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气流传
这是一篇写于1986年的中医学术探讨文章,当时笔者出于私心,尽量避免六节藏象内容。今天,既然在网上公告六节次序,当然想让中医学术风气从此有根本改观。所以,尝试在此寻找知音、结识同志,为拯救中医共同努力。今天先把这篇文章扫描上传,再慢慢打字上网以免字迹不清缺点。
26年过去,笔者对六节藏象的理解当然已经不同于当时,再次阅读自己文章后必然需要更新和更正,希望各位看官能持续关注、不吝指点批评。 26年过去,四位高知的回信仍在书房,学术气氛一点都没有好转,中医被废的危机年年加深。不过,笔者相信,还是当年这篇没有引起重视的年轻人文章的写作思路,终将拯救中医的覆亡。
照片上的文字(“二、 夏之蕃秀(9)与心主血脉”后面由阿福代为打字,在此表示谢意。):
医学资料汇编 / 第二期 / 医院学术委员会编 /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赠阅 请批评 请交换
编者话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坚持办院方针,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搞好中医院业务建设,根据一年来我院开展学术活动所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汇编成册。 限于我们的水平,资料比较粗糙,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但本着抛砖引玉,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精神,诚恳欢迎同道给予批评指正。 医院学术委员会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目录 / 生气通天谈脏象(1) / 浅谈辩证和辨病相结合中的取向(25) / 浅谈《女科要旨》之论治(31) / 浅谈傅青主先生的外科学术思想(35) / 谈学习瘀血证和活血瘀法的体会(41) /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87例体会(51) / 半夏厚朴汤加味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体会(58) / 医案三则(63) / 颅脑外伤综合症治验一例(67) 推拿治疗肱骨外上踝炎的体会(69) /肺结核空洞伴咯血一例治验(73) /浅谈七情护理的方法(76) / 浅谈糖尿病的饮食疗法(80) /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易骶管激素封闭疗法(86) /浅谈封闭疗法在骨伤科中的运用(91)
生气通天谈脏象
内容提要
一、笔者沿着《内经》探讨脏象的思路——生气通天观来探讨脏象。
二、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脏气变通,探讨内脏之气彼此间如何流通变化。
三、脏气变通不同于十二经脉流注(按时逐一循环方式),它指的是人体生命之气总的流通变化规律,它不是循一条经脉逐一进行,也与时间无关,可能在二条以上乃至无数条经(络)脉内同时进行。
四、脏气变通以五脏为中心而不按五脏的五行生克次序进行,它遵循自然界四时之气的生长收藏变通规律。
五、脏气变通的概况是:以肝心肺肾四脏为主序循环流传,依肝生升,心浮散,肺敛降,肾沉藏的方式变化。
六、肝疏泄的对象是肾所藏之精气。肝泄肾之藏后肾之精气化为少阳之气(亦即元气,详后文),自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而出,从三焦敷布周身,从胆入脾助消化而开发后天资源,化生水谷精气。水谷精气生成之后从脾入肝再入心,经血脉敷布周身,在全身各处以三焦元气为启激力量,以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进行气化活动,全身气化的结果又经血脉归朝于心肺,由肺审理治节,判其该升、该降、该出、该入、该去、该藏,肺气活动的归转是收敛下降,经肺之敛降,精气下藏于肾脏,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之精气便是肝脏疏泄的物质基础。
七、“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指脏气流通变化而不是指神志活动。“上焦开发”是指心脏功能而不是指肺,不可与肺主宣发,肺行营卫阴阳、肺朝百脉、诸气皆属于肺、十二经流注始于肺这些相提并论。
生气通天,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1),是指人体生命之气通应与自然界之气并受后者影响,如卫气运行有昼夜变化,生理脉象有四季不同,冬寒多尿、夏热多汗等等。《内经》论医理多从生气通天观出发,《素问》中有大量关于生气通天地论述(2),《素问》开头几篇都是阐述生气通天观,还有直以“生气通天”命名的篇目,并不止一次强调“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3)。纵观《素问》全书结构,正如《素问病能论》所说的“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先以生气通天观阐明脏象,在此指导下才讨论疾病的变化。因此,《内经》大作者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序言中总结出《素问》一书“所详者天人一原之旨”。可见,生气通天观在《内经》医理中处于指导地位。
“脏气变通”,虽未见诸经典明文,但《内经》的“五脏相通,移皆有次”(4),《金匮要略》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5)等经文,都明确指出了内脏之气处于有秩序的流通传递状态。脏气有流通运动就必然有变化,因为“不生不化,静之期也,静则气立孤危”(6)。因此,我想“脏气变通”的提出应不悖于经旨,还可能是一则被人们长期疏忽而又十分重要的脏象内容,当今教科书对脏气变通这方面理论就十分疏忽,在谈论五脏之间的关系时仅以五行生克关系表示,不能全面甚至曲解了《内经》脏气流传变化的旨义,进而无法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为何义,肝疏泄地对象是什么?以为心火生脾土才能运化水谷等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弄清脏气流通这一问题,不但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还将发现当今教科书上一些错误的脏象内容。
内脏之气如何流通变化呢?《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精辟的论述,该章先论天后论人,从生气通天观探讨脏象,在回答“脏象何如”时,明确指出肝通春气、心通夏气、肺通秋气、肾通冬气。以四脏通应四时之气所指何义呢?王冰(7)认为是四脏旺于四时,马莳认为四脏四时是借五行属性相通的,历代注家对此多有歧见,现今《内经》教科书,对此四脏通应四时之气问题均避而不谈。考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依次流传连成一气。我认为《素问六节脏象论》以四脏通应四时之气所寓之义,便是借四时之气地生长收藏变化来阐明人体内脏气的流传变化:脏气发生于肝,长盛于心,收敛于肺,封藏于肾,如此循环不已。再重温本篇经文在讨论脏象前为何大谈天地之气地流传变化,即可发人深思,《素问》本是医术,谈天说地岂能离开人体、医理?谈论天气的流传变化,其意就在于人体内脏气的流传变化。我认为,脏气流传变化地概况应是按肝春生、心夏长、肺秋收、肾冬藏这样循环进行,不过从现今通行的五行配五脏观点看,四脏配四时似乎有欠“全面”,经文中明明五脏俱论,也有“长夏”字眼,为何只提四脏应四时呢?春夏秋冬合于木火金水,无长夏岂不缺土?这该如何而论?
