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医话(廿一)有病方为贵 莫嫌香港脚
到了香港几次,逗留时间都只有三五天,觉得没什么好,唯独对自己两脚丫之间那又臭又痒的“香港脚”爱惜不已,日日欣赏。回忆起来,这家伙(湿性香港脚)陪伴我至少40年了,每天晚上都和它亲近一番,没有一次不痛快。这不是扯淡,确实如此,每天晚上洗完脚,都要用指甲刀、剪刀去剔除那残留在我脚趾丫间讨厌的白膜,其间触及痒处,好不快活,强行剥离,又难免痛苦。所以呢,每天都和它亲近一番,好不痛快,可不是在乱讲话。
修正好看杂书,少年读《渊海子平》,“五言独步”开篇有一句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名言——“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几个月前在一次遂行痛快时,莫名其妙地把这句“不相干”的杂句拽到自己的脚丫间,并很快联想到自己无数次扒开脚趾晒太阳的经历(霉菌怕光线)。于是乎,香港脚 + 晒太阳 + 有病方为贵,三方联手将了我一军,着着实实发了一回呆:近两年我的香港脚三次莫名奇妙地“好了”,每次都伴随着全身不轻的病变,并且只有病好之后,我可爱的香港脚才“愿意”回到脚丫间。小时候听大人说“香港脚”不能好,好了会生大病,信哉古传乡谚。相信听过类似传闻的中医人不少,自身经历后,修正不但信了,而且还认为很有道理。
这香港脚,本来就是西医名词,我们老祖宗对它的称呼多了,“胶趾”“脚气”“脚癣”不一而足。先谈西医,他们对此似乎没有疑问地认为是脚趾丫通风光照困难的缘故,容易让霉菌生长,因此香港脚是“可传染”的霉菌感染。然而,霉菌生长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个体批准霉菌可以在此生长,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对夫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同,同用一块擦脚布而另一半不接受霉菌感染的情况多不胜数。我们高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西医人也懂得“个体差异”,但正是这轻描淡写“个体差异”决定了霉菌可否在此滋长致病。
由于切身伤痛,敝人看了不少中医外科(皮肤科)书籍,几乎都离不开“湿热下注”,虽然也提及“挟风”、“久病多虚”、“久病挟瘀”等等。这些都是中医人长期临症的经验之谈,不过香港脚的顽固难治也是众所周知的。今天把自己一个人的见解写在这里,供读者参考、欢迎批判。香港脚,就如许许多多的皮肤小顽疾一样,似乎都可以归入“太阳残疾”范围,这里的“残”字作“剩余”“残留”理解。香港脚的病理基础是:太阳宣发慢性障碍,为代谢废物积蓄而开辟的发泄处,是代偿性病理变化。这也是许许多多顽固难治、屡治屡发的皮肤小顽疾的共同病理基础。这种以局部的病理状态为代价,维持了太阳宣发活动的总体平衡,最好不要轻易打破。
一年前,修正在博文“外感一例续”中提到,在仲景《伤寒论》中,太阳篇占据全书篇幅2/3以上,与其余“五经”毫无平等可言。仲景这千古唯一的医圣,不应该以个人主观的好恶,在“六经”之间厚此薄彼、独重太阳吧?不是说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吗?今再读《金匮要略》第一篇,“千般疢难,不越三条”,除了第三条“房室、金刀、虫兽所伤”,第一第二条谈的不都是太阳病残留、或太阳宣发慢性障碍所导致的众多“杂病”吗?从《伤寒杂病论》标题思考,杂病可是在“伤寒”这一主题之后的附属写作,后人谈论杂病竟然视“六经”如无物,听说过“六经钤百病”吗?为此,修正认为,人体疾病主要发生于“天人气交”的太阳。那么太阳又是什么呢?六节藏象失传近两千年,今人当然难以理解,先从四象理解吧:少阳萌申,为血肉之倚赖,提供了生命活动的初始动力;太阳宣发,正当天人气交的层面,当从“生气通天”处思考。生理学与象数学必定有完美的整合,这是经典再三教导的,不容中医人蒙混而过,也不欢迎巫师神棍借此吆喝。
后文预告: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 sxiaobin真牛 刘弘章先生在《刘太医谈养生》中指出:
刘纯在《形神兆病》里提出三个癌的先兆:第一:“久不知饥。必生痼疾。若风痨鼓膈是也。”。就是说,长期没有饥饿感,慢慢的就要出现慢性病,或者脑溢血,或者肺癌,或者肝癌,或者食道癌。这个先兆是准确的。任何一个癌病人,在发病前的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饥饿感已经下降了。2011-5-10 18:00
