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医之路一,借问路在何方
医学的宗旨是兼善天下,中西医研究的对象同样是人体,将来彼此融汇,取长补短,走向大同是必然趋势,也是人类为疾病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希望看到的最好历史结局。然而,相遇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能实现真正融合的却极少,因为双方研究人体的方法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医将人体各内脏器官看作整体,再将人与自然界(天)看作整体的思维方式,西医人虽然觉得不够精细, 玄了些,并不怎么反对。但中医在天人合一的前提下,引出特有的核心理论——藏象学却让西医人望不见北。实际上不止西医人,中医人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又何尝不觉得眩?
西医人无法理解中医,中医人无法解释中医,于是医学界开始研究中医。然而至今为止所进行的,都不是正常意义上的研究,而是努力在西医学的理论思维里得到认可。也就是说,研究的本质是向西旁靠,从未见中医本身的向前拓展。对自己的经典著作,中医人学习都困难,根本谈不上研究,而西医人的研究中医却是利用、否定、再吞并。
研究中医的缘起,是西医到来,他们用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中医。没有西医的到来,也许再过几百年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也就无所谓研究中医。西医要研究中医,先要了解中医,这当然得由中医人先来个自我介绍。然而,百多年来西医人始终听不懂我家兄弟的自我介绍,是我们的嘴不行——口才呆滞?还是我们手不行——运笔不灵?都不是的,我们脑袋不行——对自身理论的理解从来就是似懂非懂:
作为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半的素问,全书有81篇 ,仅开头9篇就看得不清不楚,说了千年痴话。尤其是第六篇阴阳离合论和第九篇六节藏象论,从来就没有人看得半懂,然而历代医家依然大模大样地“注解”。
另一部中医经典伤寒论,作者张机因此书被尊为医圣,但该书的灵魂——三阴三阳也从来就没人看懂。鄙人相信今天活着的中医人都心里清楚,自己从未真正理解张机伤寒论这部中医圣经。看不懂圣经,则为旁门,以旁门之资,如何代表中医向西医作出解释?
今天的中医能否称得上正宗中医,值得认真思考了,竟然中医学院又要让经典废修,使若断若存的正宗承传可能彻底断裂。以中医现状看,后生俊秀哪个愿意来学中医?考得上北大清华的人不会到中医学院来,这既是不怀好意人的嘲笑,也是时代现实。我们已经没资本为这一嘲笑而愤怒,而是应该恐惧修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经典之伟大,独怆然而泪下。无须讳言,我们可能到了路尽头,见过的发展创新都是虚有其名,每年上百项的省级、国家级成果,也阻挡不了中医的加速沦滑。 今天,我们只有走回头路,回顾一下中医走过的路径,或许还可以发现错在哪里。万一有幸明白了中医从哪里开始步入歧途,以今天这样前所未有的官办规模,修正的希望还是光明的。反过来,回顾一下西医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可否认他们的科学冲击力是巨大的,中医学今天在政府庇护下的巨大规模,如果做不到实质内容的提升,会在很短时间内坍塌的。
独善兼善 中西医的分歧,是文化的分歧。有博主这样忧虑、呼喊的人在,前路一定光明。祝福中医!2010-1-20 18:33
中医修正 回复 独善兼善:当然是文化的分歧。再不呼喊,听到的就是“千年底蕴”、“博大精深”、“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这类自慰话语了。(2010-1-21 09:02)
笨马九方皋 现在为了挣钱,所以什么病都要全面检查,而中医就显得无力了,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吧?2010-1-22 11:30
中医修正 回复 笨马九方皋:谢谢朋友指点。医疗部门搞金钱挂帅,这只不过是眼前的歪风,虽然苦了穷人,但不会持久的。西医的挤压是外因,中医人无能才是内因。(2010-1-22 20:48)
老恕 中医离开五行的方法论,不仅在藏象,五色、五音、五志、五味·············,乃至相生相胜、诊断之望闻问切,中药之五行,似乎都将为之动摇?闻所未闻,希先生明释,谢谢!2010-1-22 13:17
中医修正 回复 老恕:是的,否定一千八百年中医史,确实让人疑虑。破坏还必须建设,解释是少不了的。感念先生全博通阅,恭请到时光临督审。鄙人在第八行认真地记录着您的网名、网址和邀请日期。(2010-1-22 20:58)
水中火 中西医结合确实很好,能为病人解决问题,不管中西医,只要有用,都得学。向修正先生问好!2010-1-30 11:47
