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疑: 《金匮真言论》真言在哪里?

日期:2013-01-01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一卷的最后一篇,处于承先启后的位置。作者既然以“真言”名篇,应该有一两句真言吧?医圣张机,看懂了真言,才“撰用《素问》九卷”,将《素问》列为《伤寒杂病论》的第一参考书。不过,从后世中医人一路挣扎下来的泥泞看,从政府大力扶持却依然被吼废除的现实情况看,敝人断定没人看出本篇的真言何在。


      敝人真心希望中医人有认真探究的精神,因此一年内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期待有年轻人说出我的心里话。

      本博文将在一月内更新数次。


      以下是《素问 金匮真言论》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长夏长夏,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气者病在头,气者病在藏,气者病在肩背,气者病在四支。

                                   

      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善病风疟,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病在阴,病在阳,病在阴,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 拜师达道   生命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不动人心自动,天不变化精自化。天若无情天亦老,人若无情人亦亡。2013-1-3  05:22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大道无情,常与善人。善人昧道者,99.99%,大道还是常与善人。情也者,上帝所以困人。(2013-1-3  10:28)

· 剑血封喉   修正先生,胰腺癌晚期还有希望治不?2013-1-3  10:05

      中医修正  回复 剑血封喉:听说只要一口气在,皆可还丹。胰腺癌晚期不能说没有希望。不过,敝人不是神医,没得到扁鹊华佗的禁方。(2013-1-3  10:32)

· 西红柿子   修正老师新年好哇。请问您对艾灸有什么样的看法?2013-1-3  10:31

      中医修正  回复 西红柿子:古今针灸并称,国医传统疗法。(2013-1-3  10:33)

· 佛在我心中念我    南无阿弥陀佛 中医修正先生 在下这厢有礼了。既然公主如此推崇先生,想必先生必有过人之能。弟子曾问过公主殿下的几个问题,希望先生能不吝赐教,解决弟子的困难。先谢谢了。
===========
南无阿弥陀佛 弟子来忏悔我的业障。
弟子念佛快2年了,因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半年前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医生认为我吃素念佛是病,于是给我开了药:三颗安律凡,一颗安坦(上下午)服了药,圣体就会出现种种不舒服,可以说是在医院里受到种种痛苦折磨,哎,都是业力变现的,谁叫我当初不孝父母,缺乏了一个人基本底线。小公主说的医院是地狱,是真实语,一切法从心想生,真的是这样,因果的感召毫发不爽。南无阿弥陀佛,现在弟子还要服用精神病药,吃了这个药大便会干燥,弟子在医院是通过番泻叶来解决大便问题,吃了半年。导致我的肠道的蠕动功能变差,现在在家隔天吃一次大黄苏打4颗,2天拉一次大便,还算好。弟子自知业障深重,这几天舌头上长了颗东西,弟子原来是吃素的,但是为了出院弟子只好开了荤。
弟子很想过吃素念佛看经教的生活,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弟子已经没有这个福报了,还请公主慈悲开示,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弟子现在吃素念佛受到父母的阻扰,没办法做功课,只有每天看一看夏莲居汇集的无量寿经。时间也不长。我很想过出家生活,但是目前情况不允许。公主大德请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
公主殿下教我的方法喝蜂蜜水和吃香蕉。确实便秘好了很多。
=======
南无阿弥陀佛,弟子现在开始减少精神病药了,原来是三颗安律凡,一颗安坦(上下午)。现在我就下午吃完饭吃2颗安律凡一颗安坦。因为我不吃的话,晚上就睡不着,这影响我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弟子快到了结婚的年纪,到时候要办喜事,弟子最怕造杀业了,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劝说父母,改办三净肉而不杀生。还有一个问题,我自从服用了精神病药,我念佛的气上不来,以前我基本是一整天都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出声。但是现在却不行了,念几句就累,我想这一定是业障现前。弟子不知道怎么办,请公主大德慈悲开示。
========
这个公主殿下没回复我。
昨天我只吃了一颗安律凡,晚上稍有点睡觉不适,凌晨2点40分醒来小便,完了又睡到6点半。不知道修正先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睡的香精神好。
等待先生的回复 先谢谢了。2013-1-3  11:35