· 第二:“趾丫痒。无恙也。病愈也。倘或不治而不痒。必生痼疾。”。就是说,脚癣很痒,是没有大病,也是病愈的表现。如果脚癣莫名其妙地不痒了,这是发生癌症等慢性病的先兆。这一条可能又把西医的鼻子气歪了:“中医把臭脚癣当成宝贝了?多么落后!多么肮脏!”。请息怒。是的,很多人都无法解释这个现像。然而这个先兆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在发生癌的两三年前就已经出现。2011-5-10 18:01
· 第三:“疖。小疾也。四时发之。喻之无岩。抑或无名肿毒。久不生脓。莫谓无恙。” 。
就是说,如果你发生毛囊炎,很快出现黄色脓液,说明你的抵抗力很强,近期不会得癌症。但是如果皮肤感染不化脓,你应当警惕癌症。可见经常发生毛囊炎,不是坏事。不要吃药,见脓之后,外用碘酒就可以了。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里,使用新鲜的毛莨,涂在皮肤上,观察发泡之后,是否化脓,来预测体内是否有癌症,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临床也发现这个问题。我曾经仔细询问癌病人,没有一个人回忆发生癌症之前的两三年,能够发生化脓性炎症。2011-5-10 18:01
· 其他关于预测疾病的内容还提到:“中医说寿眉、暖肤、紧皮是癌的先兆。寿眉就是老年人的眉毛突然长的又密又长,暖肤就是皮肤一年四季都发热而体温不高,紧皮就是皮肤很紧而没有弹性。”“刘纯在《形神兆病》里说:“病家矢气如檀香。必发血鼓。是曰檀香肝。”供博主参考2011-5-10 18:06
· 刘纯不是无名之辈,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刘纯医学全书》1999 年出版,共收录刘纯现存世的医学著作4部,包括《医经小学》6卷、《玉机微义》50卷、《杂病治例》一卷、《伤寒注例》一卷。2011-5-10 18:40
· 刘弘章先生称刘纯留下了《成化咸宁景厚家学》全书,包括二十册珍贵的医学古籍。⑴《玉机微义》,⑵《医经小学》,⑶《寿亲养老补遗》,⑷《药治通法》,⑸《药治通法补遗》,⑹《误治余论》,⑺《形神兆病》,⑻《短命条辨》,⑼《伤寒治例》,⑽《怪疴治例》,⑾《乳岩治例》,⑿《失荣治例》,⒀《噎膈治例》,⒁《反胃治例》,⒂《茧唇治例》,⒃《阴菌治例》,⒄《痰迷治例》,⒅《舌疳治例》,⒆《痹证治例》,⒇《求嗣治例》。这些古籍经历了600年的风雨,躲过了文革的浩劫,可是其中的一本古书《玉机微义》,在2004年4月26日,被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的人抢走。2011-5-10 18:51
· 刘弘章先生根据这些古籍,写了《刘太医谈养生》、《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公开了其中不到10%的内容。《刘太医谈养生》 刘纯和医官们经过两年多的激烈讨论,终于参照《内经》的19条病机,把两千多年来发现的2175个疾病,根据症状归纳为16个证候群。而在此之前的《普济方》,收集了1960个论点,2175个疾病,778个证候群,好像是面面具到的医学巨作,其实只是问题的罗列,只能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也无法指导临床工作。刘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组织医官讨论确定了16个证候群,这就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由于许多人得病之后,都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因此还要研究如何让病人想吃饭,以及吃什么饭的问题。因此,除了16个证候群之外,还要加入升提胃气和食疗两个问题。这样算起来,应当是研究18个问题。本书记录了这18个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解释了三分治七分养的具体方法: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七分养。2011-5-10 18:54
· 《病是自家生》主要阐述了疾病是怎样造成的。刘纯以囚试医提出了养生之道,并且指出人类存在着20个生活误区。2011-5-10 18:56
· 《是药三分毒》刘纯通过以囚试药,研究了5000多种药物和食物的毒性和药性,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中药不是个大宝库,而是一个大杂货铺,充斥了大量毒药和无效药物。