首先,?《素问》中也有以“五时”配五脏与四时四脏之异,分歧就在于脾土一脏,或以为脾主长夏,或以为脾不主时。但从专论脾胃的《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载的“脾者……不得独主于时也”看,四脏配四时是正确的,并非有缺漏。何况《素问》中《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玉机真脏论》、《水热穴论》等篇谈论医理时也都只提四时而不是“五时”,并且还反复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8)。显然,四时具有独特的说理功用,这不是五行生克关系所能取代的,何必一切都拘于五行生克??《素问宝命全形论》明确指出“人以四时之法成”,人体内到底什么东西取法四时而成呢?千古不明,若再将?《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述的四脏配四时与四时生长收藏流传变化这一基本规律(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均有论述)相参合而看,四时配四脏不正是说明脏气的流传变化吗?我想取四取五当与所论不同有关,若论五脏各自的属性、功用,当然要取五,人们不会怀疑脾配五行之土、位中央以养四方(脏)的说法,但若论五脏之气的流通变化,就不一定遵循五行的生克次序进行,而是按四时之气流传变化。
其次,我想藏气流传变化取四而不取五还可能与古天文有关。从《内经》生气通天观论,人体生命之气的运行当与天运相参,人体生命之气的周身流传变化,就如天象天气的周流变化,《灵枢》论营卫之气的运行便是如此(参考《灵枢》中的《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行》诸篇),《素问六节脏象论》既以四步论脏气流传变化,并在此前大谈天运流传变化,那么四步流传变化合于天运的可能性就很大。考古天文,取周天廿八宿以纪度天运,如《尚书尧典》便以昏见之宿推知天运入于何时何节,《吕氏春秋》“十二纪”以日在何宿,昏旦各见何宿而推知天运入于何时何节。古天文书皆以廿八宿经天代表着天运,天运一周则廿八宿亦经天一周。廿八宿在古天文中分为 “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苍龙七宿在东应春,白虎七宿在西应秋,朱雀七宿在南应夏,玄武七宿在北应冬。所以,论天运之简易者,只是四象流迁,苍龙、玄武、白虎、朱雀依次流传变化,如此反复不已,守此四象流迁即可以简御繁,执天之行。也就是说,天运一周以四象流迁变化一周(历春、夏、秋、冬)为纪,上有四象流迁之垂象可望见,下有四时气候变化可感知。《素问六节脏象论》取四脏通应四时,而四时之气生长收藏变化又上应四象之流迁,因而脏气流传之通天,实际上就是古天文之四象流迁。不过,上天之垂象除四象流迁外,亦有五行星之流迁,为何取四而不取五呢?这是因为五行星各自之运行(视运动)多变(迟、速、伏、留)而无常,各自之周天亦快慢不一,彼此间更不按五行生克次序经天,而天运则有常,寒暑相代,四时流传,皆与五行星之运行无关,因而五行星之经天不能代表天运。廿八宿经天则恒常不变,古天文谓之“恒星天”(九重天之一),寒暑相待,四时流传,皆可从观测恒星天诸宿(四象而已)之流迁而纪定。所以四象(廿八宿)可用以代表天运。要之,天运一周以四象流迁一周(历春、夏、秋、冬)为纪,它既不以五行星流迁为纪,也不按五行生克次序进行。我想,这可能便是《素问六节脏象论》取四时论脏气周身变通,而不取五行论的天文缘故。
再论四时与五行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用五行来统四时,四时合于四象,《周易》论四时四象是直接从阴阳两仪中派生出来(阴阳太少四则),“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9),从未谈及五行,若以五行统四时而视四时为不全面的五行,显然荒谬。《周易》曾明确指出“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9),论变通者何拘于五行之生克?可见,论流通变化之从四而不从五,上有天文可考,古有《周易》明文,而生气通天,易医相通皆医学之大理,那么《素问六节脏象论》提出四脏应四时之脏气流传变化又和怪之有?若一切都从五行论,讨论脏气流传时也硬将长夏塞入夏秋之间,改四季为“五时”以应五行之数,不仅显得机械,并且在具体讨论脏气流传时也有不尽善之处。如张介宾、徐灵胎等历代不少名家都对五行脏象观的心火生脾土提出了异议(10),所论不无道理,笔者将四时论脏象与五行论脏象对比之后,认为《素问六节脏象论》以四时论脏象比用五行论脏象更本质地反映了脏气的流传变化。
下就从生气通天观出发,以四脏应四时为中心,四时生长收藏循环为序,对五脏功能作一管窥,对于被人们所忽视的脏气变通问题做重点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涉及的某些基础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肝脏疏泄的对象是什么?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消化、神态、气血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意义究竟何在?被喻为至阴、死阴的脾脏为何能健运、升清?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肺?上焦开发是指肺的宣发吗?文中谬误之处谨望同志们指正。
一、 春之发生与肝主疏泄
(一) 肝疏泄的对象与结果
四季生长收藏互用,春之发生不能凭空而生,而是在冬藏基础上的发生,犹如春天草木萌发于冬天匿藏地下之根、子。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春之发生为“发陈”,发者春之启发,陈者旧也,即冬之所藏,人体内精气蓄于肾,肾藏父母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犹如草木之根、子。生命活动,内而脏腑经络之气化,外而视听言动,其原动力皆导源于肾(11)。但肾者主蜇、为封藏之本,虽有所藏,不能自献其藏于它脏,须靠肝之疏泄、启陈,才能将肾之所藏(精气)开发出来利用。犹如冬藏地下之根、子,须借春升风动之力,使“甲圻句萌”,所藏之精气才被开发出来利用。此肝泄肾之藏正合春发冬之陈。
我认为肝脏疏泄的对象正是肾脏所藏之精气,肾所藏之精气犹如冬藏地下之根、子,肝之疏泄则有如春芽萌生。芽从根萌,肝木生于肾水,从生理讲,肝之疏泄该以肾之所藏为基础(母),倘无所藏,何陈可发?但若藏而不出,则进入“静之期”,“静则气立孤危”(6)岂是生理要求?再从病理讲,肝木疏泄过分而形成肝火,肝阳上亢时,必下吸肾水而致肾所藏之精的亏损,以研究肝病称著的清代名医李冠仙在《知医必辩》一书中有“肝…疏泄太过,致肾不闭藏”病机论述,亦可反证生理上肝泄肾之藏。
现行教科书谈论肝脏疏泄时认为:一、脾胃消化,二、神志舒畅,三、三焦通畅;四、气血流通。其实肝之疏泄与四者的关系是在肝脏疏泄之后,肾之元气经三焦敷布周身,经胆入脾助消化(见下文),于是气血才能正常化生、运行,在气血活动正常的基础上神志活动才能正常。因此,我认为四者皆不是肝脏疏泄的对象,而是结果。
肾所藏之精气被肝开发出来之后,其去路如何呢?“五脏相通,移皆有次”(4)。《内经》已有明文。不过脏气的生理流传是由肾及肝再入心这样简单的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吗?肝发肾藏已述于前,由肝入心虽也符合木火相生、春生为夏长的道理,但只是脏气流传的大势。若具体地讨论,春生并非只开发了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气后就进入夏长状态,还须对后天之源——脾胃之水谷进行消化吸收后才能进入夏长蕃秀状态。现先讨论肾之精气被肝开发出来后的去路,我认为应是先经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
(二)少阳之气的萌生与敷布
肝属厥阴,《内经》谓其“阴中之少阳”(12),并指出厥阴中见少阳,厥阴之化从少阳(13)。很明显,肝体虽阴,其用在阳,肝疏泄的结果就是萌生了少阳之气,少阳属木应春,乃众生之初,故少阳之气亦称“生气”,人体内少阳之气因肝泄肾之藏而萌生,萌生后分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而出。
手少阳三焦之气,自然是少阳之气或生气,但同时也应该明白此气亦即元气,来源于肾脏(因肝之启发而出)外导之元气,三焦内所寄之相火亦即肾脏相火之外导者,故《难经》谓三焦为“元气之别使”(14),《中藏经》谓“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15),《金匮要略》有“三焦通会元真”之说,皆以三焦为运用元气之腑,再考三焦与元气之脏——肾的关系,《内经》有“少阳属肾”(16)的记载,《难经》以“肾间动气”为“三焦之原”(17),在结构上,肾与三焦相连,在功用上,肾之元气但封藏而已,经肝之启发,肾之元气(相火)才外导而入三焦,去藏初用,由三焦而敷布周身,起启发推动各脏腑组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作用,元气从肾入三焦之后,由于所处的脏腑改变,从冬入春,从禁锢中释放出来,去藏入用而为众动众生之初,故此气亦称为少阳之气,或生气,可见三焦之生气、少阳之气、元气、相火,实乃一阳气之别名,从其来源论,可谓元气、相火;从其功用及所处的脏腑看,则为少阳之气、生气(此仅谈三焦之气,若论肾中之元气、相火,则不可称为少阳之气)。由于三焦为腑,居十二脏腑之最大,在结构上,它包罗其他脏腑,在功用上,它“主持诸气”(14),主管各脏腑组织的气化活动,所以肾之精气经肝疏泄后,主要从手少阳三焦出,启发推动周身功能活动。
足少阳胆,其气是否也萌生于肾呢?虽然对“少阳属肾”一语(16),历代只解释为三焦属肾(18),肾与胆亦无直接经络连系。但乙癸同源,肝胆相连,岂可谓肾与胆无密切联系?三焦少阳之气萌生于肾,胆中少阳之气岂可凭空发生?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明确指出胆中寄有相火(19),而相火又根于肾,这说明什么呢?我认为肾中元气除大部分经三焦而出外,也有经胆而出者,至于胆中相火与少阳之气的区别,亦名异实同,理同三焦所辩。胆中相火(少阳之气)将疏向何方呢?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基础》所论的胆汁消化,参考《脾胃论》中有关胆的论述(20)结合“土得木而达”(21)、“制则生化”理论(22),我认为胆中少阳之气不象三焦作用那么广泛,而是专门对后天之源——脾起激发推动作用。
(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23)与脾之运化升清
今人论脾,均谓其主运化升清,脾能自己运化升清吗?值得推敲。脾属土,《内经》论土只以“备化”(24)二字表示其德用,未言土能自化,且脾属阴土,《内经》谓其“至阴之脏”(25),而“阴静阳燥”(26),又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脾胃派宗师李东垣认为“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主动”(27),并不止一次强调“脾为死阴”(28)。试想主静之死阴至阴能自己运化升清吗?但脾对水谷的运化又是客观事实,《内经》多次指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29),饮食入口后“胃为之市,脾为之使”(30),若脾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气,又何以上奉心肺?
