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中医辨证问题(续)
过敏的气味问题:
不少患者在发作前能闻到平时没有的特殊气味,烂苹果味、饼香味、烧焦味,等等,等等。若进一步询问,他们都认真的说:不是幻嗅,那气味不是从外面嗅到的,直接从肺部气管出来的。
经过一阵激烈的喷嚏,或者鼻腔粘膜破溃流血之后,过敏消退,觉得鼻孔通畅异常,嗅觉灵敏,夸张地说,百里外的气味都闻得到。
鼻嗅异味,在过敏性鼻炎中并不少见。这些病人常因鼻塞,嗅不出香臭,不过时有异常的嗅力恢复让他们兴奋不已,不过这又多数是一次严重发作的前奏。“传统中医理论”对此总觉得莫名其妙,医案中当然极少见到这本来并不少见的临床症状描述。
肺,开窍于鼻,中医人从来没有理解障碍。不过,一谈起心主臭,犯糊涂的就太多太多了。嘿嘿,好像也在“五行藏象”范畴内,看起来中医人对运用到“得心应手”的五行藏象论的理解也还在懵懵懂懂中。生命,可以“化石”;学术,就不允许“化书”?
过敏的出血问题:
过敏性鼻炎,连续打喷嚏到出血,临床上是常见的。
在过敏名词还没有出现之前,本病应该被中医人列入范围广大的“外感”。
从明清以来盛行的温病学“理论”看,是外邪迅速化热入侵营血了吗?过分勉强了吧!恶风寒、头痛、流清涕不过发生在一两小时、甚至一两分钟之前,现在还有啊!当年仲景说太阳病“衄乃解”,卫气营血辩证又将如何解释?热结膀胱、热入血室,仲景可都是放在太阳篇内啊!仲景医学与后世温病学,究竟只是旧学与新学的时间差异,还是经学与伪学的严重混淆?
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的说理,中医人为什么就那么容易轻信呢?明清的温病学说,如果是中医学理论的重大进展,《吴医汇讲》新闻炒作之后,为什么便是几百年的沦滑和颓废? 温病学的出现,究竟是学术创新,还是经学失传日久之后,中医人集体误入歧途?眼下该是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爱不在就可放手?
传统中医理论(仲景后大约1800年,够资格说“传统”了),对许多临床现象的理解早就遇到了“任意解释”都不通的困窘,更可怕的是中医人对此已经习惯了自欺欺人:
过敏时随喷嚏流出的鼻涕,常常烧灼患者的鼻孔、甚至上唇,一天后鼻孔及其周围都脱了层皮。这是普通外感所没有的。请问院士博导们:鼻涕烧灼鼻孔和上唇,是化热了吗?应该不对阿,理由与上述出血相似,因为时间太短暂了。过敏经常来去匆匆,从感觉恶风寒,鼻涕就流出来烧灼鼻孔上唇了,前后不到一分钟,这与风疹起伏可是一致的。
咳嗽、呕恶,作为喷嚏流涕咽痒的伴随症状,也是常见的。不过,病人多不认为肺部胃部有毛病,最多承认咽喉有痰。脏腑辩证的困窘在此可见。
过敏的前驱症状常有:烦躁不安、身头烘热感、心悸、口渴、微汗等等,都清楚地警告你,过敏来了。病人清清楚楚,却无可奈何,无法抗拒,无处可躲。中医人一定听到不少类似的诉说,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传统的五行藏象论,表里寒热虚实和对号入座的脏腑辩证,在过敏面前(何止?)是否显得低级和机械?
· 藏剑书生 后世脏腑辩证,非经典素问之藏象2012-12-9 19:43
中医修正 回复 藏剑书生:虽非正道,他们也确实用了一番功夫。(2012-12-9 23:21)
· 上下卡死 博主以病例,循循善诱。大家读经典,明白经典,用经典。留个脚印。下次读了《伤寒》《内径》后再来。看能否与博主对上话。2013-2-1 10:33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只要不把问题捂着,就会诱发您的思考,发现并明白其中道理。(2013-2-2 01:08)
· 默然 衄乃解,放血疗法是否有效。2014-1-9 06:40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放血疗法在早期西方医学曾经大面积使用,必然有相当的道理和疗效。(2014-1-9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