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了?寒了!真的寒了。(下)

日期:2011-06-14



寒了,经典如是说(四)


病人虽然不会骗医生,但他们说寒了未必就是实际病因。当时病人被冷风一吹,未必就病了。非寒邪侵客人体之后,太阳宣布失职,不能煦养皮毛时也有“寒了”感觉。现在让我们打开中医经典,看看我们的开基圣哲们对两种不同的“寒了”是怎么讲的。


《伤寒论》第一页就列举了与典型伤寒有明显不同的温病,风温。


《金匮要略》开始讨论具体病症的“痉湿暍脉证治第二”便清楚地记载着“太阳中暍,发热恶寒”。那么什么是暍呢?“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可见仲景谈论伤寒时,1)病邪未必都是寒,2)温热之邪伤人也可以有恶寒症状,3)非寒邪伤人,即使不恶寒,也可以归入伤寒讨论。


这就使人回忆起《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始于外邪侵客太阳的,皆从伤寒论。


另一部经典《黄帝八十一难经》第58难也同样记载着“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还记得仲景说过“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吗?仲景时代谈论伤寒,从来就包括着众多从太阳而起的外感(热)病。可惜几百年后河间出了个叫刘完素的江湖医生,荒于经典,乱打乱撞几十年后,竟然喊出了“热病只从热治”。更可笑的是,他的医学白话却引出了后世浩浩荡荡的“温病学”大军。哀哉!经典的教诲,听起来和做起来从来都是困难的;魔鬼的诱惑,却常常让人乐此不疲,乃至于生死相许。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明白了,就不允许沉默!毛主席曾批评说“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自由主义表现;魏先生经不起良心的敲打,道出了“若遂结舌喑,绝道获罪诛”的恐惧。今天,修正也要正色告诉诸位看官:寒了!寒了!真的寒了。


寒了,让医理深化(五)


寒了,有心中医研究的学者应该还会进一步联想到“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后面几篇“大论”都跟着学舌可能有同伙呼应的嫌疑,关键在于张仲景做为千古唯一的医圣对此赞同了:《伤寒论》以寒立论,太阳篇占据了六经全书的大半,都是铁的事实。太阳主一身之表,历代医家对此似乎没有异议。那么太阳为什么独独害怕六淫中的“寒”邪呢?还是太阳对六淫的侵袭都带有“寒”的反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究竟在人体生理病理上指的是什么?太阳的位置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分布的范围吗?


如果对太阳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晰的理解,那么太阳的病理、或者说病机便由“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恣意诠释了。修正读书,听说过医圣著《伤寒论》,可从来没有听说仲景之后有过什么“圣徒”,今天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师”。太好了,所以呢,有空时也浏览几分钟他们的妙论。说心里话,若说他们没有心得、没有经验,那是故意贬低,从时事考量,他们在中医界或许称得上“材为世出”。“世出”之材,虽然有维护国医不堕的“维生素”作用,然而在真学失传1800年之后,也必然携带着让学术继续沦滑的惯性,对中医学有真正意义的不世之材,仲景之后始终没有出现。


太阳究竟在哪里?“衄乃解”、“热结膀胱”、“热入血室”,后人都认为是火热迫血妄行,并且病邪已经深入到最深层的“血分”,“直须凉血散血”,泻阳救阴。然而仲景却列记于最浅表的太阳,并从寒论治。这与《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可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明快清楚”的“热病只从热治”,到底是后世医学家集体误入歧途,还是仲景思想也有严重的偏见,譬如区域寒冷、时病特殊等因素造成“古方今病不相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说仲景方法只适合北方病是无法接受的,长沙坐堂医生明明白白是为江南人治病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他,不像是个偏执狂啊。严词批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他,像是个狭门家技炫耀者吗?