      中医修正  回复 佛在我心中念我:敝人不是神经精神病医生,在此劝您放下,放下心中的疙瘩。曾有人持鲜花礼佛,佛叫她放下,当她左右双手的鲜花都放下后,佛还叫她放下。心病还需心治,既知杀生造业,结婚何必操办酒席?放下屠刀都可立地成佛,您又何必纠结于过去?(2013-1-3  22:04)

· wwqs2005     博主好!这里恳请博主帮忙:我母亲现年67岁,早年肺结核多年,因家住农村,很长时间内(10多年)未正规治疗,大约2006年才到重庆结核病医院治疗了2年多(连续服药),现在不咳嗽了(气管炎犯了会咳),但身体依然较弱,易感冒,还有气管炎,常感觉手心、脚心发热。最近气管炎加感冒,打针吃药快2个礼拜了还没好,请问博主有什么建议吗?另,我们都不知她的结核病完全好了没有?还有没有传染性?希望能得到博主的帮助!谢谢!2013-1-3  19:36

      中医修正  回复 wwqs2005:就敝人所知,药物、补品很难让人完全恢复。建议令尊放松心态,适当活动肢体,以自己活动后感觉舒适为度。活动,不应该是做家务事,舒畅的心情相当重要,不妨试试。至于有否传染性,要看痰菌情况,请与经治医生商谈。(2013-1-3  22:33)

· 默然    伤寒论当然要看,但是没有明师指点,恐怕很难学有所成,学中医需要静下心来感悟,对于在三界中的人,需要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需要向有真知灼见的人学习2013-1-4  10:31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中医界极难找到有真知灼见的人,否则就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境地。敝人看《伤寒论》,越看越爱看,不过离仲景心法还有相当的距离。如果哪天机缘凑合,敝人原意与诸位一起学习研究。(2013-1-4  10:44)

· 上下卡死   不过敝人有言在先:“六节未了终枉然” ,仲景后未见哪个名家逃出这七个字。
======================================
 请问六节是什么?为什么说:“六节未了终枉然”?谢谢!2013-1-4  10:32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六节,指的就是圜道上的三阴三阳,这是中医真正的核心理论。(2013-1-4  10:46)

· 佛在我心中念我   先生 在下老打嗝,大便解的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肠道的蠕动功能变差,不知道如何调理。希望先生能解我这个难题,南无阿弥陀佛,先谢谢了。2013-1-4  11:13

      中医修正  回复 佛在我心中念我:佛友好,敝人开博至今都在避免为人千里诊治。那样做,中医四诊至少丢掉了4分之三,对病人对自己都是不负责的。
“肠道的蠕动功能变差”的理解是正确的,建议就近找中医师诊治。
祝您新年平安,健康。(2013-1-4  11:18)

· 上下卡死   黄帝问:外界环境的变化——八风,对人体内部脏器运行——五风,是如何影响的?它们有何关联?
岐伯对曰:当外界环境八风有治病因数时,先通过经风,就是人体的循环系统到达脏腑,接触了五脏,开始发病,显现各种病状。邪(各种治病因数)是存在于外界环境,或通过外界环境感染人体,所以外界环境的邪与人体有相应的“四时之胜"的关系。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可以根据四季变化来治一些难治,难愈的疾病,例如冬病在长夏治,夏疾在冬治。(治病我么有经验具体如何运用要博主等明示)
所谓四时之胜就是利用邪所在环境(八风)之生克,反制其邪。例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治病因数:细菌、病毒……。它们流行都有季节性,也就是它们能够大量繁殖与传播的环境。医者可利用对应的不适合它们的环境,来治疗由其带来的病痛。
因为古人没有空调,没有加速器,么有干燥器……所以环境只能顺应天地。这四时之胜,主体思想我认为就是环境或者说生态之法。

