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医 - 其生五 其气三(下)

日期:2012-12-11

 

      一说“三”,没谁抢得过三才。 “三生万物”,“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衔头太大了,似乎就是中华文化的最高指示,谁敢说不? 嘿嘿,他们都说三才,我想了半天,好像是,毕竟不是,按经文顺序,不清清楚楚地写着“天、阳、阴”吗?


      一)              什么是天呢?天者,天也。 《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是矣。 此《素问》成书以降从未注清之疑惑,有请光临看官不必急于领会究竟。 谈到天,好象是阳啊,《易说卦》却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中也有阴?多着。 修正若说这里的天、阳、阴三者相对于后文的那两个五为阳,可能要被骂“故弄玄虚”,“有意义吗?”。这关系到对阴阳核心的理解,核心问题明白了,就不会有复杂的困惑,更不会把事物理解得复杂化。这里需要一提的是,“苍天之气”不只是本篇的特有内容,是《素问》头三篇经文共有的重要内容,可惜敝人无法讲清楚,对不住了。


      二)              对阳的理解,中医人似乎都讲得头头是道。放下纷纭,总体上讲,动而循圜道的便是阳。那么,这不是天吗?是的,阳与天在概念上必须有清晰的区别。 今天不管正宗中医还是吆喝郎中,都说阳气要强壮,增强“性福”如此,保健抗病如此,不是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不过,《素问》头三篇强调的却是清净/静。


      三)              对阴的理解,中医人常常困惑在较低的层次。“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说的是“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阴,与“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的阴有着根本区别,希望中医人也讲认真。


      敝人曾经说过“这就象在雪地上追踪脚印一样,适当站得远一些,可能看得更清楚”。通观整篇经文,血肉之身虽基于“五味”的摄入,生理之运作、病理之机转、寿命之长短,却决于三气。故论生气通天,三气先于五味,篇幅彼此悬殊,读经者思之。


      写到这里,敝人不能不表达一下自己对中医文化的深深忧虑:一)整体观虽是中医的优点,若少了具体而实在的内容,中医理论就变成了众言纷纭的“黑箱”。二)我们的师祖们绝非个个国学深厚,尚谈高深玄机。传统著作中众多的玄理论谈,常常是作者对医理理解不到位而支出的花拳绣腿。 三)在以个体医为主体(占99.99% 以上)的中医历史中,理论研究被极度地轻视,加上稍学即试的普遍江湖恶习,两千年学术“底蕴”是空虚的。修正扪心向来者说,学医行医八年十年后,必须把主要精力转向伤寒、金匮、内经、难经,因为仲景之后中医学有致命的失传,流传至今的“中医学”原非内伤真传。中医学院开办已经50-60年,废除中医声再起的同时中医明星风劲吹,部分人却相反地兴起拜师学艺风,没乱讲吧?修正尝闻真神医越人论诊,曰神圣工巧,今试为中医诊:学术风气虚浮,切脉名芤;回首叩头江湖,闻声知怯;有国师有院士,望知戴阳;学术路出何方,天何言哉!对得起政府的扶助和国人的期待吗?(完)





· 笃行    给先生请安,看到《六节藏象论》也有“其生五 其气三”的描述,而且是在“天度气数”的框架下讨论的,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关于“三”“五”《六节藏象论》说“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所以三能不能从“气数”角度理解成天,地,人的化生之用呢,而其生五,能不能从“天度”角度理解呢,所以制日月之行也,这可能会牵扯到日月四时五藏的关系。关于“天”的理解,似乎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了,大学的时候中国法制史的张守东老师用了几节课讲一个“天”

给先生请安,看到《六节藏象论》也有“其生五 其气三”的描述,而且是在“天度气数”的框架下讨论的,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关于“三”“五”《六节藏象论》说“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所以三能不能从“气数”角度理解成天,地,人的化生之用呢,而其生五,能不能从“天度”角度理解呢,所以制日月之行也,这可能会牵扯到日月四时五藏的关系。关于“天”的理解,似乎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了,大学的时候中国法制史的张守东老师用了几节课讲一个“天”字,那时听的晕晕乎乎的,后来还做过一些整理,有时天是道的意思,有时是阴阳,有时是天地,有时是天帝,有时是命,有时是气。胡乱写的,请先生指正,继续背伤寒去了:)2012-12-11  18:08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朋友认真了,真不容易。敝人认为九野是当时与六节同时提出的藏象观,虽然后来六节被立为正统,九野观依然成立。现在不想去触碰祂,过些时间谈谈九重,以扩展中医人的基础知识。共同努力!(2012-12-12  07:03)