病理的太阳寒了,因为外邪遏阻,阳气充身熏肤失职,并不难理解。然而生理的太阳,其间的标本气化谈的究竟是什么呢?敝人的的确确相信《伤寒论》和《内经》对此都曾经有过大量的论述,推测在没有记载的变故中,真学被永远地删除了。1800年多少名医、大家对此迷迷糊糊,他们岂是一群草包?医,仁术也,医者当然具备职业仁心,隐藏者还是为来学留下一条狭窄的路。只不过,世上中医人更像飞蛾,总是选择灯火辉煌的金光大道。《伤寒论》,这继承《素问》的千年绝学,在象数与生理间作出完美排列之前,确实不容易理解。要怪就怪我们的师祖们从来只懂诊治,不顾经典,轻视基础理论的后果是1800年被压在经验大山下、在“实用”框框内只能作有限的来回振动。


现有的中医核心理论,最有模样的便是五行藏象论。这禁锢中医人思维1800年的“理论”,当然值得我们认真地、辨证地对待。它应该与任何理论一样,接受实践的检验,看看我们既有的认识正确与否,绝不允许它阻碍我们对医理认识的深化。在1800年中医学毫无进步的历史事实面前,在眼下中医学面临被废的残酷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勇敢地对既有的理论和经验提出疑问。五行藏象论,就如一座巨大无比的五行山,《伤寒论》后1800年,中医界纵然出现了孙行者,肯定也无法逃脱。今天中医大师们讲解《伤寒论》就很难躲避五行脏象论,然而《伤寒论》397条中从来不见五行二字,他们是大师吗?五行藏象论,请您不要继续劫持中医!中医人,我们真的要为五行藏象论陪葬吗?




· 神农氏
“对太阳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晰的理解,那么太阳的病理、或者说病机便由‘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恣意诠释了。”
拜读大作,深有同感。依鄙人愚见,在三阴三阳中太阳应该算较易明白了,因为太阳的生理病理现象太直观了。太阳都理解不了,遑论其他“五节”了。追查六节思想的根源,真太久远了,我觉得需要道法天地的三危远古知识才能得究竟解释,那关乎人的起源。在那里六和三将混为一体,“三”在天象中的神圣性体现了出来,非二可取代,阴阳二字亦内蕴有三,故人体生理起源四象,止乎六节。   “对太阳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晰的理解,那么太阳的病理、或者说病机便由‘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恣意诠释了。”
拜读大作,深有同感。依鄙人愚见,在三阴三阳中太阳应该算较易明白了,因为太阳的生理病理现象太直观了。太阳都理解不了,遑论其他“五节”了。追查六节思想的根源,真太久远了,我觉得需要道法天地的三危远古知识才能得究竟解释,那关乎人的起源。在那里六和三将混为一体,“三”在天象中的神圣性体现了出来,非二可取代,阴阳二字亦内蕴有三,故人体生理起源四象,止乎六节。
顺带提一点陋见,不值先生一哂:修正先生谈太阳由浅入深,非常到位,然而似乎已多时了,什么时候能谈一谈别的“节”?2011-6-15  14:04

      中医修正  回复 神农氏:有同志者陪我到不毛之地,十分高兴。可能还要在谈些太阳,毕竟太阳篇占据了《伤寒论》一书的大半,先有《素问热论》称为“巨阳”,后有喻昌“三纲鼎立”。打算再写一篇太阳博文之后,就要对中医现状提出严厉的批评,到时候还请中医人包涵。(2011-6-16  11:04)

· 黎羽函    路线问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问安先生。2011-6-17  00:35

      中医修正  回复 黎羽函:说的对,同志。从同一个问题出发,路线可能有好多好多条,而方向在路线之上,并决定路线的正确与否。(2011-6-17  22:44)

· qflmj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是宋人说得吗?这句话出自《系辞》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一段是后人误增,目的是篡改《系辞》.对天三问(二) 今天传上三张照片,写于1986年的藏气流传,现在看不到,先生能不能重发一个。2011-8-14  21:34

      中医修正  回复 qflmj:三张照片都在中医修正的新浪博客内。不知为什么,敝人看自己的博客都常常遇到困难,您就慢慢寻找吧。(2011-8-15  03:09)

· qflmj
你确实抱着《六节藏象》《阴阳离合》不放,可能你确实有所得,我就不信在你对秦汉文化的理解比明清以前的古人强多少倍,前人都是傻子?对于zkwang先生提出的问题你一直是避而不答,你号称是中医修正,或者叫修正中医,对于中医你从仲景以后骂至近现代的中医人,但你对中医的发展倒底做了多少?你的修正在哪里?要想中医不被灭绝,想要修正中医,把你对中医的理解感悟明明白白讲出来,这是不是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有这类问题,你可以先从权威的杂志发表,这是不是可以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如果不是这些问题,确实你也就是拥有中医秘方的人,以此来抬高自己。   你确实抱着《六节藏象》《阴阳离合》不放,可能你确实有所得,我就不信在你对秦汉文化的理解比明清以前的古人强多少倍,前人都是傻子?对于zkwang先生提出的问题你一直是避而不答,你号称是中医修正,或者叫修正中医,对于中医你从仲景以后骂至近现代的中医人,但你对中医的发展倒底做了多少?你的修正在哪里?要想中医不被灭绝,想要修正中医,把你对中医的理解感悟明明白白讲出来,这是不是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有这类问题,你可以先从权威的杂志发表,这是不是可以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如果不是这些问题,确实你也就是拥有中医秘方的人,以此来抬高自己。2011-8-18  21:51