治病就是要讲究环境,讲究生态。创造一个邪不利的环境,对己有利的环境,调理让体内生态处于良性循环中。

我以前有湿疹,用什么药都不行,例如:999,皮康王……都没用。后来天天洗净患处,再用爽身粉干燥一下。一个礼拜就好了。没有用什么抗真菌
因为古人没有空调,没有加湿器,么有干燥器……所以环境只能顺应天地。这四时之胜,主体思想我认为就是环境或者说生态之法。治病就是要讲究环境,讲究生态。创造一个邪不利的环境,对己有利的环境,调理让体内生态处于良性循环中。我以前有湿疹,用什么药都不行,例如:999,皮康王……都没用。后来天天洗净患处,再用爽身粉干燥一下。一个礼拜就好了。没有用什么抗真菌的药,只是改变了一下环境。2013-1-4  12:51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环境改变,影响人体生理运作,不适则病。在相同的环境中,有人病有人不病,个体差异,则更值得医者探讨。请看敝文“有病方为贵,莫嫌香港脚”,恭候!(2013-1-4  22:11)

· 半轮沧海上    先生好。不才仔细想来,手三阴三阳是火、金。足三阴三阳为土、水、木。手降、足升,合乎常理,也合乎脉法。从名字来讲,卯晨阳明、未申太阳、亥子少阳,也符合阳之多少,与阳主阴从的事实。但可惜学中医只有半年,只能在自己身上实践,迷惑颇多,请先生多多指教。2013-1-4  15:33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此事真理昭昭,内伤经言俱在,后人昧之久耳。阳明在卯,亦在酉。二阳上奉,正卯之位;日晡潮热,非酉之时耶?“六节次序”乃敝人为母亲祈祷之作,不敢虚言。朋友鉴之。(2013-1-4  23:00)

· shanghanmi “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是内部机制,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这一大段都是以手指月,借风邪以一定的次序入侵人体而在四时的框架下勾勒出 这一大段的规律现象,尽管

       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是内部机制,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这一大段都是以手指月,借风邪以一定的次序入侵人体而在四时的框架下勾勒出 这一大段的规律现象,尽管这一段的描述于春夏秋冬四时的具体“善病”并不完全一致,这也许是  文末“一逆一从”的结果,其实就是先生所言的“四时论脏象有所不逮,意在启发人们思考这背后是怎样“一逆一从”的。2013-1-4  19:07

      中医修正  回复 shanghanmi:很高兴地看到您把思考的目标放在不容易理解的前半部,而不是后半部那“成系统”的五五之说。共同努力。(2013-1-4  23:30)

· guanggaocong阿弥陀佛,是我没有说清楚,我父亲已做胃切除手术,到现在有3年了.近两个月又感觉不舒服,现在正在打化疗呢.同时亲友给推荐了个治癌的偏方,吃了有半个月了,看我父亲的脸色比以前好许多了,因我们不懂中医,所以想请您给看看,就是不知您的地址在哪里.因此盼您能够告知.若我父亲方便,我们会去您处.   阿弥陀佛,感谢您.    阿弥陀佛,是我没有说清楚,我父亲已做胃切除手术,到现在有3年了.近两个月又感觉不舒服,现在正在打化疗呢.同时亲友给推荐了个治癌的偏方,吃了有半个月了,看我父亲的脸色比以前好许多了,因我们不懂中医,所以想请您给看看,就是不知您的地址在哪里.因此盼您能够告知.若我父亲方便,我们会去您处.阿弥陀佛,感谢您. 2013-1-4  19:27

      中医修正  回复 guanggaocong:阿弥陀佛。请令尊放下忧虑,因为忧虑是没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不与病魔抗争,而是和平相处。心魔既消,理当延年。敝人乡野匹夫,远在千里之外,联系的确不便。无法效劳,惭愧!(2013-1-4  23:37)

· 上下卡死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
:(1)yú1. 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 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 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 姓。
(2)yù 1. 古同“愈”,更加。2. 病愈。
(3)shù 同“腧”。人体上的穴道:~穴。肺~。胃~。
 胸胁 xiōngxié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
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
其两侧自胸以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
gǔ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骨。~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鼽衄qiú nǜ .亦作“鼽衂”。指鼻出血和流清涕。《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春善病鼽衄。”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目黄、口乾、鼽衄,喉痺。”2013-1-5  10:33