中医修正 回复 水中火:是啊,博采众方嘛。拒绝西医显然是井底之蛙。没有西医的无情责问,没有生物学的今为古用,今天的中医学太难进步了。谢谢光临审阅,互相学习。(2010-1-30 22:26)
滇南云苓 先生之论高阔.论道则多宏观.而论医技精髓则微.先生若能将高深的医理与古今绝妙的医技论之一二.比如某某流派的附片用量.一次量200--300--500--600克;口芪一次量200--300--500--600克;田七量一次50--100--200克.生南星.生半夏等论语一二,那么可增加博文的可读性哦。明间中医更地道.仲景.时珍.华佗都是矣。自学考试出来的明间中医更正宗,地道的中医理论,彻底实在的医药实践,文子底蕴深厚国家.能看懂医典的人应该是有点吧2010-2-4 17:30
中医修正 回复 滇南云苓:谢谢光临指点。
修正网上谈医,以理论和批判为主题。不想被误解为做广告。
仲景是医圣,有《伤寒杂病论》为证;华佗的神迹就难以考证了,今天的神医基本上是江湖骗子;至于李时珍吗?有人将《本草纲目》也说成是中医经典,实际上李时珍将中医引入歧途,《本草纲目》将深奥的中医学江湖化。(2010-2-6 22:19)
寻天根月窟 中西医只能取长补短相互利用,永远不能融合!!!!!西医是唯物的,而中医是唯心与唯物并存的,两者有天地之别尔!!!2010-2-25 13:52
中医修正 回复 寻天根月窟:既然能取长补短,为什么就不能融合呢?西医确实走唯物道路,我们也是如此,当然还多了“医者意也”,但既然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相信会有融合的一天。就担心西医人扛着六节藏象大旗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中医人还面对着六节藏象不知所措。那我们就彻底玩完了。(2010-2-27 01:59)
阿明 阿明相信中医,喜欢中医并自学之,但面对枯燥的经典也望而却步。最近发现《四圣心源》,个人认为可以解开种种迷雾,正学习中,我希望能够背诵下来。不知先生对黄元御如何评价?2010-2-25 15:18
中医修正 回复 阿明:谢谢兄弟光临审阅。
黄元御既然写了《四圣心源》,说明他研究中医的方向是正确的。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书都看。鄙人二三十年来基本上是“清读”中医经典,没有人“陪读”,认为那样才最靠近经典,以明了本旨。
望多多指点。(2010-2-27 02:06)
千金一诺 “西医的挤压是外因,中医人无能才是内因。修正不喜欢聪明的轻浮人”说得好啊。虽然我只读了这一篇文章,先生的观点个性鲜明,欣赏支持你。我是学习西医的,但我喜欢中医,也在不断学习,是的中医要发展面临许多,按西医的科研路子探讨中医可做些探讨,但还是感觉不妥。有人说中药不科学没有经过临床多少多少例的观察,我说中医是讲药食同源的,食物经过了多少例的观察报告了吗?不是祖祖辈辈都吃过来了吗?西医理解中医是要有悟性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
想说的很多,会常来学习。2010-2-27 14:26中医修正 回复 千金一诺:西研中的思路基本上是错误的,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思维妨碍他们原汁原味地学习中医。反过来,地道的中医人如果不理睬西医学,也一定无法带领中医走出困境。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向西医学习的勇气?我是纯种中医人,欢迎您光临,望多多指点。(2010-2-28 12:11)
天堂女 是啊,现行中医教育体制难免不遭人诟病,毁中医的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庸医本身,而西医的力量尚在其次.不过,我觉得希望在人间,确实也有不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的在自学中医,背或者说活用内经伤寒是最起码的要求,他们是振兴中医不可或缺的力量.2010-3-1 20:27
中医修正 回复 天堂女:“毁中医的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庸医本身”,十分正确。 对于西医,我们可不能把他当做敌人对待,而要努力向他们学些什么。国学基础深厚,自学中医的人不少,这是中医人最可靠的盟友,他们中出现“大医”的可能性不小。(2010-3-2 11:16)
养生呐喊 西医思维确实比不上中医思维,西医是将人体分割成多个微观个体,无论观察研究和治疗方法,无不是各个击破之大法。
西医思维以为各个击破后整体不攻自败,所有治疗手段无不唯消除灭杀为一。殊不知,还有不能分割的心理、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近代来,西医面临医学模式改变,其思维方法和治疗手段一点没变,垂死挣扎升级突破无口无门。
如今,真正的西方主流医学正在悄悄吸收东方医学思维,而国人西医尚无知无畏,对中医经典大刀阔斧,对中医传承颠倒黑白,非常遗憾!
