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百年祭
1918年张锡纯开始介绍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资助开办了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近百年中西医结合的尝试,医学界有识之士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用心找资料,相信有您读不完的省级、国家级“研究成果”。然而,今天笔者又听到了30多年前就听到的一句在医学界人人听得到、又从来不愿意写在书本和文件上的名言——西学中,两头空。
笔者曾经多次与多名西学中者谈论过他们对西学中的看法,大多数认为值得学习与研究。然而,亲眼看过的中西医结合诸多“成果”,即使临床有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或许西学中者必须为自己当时的事业取向辩护,或许他们真的隐约见到了一些真理、只是一时还无法把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西学中者相当困难掌握中医理论。大约是在1993年,美国医学界认为自己对医学的研究很不够,派团来华向中医取经,回国后他们诚实地说“不懂中医”。是中华5000年的文化底蕴让他们一时无法理解吗?天朝人士可以有这样让敝人很理解的思维。不过,他们派出的取经团即使也有草包成员靠关系背景混迹其间,大多数成员应该是内行而优秀的吧?还是代表天朝中医的国师们缺乏清晰的思维和伶俐的口舌,让客人扫兴而归呢?
尊敬的西学中医师、学者们:您们真的理解中医吗?请认真、冷静思考后再回答。当年初学中医时,您们就没有疑问吗?还是后来见怪不怪地接受了?尊敬的名老中医前辈们、中医学院同学们、中医同道们:当年初学中医时,您们就没有疑问吗?还是后来见怪不怪地接受了?难道您们都认为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完美境界?如果不是,那么您们对西学中学者介绍中医便是误导!西学中,两头空,绝非他们智力不够,也不能指责他们对中医的立场不坚定,他们怀着学习、帮助中医的高尚情操来到我家,却让您们给坑了。
亲爱的西学中医师、学者们,“西学中,两头空”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无奈,今天我们有必要对百年来的教训来个小结:当年毛主席发动您们向中医学习,可不是要您们向江湖郎中叩头顶礼、请求赐予以弥补西医不足,而是要您们去淘金、去炼钢,为未来新医学探路。如果您们至今还认为中医理论就是五行生克、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修正就要嘲笑您们被误导了,至少说您们太懒惰了,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内》《难》《金》《伤》。如果您们真的看过中医经典,请问容易理解吗?如果您们曾经请教过名老中医,他们能给个满意的回答吗?当然,如果您们只是赶时髦,或者想以现代西医知识来改造中医,那么起步就错了,注定要失败的,“西学中两头空”被浪费的时间由自己负责,因为毛主席不是叫您们来“改中”,是来“学中”。
今天,修正站在纯中医的立场上,向上百年被中医人误导、浪费了宝贵光阴的西学中医师 / 学者们致以深深的歉意。中西医研究的是相同的人体,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难道真的会出现无法相容的差异吗?这里肯定存在着巨大的误解。惭愧啊,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弄清中医生理、病理的时候,可有资格向客人介绍中医?我们中医人也懂得自我批评,今天中医理论很多是不正确的,不是《伤寒论》《黄帝内经》的正宗。敝人相信您们个个都有坚实的现代医学知识,六节藏象会让您们如梦初醒。您们应该是未来新医学的先锋团。
· shanghanmi 先生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共存的方针是否还适用于现在呢?我们是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西兼通的中西医结合队伍还是让中医、西医双轨存在并行不悖?还是这两个路线都要坚持?实际上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共存的方针就是阶段性的、试验性的,有寄希望产生乃至建设新医学新药学的良好愿望,但正如先生所言因中医代言人的理论缺陷和困窘解释以及西医人向现实妥协还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所限(最根本的是国人求真思维的长久弊病),中西医结合失败。
先生认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队伍能否于解决中医在急危重症方面缺少法律保障等尴尬局面有突破性进展呢?
根本还是在于理论方面,先生打开了最关键的一环。谨向您致以至高敬意!
理论方面,窃以为还是在于将中医(以及古典术数方术等方面)的那个正确的阴阳术数构系(李阳波语)明晰化,但因有沉渣泛起之嫌,除了主干框架外,其他方面或可归入中医文献学等学科中以图保存。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中医学并不一定是坏事。尽管大多数中医学子最后会流溢到其他行业,但有少数人迈2012-4-4 13:16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中医人流失?没办法。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算有几十万中医从业者,但没有一人懂得医理,这支队伍的存在有意义吗?如果被废后,又从西医队伍中借尸还魂,中医的历史该怎么写呢?(2012-4-5 07:52)
出了可喜的步伐,比如“王庸医先生的博客”和“逢春道人”这两个博客(博主都是中医学院硕士生毕业,其心性、志向皆可称道。先生一定要看一下。鄙人是偶然在网上发现他们博客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没有政府部门主动、认真介入的前提下,中医学还得需要以个体形式继承、图存。在风气历来乖戾、多犯口舌之争的中医界(历来如此),在剽窃成风的大环境下,在面誉背毁、贪师之功而自矜的丑陋现象不免发生的传承沿革中,为了避免“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中医继承者必然要接受严格的筛选和考验,长此以往在“智”与“志”(或“忠”)的比较考量中,中医学术似乎承担了很大的智力成本折损,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历来的出身名门而性好方术者和仕途困厄者成为医道之主体。
今天,在中医学院或其附属研究机构、中医院和西医院的中医科、个体(包括个体诊所或医馆和养生保健公司等诸多形式)这三种形式并存的情况下,在以厚朴中医为代表的民间行会、以中医学院为代表的“正统”地位和以“上海应象中医学堂”为代表的都市市场经营模式这“三纲鼎立”的趋势中,中医学到底能不能找到新出路?