这段解释为了不歧义,要详说两个字:俞和不。俞有病愈和穴道的意思。而“不”,既有否定,也有“后”的意思。
《论语》有中这样一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里“不”和“后”互为通假。2013-1-5  10:44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感谢朋友训诂指示,学习了。您能把目光放在《金匮真言论》的前半部,敝人相当意外,因为注经者常常回避这些困难的经文。(2013-1-5  11:51)

· 仲夏 zhòngxià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长夏cháng xià  指阴历六月。《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 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风疟fēng nüè 
中医病名。即疟疾。《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痹厥bì jué 
肢体疼痛麻木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冬善病痹厥。”《素问·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按蹻àn jué
 按摩导引。《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治宜导引按蹻。” 王冰 注:“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 
洞泄(洞洩) dòng xiè 
亦作“ 洞洩 ”。洞泻,腹泻。《素问·金匮真言论》:“仲夏善病胸脇,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病洞洩,则有虚脱之理,必以热药补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良药滋补,未必能使人骤健;而峻剂攻伐,一饮之则洞泄。” 
寒中hán zhōng 
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素问·金匮真言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王冰 注:“土主於中,是为仓廪,糟粕水穀,故为洞泄、寒中也。” 高士宗 直解:“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参阅《灵枢经·五邪》及《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类中风类型之一。由于暴中寒邪所致。有身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摇,猝然眩晕,身无汗等症状。 
飧泄sūn xiè 亦作“飱泄”。中医病名。指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因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2013-1-5  10:33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感慨您的认真,做学问就该如此。朋友认真程度在敝人之上,钦佩!不过,秋善病风虐,敝人不认可作疟疾解。(2013-1-5  11:47)

· 小盘   老师好!腰椎间盘膨出可有良方?2013-1-5  10:35

      中医修正  回复 小盘:惭愧!没有良方,相信导引术可治。(2013-1-5  11:49)

· 我要成名   向先生求证真伪,网上流传很广的中老年中风急救法,用针刺其十指放血,待慢慢苏醒再送医院,据说可避免留下后遗症。请赐教。如果是真的我会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2013-1-5  10:47

      中医修正  回复 我要成名:敝人也看过这样的博文,不过没有试过。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医院、病家都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做。这就如有人问我对结核病的看法,我们已经错过了这些的机会。(2013-1-5  11:56)

· 上下卡死    上下卡死白话解释:(说的不好,请各位指教)
春天东风起(木),肝容易生病,相应穴位在颈项;夏天南风起(火),心容易生病,相应穴位在胸胁;秋天西风起(金),肺容易生病,相应穴位在肩背;冬天北风起(水),肾容易生病,相应穴位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相应穴位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这句话不用白话翻译,应该也很好理解的)
疾病外显和季节的关系就是:春天常发病在鼻子,容易流鼻涕什么的;仲夏常发病在胸胁;长夏常发病为腹泻,发冷(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秋天常发病为感冒,打摆子,冬天常发病为肢体疼痛麻木。
在相应部位 按摩导引可防病治病,例如冬后(冬天要走了,春天还没来), 在脖子处按摩导引,春天就不容流鼻涕和喉咙发炎了;春后,在胸腔周围按摩导引,仲夏就不容易胸闷;仲夏后,按摩引导脊柱,长夏就不容患病,拉肚子什么的;夏后,按摩引导肩背,秋天就不容感冒生病打摆子了;秋后,按摩引导腰部和大腿部位,冬季就不容易患肢体疼痛麻木之病。即使有病了,通过相应的按摩引导,也会拉稀,出汗把病宣泄掉。2013-1-5  11:24

这一段主要讲了四时,常发病的基本治疗和保健方法。我的看法如有错误,还请博主指教一番。具体的按蹻手法,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难怪中医者长寿啊,保健挺多的。呵呵,我也有点爱上中医古籍了。哈哈……2013-1-5  11:28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朋友,敝人佩服您没有捡软柿子捏,诚实人可以做朋友。不过,您并没有超越历代注家,四时藏象还没有捅破。(2013-1-5  12:00)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交朋友,最忌阿谀。敝人已经对您说了公开的实话,望勿见怪。敝人已经明文写着“一年内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但私下打算在三个月后向8位同志和贵宾讲清楚,今天决定包括您了。(2013-1-5  12:05)

· 中医招魂    
癸巳来临,向先生祝福致敬!
此经文1、理应和“四气调神大论”有一致之意。存“真”以御;以“汗”释敌。
          2、头、颈项、胸胁、肩背、腰股、脊。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
         3、春温、秋疟、冬痹。似乎从九卷开始从热温疟痹病依次论著,这又反映了作者什么思路!