中医本科文凭只能算小学毕业,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中医科大学生、中医大家,必须走师承带徒之路,只有继承才有发扬,这将成为成长和成才必经之路,而且就是如此,只能学到老师之十分之三。70岁以上的老中医,将带走十分之七,至少是十分之五的纯中医经验。如今中国中医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笔者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作为名师学术继承人,坐专家门诊三年,发现只学得师傅内妇儿十分之三,竟然至今二十年受用。我之恩师至今九十高龄,眼睁睁看着他老人家即将带入土中其它中医外科皮肤科等十分之七。后继无人,痛心惋惜!中医诊疗根本不应该分科,男女老幼一概而论,只是辨证论治遣方下药大小和剂量不同而已。笔者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三年,认为西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愤然辞职至今,纯中医思维流浪民间,痛恨西医思维误国误民误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可以说西医思维是误世界的。西方的文化始祖《圣经》也认为世界是大同的,上帝是造物的万能之主,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造物是有序的,不得乱改乱变,上帝造人是男女相亲,男人是女人的头身,女人是男人的肋骨,爱人就是爱自己。这样的西学,也没有告诉西医后人强统中医、篡改中医。而我们的西医何曾爱过中医?相反,我们的中医是爱西医的,如果没有《医林改错》吸收西医解剖,如果没有中医先烈将中医的五脏六腑之名字借给西医演绎,恐怕西医至今无法入中国之门;遗憾的是西医此心肝五脏不是中医之彼心肝五脏,现在反客为主,劣币逐良币,难道不是吗?借博主之位,多有得罪,不赘多言!2010-6-18 00:15中医修正 回复 养生呐喊:经验需要积累,最好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实践。师传也是挺重要的,没有人会拒绝。但从历史的高度看中医学术,在师徒传承两千年而日趋堕落的今天,名老中医之路似乎只会讲中医引向灭亡。从鄙人所见过的名老中医医案医话看,他们对中医的理解从来就是似懂非懂,中医学今天的窘境,正是他们长期实践的结果。名老中医?本人实在不敢恭维。(2010-6-23 10:09)
冷清秋 阴阳离合论还真没看懂,俺2011-5-15 21:22
中医修正 回复 冷清秋:您或许有其他方面的专长,不能要求人人都看懂经典。不过,经典毕竟是学术的根基,如果所有的中医科学院院士加上新封的30名中医大师,都看不懂,问题就极端严重了,中医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2011-5-16 08:38)
月照松间鹤 从鄙人所见过的名老中医医案医话看,他们对中医的理解从来就是似懂非懂,中医学今天的窘境,正是他们长期实践的结果。名老中医?本人实在不敢恭维。
----------------有一份实践,自有一份得,在实践中理解,总比坐而论道要好得多。2011-5-25 20:11中医修正 回复 月照松间鹤:两千年无数名医的实践,造成了今天中医学院毕业生无法分配,国学精粹要靠政府的庇护和国人的同情才可以苟延残喘。修正说“慢著药方戏汞铅”,有点道理吗?听说过“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吗?《内经》不正是坐而论道的典型吗? 修正断言,中医人如果无法静下心来论道,中医学很快会灭亡的。将来拯救中医、或让中医死而复生的人,一定是懂得“坐而论道”的中医书生,而不是名满一方的祖传铃医。(2011-5-26 11:33)
月照松间鹤 论道?那大部头的书还不够多?中医学院那帮人连自己的感冒都治不好还敢称作实践?内经为什么尊之为经,而伤寒以论得天下吗?有哪个中医敢说可弃论而治,有哪个病人愿意听你论道,胸中有千言,而手无一策?
史上可称三公的,哪个是坐而论道的?喜好谈玄务虚,飘渺无踪,譬如朝露,哪见得大处光明?批中医者言:不过是自娱自乐的骗子吧2011-5-27 22:41中医修正 回复 月照松间鹤:不读《内经》《伤寒论》而能行医的社会现象,确实是我们中医界的特色,毕竟中医人在江湖中打滚两千多年了。敝人不是医管局官员,对不读书的中医人毫无办法。不过,也不是喜好谈玄务虚的中医人。嘿,朋友,您怎么知道我是“手无一策”的骗子呢?(2011-5-28 00:21)
月照松间鹤 好多治病的医生,没有国家的文凭,但治好了患者的病,而被百姓所认可,不见得是听得懂他们治病的道理。是疗效让他们信服,而不是道理。2011-5-27 22:43
中医修正 回复 月照松间鹤:考不过文凭,说明他们文化有限。然而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大学生、博士后差,社会经验常常更好。长期在江湖中打滚,谁不会治好几个病人?有医学统计学意义吗?治坏、治死的例子多少呢?声誉?他们靠幸运和口水取得。信服?真的吗?同道们信服不?(2011-5-28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