刘太医把5611味药材分辩出六大类。其中急毒药材有132味、慢毒药材有911味、不入药材有565味、乏力药材有3559味、如同药材有301味、可用药材有143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秘的太医黑名单。
目前许多人把“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当成了吃药中毒是必然的借口。许多药厂知道药物害人之后,就以“是药三分毒”为自己轻松地狡辩;好像你吃了药就必需中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是药三分毒”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古人说的,“是药三分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在1475年说的,他在《药治通法补遗》的原话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他强调在配制中成药的时候,即便使用的是无毒药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只有开胃的药材才是无毒的;因此配制任何中成药,必需加用开胃的药材。
明白了吗?刘纯所说的药是指无毒药材,也就是说,即便是无毒药材,也具有三分毒性;至于有毒药材,那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药。这就像污水不能称之为自来水,朽木不能称之为木材,馊饭不能称之为食物一样,为什么无毒药材,也具有三分毒性呢?刘纯也在《药治通法补遗》里说过:“药以去病。非养人也。故人食之不受。谓之三分毒矣。”这就是说,因为药物不是人体生存必需的空气、水源、食物,而只是用来克服疾病用的;也正是因为药物不是人体生存必需的物质,因此必然被人体排斥。而排斥就要发生异常反应,由此而发生的一切排斥反应都称之为毒性;这就是所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2011-5-10 18:57
· 本人既不卖药也不行医,只是由于使用刘氏七分养(肉汤、果汁、粗粮)养生的方法,彻底治愈了自己多年的乙肝,开始业余研究中医和推广养生方法。
批判和思考是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刘太医谈养生》本身就是对中西医现状的颠覆性批判作品。开卷有益!2011-5-10 19:02
· 关于刘弘章家族,其实老一辈的中医知道的人不少,中医药管理局前局长吕炳奎给刘弘章父亲题词曰“瘤科世医”。如果博主不经调查,也跟着主流媒体喊其为骗子,有负“修正”之名。2011-5-10 19:09
· 看不看是您的自由。不过没看过最好不要妄加评论。2011-5-10 21:32
· 吕炳奎主政中医几十年,可惜中医局一直是归西医主导的卫生部主管的,使得中医在卫生部内长期受到西医的排斥和压制。
· 吕炳奎先生2002年11月15日在新的总书记当选之日上书,痛陈解放以来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要对中医药进行“创新”,把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掉,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强烈要求成立独立的中医药部。2011-5-10 21:42
· 近年来不是过分强调养生,而是过分强调了吃药。养生如此热门,自然鱼龙混杂,养生热反映了西医和“现代”中医的巨大失败。读刘纯需要三个月吗?概览《刘太医谈养生》全书数小时足以。2011-5-10 21:46
· 俗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先生气量未免小了些,眼界未免窄了些。
您的这个杯子水装得太满了。2011-5-11 20:25
中医修正 回复 sxiaobin真牛:刘纯,医史无录,当今江湖吆喝者杜撰之前朝神仙也。到此不评香港脚,却向我介绍什么太医,要当媒人啊?(2011-5-10 18:08)
嘻嘻,混久了,到底也见功力。不会吟诗也会哼。(2011-5-10 18:09)
讲得近理了。不过还得通过医学统计学!即使您治好了100癌症患者,可能也有10000癌症患者死在您的手里,众多的名老中医医案都是如此整理出来的。(2011-5-10 18:14)
谢谢。 敝人清读《内经》《伤寒论》,实在无法分神啊。 修正开博的目的在于批判,中医科学院院士、30国师也都在批评得范围内。因为不批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您就别生气了。(2011-5-10 18:23)