· 癸巳来临,向先生祝福致敬!
此经文1、理应和“四气调神大论”有一致之意。存“真”以御;以“汗”释敌。
2、头、颈项、胸胁、肩背、腰股、脊。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
3、春温、秋疟、冬痹。似乎从九卷开始从热温疟痹病依次论著,这又反映了作者什么思路! 2013-1-5  19:16

      中医修正  回复 中医招魂:迎接新年。
同志理解的方向正确,《四气调神大论》的确影响后面几篇经文,割断联系,就是断章取义。仲景后注家多败于此。(2013-1-5  20:52)

· 证无上菩提  看了几篇先生文章,此番学识,末学惭愧;然天佑我中华,有先生等辈,不久将来,“中国梦”毕竟成真。2013-1-5  19:51

      中医修正  回复 证无上菩提:中医,有大功于人类,不该被消灭。几日来,很高兴地看到有这么多人为中医操心,而不是只有几个人单薄的身影。中医必将发扬光大,天佑中华!(2013-1-5  21:06)

· 半轮沧海上   思索了一个晚上,想来真言还是这一句。“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在中医中之应用也。人体之病,必然能够在天地中找到相同的象数理。反之,则未必然。但人为万物之灵,或者能等同于天地也。2013-1-5  22:29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朋友思考深入,见解相当深刻(2013-1-5  23:15)

· 桂亮针灸   生气通天,此天为《道德经》地法天,天法道之天,此天超越阴阳涵盖阴阳之变化,太阳如日中天。2013-1-5  22:41

      中医修正  回复 桂亮针灸:同志新年好!天,有看到的天,有看不到的天;有相对于地的天,有可分阴阳的天,更有超越阴阳的天。诸天可以相对独立,更可以完全或部分融汇。敝人正在努力理解中。(2013-1-5  23:20)

· 半轮沧海上   不敢欺瞒先生,关于六节与本文的关系,确实没看出来。“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这一段,倒是符合医圣荣卫、升降、脏腑之先后次序。但其中奥妙,非我能诉说也!2013-1-6  07:49

· 包顺义老中医讲,单论阴阳难以持凭,单讲五行必然形成团团转,三阴三阳是阴阳五行运动的必然结果。先天八卦的对称平衡原理是其理论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某不才,初学不敢妄断,先在圆运动中体悟伤寒论再说。以圆运动的说法,土居中宫,与四维不同也,乃是轴与轮的关系。“中气如轴经气轮,旋转升降是平人。”“右虚左实上下根,升降四维中央问”。2013-1-6  09:02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六节三阴三阳,后五篇《阴阳离合论》才谈到,这里只有四时藏象。四时,与加入长夏的“五时”,有重大的差异。(2013-1-6  08:03)

      中医修正  回复 半轮沧海上:相信圆运动思考者有过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值得欣赏和借鉴。不过,两大问题捆着他们:1,无法对五行认识清楚,事事被五行困着;2,六节不明,尤其是在人体生理病理来个圆通。尤其是后者,“天以六为节”没弄清楚之前,相信那个天是圆不起来的。“六节未了终枉然”,敝人至今坚持。(2013-1-6  09:39)

· 上下卡死    
多谢博主!

