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医话(十五) 外感一例续
外感一例见博近一个月,在332人次审阅中,有33人次评论,谢谢诸位。
在这33人次评论中,只有8人次谈及三阴三阳。其中4人显现网名,4人次匿名“新浪网友”。
众多评论中,以4月20日新浪网友“病应在太阳”的评论最合修正意思。可惜这位新浪网友的评论也就这么5个字,让人莫测高深。4月16日新浪网友(应该不是同一人)评说从少阳而解,为什么就不正确呢?希望4月20日置评的新浪网友能现身说法,做出进一步解说。
“病应在太阳”五个字,已经让人觉得太笼统、理解困难。4月26日又见一新浪网友引用名医的话“六经之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对了,张仲景作为唯一医圣,中医界人人都知道,其《伤寒论》更是中医人拜读终生的圣经,在这些数不胜数的读经人中,能读出味道的中医人肯定不少。今天再谈些自己对伤寒“六经”的理解:
1) 按传统397条计算,太阳篇从第1到第178条,独占178条;而从第179到第380条,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五经”合起来也只有202条,平均每“经”40条。从实际占有的篇幅看,太阳篇独占51页半,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合起来还不到24页,平均每“经”5页。对此,修正可以将《伤寒杂病论》全文Microsoft Word 版送给任何有兴趣的人审阅。太阳篇因为独占《伤寒论》大半,不得不分上中下三篇,确实独异于其余“五经”。
2) 六节理论,虽系医家独有,不可忽视其象数学基础: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平等六分圜道,相贯成环。引进医学,当然保留了“气有多少”的原有内容,不过还必须明白两点:一)次序,已经被“异用也”改造。二)六分圜道,已经按人体生理的实际内容,改造成“太阳独大”。实际上,六节创造者是本于人体生理的固有内容,从阴阳四时中裁化出六节,这里没有牵龙就虎的痕迹,只有宾来我家的用意。“七篇大论”中的三阴三阳内容,是专门为《阴阳离合论》、《六节藏象论》、《热论》和《伤寒论》而作的象数诱导,是后补说明,是铺路石。千万别误解为经典中的三阴三阳理论,是从“七篇大论”出发。
3) 当三阴三阳引进生理学时,太阳已经囊括人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之间已经没有平等可言。虽然太阳的境界止于男、女、媒、亲,实际上太阳阳气磅礴六合,无所不在。或许只有太阴一“经”,可以引用“德合无疆”这四字《周易》真言以匹配。生物学的系统比较,组织胚胎学将揉面千遍慢慢还原,或许可以揭开“中医太阳”的实际内容,惊叹祖先的超级智慧。但只有中医经典理论与象数学的完美匹配,才是研究六节藏象学的正途。六节藏象学,肯定会让今天的西医学者拜倒在南阳坟前。可惜修正老矣,没有心力进一步克难。有意学习正宗中医的,欢迎联系,最好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当然也不拒绝垂垂老矣的中医科学院院士。只要是可教之人,鄙人不会保留,而且分文不取。
4) 以历史至今通行的五行五藏为中心这一“正统的中医核心理论”来解读《伤寒论》,就如胶柱鼓瑟。学者应该努力去揣摩医圣在397条正文中绝口不提“五行”二字、独取三阴三阳的道理何在。
5) 前面说过,三阴三阳的生理次序是六节藏象学的第一道险阻,要求学者具备坚实的象数学基础,洒脱不拘的心态从中医生理学开始反省。生理次第明白了,便面临着太阳境界的困惑,走过这团迷雾,中西医理论才能象先后天二气交融于西南一样,让人震惊而清醒。阳浮而阴弱,这五个字可能是太阳篇中最难理解的经文,还没有弄清楚时请不要随便说桂枝汤是中医第一方,尽管张机确实对我这么说过。
6) 拒绝西医理论的“中医人”,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可怜心态,嘲骂西医不能反证您就是正宗中医。六节藏象学,才是中医学的正宗。离开了六节藏象,历史上中医学千篇万卷,只记载了数不胜数的原始实践积累和莫名其妙的“理论”。中医学沦落千年,至今还能苟延残喘,不是我们口袋里有什么“深厚的千年底蕴”,要感谢政府的姑纵,更重要的是十几亿国人无法放下的民族情结!别担心被西医兼并,要有兼并指导西医的气概!
宝天中医 综合看来,应算在太阳病里面。开始的处方就值得商榷——此处应仔细观察分辨一下其咽痛是外寒所客之阴痛呢还是外感传变之热痛呢——这个局部的辩证也算是中西医学思维的分水岭之一吧。如果前者那么麻桂汤或加半夏散、细辛,如果后者则麻桂汤加桔梗甘草之类。总之药方应偏温向而开太阳。
实际治疗中所用荆防处在后面大队清咽类药则力弱不足以开散太阳——所以又向深入里发展了一点,出现后来的一些列症状。这个时候,我看准确的方子应该是栀子豆豉汤或加生姜。吃这个方药可能会加速呕吐,吐过之后也就好了。但是也可能不吐而清热除烦即愈,这方面历来就有不同认识——大概临床观察的不够。
本人去年春季出游着凉后就有过这么一次类似的感冒经历,所以记得清楚。呵呵,见笑。2010-5-10 10:08中医修正 回复 宝天中医:确实荆防为后面的清凉所累,先生所见正确,西医“消炎”成见严重扭曲了中医人的思维。豆豉汤或加生姜,或即愈,或呕吐而愈,都可以。鄙人在此认真的是为何呕吐而愈?呕吐对少阳、阳明和太阳产生了什么作用?实际上,很多人感冒几天后呕吐而愈,复审所用药物,并没有催吐剂,为什么?将目光停留在所用方药,是中医人最严重的弊病,必须重新探究六节生理。(2010-5-10 20:51)
铁甲2000 中医是十几亿国人无法放下的民族情结!2010-5-10 10:12
中医修正 回复 铁甲2000:这才是中医在百年内两次被社会、学术“精英”威胁废除,而至今不死的根本原因!中医学术的千年底蕴?但愿真有这么回事。呜呼!张机不在,杏林无人。(2010-5-10 20:55)
神农氏 线性思维及理论必将被非线性思维及理论所化归。中医原本就具有兼并指导西医之能力。还可以说,中国古老的非线性超级智慧原本就具有兼并西方科学之能力。对不起诸位,鄙人连发了两条评论,博主文章太激动人心了,使鄙人不知所言。祝好!2010-5-10 13:03
中医修正 回复 神农氏:先生过奖,愧不敢当。“中医原本就具有兼并指导西医之能力”,但愿早日实现,祭慰《内》《伤》。(2010-5-10 20:58)
全生堂主 上面先生谈到“为何呕吐而愈?呕吐对少阳、阳明和太阳产生了什么作用?”我的认识是,呕吐升发了三阳之气。但我觉得此症并非“呕吐而解”一途,病人服用太多损伤脾胃的药,可能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先生确是指路慈航的大家,敬佩。2010-5-10 21:29
中医修正 回复 全生堂主:谢谢堂主光临审阅。
堂主认为不一定是“呕吐而解”,“病人服用太多损伤脾胃的药,可能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考虑得有道理。 不过,若是用药损伤脾胃,为何没有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呕吐升发了三阳之气”,讲的也有道理,但嫌过于笼统,少阳、阳明和太阳,三者都升发了?还是只升发其中的一二?特别是阳明,呕吐既能升发又能损伤,其损益结果,究竟凭什么判断呢?
修正认为,只有将三阴三阳的生理弄清楚了,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病理解释,一定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我们中医学最薄弱的便是生理学。(2010-5-10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