近代挖掘出来的古籍实在太多太多了,让人目不暇接。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就够呛了,您能借我三个月去读刘纯吗?(2011-5-10 19:22)
近几十年“国家级”的中医研究成果都懒得看,刘纯的书这么多,怎么读?书被抢走,很有价值喽,去告状啊。(2011-5-10 19:25)
《医学三字经》通评医史,说《伤寒论》“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刘纯著作怎么提也不提?(2011-5-10 19:29)
以囚试医?太不人道了。无法相信有那么一回事。那朱棣是否叫刘纯在方孝儒身上试验呢?(2011-5-11 18:19)
“聚毒药以供医事”,两千多年就认识到了,怎么说是刘纯的“惊人”发明?(2011-5-10 19:31)
中医当然讲养生,但近年来过分强调中医养生的倾向却是对中医的利用和亵渎。(2011-5-10 19:35)
敝人可不跟着人家喊。那吕炳奎主政中医几十年,中医学术只有沦滑二字,就算他给某“名医”题词,修正也不看好。(2011-5-10 19:34)
是啊,请尊重我的自由,别拽我去观看什么医学庙会,想造神?神医群舞?歪风邪气!(2011-5-11 18:22)想让我再说些什么呢?用心不良!(2011-5-11 18:23)
许多人没有行医执照,理论实践都相当可怜,不敢用药治病,又长有三寸不烂之舌,所以才以中医养生吆喝。在中医学式微的今天,中医养生却冒出来喧宾夺主,时代的歪风!到社会上去鼓舌吧,修正从来就看不起这批人。(2011-5-11 18:29)
这批评得有道理,敝人接受。(2011-5-11 20:51)
· 大象 中医修正先生,您好。我在十三岁的时候,眼睛一直有玻璃体浑浊的现象,现在三十一岁,还是有,问了西医和中医,都说不能根治,其实也没啥的,就是有时候有个黑影飘啊。不知道您能否提点建议,不甚感激。2011-5-10 19:37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朋友,您让我为难了。敝人不是眼科,也明白此病难治。既然您是我所尊重的网友,这里就勉为其难了:中医除了补肝肾疏理头目外,建议考虑桂枝汤加一两味青箱子、蔓荆子、茺蔚子、桑叶、菊花、白芷、连翘、薄荷等。桂枝汤和辅助药都不必用重剂,选择上午用药,配合适当的眼球运动。下笔之际,心中并无多少把握,祝好。(2011-5-10 19:54)
· 老中医 哈哈哈哈,别辩啦,老朋友看你来啦,你好吗?2011-5-10 21:47
中医修正 回复 老中医:老朋友好!让您见笑了。
看那些巫师、拳师、命相师、地理风水师都来兼职医师,中医在国人心目中的映象怎么好起来?《内经》居然让外行人上中央电视台信口开河、飞沫四溅,中医贱矣!(2011-5-11 18:39)
· 大象 中医修正先生,您好,非常感激您的答复。在您答复的同时,忘了补充一点,我也有牙周炎,自从15,16岁到现在,反反复复,去口腔科洁牙,洗牙不知道多少次了,也没见多少效果,现在还是有些牙龈红肿,也习以为常了。不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影响。2011-5-10 21:53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牙周炎,反复牙龈红肿,当然值得参考。补肝肾虽然还可以考虑,敝人更倾向于用桂枝汤加一两味疏理头目。从《伤寒杂病论》的六节藏象思考,太阳残疾为病的情况,远远超过藏府自病。一人之见,仅供参考。(2011-5-11 18:45)
· 上善若水 修正老师2011-5-11 19:29
中医修正 回复 上善若水:年轻人想学中医吗?修正谨记圣人有教无类的教诲,没有特殊的门槛,当然也不收学费。不过,做学问是件辛苦的事,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学中医,请将自己的简历送来。(2011-5-11 19:44)
· 七叶莲 现代人因为基本穿那不常洗皮鞋,所以得脚疾的比较多。前几年我也有脚疾,后换工作岗位了,怕他人见了耻笑,于是费了些时吃了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后不知什么时候起竟发现脚疾变好了。不过今天修正先生一话题,到还真怀疑自己这几年上网熬夜多,身体变差了有关。2011-5-11 22:34
中医修正 回复 七叶莲:是的,香港脚确实有些自愈而不生大病的,癌症病人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不可一概而论。不过,这种情况都在不知不觉时过去了,病人常常无法回忆当时的情形。上网熬夜会伤身,确实如此,不过敝人并不经常。从网上看时间,常常会有些误会,谢谢提醒。(2011-5-12 17:31)