我认为胃中之水谷虽是脾运化的,但并非脾脏单独就能完成此功能。叶天士对脾胃研究的结果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从“得阳”二字可知此阳并非自身之阳,但又是何脏何腑之阳呢?我认为此阳既不是下暖脾土之心阳,也不可直说是上蒸脾釜之肾阳,实乃足少阳胆腑之阳气。胆属木,脾属土,木来克土,责令脾运,即是《内经》“制则生化”(22)、“土得木而达”(21)的道理,故李东垣谓“胆风也、温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气”(31),试想古人以胆为奇恒之腑,并不受纳水谷,若非与后天之源脾相配合,又何以生化周身之血气?譬为湿土、死阴的脾脏,得胆腑风动,温煦之阳气始能显示出运化、升清的功用,才能发挥其养长变化的功用,也就是说脾之运化、升清,所依赖的正是少阳之气风动、上升、温煦的特性,若脾胃得不到胆的温助,则所有水谷尽归污废,非但不能化生气血,还将为疾病之根,故李东垣又说:“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32)。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于肾脾这先后天两大本源,张介宾说“命门为化之源”,“脾胃为灌注之本”(33)。肾所提供的虽是原始动力,但肾之所藏毕竟有限,只能提供少量的启激能量;脾所提供的虽是补充能量,但后天水谷资源无穷无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主要资源。胆中少阳之气萌发于肾,作用于脾,由于胆具有沟通肾脾这先后天两大本源的功用,尤其在助脾运化、升清,启发后天资源,化生气血以灌注五脏六腑这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故论脏气之流传变化则是“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再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所在的原文《素问·六节脏象论》讨论,全文结构是先论天地之气的流转,指出“求其至也,皆归始春”,后才论肝心肺肾四脏功能通应于四季变化,并在讨论脾胃大小肠为“仓廪之本”,主管化糟粕转味而出入之器,为“营之居”之后,才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以呼应其前之“皆归始春”。从文句安排可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指脏气之流传变化取决于胆,犹如天气流转变化始于春天。
有人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含义是指胆在神志活动上起决断作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确当的。因为《内经》讨论神志活动时只论脏而不论腑,且五脏之中又以心藏神、主思维,为神志活动之根源,其它四脏只能对心神活动的某些部分(如志、意等等)起辅助、影响作用。“神脏”只五(34),胆本非神脏,又如何起神志决断作用呢?
上述肾所藏之精气,脾胃之水谷,这先后天两大本源,均因肝之疏泄而被开发利用,是脏腑之气活动的初起阶段,犹如春之发生,故归于肝之疏泄。
二、 夏之蕃秀(9)与心主血脉
水谷精气生成之后,经脾上输上焦,即所谓“浊气归心”、“上归于肺”(35)。然后“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36)。在水谷精气上输上焦问题上,《内经》虽是心肺并提,但可不能因此认为有两条并行的路径,其根本去路应是“浊气归心”(关于水谷之气的输布,亦循四季四脏之序,另有专文)“上焦开发”一语亦主要指心脏功能。首先因为心之血脉遍布周身,水谷精气生成后要周营全身,必须假道血脉,而血脉皆属于心,只有心脏才能将精气输布周身,而肺脏只与少数脏腑经脉有直接连系,不可能由肺将精气宣布于周身。(关于肺主宣发,朝百脉,十二经流注始于肺等后有专论)其次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23)二者虽然体位均阳,但心用如太阳而应夏长,肺用如太阴而应秋收。将精气宣布于周身的功用,犹如太阳之普照,夏物之浮长,而肺之功用正好与此相反,应于秋降收敛。《素问·五常政大论》明确指出“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其化蕃茂……其脏心”,“审平之纪,收而不争……其化坚敛……其脏肺”。心与肺一散一收,经文已十分明确。“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不正是德施周普吗?这岂可与肺脏收敛功用相提并论?至于肺主宣肃,是指肺脏在治理百脉来朝时,使其中某些物质该外、升者外、升,即所谓宣;该内、降者内、降,即所谓肃,可见心宣异于肺宣,不能混淆。但为何《内经》不直说“心脏开发”呢?因为宣布精气于周身这一功能,虽然主任在心,但肺为心之“相傅”,有助心行脉的功能,故合指“上焦开发”。
上述脾之精气“归心”后,心在肺气的辅助下“淫精于脉”(35)经血脉将精气宣布于周身,在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内,以三焦之元气(先天)为启激力量,以脾胃之水谷精气(后天)为物质基础,进行气化活动,使整个机体备受煦濡而处于功能旺盛的活动状态。前面所述肝之疏泄开发了先后天之源,为脏气活动的初始而应春生;那么到心脏发挥功用,经血脉将精气宣布于周身时,脏腑精气活动已进入全盛状态,有如夏物之蕃秀、长盛,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三、 秋之收敛与肺主清肃
精气周营全身之后,除维持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外,必然有伴随气化而生成新的物质,犹如草木蕃秀之后必有花果,因为有运动必有变化,“不生不化静之期也”,“静则气立孤危”(6),人体内气化活动岂可言静?在这些经各脏腑组织气化而生成的新物质中,有精气被利用后剩下的废物,有各脏腑组织产生的精微物质,它们将被运到何处?如何处理呢?这些须再经血脉朝会于肺,由主一身之气的肺来统一治理。这是由于肺朝百脉,有能力接受全身百脉之气的朝会;肺主一身之气而司治节,全身各处的气化结果皆须经肺之审理。
这些全身气化的结果经肺治节后,该升者升(宣),该降者降(肃),该出者出(宣),该入者入(肃),该去者去,该藏者藏。至此,脏腑精气活动已进入秋收阶段,结果是归藏于“藏精气而不泻”(37)的五脏,尤其是经肺之清肃,精气下藏于“通天冬气”,“主蜇”、为“封藏之本”(23)的肾脏,以应天道秋收冬藏相承之理,虽然肺气有降亦有升,但升降之理是升从下升,升极而降,降从上降,降极而升,肺居诸脏腑之最高位,譬为华盖(38),配于天,其德用合于秋收,与其它脏腑相比较而论,其气自然以降为主(39)。虽然肺降的不只是精气,也有代谢废物,肺降的结果除精气下藏于肾外,对胃、大肠、膀胱之气也起辅降作用,但人体生命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中心,故肺降的中心应是精气降递于肾。由于精气活动由全身的蕃秀状态经肺之治节、清肃后转入秋藏状态,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以上讨论了心肺在精气代谢上的夏长秋收关系,现在此基础上再讨论一个问题:“上焦开发”与心肺关系,上焦心肺并居,水谷精气在“三焦开发”是靠心还是靠肺,这问题已在上文讨论。但人们或许还会因为十二经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主宣发、行营卫阴阳、诸气皆属于肺等观点的影响而误解为“上焦开发”是靠肺气的作用,下分条辨析:
(一)十二经流注始于肺:这不能与“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相提并论。《素问经脉别论》论述水谷精气输布时,虽有“肺朝百脉”之说,却始终未提?十二经流注,从所描述的水谷精气输布路径看,也不是按十二经流注次序进行,也就是说水谷精气输布的路径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十二经流注的路径,即所谓“别论”。再则水谷精气经上焦开发后是如雾露之溉,同时普施于周身各处,这岂是十二经流注逐一循行的方式所能相比?因此不能因为十二经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就误以为水谷精气的敷布亦始于肺。我想只有心之血脉遍布全身各处,才具有将水谷精气同时宣布于周身能力。
(二)肺朝百脉:“肺朝百脉”是在《素问经脉别论》讨论水谷精气运输时提出的,很容易与“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相牵附而误解为是肺脏经百脉而宣布水谷精气于周身。首先从结构上讲,必须明白肺只与少数脏腑经脉有直接连系,既然肺只与少数脏腑经脉有直接连系,那么肺之朝百脉便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再考虑到心“在体为脉”(40),心脉一体,百脉皆连属于心,心脉从心系上通于肺,便不难理解肺通过心脏为中转才与百脉发生间接连系,在与百脉关系上心直接而肺间接,因此若从结构角度考虑,肺该将“朝百脉”之称让与心脏。我认为“肺朝百脉”的含义应该从生理功能探讨,“肺朝百脉”应作百脉朝肺或肺受百脉来朝解释。因为“肺朝百脉”是在“经气归于肺”之后才提出的,具体含义是指全身各处气化的结果皆经血脉朝会于肺,肺行治节之权,判其该升、该降、该出、该入,也就是说“肺朝百脉”是向肺性朝会,而不是离肺性宣布,宣布百脉的开发功能在于应夏之浮长、为阳中之太阳的上焦心脏。
(三)肺主宣发:肺主宣发一语极易与“上焦开发”混为一谈,要严格区分,首先必须明白肺气之宣发是与肃降相比较而言的,是肺气活动升与降、出与入两方面的自相比较,其含义在于肺气活动范围内。若超出此范围,讨论肺与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相比较时,就不能用“宣发”二字来描述整个肺脏功能而置肃降于不顾,就应该用相傅之治节、四季之秋收来形容肺脏功能。也就是说,肺之宣发不是“上焦开发”的同义词,上焦开发主任在心,而肺气之宣发仅属治节内容。