志不强者智不达!
敢问先生:是什么支撑您走到现在?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是从顺天命到知天命的半世彷徨与深思?还是不乐权荣、鄙视惟务名利辈的蒙昧而独“以自得为功”的独善其身的快乐乌托邦呢?先生甚有先儒之风!
在缺乏人才的先天劣势条件下,中医似乎需要重打“中西医结合”这张牌。
伤寒迷敬上2012-4-4 13:16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伤寒迷说得对,“中西医结合”这张好牌必须重打,100多年的羞愧与耻辱不能浪费。中医生理学的重新认识,并与现代西医解剖学、生理学参照融合,才能真正启动“中西医结合”。此前的中西医结合成果,大概只有“荒唐”二字。(2012-4-4 20:16)
· 笃行 "六节藏象会让您们如梦初醒",那就期待8天后,先生能写这篇了:)2012-4-5 22:06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现在还是暂缓六节藏象。一是这里的看官始终不理解为何“独哭雪狸猫”,做学问存在“精诚”问题。二是想知道你们读了前面几篇后,究竟有什么收获。“春燕归来”,针对治学态度,一样重要。(2012-4-6 10:53)
· 青莲子 非要让两个有着完全不同体系的东西结合,真是瞎掰嘛!
期待先生的大作。2012-4-5 22:40
中医修正 回复 青莲子:老朋友光临,高兴啊。中西医研究的是相同的人体,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不应该出现无法相容的差异。江湖郎中,固然曲学多辩;西学中者同样无功而吹。鉴于50-60年西学中的失败,我为原谅中医人找到了些许借口。(2012-4-6 07:34)
· 陈老中医 中西医结合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自从毛泽东提出这种一口号,有多少人、花费国家多少金子,编造了多少假成果,忽悠领导与佰姓,中西医结合成了当代消灭中醫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某些人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一种方法!2012-4-15 07:01
中医修正 回复 陈老中医:到现在为止,中西医结合是失败了。但未来的方向依然是中西医结合,没有选择,也不允许回避,还是这句话“中西医研究的是相同的人体,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难道真的会出现无法相容的差异吗?这里肯定存在着巨大的误解。”要懂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12-4-15 08:31)
· 漫步人生路 先生看过王正龙的博客吗?李可老中医对他评价很高,我想知道您对他的看法,谢谢!2012-4-16 15:45
中医修正 回复 漫步人生路:国家册封的“大师”有30名,中医科学院院士、博导、教授、专家,还有民间吹捧出来的,太多太多了。今天的造神运动,规模大大地超过商周之交,吕尚说我的指标早就没有了,您们另立项目吧。修正一天也只有12时辰,睡觉7小时、上班7小时,吃喝拉撒,加上闲扯,剩余时间太少了,玩完电子游戏都不够呢。(2012-4-16 19:20)
· KITTY 哈哈,支持先生玩电子游戏。可叹不仅造的神多,胡乱拜神磕头的也太多。网上有某高人声称“易演中医”,“30天精通《伤寒论》”,有那么容易的学问吗?竟也立派收徒。2012-4-17 07:39
中医修正 回复 KITTY:真有此事?真有此事!
勇气可嘉,不过看低了“学问二字”。这般轻浮之徒,最好别碰《伤寒论》,那可是医学圣经!(2012-4-17 08:30)
· 一呼有道 现在很多中医师都是中医西治,乱了。2012-4-17 10:41
中医修正 回复 一呼有道:时代现实如此。表面上看,好像西学乱华。实际上,这是中医学衰败时的无奈。中医人若有能耐,早就把西学的干扰顶回去了。中医界:有人材吗?(2012-4-17 10:53)
· ningbolaocai 我有时候在想!
假如没有明清的闭关锁国,中医接下去的发展,也许很可能就是西医的路子,从而(中西结合)之路。从元气的认识,到形而下的认识!
宋开始出现的理学,就是对先天元气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才开始要格物。
西学为什么要兴起,就是人对先天元炁认识模糊,想到认识本源,需要换一种思维了,是符合历史的!2013-9-22 16:44
中医修正 回复 ningbolaocai:排斥西医,说明中医人的胆怯无能! 应该坦诚地,理直气壮地说出“向西医学习”,因为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知识。如果张机仍在,一定向西医博采众方。(2013-9-29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