。 从百年中医史看,简直需要有医理上的革命。(2009-9-21  07:00)

  • 致中和  路过2009-9-19  23:45

          中医修正  回复 致中和:谢谢光临,这两天都在按摩“后溪穴”,希望对我也有效果。谢谢您将经验公开。(2009-9-21  07:13)

  • 宋大夫一灵砭术  医风世下!医院的就不是中医他们要拿西医说话所谓结合,就是中西医凑合!在医院没资历的不懂西医你就没得混了!懂西医他就完了!你看现在中医能说上话的都是西学中的不免西医学的牢固!
    先生高论实长见识!受益非浅!您是否出书!我愿拜读2009-9-21  22:44

          中医修正  回复 宋大夫一灵砭术:谢谢光临审阅。您说的问题,广泛而严重。 根源不是西医的入侵和挤压,是中医学术自身的腐败衰落。 也不是院校中医不如民间中医,如果让高中都没毕业的“民间中医”进入中医院,中医可能会更快地被废除。
    还有,我会出书的。 谢谢您的抬举。(2009-9-28  00:42)

  • 港湾  中医不能废,我也在呐喊。如果我的第二书出来,也许能帮助对中医的认识。2009-9-24  09:56

          中医修正  回复 港湾:当然不能废,中华文化的瑰宝,祖宗心血所凝,岂能允许一帮假洋鬼子胡言乱语?
    我网上谈医,当然是想把自己的一点心得经验告诉同志们,一改中医界千百年装神弄鬼的神秘气氛。机缘际会时,我也会出书的。 您的新作何时见版请告知,您的第一书贵名,请一并告知。(2009-9-28  00:46)

  • 忙里偷闲  我酷爱中医,中医的振兴是我辈职责!许多西医查不出的病中医通过其独特的辩证方法能知其病之所在。
    还有一些病症,西医需要用非常繁琐的方法才能办到的,中医却用简单方法就能办好。陪如疮痈之漏管。
    支持你修正先生!2009-10-12  14:41

          中医修正  回复 忙里偷闲:谢谢光临审阅。国医首先是国人的,需要国人的爱护和支持。说起来惭愧啊,中医日渐沦滑,要不是有中华文化培养出来的十几亿人民的眷爱,被废的可能性太大了。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会修正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否则太对不起国人了。(2009-10-12  22:12)

  • 蔡航波大夫  传承创新2009-10-12  17:28

          中医修正  回复 蔡航波大夫:传承的应该是经典,而不是日渐沦滑的伪中医。 创新,也只有在经典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009-10-02 有博友ycweii7799到我的“六节医话3”问我眼科问题,我让他去找您。
    2009-10-07 该博友友到“六节医话3”找我,说宁波中医院找不到您。因为博文来往不允许写上网址,请您到“六节医话3”与该博友联系。祝好。(2009-10-12  22:19)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祖国医学,内涵深不可测。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多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应好好挖掘,整理,研究,使之为民造福。另外,中医药市场也急需规范,整顿,不能任那些不三不四的江湖骗子总败坏中医的名声。问候朋友好!2009-10-13  08:02

          中医修正  回复 此时无声胜有声:理论权威+祖传中医=中医沦落的根本原因。
    不要怪政府,扶持已经够多了;不要怪西医,他们也想向中医学写东西,而是中医人无法告诉他们中医的真面目。(2009-10-13  22:21)

  • 小明  蒲公英可入药:用外洗疗皮肤痕痒之用。2009-10-15  07:41

          中医修正  回复 小明:谢谢光临审阅。 蒲公英确是一味良药。(2009-10-16  21:43)

  • 金岸怡风  借宝地一块,说说生物高考之怪现象,打油七律.生物高考旁观者
    高考砖家会忽悠,举国毛头搞探究。命题闭门造实验,高考抚卷猜缘由。
    砖家愈造愈离谱,毛头越猜越糊涂。探究游戏能撞运,基础知识啥学头。
    看望朋友!!!2009-10-15  07:42

          中医修正  回复 金岸怡风:老师说的是啊。
    学堂,这古今中外都认为是最清高的圣地,竟然也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假学历。(2009-10-16  21:46)

  • 空空复空空  中医被废黜几乎已经成了必然的可预见的趋势,下一步是先沦落成为辅助性的技术,就像是药品之外的“保健品”——“科学”又一次宣告自己胜利了。这里面一个是管理者的无知使然,一个是医疗业的利益使然,过去有“瑰宝”云云,现在听起来恍如隔世,世道真的变了,好东西没有了生存的空间。2009-10-16  16:5

          中医修正  回复 空空复空空:谢谢光临审阅。
    鄙人一直都认为中医的沦落是中医人自造的恶果。看来管理者也有关系,除中医教育失败外,竟然允许莫名其妙的人以中医的招牌行医,药商的劣行也跟管理者宽纵有关。(2009-10-16  21:51)

  • 山水人先生  "冀以续断继明,不若静心反省、退修求道。"2010-2-18  09:28

          中医修正  回复 山水人先生:非静心无以反省,不退而修,则去道日远。 同志者深思。(2010-2-26  11:24)

  • 大勇哥哥  你的博客我慢慢看,关于伤寒和温病的问题我认同它们是一阴一阳的问题,伤寒用药属阳,温病用药属阴,这样也符合物理,阴阳化生万物。2011-2-20  22:33

          中医修正  回复 大勇哥哥:太阳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太阳病,热结膀胱、热入血室,如狂、发狂、下血。是邪热入营血、入心包了吗?敝人相信卫气营血辨证确是叶桂家族的临症经验,但他始终不敢为卫气营血辨证正名,倒是他的门人玩弄媒体的杰作。卫气营血辨证,没有相对应的卫气营血生理基础,终究是无根之物。同样是外感热病,真理原无二致,当您理解六节藏象的时候,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就显得没有意义了。(2011-2-21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