· 七叶莲 下病治上,上病治下,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修正先生2011-5-11 22:41
中医修正 回复 七叶莲:见病治病,而不对病理生理做一番思考,中医人从来呈急功近利般轻浮,而绝不承认。这可能与中医队伍的组成有关,大量的巫师、拳师、地师、命相师,风水师、口舌大师混迹此中,真正的学者少之又少。(2011-5-12 17:39)
· 上善若水 看到您这样回复真激动,呵呵,有机会当然求之不得了,嘿嘿 2011-5-12 07:2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善若水:那狭窄的路,从来没有特殊的障碍,但必须自己走过去,任何人都无法将你拽过去。(2011-5-12 17:42)
· 倒提壶 又见先生,问好!我的经验,“香港脚”和阳气不足或敷布不均有关,至于“太阳宣发慢性障碍,”的确没有深想。我曾用仙方活命饮加麻黄治愈一例“香港脚”引发的下肢湿疮,一周内肿痛、流水全消,速度快得有点不可思议。今天似乎略有所悟。西医说“香港脚”是传染的,但有的人偏不传染,我还发现,有人连疥疮也不会传染。我不能接受“特殊体质”的解释。
“这种以局部的病理状态为代价,维持了太阳宣发活动的总体平衡,最好不要轻易打破。”——是不是可以适当疏导呢?不是所有“香港脚”都像先生说的那样美好,呵呵2011-5-12 16:15
中医修正 回复 倒提壶:老朋友好。临症之余若能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中医学术岂愁不进步?“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先贤哲教诲清清楚楚,但愿中医人在摇铃接诊闲余,不忘读经静思,脱离江湖,修成正果。向您学习,谢谢评点。(2011-5-12 17:55)
· 倒提壶 为自己以医谋生而不能思经求旨惭愧。按先生说来,小儿“白(疒咅)”当属典型的“太阳残疾”,而它是温病中斑疹的一种,以其法治疗亦有效。还望先生解惑。2011-5-12 21:42
中医修正 回复 倒提壶:温病学兴起于《伤寒杂病论》失传1500年之后,来势可谓之盛。不过,这并没有引导中医学术的真正进步,今天已经看到温病学随着萎靡颓废。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都没有相应的生理学为基础,当时中医人集体误入歧途,反而远离“六经辨,圣道彰”的中医核心理论。(2011-5-13 17:39)
· 安心 要治这脚气啊,我介绍一法:蒲公英50克煮水泡脚,每次泡脚应把角脂层泡软(最好第一次用要泡两个小时以上)。如果每天用完再上火令沸一小会儿,一般可用三五天。另外,如果有灰指甲此方也好用,但要把坏指甲泡软,使药力能彻底作用到病甲最里层才能使之得以治疗。 上方是经验证过的,好使!而这应符合《内经》治疗理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是一,邪是二,贼风是三。“虚”者伤寒上说:“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机体进入“虚”态,产生“邪”盛,所以相应的“六风”之风成为“贼风”。而用上法只是隔绝这“贼风”入。但这肯定不是治本。那对机体“虚”的治疗才是治本。至于怎么治虚,那可就得因人而异了。2011-5-13 19:07
中医修正 回复 安心:拘于验方者,不可与言至理。
非实即虚?不寒便热?八纲教条误认甚矣。您还在浅浅的江湖中。(2011-5-14 19:57)
· 安心 对不起我承认我是错了。全身长满烂疮被自己看成色彩缤纷的花朵的医家,怎么可能去和他谈论治疗之道呢?留着你治不好的病继续论述你的“高妙的医理”吧。我看你也别谦虚啦,你就是那被称为悟透至理的现代医圣。呵呵2011-5-14 21:13
中医修正 回复 安心:您的一味蒲公英秘方就治得了香港脚?您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
您若封我做神医,我会明确地告诉您“羞与并列”;今您封我做医圣,我倒有自知之明地说:不敢企望。(2011-5-15 17:47)
· 神农氏 按四象次序解,这回的“太阳残疾”似是太阴障碍了太阳到后来互为因果,并且,至少相当一部分“过敏”亦当属此范畴。陋见如斯,愿烦赐教。2011-5-14 22:2
中医修正 回复 神农氏:同志之言,其臭如兰!(2011-5-15 17:48)
· 王永红律师 学习了。。。2011-5-15 15:59
中医修正 回复 王永红律师:中医人虚夸、抄袭之风盛行,学术日渐沉沦,而省级国家级的“研究成果”却多得汗牛充栋。请问律师,此风犯法吗?有法可治吗?(2011-5-15 17:54)