四时与脏器的关系,我想与大自然也有相应的地方。现在我们都知道,器官是由细胞构成,而且是有相应更新周期的。就像自然界里不是所有的花都同时开放。春天桃花开,夏天荷花开,秋天菊花开,冬天水仙开。人体也不会让各个脏器在同一时间集体更新,这样身体承受风险会大大提高,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 多谢博主!
四时与脏器的关系,我想与大自然也有相应的地方。现在我们都知道,器官是由细胞构成,而且是有相应更新周期的。就像自然界里不是所有的花都同时开放。春天桃花开,夏天荷花开,秋天菊花开,冬天水仙开。人体也不会让各个脏器在同一时间集体更新,这样身体承受风险会大大提高,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所以各个脏器在一年的这个大周期下,和1天这个小周期下各自有各自的更新活动与承载的时间段。打个比方——春天肝花开,仲夏心花开,长夏脾花开,秋天肺花开,冬天肾花开……2013-1-6  10:31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嘿嘿!朋友的思路相当奇妙,蛮有理的,谢谢开示!(2013-1-6  12:31)

· 天道酬勤   先生博学,很是敬佩。中医本人是门外汉,只是个人兴趣,多年闲暇阅赏。先生之六节与五行,个人理解只是取象不同。既然四象循环,六节与五行,必含于内。五行之中,必有六节之象,六节之象,必依循五行。四象五行六节,在一圆内。个人之见恐贻笑大方,惶恐。先生见谅。2013-1-6  10:33

      中医修正  回复 天道酬勤:一气既布于圜道,即有升降浮沉,如东西之相对,水火之难容,流行莫疑为对待;分守方职,赖一气之周流,乃见生扶倾轧,五行又恍若巨轮。(2013-1-6  12:37)

· djg008   先生好,中医偶是喜欢,经典还都没有读,结合自身,偶有颈椎的毛病,好几年了,久坐的原因。一直搞不好。也就是有反复,(没有吃过药)目前也是如此。伴随的是低血压有点偏高。请教先生,偶该从那个地方入手。对于国学,动胆经,练胆。这是偶的心得,佛经也是如此。但是偶一直搞不定。谢谢先生指教2013-1-6  11:17

      中医修正  回复 djg008:敲胆经,近来多由听闻。您若能从中受益,不妨坚持下去。做些颈项部柔和运动,应该有好处。(2013-1-6  12:48)

· 上下卡死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
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
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力。聚~会神。无~打采。
: 治理,镇压:~定。
平旦 píngdàn : 清晨;平明;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寅时。
合夜:黄昏向黑夜过渡之时,即暮夜。《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丹波元简注:“犹暮夜,言日暮而
合于夜也。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 ~3 时。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   《灵枢·病
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礼
.内则》云:子事父母,鸡初鸣,端(玄端者,玄,黑;端,正也,缁布衣,缁,黑也。祭祀、冠、昬,皆用之,即礼服也)、韠(音蔽,
皮质蔽膝)、绅(大带)。郑玄注云:端,玄端(齐服也,齐音斋,即祭祀之服),士服也;庶人以深衣(参见礼记.深衣)。   按:中
国幅员广阔,开始鸡鸣的时间,由於一年四季、地域的不同,一般在当地天明之前1小时左右的时候,开始叫,《黄帝内经素问》云:“ 秋
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
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2013-1-6  11:34

三焦:中医学名词。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别下於三焦、膀胱。”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三焦
者,水穀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烘烘的烧五臟,火火的燎三焦。” 
说道三焦,我个人认为和现在解剖学的各脏器的门很有关联,肝门——静脉,动脉。淋巴胆管出入肝之所在,由这些脉络管道联系着各个脏
器:脾门、肺门、肾门、心门……我觉得三焦就是联系各脏腑的系统。所以才会有:“水穀之道路,气之所终始”的说法。
表里 biǎo-lǐ:
1. 表面和内部,内外。《管子·心术下》:“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淮南子·缪称训》:“﹝道﹞包裹宇宙而无表里。” 
 司马光 《初春登兴国寺塔》诗:“为君作意登高处,试望皇州表里春。”
2. 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史记·孝武本纪论》:“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 鲁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有以上十一篇公私文字,已经可无须说明,明白 山东 曲阜 第二师范学校演《子见南子》一案
的表里。
3.比喻人体的肌肤和脏腑。 晋 嵇康 《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2013-1-6  11:35