(四)肺行营卫阴阳(41):这句话不是说水谷化生的营卫等阴阳之气是从肺直接宣布运行于周身各处,肺为阳中之太阴,应秋主收而不主散,上文已反复讨论,“行营卫阴阳”是指营卫等阴阳之气经百脉朝会于肺后,经肺气之宣肃,使其或升于上,或降于下,或浮于外,或沉于内,即所谓“行”,亦属治节内容。同样,“诸气皆属于肺”(42)也不能理解为诸气皆出于肺,若论气之所出,其源在于肾脾,饮食入胃后,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35),皆未经于肺,岂可谓诸气皆出于肺?我认为“诸气皆属于肺”也只能从肺主治节讨论。因为“诸气皆属于肺”于“诸脉皆属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节,诸血皆属于心”同见于《素问·五脏生成》,几个“属”的解释应该是相同的,只能作连属,受制、管辖于理解。因此,本句经文也不可与“上焦开发”联系而论为诸气皆出于肺。
总之,肺朝百脉,主宣发,行营卫阴阳,诸气皆属于肺,都属于肺脏治节的内容,不可误解为肺脏有宣布气血于周身的功能。十二经流注始于肺,也不能与“上焦开发”相提并论。与它脏相比较而言,肺主收敛而不主宣散。
四、冬之闭藏与肾主藏精(气)
肾“通于冬气”、“主蜇”(23),“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43),《内经》已明确指出肾的主要功能是闭藏,后人对经旨的理解亦较清楚,无很大出入。但肾是自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还是接受从肺传来的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我认为应以后者为是。因为肾不与各脏腑经脉都有直接连系,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都自达于肾脏,况且各脏腑组织气化所产生的物质中有精气也有废物,肾脏岂能兼收并蓄?而肺脏则有能力受理百脉之气,全身各处气化结果经肺治理后,浊废者可从气管、皮肤、大肠、膀胱排出体外,精气则经肺气之肃降,下藏于肾。此即五行金水相生、四季收藏互用体现在肺肾生理关系上。在此关系上,决不能将金水相生的意义只解释为“肺为水之上源”,进而再简化为只有水液代谢的关系。而应该明白肺之清肃收敛决定着肾有所藏,有所藏才有能力为“作强之官”、生命之根。脏腑精气活动至此,已按生长收藏之序循环一周,藏蓄于肾。
肾所藏之精气,显然不仅是先天(父母赋予)之精气,也包含后天(水谷所化)之精气,既是整体精气之精纯者,又曾遍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携带着全部生命信息,故可由此精气而复制出相类似的生命(肾主生殖)。肾主封藏,但并非精气就永远静藏于此,如此则进入了“静之期”,“静则气立孤危”(6)。不符合生理要求,藏是为了积蓄能量,积蓄的目地仍在于用,仍需要出。若不出不用,将如何作强?如何生殖后代?如何推动五脏六腑活动而为生命之根本?可见肾冬之闭藏,是为了将来之出之用,这便是肝春疏泄的根基。
附 注
1) 见《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内经选读》和《素问集解》绪言。
2) 如《生气通天论》、《四气调神大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诊要经终论》、《脉要精微论》、
《玉机真脏轮》、《三部九侯论》、《脏气法时论》、《宝命全形论》、《八正神明论》、《疟论》、《针解》、
《四时刺逆从论》、以及谈论运气的七篇大论中均有生气通天的论述。
3) 《生气通天论》、《六节脏象论》。
4) 《素问·玉机真脏论》。
5)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6) 《素问·气交变大论》
7) 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下文马莳之说亦在此。
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9) 《周易·系辞上》
10) 《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命门余义》,《杂病源》(见《中医历代医论选》第189页),
均认为生脾土的是肾之阳气而不是心火。
11) 见《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元气条注。
12) 《素问·六节脏象论》、《灵枢·阴阳系日月》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
14) 《难经》三十八难、六十六难。
15) 见《中医历代医论选》第163页
16) 《灵枢·本输》
17) 《难经·八难》
18) 《内经知要》、《侶山堂类辩》中“辩气”“辩两肾”“辩三焦”《灵枢集注》、《灵枢注证发微》
19) 《格致余论·相火论》
20)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21) 《素问·宝命全形论》
22) 《素问·六微旨大论》
23) 《素问·六节脏象论》
24) 《素问·五常政大论》
25) 《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阴阳系日月》
2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7)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28)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29) 《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奇病论》、《素问·厥论》
30) 《素问·刺禁论》
31) 《脾胃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32)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
33) 《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命门余义》
34)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神脏五”见王冰、马莳及张志聪注。
35) “浊气归心”、“上归于肺”均见《素问·经脉别论》
36) 《灵枢·决气》
37) 《素问·五脏别论》
38) 《素问·病能论》曰“肺者脏之盖也”
39) 参考《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论述的气机升降。
4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萎论》
41) 《素问·平人气象论》
42) 《素问·五脏生成》
43) 《素问·上古天真论》
· 拜师达道 赞叹!英雄少年的顿悟也只能让我辈仰望!说实话,不是经年临床的颠沛流离怎能感受到这初春暖阳的珍贵!黄疸独处阳明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2012-1-30 21:41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当时四名高知,有两人是今天册封的国师,一人是当时的教材主编,一人已经辞世,太可惜了。或许,往错误的方向走久了,发现错误也不愿意回头。不过,到时候完整的六节藏象会让他们点头的,可惜许多名家大师的声誉就要被世人嘲笑了。(2012-1-30 22:01)
· 桂亮针灸 当时四名高知并非往错误的方向走久了,发现错误也不愿意回头,而是人性劣根之驱使,是见不得比自己高明的他人出现,为一己之私宁断送整个中医,末学是旁观者清。2012-1-31 12:57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现实中黑暗的太多了,不可看得太认真,还是乌托邦那边好。(2012-2-1 08:51)
· 神农氏 拜读先生大作,获益良多,是该把“五行藏象”从太师椅中请下来了。2012-2-1 16:22
中医修正 回复 神农氏:接受祭礼,并不显灵,就如庙中神像。不过那“金身”太笨重了,我们无力搬动。再写几篇祭文,羞死它!(2012-2-1 20:38)
· 罕见真象 我刚看一点,"脏气变通以五脏为中心而不按五脏的五行生克次序进行"你刚有意思了。也不再往下看,脏气按五脏的五行生克次序进行可笑。脾不运何来肝气。“从三焦敷布周身”上焦不动,下焦是水,从何来的三焦敷布周身,你也同样没医师证,研究没啥意义了,不思考虑中医,养神还多活几年。2012-2-1 19:05
中医修正 回复 罕见真象:是的,养神保体,多活几年。博文不会写很多,也休想从网络上窃取真学,更没有必要化腐朽为神奇。(2012-2-1 20:43)
· 桂亮针灸 先生辛苦了,实在不必辛苦打字将文字进行再更新,能见到先生的原印的文章,后学们应该感恩不尽了。晚上看先生文章,我女儿也知道有一位修正老师了,呵呵。内人问我是不是在整理先生的文章,我说现在是重新从零开始学习一张白纸开始学习中医理论。《伤寒论》是正道正法,如果是邪人即使得到正法用正法却也是邪法,原因很简单心术不正,正法也变邪法了。2012-2-2 13:48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心术不正,是世人心态的经常状态。正法的理解和运用,或许只能在乌托邦。(2012-2-3 00:42)
· 路遥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如同盲人骑瞎马!2012-2-3 07:35
中医修正 回复 路遥:修正见到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或错误理论指导的中医实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2012-2-3 10:13)