· 拜师达道   足矣足矣!先生这么提示足够让我辈思索了。我想先生是良苦用心的,中医人都犯了个最为愚蠢的错误,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们都不会读经典,从初学就被各种愚论填塞了我们的大脑,我们自己却忘了连幼稚园都会的读书方法。先生的望闻问切术才是一流的,太给力了!2012-12-11  19:12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同志清醒了,太好了。 先入为主的思维害人至深,中医经典注解犯了让小学生笑话的地方不少,我们太需要纸上谈医了。“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白首圭匕庸庸没齿”,在中医界太难听到了。(2012-12-12  07:13)

· 桂亮针灸   生气通天才是《内经》核心的内容,与《伤寒论》一脉传承,与中医共存亡。2012-12-11  22:33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谢谢同志评点。天人一体观,确实与中医共存亡。(2012-12-12  07:16)

· 与时光对饮   如果人能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少欲,则天气清净,清净则无浊滞逆乱,此天行健之所宜也。请教先生这个理解对吗?2012-12-11  23:06

      中医修正  回复 与时光对饮:当局者迷,太常见了。做学问固然需要专业,更需要开放的思维。老师入医,宜多妙悟。(2012-12-12  07:28)

· 医药求真   临床5年后受《思考中医》影响一直在看内难伤金这四本书,5年又过了;因天性愚钝没能领会书中的精华。从接触先生博客到现在已历时半年,受益良多。以后会向先生提疑,望先生能解惑。2012-12-12  12:05

      中医修正  回复 医药求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任何高人名著都必须打个问号,唯理是从,唯善是从。苟不能新新,枉称学者!(2012-12-13  23:52)

· 正心    顶礼先生
医道之探源寻真,其路漫漫。

其气三,天阴阳

这天犹如坐标系的原点,时空的奇点
这阴阳是原点的扩展,进而构成了坐标系,涵盖一切万有
阴阳可以被称作是原点的最少属性,阴阳亦可以视作是坐标系原点的一系列规则。脱离原点的阴阳,则其阴阳本身就无法被准确的定位,其体系便无意义了。
反过来说,原点如果没有伴

顶礼先生,医道之探源寻真,其路漫漫。其气三,天阴阳,这天犹如坐标系的原点,时空的奇点,这阴阳是原点的扩展,进而构成了坐标系,涵盖一切万有,阴阳可以被称作是原点的最少属性,阴阳亦可以视作是坐标系原点的一系列规则。脱离原点的阴阳,则其阴阳本身就无法被准确的定位,其体系便无意义了。反过来说,原点如果没有伴生阴阳,同样也是无意义的,无法构成任何体系。
其生五,在小子看来就是涵盖万有的五类,比如五行。因为在佛教看来万有也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类。而五行其实就是天阴阳体系转换的某一个阶段,如何来还原,藏着太多的秘密。呓语鄙陋,见谅2012-12-12  17:13

      中医修正  回复 正心:欢迎光临。
五行的适用范围必须有个清晰地理解,出其位则难言善。(2012-12-13  23:55)

· 金陵散人   科学这么发达的现在,但人还是不知道宇宙的来源与构造,何谈那小小的人类了。听说过什么九重天希望先生发蒙解惑,期待中。2012-12-12  19:13

      中医修正  回复 金陵散人:是的,要谈九重,请给我一点时间。(2012-12-13  23:56)

· 神農氏   “其生五 其气三”,人从无到有的生命历程备矣,真乃中医生理学头号纲领,《素问》置之于第三篇即开谈。先生纸上谈医从此开谈绝非偶然,您立意深哉,诚意至哉,只可惜眼下时机仍然未到,否则中医学大厦的基座,已经可以奠定。2012-12-12  21:24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同志眼明。《素问》第一卷经文,开宗明义,为内经指明方向。如果看不懂开头几篇,“失之千里”的舛错就在等待读者。可惜1800年来的学者都只愿意捏软柿子。(2012-12-14  00:00)

