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医话 (六) 四象引领六节

日期:2009-10-21


       素问的第二、三、四、五篇的四时藏象,过渡到的第六篇的阴阳离合论实际上是打破四象重建六节的巨变素问头九篇基本不谈五行,论述的目标是第九篇六节藏象论(参见2009-01-01归宗祭祖一),那么第三、四、五篇零星谈到“四时之气更伤五藏”、“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和“中央生湿”这些超越四时、类似五行论的经文所为何来?修正认为,这是在逐渐地诱导告诉读者,四时论藏象有所不逮,人体生理活动并非四时变通这么简单,为随后而来的阴阳离合论铺路。

       如果认为四时是不完整的五行,那就离题远了,误解得严重了。虽然鄙人也认为阴阳离合论有重大的省略、脱简错简、甚至故意删除,然而对四气调神大论的正确理解,决定了解读阴阳离合论的思考方向。方向正确了,即使有重大省略、脱简错简、甚至故意删除,要理解今天可见到的经文,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障碍。因为素问81篇,还有灵枢81篇呢,前后对比、彼此互参后还是可以达到意会甚至理证的境界。       

       素问阴阳离合论,这是一千八百年来中医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经文,没有一人真正走得过去。在阅读该篇之前,对四气调神大论的位置和叙述的正确理解是极其重要的。离开了四气调神大论阴阳离合论根本无法理解,而不懂得阴阳离合论的人谈论三阴三阳,不是谵语便是郑声。修正对伤寒论之后大约1800年间的名医大家们所谈论的三阴三阳,实在不敢恭维。


  • 迎春子  类似五行论------。是类似还是肯定?2009-10-23  19:05

          中医修正  回复 迎春子:综观《素问》头九篇,论述的内容不是五行论, 故曰“类似五行论”(2009-10-24  22:37)

  • 老恕  六节应该比阴阳 四时 五行对气道的描述更详尽,期待先生的大作2009-10-25  21:30

          中医修正  回复 老恕:谢谢光临审阅。中医的特色在六节,不在五行。 望多多指点。(2009-10-30  21:39)

  • 编外中医  您若真有本事,何必去治疗疑难杂症?普通的感冒就可以考出您的真本领。
    行家真言2009-11-2  11:26 

          中医修正  回复 编外中医:子不言怪力乱神。
    王道坦坦,不以稀奇的东西炫耀。 就算某人能治疗几例疑难杂症,也不一定称得上是中医, 不允许亵渎中医。(2009-11-4  00:16)

  • 思考者
    思维导图:先论阴阳,但将阴阳用于解说具体的人体生理不足;故再引入四时,五行来论述,此时亦有不足之处如“四时之气更伤五藏”、“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和“中央生湿”超越四时与五行的解释范畴,故再引入六节来解说。
    思维过程非常的清晰,令人叹服!做学问亦少不了这样“观意像”!
    好文吸收了!感恩先生的无私分享!  思维导图:先论阴阳,但将阴阳用于解说具体的人体生理不足;故再引入四时,五行来论述,此时亦有不足之处如“四时之气更伤五藏”、“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和“中央生湿”超越四时与五行的解释范畴,故再引入六节来解说。
    思维过程非常的清晰,令人叹服!做学问亦少不了这样“观意像”!
    好文吸收了!感恩先生的无私分享!2012-4-24  19:57

          中医修正  回复 思考者:思考者,您真的会思考,还是认真的思考。欢迎光临,谢谢评论。(2012-4-24  20:17)

  • 思考者  六节的应用,对描述人体生理病理的过程一定亦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处于当时理论的最高水平,受到大家的推崇! 未来中医的发展是否会出现“八易”理论模型来完善六节的理论呢?如糊涂医老先生所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笑了。憧憬下!2012-4-24  20:06

          中医修正  回复 思考者:从内经六节藏象论,到张机伤寒论,从理论明心到临症运用仍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从六节基础上再发展,不是现在该考虑的。易学从8卦、64卦、十翼花费了千年,从十翼到季汉又是千年,伤寒论时易学已经不生疏。修正以为,易医学落于空,就如五行医学执于俗,都是六节真学失传的后遗症。(2012-4-24  20:38)

  • 神農氏
    有幸看到先生在此文中给网友的most recently之回复,由衷赞同!敝人作适当地扩充说明,希冀有缘人能获益,若有不当之处,也恳请先生大力斧正。


    1.“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中医学要想复兴,若一直都是陷入这种陷阱,一直都“抄”出些玄虚蒙混、流散无穷的理论来,那就真的玩完了,这就看众人业力了。末法时代,众人业力之巨大,令人严重害怕和忧虑。  有幸看到先生在此文中给网友的most recently之回复,由衷赞同!敝人作适当地扩充说明,希冀有缘人能获益,若有不当之处,也恳请先生大力斧正。
    1.“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中医学要想复兴,若一直都是陷入这种陷阱,一直都“抄”出些玄虚蒙混、流散无穷的理论来,那就真的玩完了,这就看众人业力了。末法时代,众人业力之巨大,令人严重害怕和忧虑。
    2.正确的东西尚且不得要领,就不加思考地先框上个“必然有不足”之标签,就左右环顾他物,是乃追求新异之妄举,做学问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
    3.思想正确与否、明心与否决定决定一切,使心不明,思考弗获,笃行无功。(转述先生的话)
    4.若盲从现有伪学的思维严重,不肯与谬错的东西断然割席而是想着左右“好处”兼收,此必败事。
    5.伪学满大街都是,而失落的经学真理普世难求,若存畏难之心理,做学问时处处“中庸”,尚“见仁见智”之无益妄说,不求明确彻底,这也定然无获。
    先生批评时下的人治学素质低下,没有人才,非常确当。若芸芸亿兆众生普遍继续浑噩,不出人才,任何古学的复兴都几不可求。但愿众生的恶业还未曾重若此。2012-5-21  15:36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临症诊疗,须知中庸,毕竟人命关天。理论探讨若也讲中庸,那便是地地道道的庸才,或用以掩饰自己的无知。相信我的7位同志都有开放的思维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2012-5-22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