      中医修正  回复 qflmj:我怎么知道您不是学术骗子?今天,我根本无法相信任何人,杂志社和出版社一样不可靠。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无限期地等待。如果您还不能从我的博文里看出什么,那您便是学术白痴,或者说学界混混。至于自己的名声吗?可以不要,但绝不允许被学术败类利用。(2011-8-19  00:33)

· shanghanmi久未见先生博文了,想念先生甚矣。理解先生苦衷。一门真正可以治病的医学,上帝是轻易不会让优秀人才进入的,人类真的可怜而又无可救药,若拘执文献实证主义者,更是不可与言至德,几千年来的命理怪圈从来都是让僧道情怀者、仕途困厄者误打误撞入杏林的,还不乏元化辈翘首望廊庙者。如仲圣般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立德大圣,除却先生般幽潜学海,皓首穷经之人,能管窥古圣先哲立天地之心的幸运儿,庶几有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下士、、、、,得其人不教,是为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医、易典籍,历来如此,《内》、《伤》、《皇极》,岂别于斯?先生蠹经廿余年,期有朝一日能突   久未见先生博文了,想念先生甚矣。理解先生苦衷。一门真正可以治病的医学,上帝是轻易不会让优秀人才进入的,人类真的可怜而又无可救药,若拘执文献实证主义者,更是不可与言至德,几千年来的命理怪圈从来都是让僧道情怀者、仕途困厄者误打误撞入杏林的,还不乏元化辈翘首望廊庙者。如仲圣般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立德大圣,除却先生般幽潜学海,皓首穷经之人,能管窥古圣先哲立天地之心的幸运儿,庶几有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下士、、、、,得其人不教,是为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医、易典籍,历来如此,《内》、《伤》、《皇极》,岂别于斯?先生蠹经廿余年,期有朝一日能突破传统命理怪圈,将六节真学亲自传予一支高水平、有良知、堪当民族大任的中医队伍,此必先生平生之宏愿也!境界之高,令人仰止!然识为智者传,为知之者传,为仁者传!当代杰出的道学实践家胡孚琛先生老来犹叹亲带的研究生中无一人可为载道者。圣人不在庙堂,必为卜医。信哉!贾长沙斯言!然今之庙堂载道者何在?相信修正前辈已等待数年之久矣。谚云:好师傅找徒弟,须花费十年之久,相信您,修正前辈!以道术救世者,必辈出也!只是在中国向现代化转变的艰难过程中,能如先生般隐忍坚持者,又有几人哉?
先生保重!晚辈再拜!!2011-9-2  16:38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谢谢伤寒迷看重。敝人传学未必要亲自伴随私下,大庭广众之下普传真学又有何不可?眼下顾虑有二:1)千百年“宝库”化为灰烬,几十年成果烂为粪土;2)被有权势的学者窃取。现在,真学已经暗传二人,随时可以现身证道,也绝对不会勉强而为。鄙人已经多次造访贵博,欣赏。祝好。(2011-9-2  23:20)

· 中医学子999   拜读贵大作,似对太阳抒解意犹未尽,等待您的进一步指路。谢谢。2011-11-10  18:22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学子999:最好的老师,是如何启迪学生思考。修正这种传授方式,适合于基础学问坚实年轻人,中医的希望在他们身上。(2011-11-11  01:04)

· 路遥    知道中暑怎么用经方,什么情况下,人最容易中暑者,大致会理解太阳中热。2月10日 04:08

      中医修正  回复 路遥:同志高见! 中暑当然是太阳中热,守住太阳,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 
中暑高热是急症,胃肠炎暴吐暴泻之后的恶寒,同样也是急症。虽然临床间杂繁芜,一热一寒之极端,担心的就是无法守住太阳。(210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