· 土知冷暖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天者至阳之乾以阴阳六气为节地者至阴之坤以刚柔五味为制天地交感而乾坤之纯变为六五之杂阳(少阳太阳)袭乾位刚(厥阴)迁坤位柔(太阴少阴)袭坤位阴(阳明)迁乾位柔得刚而化阳阴得阳而化阳人道即是地返天之道2012-12-14  09:17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这里的天,虽然靠近于阳,毕竟不像乾坤、阴阳那样,极难找到可匹配的。同志思之。(2012-12-15  22:58)

· 土知冷暖   “乾为首(头/至阳),坤为腹(脾/至阴)。”故少阳太阳厥阴气连至阳,太阳最近至阳、少阳次之、厥阴最远;太阴少阴阳明气连至阴,太阴最近至阴、少阴次之、阳明最远。2012-12-14  09:4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阴阳者,……万之大不可胜数……。
随着读者追踪的方向不同,内容也就无限地丰富了……。(2012-12-15  23:03)

· 土知冷暖   阳(少阳太阳)刚(厥阴)为天气之发,阴(太阴少阴)柔(阳明)为地气之发。厥阴者戊月也、柔中之刚也、神仙之下凡也,阳明者己日也、阳中之阴也、凡夫之步云也。厥阴相火就少阴生少阳,少阳甲就阳明生太阳君火。
2012-12-14  10:39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同志的理解相当有水平。(2012-12-15  23:05)

· 神農氏   敝人浅见,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这里的“天”定然已超乎乾坤、阴阳之上,而且,道先天地而生,而天则先于地而生。地之刚柔承乎天意,是则九野顺乎六节,统乎六节。而天之大象浩然,及于九野之外,遂九野有不逮而厥阴立名。2012-12-16  00:35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同志见解正确,九野就是抓不到厥阴才拱手让给六节。
这个“天”字,敝人读内经至少有4种不同理解,尤以这里谈的最难理解,请不要被一字挡住而影响学习进程。为中医共同努力。(2012-12-16  11:30)

· 神農氏   感谢先生勉励。正是这一“最难理解的‘天’字”,为《素问》中享誉中医学最高成就的藏象理论立基。别处的“天”皆是后来者,比如六节寰道之天。2012-12-16  12:09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最难理解的,未必就是最有用的。不过,最难理解的抓不下来,就达不到最理想的。(2012-12-16  13:06)

· 神農氏  “最有用”谈的是生理、病理、临床等“学以致用”的“最有用”,此处的天虽非最有用,但粗略的讲,祂是中医框架下的生物学啊。敝人可能不是“用字当头”。2012-12-16  14:11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生产力,总有个过程。读书尝见XX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煞人”,天的理解可能需要好长的时间。同志志存高远,敝人欣赏,还是劝您不要执着,乃至着急。(2012-12-16  23:37)

· 土知冷暖   天非阴阳之阳,犹至善非善恶之善。2012-12-16  18:45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阴阳之义配日月,天明则日月不明,这天很清楚不是阴阳。《素问》,医书也,这个天是人人都有的。(2012-12-16  23:41)

· 土知冷暖   乾为天,非阴阳之阳、刚柔之刚,乃精一之清健,纯阳是也,歧阳与刚;
坤为地,非刚柔之柔、阴阳之阴,乃精一之宁顺,纯阴是也,歧柔与阴。2012-12-16  18:56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虽然更倾向于阳,这个天在许多情形下也可作阴解,“精一之清健”,是矣。(2012-12-16  23:44)

· 神農氏   哈哈,敝人可能让先生误会了,敝人并非亟亟乎要求先生,只是触文生情,抒发陋见,以待先生批评指正。敝人再提浅见,此处天可以精言,阴多着呢,此外天气地气之升降不是以此处天而言。2012-12-16  23:59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理解得相当好,1800年来中医人如果能如此执着用功于基础理论,中医学早已挣脱江湖。(2012-12-17  00:09)