哦,抱歉,上面排版不好,看着有点乱。
======================================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
上下卡死解释:精气是身体之根本,所以(冬)储存了很多精气神的人,春天不易病温。夏暑(受邪)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这就是治疗人体的基本方法。
上面解释只能算直译,我细说一下。这里只用几句话就把中医治疗的方法讲明白了 。人自身的精气旺盛则外邪不侵,所以治病方法之一:扶正。受到外邪入侵,如果把它发散出去也不会生病,或病了,能好,这就是祛邪。而且还要先下手为强,春天没到,要先藏精;夏受邪要尽快发汗。不然就是春病温,秋风疟了。季节只是一个说法,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藏精和祛邪。当然配合四季与藏象来调理治疗更加好。2013-1-6  11:51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朋友博学,高我甚多,钦佩!(2013-1-6  13:05)

朋友光临,修正深感荣幸。敢问先生学历,专业所在?(2013-1-6  13:11)

正理!藏精 + 去邪。至于“扶正”二字,敝人有所保留。(2013-1-6  13:21)

· 逍遥   年轻时有缘练习过几年功夫,大致是锻炼五脏六腑,以五脏六腑之气炼化后天之精,练功时辰不同,练得是不同脏器,从练角度功我觉得“精”是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对男人来说,节气变化之际是以静待变,所以我觉得有点暗合和这篇文章,让老先生见笑了,呵呵2013-1-6  11:51

      中医修正  回复 逍遥:朋友有如此经历,不容易啊!敝人不及。“精,妙物也,真人长生根”。不过与这里的冬藏精,虽然两个精字函义大部分重叠,毕竟还有些许不通,朋友明鉴。(2013-1-6  20:59)

· 上下卡死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

·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
这一段讲的是天之阴阳和四季与人体阴阳的各种关系,很直白,不用翻译了。只是学医者要牢记。2013-1-6  11:59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内经作者认为本篇还谈的不够,所以后一篇便是《阴阳应象大论》。(2013-1-6  21:17)

· 上下卡死   引用1:“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
引用2:“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根据上面:春病在阴,病在肝,肝属阴——阴中之阳;夏病在阳,病在心——阳中之阳,心也;秋病在阳,病在肺——阳中之阴也;冬病在阴,病在肾——阴中之阴。春天是由阴转阳,所以对应阴中之阳——肝;夏天乃阳气旺盛,所以对应阳中之阳——心;秋天由阳转阴,所以对应阳中之阴——肺;冬天乃阴气旺盛,所以对应阴中之阴——肾。这些对应反映了中医阴阳表里的严谨。
这时我有疑问了: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病在脾——阴中之至阴也;长夏是6月,可以说是天时的阳之至阳,结果对应了人体的阴中之至阴——脾。那是不是有一个人体的阳中之至阳,对应于“长冬”(12月)呢?这个脏器是什么?冬季除了肾还有什么易病的?我是觉得脾这个阴中之至阴居然在长夏对应,很有太极图的意味,那么对应的也该会有吧?人体阳中之至阳是不是三焦?2013-1-6  12:25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有一个“至阴”,是否也有一个“至阳”呢?1800年来,无数的中医名家都卡死在这里。敝人相信“上下卡死”会有突破的一天,不被卡死在这里,因为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13-1-7  02:00)

· 南山度    先生能否发给我一份究竟版《伤寒论》,顶礼感谢!2013-1-7  08:37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同志的email 在案,就不必担心刚才被垃圾的评论了。Word 版将在24小时内送到,不过没有“究竟版”,敝人根本就没有秘籍。敝人从来就不相信有比林亿版更准确的《伤寒论》。做学问贵乎精诚,不该相信秘籍。(2013-1-7  08:49)

· 上下卡死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

·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上下卡死理解:
黄帝(作者假托)问:五藏顺应四时,各有各的接收吗?岐伯(作者假托)说:是的。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这个惊骇可能不是现在情绪方面的,而是肝发病是的症状)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和六畜中的鸡有何相关?我不知道啊!难道吃鸡可以补肝?),其谷麦(和五谷中的麦有何相关?我也不知道啊!),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和数八有什么关系?),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
字面上的意思还好懂,字面下的关联就很费解。我只理解到:肝-目-筋是有内在联系的,五行和木相关。
可五音和六畜怎么也扯到这里了,还有数八……2013-1-7  10:41