· 青莲子 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这个真要人深思!2011-5-17 13:31
中医修正 回复 青莲子:根底与功力,展现于开口动手之际。谢谢老朋友置评。(2011-5-18 08:54)
· 中医学子999 中医修正老师:您好,拜读大作,更看了您和网友的对话,觉得很有意思,理不辨不明。有几个想法想与老师请教。本人学习中医时间很短,仅仅不到三年,问的问题可能很小儿科,不要见笑啊(哈哈哈)
第一,上医治未病。即是未发病即止于萌芽,或病很轻就予以治愈不使其发展,还有见肝之病则实脾,防止其传变。我感到,治未病莫过于养生,舒筋活络、通调气血、鼓舞正气则邪不可干。
第二,黄帝内经重在养生,伤寒杂病论重在治疗。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理论体系。即是说,伤寒不是以内经为底本发展而来,而是独立的体系,因此,在古人注解伤寒时多以内经注解,结果很难自圆其说。
第三,中医治病不单是在用药,而应该针灸、按摩、推拿并用,并且给予病人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使病人从身心方面得到全面的治疗为佳。
第四,八钢、六经理论体系,经络理论体系,脏腑学说、气血津精液学说,三焦学说,都很有见地,如何融会贯通,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一定的悟性。本人既无扎实的基本功,又无悟性看来是不能做一个好中医了。
个人观点,请修正。2011-5-18 16:36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学子999: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像是仲景说的,可能是早期读经人的注脚。2)《伤寒论》是以《内经》为底本发展而来的,仲景自序中明确指出“勤求古训……撰用素问九卷”。3)您说得很对。4)许多理论都必须、也只能在六节藏象内得到统一,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谢谢评点,谨此回复。(2011-5-19 10:59)
· 大象 先生好,感谢您的药方,我一直在服用,再补充两个地方:一是我左边额头左侧,靠近发髻的地方有些小痘痘,不知道何故,好几年了。二是我手臂和身上有几粒针尖大小的红点,不多,然后毛囊炎严重。2011-5-18 17:38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有些小痘痘、几粒针尖大小的红点、毛囊炎严重,似乎都可以从“太阳残疾”思考。虽然慢性太阳宣发障碍,其致病现象不一而足,轻微病症可不容易治疗,这必须实事求是。敝人实在没有网上诊治的能力,在此只能是纸上谈医。(2011-5-19 11:07)
· 大象 感谢先生肺腑之言,定当遵从先生之言。先吃些桂枝汤再说好了,反正是慢性疾病,也不急,慢慢来。2011-5-19 17:43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江浙人敢用桂枝汤,说明您医学根基深厚。您说的对,“不急,慢慢来”。祝您健康,阿弥陀佛。(2011-5-22 19:49)
· 大象 说心理话,先生。我老家在江浙交界,据老者言,我爷爷的上面几代都是从事的职业和医学有关,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老家那里还有药店之类,现在还有南天竹叶之类的药草。此其一,对祖宗先烈的敬重吧。其二,本人大学学读的是师范,03年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正是对股票的兴趣,使我太执着而心力憔悴,然后开始关注养生,中医养生。至少是怎么保养自己的身体吧,不得不了解中医。其三,我觉得正是从慢慢接触中医的过程中,使我开始对禅悟,佛法慢慢亲近。学股---中医养生----佛法,我觉得这几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我对中医好感,最重要的是,医者仁心,看着现在医院里动不动就挂水,几个月的小孩发烧都在挂抗生素,动不动就肺炎,穷人家的苦啊,有多少人能体会。我有两个中医朋友,对他们的人格表示敬重。有次12点半,我小孩发高烧,打电话过去,早晨5点又打电话过去。医者仁心啊。2011-5-22 16:13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谢谢您的坦诚相告。我认为您可以再操祖业。(2011-5-22 19:58)