· 桂亮针灸 末学研究医道就是喜欢思索,所以有时家人问我家事,我也经常答非所问经常闹笑话。末学揣测26年前先生的文章的确将六节思想隐在了藏气流传,但先生现在的理念已经超越了当时的理论,特别在一阳,二阳,三阳的见解上,不知这样理解当否?一些胡思乱想让先生见笑了。2012-2-3 12:41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当时已经解决了六节藏象的主要问题,所以才将“生气通天谈藏象”出示四位高知,真人面前怎敢说假话?完整的六节藏象会在2017年之前“归还人民公社,归还国土局”,中医人若无法突破后面的三大难关,还是枉然。中医队伍若没有阔斧地改革,举步维艰,修正等待着博导、院士们展现他们的智力。(2012-2-4 01:51)
· 拜师达道 桂亮先生说的好,我也一切从零开始学习,在六节理论指导下建立中医真正的生理病理体系。2012-2-3 17:45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现有的中医理论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六节理论指导下重建,迈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2012-2-4 01:54)
· 神農氏 先生补充之文可谓是以六节为纲,伤寒生理学为本,然后取医圣后各家小部分确当之处融为一炉,实乃蔚然大观哪!2012-2-4 15:33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后世医家有错,并非全错。魏晋间真学世传,是我们深深的伤痛。(2012-2-5 09:18)
· 桂亮针灸 笔者最看不起自己手上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却对他人指手画脚,而且还是匿名的,十年间遇到这样无自知之明的人比比皆是。建议先生直接将这些帖子删除,以免趟入口水之战。除非匿名者以真面目示人,亮出自己的学术观点,毕竟此处是大家研究探讨学习学术的地方,而不是那些无脸见人者指指点点的场所。2012-2-5 11:55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真学回归时,有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人却恐惧加嫉妒,自己把自己推向地狱。奈何?(2012-2-5 23:03)
· 七叶莲 回罕见真象——
意者行之始,行者意之用,您的真象尽在您的言行中。2012-2-7 07:17
中医修正 回复 七叶莲:他想在此引人注目,从这里拉走一些看官到他的博客。可惜他连普通的现象都看不清,还敢奢名“罕见真相”,羞羞。这里虽不敢说“谈笑有鸿儒”,大致在“往来无白丁”靠边。“罕见真相”:您看低了这里的看官。(2012-2-7 09:30)
· 神農氏 有一些人太习惯于无止境的黑暗了,都以为原本就如此“黑暗”了,鄙人不才,这种人倒也遇见过一些,当真理的耀光穿透黑云,天开云坼,这种人就如阴湿地生的虫子,害怕的不行,仓皇找地儿躲起来了。2012-2-7 12:44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他们不愿看到六节真理,六节真理也就不去麻烦他们了。敝人正在设想开个大约30人的研修班,迎接真理回归,新浪六位同志当然入列。(2012-2-7 21:38)
· 桂亮针灸 为什么当正道真理出现时,有些人会恐惧害怕和嫉妒?原因很简单因为当这些正道和真理出现时便否定了这些人苦苦研究的“学问”,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只能用各种手段诽谤排斥正道和真理的出现。其实何必呢?2012-2-7 15:19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仲景后、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管他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都将遭到严厉的质问。不正常的东西可以存在,岂能长久?(2012-2-7 21:38)
· 土知冷暖
“甲木生在亥,乙木生在午。”即少阳胎生于少阴(所谓“水生木”), 厥阴胎生于太阳(所谓“龙从火里出”)吧。没有厥阴之赤龙就虎伏北渊,何来少 阳之青龙冲举飞南天呢?故阳明归少阳,厥阴归太阴。手厥阴心包络为厥阴之正, 而足厥阴肝为少阳之正。少阳之气凭附肝肾而生,分走三焦、胆,一激发先天、一 开发后天(阳明),少阳阳明复会太阳。少阳起于子、三焦应之,王于甲、胆应之, 而皆属春、肝应之。六节关系似瓜葛纠结,实则泾渭分明。2012-2-7 16:0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壬甲同源异出,复会太阳,总体上确实如此。同志研究深了。(2012-2-7 21:42)
· 拜师达道 完全是神识迷离,语言不清嘛!修正先生不必再做回复了,省下精力给我们讲六节呢,各位同道也不必让这样的文字扰乱视线,省下精力来看主文吧。2012-2-8 19:43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说得对,省下时间和精力,开辟个研修班与同志们一起探讨医理。共同立下《伤寒论》后的第一块里程碑,谒见仲景于长沙。(2012-2-9 10:51)
· 桂亮针灸 罕见真象网友:笔者也知道您注意修正先生博客有一段时间了,其实上网看博无非是为了学习而且在这样一个很专业的中医博客,所以一般不是研究爱好中医者是不会浏览这样的博客的。既然来这里学习相信您多少领会些东西,不然早就离开了这里。如果在这里有所得就应该有感恩之心,即使您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诚恳谦虚的求教,这是一个起码的道理。修正先生的学识肯多讲一些是我们后学们的福分,不肯多说也是很正常的,修正先生水平如何,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您认可的土知冷暖朋友也是对修正先生心服口服,所以对修正先生的水平不要再妄议了。希望您不要以侮辱的口气对修正先生,毕竟您是在这里学习,应该尊重博主,如果您觉得自己水平够高,大可不必留在这里。修正先生已经是很好的脾气了,将您这样侮辱性的语句留下,其实大可删除的,您就好自为之到此为止吧。2012-2-8 20:07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别生气了。达道同志说得对,不必与争,以免沦落到“罕见真相”的层次。这里不会删除任何人的评论,无论多难听,等待着他们感到羞耻时,大家都成功了。(2012-2-9 10:57)
· 黄宝珠1、“我认为胆中少阳之气不象三焦作用那么广泛,而是专门对后天之源——脾起激发推动作用。” 尿毒症中水湿泛滥不得疏布,是否也可从胆经不能激发脾土来思考?患者现在胆经(大腿两侧)堵的厉害,很痛。2012-2-9 13:45
2、这样看来,如何让胆经少阳之风木恢复正常可以是日常功课之一,比如拍胆经。
胆经元气从肾得之,源于肝的疏泄。那么要从启动脾的胆入手,则同时要考虑肝的疏泄,与肾的收藏。如何辅助肝的疏泄,加强肾的收藏也是要考虑的了。
助肝的疏泄,食用乌梅可否?乌梅大补木气,助疏泄;而肾的收藏,由于患肾炎尿毒症等(西医命名),肾脏本身都有衰竭的程度,不知如何下手了。2012-2-9 13:53
3、肺上焦象天,太虚。燥金主清,金火合德。
心包络,君火主热,火,天面;
肝中焦象人,风木主温,木火合德,风云之路
胆,相火主极热,万物之路
脾,下焦象地,湿土主凉,地面
肾,寒水主寒,黄泉 ——天地六位藏象图2012-2-9 14:04
4、肺降,除精气外,还有代谢物质。要想加大肾的收藏,还要加强肺的收敛下降作用,同时尿毒症患者代谢物质不能排出体外,是否也可从加强肺的下降入手?那么日常功课中,增加肺经的机能,刺激肺经,既可以增加对感冒感染等的抵抗力,也可以加强其对精气和代谢物质的下降作用。按摩肺经,艾灸肺俞,身柱是否也可以采用呢?而玉屏风等散药,是否也可服用?2012-2-9 14:12
既然修正先生志在谈论道理,慢着谈治疗,基本是不谈治疗,不再勉强。不知谈论道理的最终为的是不是治疗,不指导治疗的道理又要之何用。有命的前提下方可谈道理,毕竟我的所求是能否在修正先生的道理指导下,摸索出一套可以实践救命,哪怕是辅助的方法。2012-2-9 21:52
没有中医的生理基础,对于尿毒症就拱手让给死神?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尝试。2012-2-9 21:55
中医修正 回复 黄宝珠:没有正确的中医生理学,如何以中医的思维理解西医的"尿毒症"?究竟是肾虚当补,还是封藏太过该泄?急于实践的中医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医1800年沦滑。(2012-2-9 21:27)
中医修正 回复 宝珠:您说的十分有道理。建议到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那里的中医诊疗水平应该是第一流的,帮得了您们,不可延误。敝人这里谈论医理,现在还处于探讨、清谈阶段,惭愧。(2012-2-10 11:36) 中医修正 回复 黄宝珠:有个问题需要澄清:太阳主表,肺并不主表。(2012-2-9 20:48)
中医修正 回复 宝珠:敝人明白您的心情,人都没见到,又如何帮忙?人命关天,更不敢尝试。惭愧。(2012-2-10 11:38)
· 中医招魂 先生已将千年医理公示以众,中医复兴指日可待!2012-2-9 20:53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招魂:医理将被重新讨论,越辩越明,就怕捂着,不懂装懂。复兴还早着,将以《伤寒论》的正确注解为标志。(2012-2-9 21:11)
· 神農氏
对于目前的境况,学术的春天确实不可设想。在这样极寒萧瑟的年代,“牛 羊产仔,不死才怪”(先生语),启动中医的复兴为时尚早,先生说的很对。对于 尿毒症,鄙人接触过不少患者,发现了可能的规律。多数都是长期体质异常,在某 次遭遇寒湿雨雪染外感失治后,“爆发”了肾炎或尿毒症。由是,鄙人认为,该病 的机理牵涉的方面不止于“肾”,亦不能禁锢目光于“少阴”,黄宝珠网友论从少 阳入手,鄙人认为似乎少阳的异常是该病的“末”而不是“本”,只能是治疗需要 照顾的一方面。2012-2-10 10:33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中医复兴,太需要这样勇于“叛逆”、思想活跃的年青人了。毫无疑问,中医希望就在您们身上。(2012-2-10 11:41)
· 流星雨666
许久未来新浪,见先生博文倍感亲切,向您问好!