· 神農氏   敝人时刻明白:眼下中医恢复时机遥遥乎未到,责乎深刻地客观原因。2012-12-17  00:02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经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相得,如何医医?等待吧。(2012-12-17  00:23)

· 浮沉   修正先生好!您写的这些很难懂啊,不过这苍天之气我猜猜看:应出自神之所,既是心又不是所谓的心脏,应该在脖子以上的那个心里2013-1-3  18:00

      中医修正  回复 浮沉:天,大哉!人体内固然有小天地,天岂拘于血肉之身?(2013-1-3  22:22)

· shanghanmi“整体观虽是中医的优点,若少了具体而实在的内容,中医理论就变成了众言纷纭的“黑箱”。”先生此句话中“具体而实在的内容”是指实体解剖吗?说实话,实体解剖在正统中医理论里边到底扮演了角色没有?扮演了什么角色?《难经》确实有以“肝青肺白”“肝几页肺几页”之论,这些难道不是以象数解医理吗?  “整体观虽是中医的优点,若少了具体而实在的内容,中医理论就变成了众言纷纭的“黑箱”。”先生此句话中“具体而实在的内容”是指实体解剖吗?说实话,实体解剖在正统中医理论里边到底扮演了角色没有?扮演了什么角色?《难经》确实有以“肝青肺白”“肝几页肺几页”之论,这些难道不是以象数解医理吗?2013-1-5  22:11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中医医理不完全基于尸体解剖,但也不能回避实体解剖。当二者矛盾时,就必须有合理的解释。《难经》几叶浮沉之说,可作一家之言,但有些论述却超越《内经》。千年来,有人把祂列为四大经典,有人不把祂列为四大经典。还是那句老话,象数可以为医学服务,但绝非指导理论。(2013-1-5  23:11)

· 默然  上古天真论中的天就是“道”的意思,真是“真人”的意思,内经开篇就是讲天与人;其气三:三指苍天之气,阳气,阴气。2013-1-7  00:00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英雄所见略同。(2013-1-7  04:10)

· 默然   苍天之气即空气也,人需要呼吸,故是。2013-1-7  07:34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您的看法很朴素自然,人的确需要呼吸。请问,这里的苍天之气与上一篇的“天气”一样吗?(2013-1-7  07:44)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2013-1-7  07:49)

· 默然上古天真论与《道德经》的内容有部分相同的,按内经真人的标准论,老子已经得“道”,故著出《道德经》,道先天地生,有物混成,老子说我不知其名,强为之“道”2013-1-7  16:04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是的,第一卷道味颇浓。(2013-1-8  07:47)

· 默然   天气属于道的层次,因藏德不止,故不下,不生不灭无有终时。天明时,日月不明,说明阴阳不交或紊乱,故万物不生,圣人因知“道”,故生气不竭。2013-1-7  16:45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人人皆可谈天,对不对,只有天知道。(2013-1-8  07:53)

· 土知冷暖  今日忽然醒悟 不能总是/一味地跟在先生后面学步 要学会自己独立而步 由不自信而获得自信 自在走四方2013-1-8  09:26

今日方悟“其生五 其气三”意 无限感恩先生苦心点拨2013-1-8  09:3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是的,何必跟随他人脚步?应该自信而实实在在地走下去。(2013-1-8  20:41)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心有所悟,那才是属您自己的收获。敝人只不过将自己的思考拿出来供大家参考。(2013-1-8  20:43)

· 土知冷暖   “其生五 其气三”而联想及“三花聚顶 五气朝元” 呵呵2013-1-8  09:34

其气三: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上古真人 把握阴阳/天气清净光明者也/天明则日月不明/天运当以日光明/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 顺之则阳气固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2013-1-8  10:43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阴阳再分,则为四象四时;天,一气而已。(2013-1-9  11:36)

· 其生五:“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之“生”/“生之本 本于阴阳”之“生”
“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味”之“阴”/五宫2013-1-8  10:50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本于阴阳”,或许只是早期读者的注文。(2013-1-9  11:39)