· 大象 但是,说实话,我“怒其不争”,现在的医院,到底有多少中医先生能得到真正的中医水平呢?先验血,再做B超,然后美其名曰,一搭脉,最痛苦的是,几个医生搭脉后,得到的结论不怎么一样。然后,配几付药方,反正就是祖先传下来的,西医手段诊出来的什么问题,就用老祖宗的方子来一下。到底,医院里有多少真正的甘心俯下来走到穷人身边的,还微笑的,不计报酬的大医呢?但愿,末法时代,人人心中都有大医梦。2011-5-22 16:37
中医修正 回复 大象:有真正水平的中医师?到中医科学院里面都难找了。中医真学失传太久太久了,别说现在的大师,1800年历史上的大师们几乎也是混出名堂来的。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写得够好了,不过《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对医学的理解却是不及格的。敝人也不想诋毁先贤,实事求是而已。(2011-5-22 20:04)
· 宝珠 谈论了半天,1、脚气到底是治好还是不治好?2、有脚气的人,如果脚气消失(患有其他病时,如患有肾炎后),是好的征兆还是坏的征兆?应该如何应对?2012-2-9 17:04
中医修正 回复 宝珠:这就如脸上长痘,不治又如何?不过,必须明白的是,您身体有问题了。看您的评论,实践倾向强烈,我现在只想谈论道理,慢着谈治疗。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12-2-9 21:17)
· 云gone "有病方为贵",呵呵,说得太合我意啦!这段时间看中医基础理论书,最大的感想就是这句话。感恩前几年身体虚劳到极点,差到极处后,身体里最本源的东西就能清晰的感受到,比如精、气、神。。。到现在我也还没真正接触过任何医书,但那时那些字眼会自动从我心里跳出来。 所以现在再看到书上那些字眼,非常亲切,而不只是一个个概念名词。
包括先生讲的香港脚,从小,我手脚爱出汗,爱生脚气,但前几年身体极差时,手脚干涸是没有汗的,脚气也不发,因为那时所有的内脏都是衰竭状态,哪还有力气生脚气啊。只是右脚拇指指甲一直灰了一块,现在这块灰指甲对我来说就像我身体的一个窗口,还真没想过要去消灭它呢。看看它的大小,再和身体状况对比一下,其乐自在心里。上上个月站桩大概得法,感觉湿气排得特别快,那块灰指甲竟然自己神奇愈合,只剩一点点!但上个月又透支体力整月,它又长大回老样子。我的大夫说我学中医起点高,意思应该是,中医很好,但现状不好,学医伊始的我一张白纸,能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少走很多的弯路,已经比很多人幸运。 我不想做那种学医多年却只愿养生的人。最近一直在找方向,该从何入手。不知怎么就看到先生的博客。感恩这份因缘福报,以后我就先看经典吧。
感恩合十2012-12-3 09:55
中医修正 回复 云gone:“我不想做那种学医多年却只愿养生的人”,我欣赏您有如此菩萨心愿,祝您成功。有病的人学医,的确要比没病的人高出许多,“三折肱知为良医”,这便是敝人哭雪狸猫最主要的原因。阿弥陀佛!(2012-12-3 23:15)
· 上下卡死 拜读了,还是留下遗憾,如果不明白太阳篇,哪些病是太阳病残留,哪些病不是。真正的病因在哪里,以及自身整体运行的健康与否都不清楚啊。望博主早日通六节!2013-1-5 10:03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太阳篇,既是开卷之作,又占据了《伤寒论》的大半,十分重要。敝人相信很多读经者为了“读全”六经而轻忽滑过,那就完了。(2013-1-5 11:41)
· 笃行 问先生好,今天在qq群看到有人说家里老人得过心脏病,睡觉起床都是脸都热色,我当时就想起伤寒论23条,“脸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我就问他会不会痒,说不会痒。我就想,这脸发热,会不会是太阳宣发性障碍呢? 和心脏病是不是有关呢?留个记号,继续背诵伤寒论:)2013-1-7 21:32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伤寒论的确有这样的记载。仲景这般见解,先有其病历基础,超出这基础时,应该慎重引用医圣的言论。祝进步!(2013-1-8 08:30)
· 笃行 谢先生指导,我刻舟求剑了。2013-1-9 00:39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刻舟求剑,认真人才会干的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2013-1-9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