赞同先生关于心主一身之气展布,肺为相傅之官的论点。
肺凭借呼吸运动引动膈膜而对三焦气压(无形之气)产生巨大影响,从而鼓动膜中的三焦之气经肝气融灌加力而达于心包,敷布周身。心包布气,心脏泵血,一卫一营,一气一形,相辅相成。影响周身之气升降出入的因素大约有四:
一,呼吸,吸气时,周身气机入,合,聚。呼气时出,开,散。
但出中有入,入中有出,不过有其侧重罢了。
二,气的压力,形有边界故有压力,气出入于形之内外。
三,情志因素
四,新陈代谢。代谢快,体内气化效率高,产气量就大,尤其在进食运动后。
近来翻书为乐,感觉中医的振兴不能舍西医生理而因循守旧,应以气化为中心结合西医生理生化才能真正揭示人体奥秘。
希望先生的思想能够早日结集成书,拯中医于危难!
祝安康!2012-2-10 13:17
中医修正 回复 流星雨666:中西医研究的是共同的人体,真理必须一致。昨天写了篇“中西医结合百年祭”,请在中医修正首页的左边打开。(2012-2-10 22:55)
· 神農氏“伪中医”们过度强调阴阳相辅相成,忽视阴阳对立。对阴阳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将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各种疾病的本质。2012-2-10 13:17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首先是对立,然后才谈互根、转化等等。如果忘记了对立,相辅相成谈得再好,也已经误入歧途。中医为何有今天的困窘?国师、院士、博导们误导了同道和国人。(2012-2-10 23:00)
· 神農氏 西医告诉我们,高血压累及肾脏,肾病是高血压的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这点也能给我们用三阴三阳生理观思考肾病很好的佐证。2012-2-11 10:19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话对可传者说:想当年女娲造人,以极快的速度揉土千遍,造成人体。我们的身体内系统够复杂的,而西医却说只有四种组织,对还是不对呢?(2012-2-11 10:42)
· 新浪网友 宝珠2012-02-09 21:55:33
没有中医的生理基础,对于尿毒症就拱手让给死神?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尝试。 博主回复:2012-02-10 11:38:24
敝人明白您的心情,人都没见到,又如何帮忙?人命关天,更不敢尝试。惭愧。
===================================================
敬佩你对伤寒论的钻研精神,但是没有想到你对尿毒症竟然束手无措,以你对伤寒论的熟练,我稍微提示一下,你应该很容易处理此类疾病的治疗!此类疾病应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人参四逆汤、吴茱萸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兼用生半夏生姜汤和五苓散,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黄和附子一定要重用,附子一定要用生附子,绝对不能用胆巴浸泡过的附子,一定效如桴鼓,区区尿毒症又算得了什么?医圣之所以为医圣,经方之所以为经方,伤寒论是为万病立法,此言真实不虚!南无阿弥陀佛!2012-2-10 15:26
生附片只要采用先煎煮的方法,冷水浸泡1小时,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煮8小时,即使用到了一斤附片的量也没有任何问题!必须一次性将水加足,中途不要加水,这样疗效才会好。
生半夏和生姜也是一样的只要需要用到的时候,也是用久煮法处理,但是不需要煮8小时,只用1个半小时就足矣!
生大黄后下
切记: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一味都不能少,其余的只需按症加减就可以了,无往而不利!
敬佩你的大公无私,我也在此贡献不传之密!南无阿弥陀佛!2012-2-10 15:45
· 小公主
我是上面留下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新浪网友,怕有的朋友不理解上面的方剂,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何选用此方治疗尿毒症?
此乃伊尹汤液经法辛咸除滞的秘法,仲景的伤寒论也是靠汤液经法起家,但是伤寒 论的密义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能够参看《神农本草经》对大黄功用的描写,有一 句:推陈致新,若对此句话的密义有所领悟的话,定能知晓本公主所言不虚!
医乃仁术,非上智之人不能学!此方不但能够治疗尿毒症,并且是治疗任何癌症疼 痛的特效方剂!如果能够参悟后面随症加减的方剂,没有治不了的癌症,癌症在伤 寒论里不值一提,但是必须是真懂伤寒论的人。
孔子曰:“非其人言之谓之失言,见其人不言谓之失人”,如果是不学无术、滥竽 充数之辈,此时则良药沦为鸩毒,仁术遍布杀机,患者的生命则受到残剥!
伤寒论的密义,君子为之则大,小人为之则小。所以古人传方甚禁!本公主每偿思 及实有方剂不可妄传,传者必审人而授之可也,不然师者不能无责也。古人云:“三 载访师,十年寻徒。真阅历语也。”《道藏》云:“雍扼方术,绝及子孙。”欣赏 你的才华,敬佩你对伤寒论的真知灼见, 今日之士已不可多见! 南无阿弥陀佛! 2012-2-11 11:07
伤寒论里藏有夺天地造化之大秘密,岂是浅见之辈能够窥其半点心意?伤寒论方方皆有密义,句句皆有密义,段段皆有密义,斯真圣人之作也,万世之下,少能驾其上者,鸾凤之仪,美无与待。
真有人知道为什么伤寒论是为万病立法吗?唐宋元明清有名气的医生也不过是人云亦云,更加不要说现代人,本公主想看看是否有朋友能够说出支语片言,期待中!2012-2-11 11:33
· 小公主
路遥2012-02-03 07:27:49更新的这处精彩,鼓掌!为什么 那么多医者治不好高血压证,原因就是他们不懂理论,现在修正把这一道理道明, 高血压证(和一些人认为的疑难病证还是问题吗?)
博主回复:2012-02-03 10:10:28
问题解决了?太快了吧?近百年的难题,那些名老中医真的都是草包?
===================================================
看到这段文字,本公主感慨良多!现在学中医的大多数人是有盗心和机巧心之人, 自己学医不努力,想不到就连高血压也成了疑难杂症,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出现如此现象都是因为没有熟读和领悟伤寒论的原因,真明白伤寒论的六经真义和 密义,那么看天下万病,就像看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晰、一目了然,处理起来天下万 病简直就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疾病哪里有不望风而逃的道理呢?