· 默然  其气三:理解其意必须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意思。下面引用任法融道长的注解“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和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故三气指苍天之气,阴气,阳气。同理其生五为春、夏、秋、冬及由春、夏、秋、冬运行一周而完成的一气,故合为五。个人理解,笑纳。2013-1-10  11:36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太上说道,任法融道长的一二三理解十分到位。不过,医是医,道是道。(2013-1-13  12:17)

· 关于对太极图阳鱼眼在生气通天论中的解释:“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故阳鱼的鱼眼为阴。2013-1-10  16:29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2013-1-13  11:10)

· tonny   人食五味以养形,形备气具,气盈生精,精生人得以生生不息,其气三是人生存的大环境2013-1-25  22:05

      中医修正  回复 tonny:理解的相当好。赞!(2013-1-27  10:58)

· 默然   对于人体,累了,睡一会,即静一会,精力就充沛,这种现象于医理不明白如何解释。2013-1-30  21:14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汞性易放难收。离内七般朱砂,非真种则时刻难留。所以呢,上帝允许人类以睡眠去恢复。(2013-1-30  22:14)

· nirvana   你们说的很多话我真心听不太懂,不过我的的确确想学点中医知识给身边人治病,就这么简单。可惜不知道有没有机会2013-2-15  22:47

      中医修正  回复 nirvana:别误会,学中医,并非件简单事。建议先到普通的中医学院学5年,积累医学知识,加强文字功底。中医修正博客不是搞科普的。(2013-2-16  00:42)

· 天仪    好个“天、阳、阴”,反也者道之动也。2013-9-12  13:17

      中医修正  回复 天仪: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相当有水平。(2013-9-12  22:00)

· stonebench先生存心甚善,但是似乎有点偏激。说三说五,说七说八,乃至说二说四,都是采取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说0说一也可以。
反过来看,每种说法都只在这个角度之下才有道理。如果根本不接受这种角度,当然就不可能接受其道理。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如果因为不接受而指为无理,就有点儿说不通了。我们的生活中懂点牛顿力学就够了。但不能因为经典力学够用就否定相对论。    先生存心甚善,但是似乎有点偏激。说三说五,说七说八,乃至说二说四,都是采取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说0说一也可以。
反过来看,每种说法都只在这个角度之下才有道理。如果根本不接受这种角度,当然就不可能接受其道理。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如果因为不接受而指为无理,就有点儿说不通了。我们的生活中懂点牛顿力学就够了。但不能因为经典力学够用就否定相对论。
内经之中多处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五行学说联系。如果先生了解一点儿五行与河洛的关系,就会发现内经中的数字,基本都是河洛的发挥。而河洛与阴阳五行又完全一致。详细请看江慎修《河洛精蕴》。2014-12-4  02:46

      中医修正  回复 stonebench:谢谢您的批评。 希望中医界也能接受敝人的批评,否则中医死路 一条,历史的轨迹早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江慎修《河洛精蕴》? 24年前就买下了,也反反复复看了很久很久。 恕我好批评,江氏并没有触及河洛最主要的内容。(2014-12-4  08:48)

· 上池水   请问内伤真传是什么?3月2日 22:35

      中医修正  回复 上池水:您太糊涂了! 不去好好地读内伤,反跑了问我,您太糊涂了!(33 07:20)

上池水:仲景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都是很客观的。至于虚劳,血痹,中气不足,肾精不足,这些不是么?天癸至至什么?(33 16:00) 请教先生,内伤的章节。(33 16:01) 上池水:黄元御以中气阴阳气血精神来描述内伤,先生有意见吗?内伤法五脏(功能、器质、虚损、情志),外感法六气。气血精神火,先天后天,一堆一堆的。没找到。(33 16:05)

      中医修正  回复 上池水:黄元御, 最近挖出来的宝,其实他老人家在医理认识上,从来就没有及格。 (33 19:16) 好像不在三因之中。 那仲景他老人家怎可马马虎虎地断言“不越三条”? 这就有待对六节藏象理解的深化,博采众方的现代化。(33 19:22)

上池水 回复 中医修正:哦,原来是现代化,我以为是古意呢! (34 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