大匠教人以规矩,不教人以巧,但今天本公主还是破例谈一谈高血压的治疗。此类 疾病应该遵循桂枝汤的变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生地(可以重用)怀牛膝,这是 第一手方;第二手方:茯苓桂枝丹皮赤芍桃仁加芒硝甘草,此2方如果真能领悟治 疗高血压不就是3包药的事情吗?当然如果大家对调胃承气汤的密义有所领悟的 话,那就更加进一步了!
另外备几味随症加减的药物:夏枯草、葛根、杜仲、黄芩;此方里面有汤液经法中 的咸甘秘法,学医之人治不了高血压,都是没有领悟《神农本草经》桂枝的密义, 读书不探本穷源,悲乎!
本公主前面说的话是立,现在破!伤寒论方方神奇、法法神妙,哪一方皆可治疗高 血压,只是天下学医之人不懂仲景之心,以致仲景之学成为千古绝唱!
本公主见到的俊杰之士中,你的学问是天下第一!仲景之后凡是开宗立派的人皆是 医门之大贼,都是不通仲景学问的人。例如现在的号称“火神派”的人就是贼中之 贼,是最无耻之人,书没有读几篇、胸无点墨,竟然敢立派?医门之坏,坏到极致! 心术坏到极致,全部沉浸在功名利禄之中!
本公主建议你将研究的学问结合伤寒论的条文来谈,这样可以让听者有滋有味,更 加激发学习伤寒论的兴趣,并且能够让来到这里的朋友学到伤寒论的真谛,这样才 能事半功倍,懂得如何运用仲景之方治病救人!否则只谈学问,只有上智之人才能 明白,才懂得如何运用,不利于初学者!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2012-2-12 09:48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公主:对《伤寒论》的崇敬,您我无二。修正以为仲景后从来没人看懂医圣心法,诸家注解的结果,大致导致注经经亡。话都说出口了,到时候当然要面对。(2012-2-11 12:50)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公主:谢公主评点。公主论尿毒症与高血压,高出时医甚多,为何不在您自己的博客里谈呢?三篇“小公主论中医”都只有泛泛而谈,却在这里露出真功夫,何也?敝人会继续谈六节藏象,打算给同志们一个清晰的医理,速度当然不能快,世界上哪有速成医生?阿弥陀佛。(2012-2-12 21:22)
· 小公主 本公主其实一直想讲伤寒论的真义,但是不敢立言,怕对伤寒论的一理、一字不明,以致遗祸后世之人,所以慎之又慎!当然也因为自己杂务太多,没有时间沉浸下来写文章,今见你的文字,吾不忧伤寒之绝学无人传,想不到你能够凭一己之力窥破伤寒之真义,真乃绝世之才,本公主衷心赞叹你的才华!南无阿弥陀佛!2012-2-12 10:10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公主:公主过奖了。敝人并非“绝世之才”,而是这世界上的中医人太低了。我无意骂人,希望对他们有所警醒。(2012-2-12 21:27)
· 小公主 博主回复:2012-02-12 21:22:46
谢公主评点。公主论尿毒症与高血压,高出时医甚多,为何不在您自己的博客里谈呢?三篇“小公主论中医”都只有泛泛而谈,却在这里露出真功夫,何也?敝人会继续谈六节藏象,打算给同志们一个清晰的医理,速度当然不能快,世界上哪有速成医生?阿弥陀佛。
===================================================
今见先生发此疑问,我来回答一下您的疑问:
第一、先生没有太留意我上面几篇评论的意思,譬如:
孔子曰:“非其人言之谓之失言,见其人不言谓之失人”,如果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此时则良药沦为鸩毒,仁术遍布杀机,患者的生命则受到残剥!
伤寒论的密义,君子为之则大,小人为之则小。所以古人传方甚禁!本公主每偿思及实有方剂不可妄传,传者必审人而授之可也,不然师者不能无责也。古人云:“三载访师,十年寻徒。真阅历语也。”《道藏》云:“雍扼方术,绝及子孙。”
当然比起先生的学问,小公主的论述不算什么,这是真心话,不是恭维之举!
第二、来小公主博客的朋友,都是金融界人士,其中只有很少几人只是中医业余爱好者,并不是真正做中医学问的人,隔行如隔山,如果贸然论述具体病症,则后果不堪设想,何况密义不可传,传于无德之人,只会害了天下的病患之人;
第三、小公主小时候学医到京城,偶然的机会得到绝世高人所点拨才明白经方之所以为经方的真正含义,我看遍唐朝以后诸医家对经方的论述,好像都没有明白经方的真正含义。偶然看到您的博客,欢喜雀跃,赞叹您的学问!自从看到先生的文字,小公主写伤寒论真义的想法就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有先生在,小公主对伤寒论可以闭口了,君之学问远在公主之上,但是看到有朋友的评论对尿毒症和高血压的疑惑,小公主一时大发感慨,所以才有上述论述,愿为先生博客添一小块砖、加一小块瓦!博君和所有看客一笑!南无阿弥陀佛!2012-2-14 12:07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公主:经方神奇,医人尽知。经方真义,知者罕几绝矣。敝人蠹经卅年,不明者尚多,得公主谬赞,对镜脸红。惟念及医圣仁心,不敢怠慢,爰有此博,不自量力,惭愧!惭愧!(2012-2-14 23:48)
· 宝珠
小公主
我是上面留下大黄附子细辛汤的新浪网友,怕有的朋友不理解上面的方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何选用此方治疗尿毒症?
此乃伊尹汤液经法辛咸除滞的秘法,仲景的伤寒论也是靠汤液经法起家,但是伤寒论的密义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能够参看《神农本草经》对大黄功用的描写,有一句:推陈致新,若对此句话的密义有所领悟的话,定能知晓本公主所言不虚!
医乃仁术,非上智之人不能学!此方不但能够治疗尿毒症,并且是治疗任何癌症疼痛的特效方剂!如果能够参悟后面随症加减的方剂,没有治不了的癌症,癌症在伤寒论里不值一提,但是必须是真懂伤寒论的人。
—————————————————————————————
修正先生您好!一直时间上网。家人(尿毒症患者)病重,入住广东省中医院透析治疗近两月,刚出院回家,我们仍然不会停止寻找中医之路,望当下中医,不要再一次让我们失望。今日看到先生博客中小公主关于尿毒症治疗一方,我想一试。如果能得到先生出手相助,将是我和家人修得的福报,阿弥陀佛。缅怀雪狸猫。2012-3-29 20:56
中医修正 回复 宝珠:您应该请小公主治疗尿毒症才是,敝人至今未谈论任何治疗尿毒症的方药。(2012-4-15 08:48)
· 宝珠
修正先生惋惜雪狸猫,遗憾未出手,中医人愧对雪狸猫,因她患重病依然信任中医,求于中医。可是现在有多少活着的雪狸猫,依然寻中医人无果!不知您这修正二字修正在何处。中医乃活人之术,此清谈活几人?仲景活人无数!文中小公主提到几种伤寒论里可治疗尿毒,癌症等汤剂,您深得伤寒之意,却对此未作任何正面的回复,若有雪狸猫般看官,焉知如何是好!2012-4-16 11:52
中医修正 回复 宝珠:我“深得伤寒之意”?问题多着。
见面还骗人,别说在网上。学医,当然要治病,但治疗医生的脑病更重要。中医队伍中,低素质的多,骗子也不少,我明白,但不会嫌弃,将不时地嘲笑鞭打中医人,让他们慢慢地清醒。(2012-4-16 19:30)
· 神農氏 "至哉坤元……乃顺承天。"
天地乃大造化,人体乃小造化,天行健于吾体,坤元顺之。人体生理,乾分壬甲,乙癸归坤,六节正是为描述这一过程而生。2012-2-12 11:48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理解正确。(2012-2-12 21:28)
· 土知冷暖 形之象归诸天。2012-2-11 11:5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至哉坤元……乃顺承天。(2012-2-11 12:51)
· 桂亮针灸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地法天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传“道法自然”是庄子后学加进去的,人最终还是法效的还是天道。2012-2-11 14:13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人最终还是法效的还是天道。法而如是。天何言哉!(2012-2-11 22:22)
· 土知冷暖 对厥阴少阳还是纠结...肝在四象为少阳,在六节还为少阳吗?2012-2-11 21:13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You follow up.(2012-2-11 22:24)
· 土知冷暖 要理解‘气有多少、异用’,也要理解四象向六节转换点。2012-2-11 21:3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但阴阳逆顺在四象中已经运用,《四气调神大论》已经这么做。(2012-2-11 22:26)
· 七叶莲
匠教人以规矩,不教人以巧,但今天本公主还是破例谈一谈高血压的治疗。 此类疾病应该遵循桂枝汤的变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生地(可以重用)怀牛膝, 这是第一手方;第二手方:茯苓桂枝丹皮赤芍桃仁加芒硝甘草,此2方如果真能领 悟治疗高血压不就是3包药的事情吗?当然如果大家对调胃承气汤的密义有所领 悟的话,那就更加进一步了!
另外备几味随症加减的药物:夏枯草、葛根、杜仲、黄芩;此方里面有汤液经法中 的咸甘秘法,学医之人治不了高血压,都是没有领悟《神农本草经》桂枝的密义, 读书不探本穷源,悲乎!可能因每个人所看到的情况、立法、不同,因此用方也会 各异。对于公主上面提到的二方倒还真没试过,对高血压证的治疗个人习惯伤寒金 匮中的二个不加味、不加重的原方,效高方简。
方一: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方二:肾气丸汤。此看法仅供同仁参考2012-2-12 23:15
中医修正 回复 七叶莲:您们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中不再见到苦降重潜,可以认为是脱俗的标志。能以仲景方参考,则是回归正宗。欣赏。(2012-2-13 21:30)
· Kitty
修正先生好!您的文章义理精微,让我这样的门外人也读得兴味盎然。感 悟:1、脾土运化靠胆木制化之力,胆木又依赖肾水元阳,难怪有“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之叹,而小儿也常闹积食,肾气已衰或不足之故?2、这里也用到了五行生克之 理,我想是不是五行说原本没错,错在后人不该用它取代六节?3、如果五行说没错, 它和六节是否也有些关系呢?2012-2-20 14:58
中医修正 回复 Kitty:谢谢赵老师光临评点。谨回复如下:1)少年儿童闹积食,一般不认为是肾气不足。2)五行生克,不能说有错,但中医人常常把它运用在不适合的领域,错就大了。3)五行与六节的关系,正是启玄子七篇大论探索的题目。(2012-2-20 23:25)
· Kitty 感谢先生花费宝贵时间指点蒙昧。另,很想拜读您的《中西医结合百年祭》,但在博客首页的链接无法打开,先生如发在博客里,期盼的读者一定会十分欢欣。再谢。2012-2-21 10:06
中医修正 回复 Kitty:遵赵老师嘱,即日见博。(2012-2-21 10:15)
· 五脏恒通 说是五脏,不见五脏。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2012-4-14 16:50
中医修正 回复 五脏恒通:嘿嘿,贯穿五脏六腑之间、奔流不息的六节好像更重要。(2012-4-15 08:57)
· 如心
中医修正先生好!
六节次序,藏气流传,子午流注搞的我头大,实在分不清了。
翻了2遍伤寒论,第一遍下来只记得六经的主症,还有满篇的桂汤,麻汤,青龙白虎堂…感觉毫无逻辑。第二遍下来,只记得六天经传一遍及次第。这下好了,更头大了!
卡壳了!!这里的问题不能解决,针砭灸药按跷不敢做了,偏性为毒,不是药就是毒呀!还是老实做些导引实在。
我是报班学中医的,目前已看过的有:中基,诊断,中药,解剖。方剂,针灸和中医内科能在7月中旬学完。
看过的的书有:易经看了十几本,没看懂;梅花易数仅略知一点点。大学论语中庸也看了,金刚经坛经常送人,老庄床头放,内经翻了几页,阴符经参同契略知一点。不过登堂入室极难,稍窥门径已属不易哦。
我的目标是:病者中医,情者空调。
写这些是说明自己的状况,恳请先生发蒙解惑。也立此存照,督己精进不怠。
后生施礼谢过!2012-5-9 10:48
中医修正 回复 如心:万法归一。
如果您还无法理解六节藏象,就得抱住《四气调神大论》。要清清楚楚地明白:四时春夏秋冬,以及相应的生长收藏,就这么简单——千万(2012-5-11 10:28)
· 小学生 疑问来了(觉得博主说的很有道理,只是疑问,探讨也谈不上,我对此知道太少了,博主勿怪)
"这些须再经血脉朝会于肺,由主一身之气的肺来统一治理。这是由于肺朝百脉,有能力接受全身百脉之气的朝会;肺主一身之气而司治节,全身各处的气化结果皆须经肺之审理。"
水谷精气生成后要周营全身,必须假道血脉,而血脉皆属于心,只有心脏才能将精气输布周身,而肺脏只与少数脏腑经脉有直接连系,不可能由肺将精气宣布于周身。(
肺不能将水谷输布全身,是怎么将全身精微收回来的呢。2012-12-18 19:49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学生:既然肺朝百脉,百脉自然通连于肺。不过,这里的脉,于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的概念不通。心主送出去,肺将收回来的加以治理。您是第一个问我这样的问题。(2012-12-19 09:57)
· 小学生
问的太幼稚了,不好意思。
我一直有些糊涂,中医的脏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特别是心和脾。
有的说心是功能性器官,主神明包括脑,主血脉就是心脏。我就糊涂这是怎么个分法呢。有的说心脏在中医叫心包,那中医的心跑哪儿了,跑脑里面去了?还是这个“心”一词多义呢。
还有的老师说不要把中医的概念和西医的混淆了。中医是按功能分脏。这个功能也要有点物质依托吧,依托在人身上(西医解剖出来的某一个地方),难道一部分功能依托在甲器官上,还有一部分依托在乙器官上。
这个事不应该那么“玄”才对,人体就在那儿摆着。
不写了,等博主写科普文章。2012-12-20 18:59
中医修正 回复 小学生:中医的藏象学,对普通人而言,确实玄了些。所以探讨藏象时,学者就必须实在些,必须保住肉体。(2012-12-28 00:24)
· 爱喝白开水 关注先生好一段时间了,这篇文还是第一回看,立意新颖,引人入胜,目前本人自学,自拜倪海厦先生,建议国内的中医朋友能看看倪先生的医案,和他讲的内经,本草,伤寒,金匮,且不论各自观点差异,以平和交流的心态看完后,我相信各位必会收益良多,2013-3-12 13:33
中医修正 回复 爱喝白开水:理论,当然需要实践来印证,医学尤其如此。不过,敝人所见过的中医医案,99%不可靠。建议您将倪海夏医案放在您的博客上。(2013-3-13 09:16)
· 流三江 中医的五行生克理论上说不通,有些牵强。这个谬论源于战国的阴阳仙邹衍吧。中医可以百家争鸣,但理论与思想上应该统一,不能各说各的。2013-8-28 20:09
中医修正 回复 流三江:统一了,中医师如何各自江湖?仲景后真学湮灭,中医学是靠众多的江湖郎中流传下来的。功臣便是元凶,元凶也是功臣,怎么办?(2013-8-28 22:22)
· 景明
此文通达入理,且旁征博引。此文上士二十六年前以写成,可曾在学术上发表过?在下初阅此文,毫无弊端。某以一个不及格的业余者,尚能看懂一二,天资聪慧者必将受之启发。是不是的确其然,我不敢说,竟不引起学术争论,怪哉?还是想说点不是很好听的话,但又有点怕上士的快言快语。 “不过,笔者相信,还是当年这篇没有引起重视的年轻人文章的写作思路,终将拯救中医的覆亡。”与之前数篇中所说的类似之言让人初阅便感觉上士未免过于狂妄。中医、传统文化或兴或灭,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上士是借类似言语起势耳?还是通达开慧者之常有性情?此文定当日后细细品读。读此佳作,如饮甘露,受益匪浅。2013-10-14 23:07
中医修正 回复 景明:是啊, 太狂妄了. 不过, 学术的兴衰, 就在于懂与不懂. 不懂, 200万的中医队伍, 等待的不就是覆灭? 懂, 一个人够了. 敝人得罪了所有中医人, 避世是唯一的选择. 敝人正在寻找年轻人, 让年轻人修正中医.(2013-10-15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