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也不好解释,坐等博主看法。我就列个表方便记忆。
五藏:肝     心     脾     肺     肾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开窍:目     耳     口     鼻     二阴
藏精:肝     心     脾     肺     肾
病发:惊骇 五藏 舌本 背    谿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六畜:鸡     羊     牛     马    彘(猪)
五谷:麦     黍     稷     稻     豆
四时:春   仲夏  长夏   秋     冬
五星: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四气:头   胸胁   脊     肩背  腰股 
病在:筋     脉     肉     皮毛  骨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其数:八     七     五     九     六
五嗅:臊     焦     香     腥     腐
谿: 这个谿是尿,还是指尿道?还是都是呢?或者都不是,是什么?
shǔ:〔~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jì:就是稷米。又称粢。稷与黍,属同一类的两个品种。质粘的是黍,不粘的是稷,稷可以作为饭食,黍可以用来酿酒。
四气: 因为肝“是以春气在头也” ,所以我根据上文,做出“四气”:四季之气。
病在:“是以知病之在”的简称。2013-1-7  11:41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这五音,应该有其诊疗功用。今天气功秘学所谓的噓、呵、呼、呬、吹、嘻,可能是真学者因材施教而传给愚蠢辈的俗学,而其正宗则是五音。(2013-1-8  06:20)

朋友,中医快成古董了,很需要您这般字句认真、卡死都不让滑过的死劲去研究。(2013-1-8  06:58)

· 上下卡死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
最后这句很直白,不用再白话了。我比较难理解的就是:“一逆一从”。另外,此篇多讲五藏,基本没说六府。一逆一从,是脏腑的关系吗?

·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
最后这句很直白,不用再白话了。我比较难理解的就是:“一逆一从”。另外,此篇多讲五藏,基本没说六府。一逆一从,是脏腑的关系吗?2013-1-7  11:47

      中医修正  回复 上下卡死:这一逆一从,敝人也不太清楚,是左旋右转吗?(2013-1-8  07:01)

· 神農氏   第一卷谈的是最基本的大道,该篇经文与第一卷中的前几篇一道,仍旧不离天、阳、阴,此外,在重申四时藏象的同时,作出了将其拓展的尝试。读者千万不要读着读着又脱离人体。2013-1-7  14:57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千言万语,抱住人体最重要。否则,虽卷篇浩繁,奈魂不附体何?(2013-1-8  07:29)

· 空灵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而天,为坤升乾,为左升,凡夫步云;《金贵真言》先言天(四时阴阳),后言地(五脏五味)。天垂象,地成形。天而地,为乾落坤,为神仙下凡,为右降。君子居而贵左,坤升乾,凡夫步云,为养生,扶正之道,为从;用兵而贵右,乾落坤,神仙下凡,为惩奸,祛邪之道,为逆。道大天大谋大而兵小。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而天,为坤升乾,为左升,凡夫步云;《金贵真言》先言天(四时阴阳),后言地(五脏五味)。天垂象,地成形。天而地,为乾落坤,为神仙下凡,为右降。君子居而贵左,坤升乾,凡夫步云,为养生,扶正之道,为从;用兵而贵右,乾落坤,神仙下凡,为惩奸,祛邪之道,为逆。道大天大谋大而兵小。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2013-1-7  17:22

      中医修正  回复 空灵旭:凡夫步云,赖少阳之推助。神仙下凡,乃少阳之蜕变。(2013-1-8  07:58)

· 南山度    二、与《四气调神大论》异同:

根据先生多次提示本篇上承《四气调神大论》,不可与之割裂。

1、本篇有: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与《四气调神大论》的思路一脉相承。

《四气调神大论》摘要:

春三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二、与《四气调神大论》异同:
根据先生多次提示本篇上承《四气调神大论》,不可与之割裂。
1、本篇有: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与《四气调神大论》的思路一脉相承。
《四气调神大论》摘要:
春三月,------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后学按:人之健康在于一气流转,无太过不及。生病由于一气流转出现某处太过,某处不及。以治病求本为原则,冬不藏精导致春温,故治春温应着重考虑不足本应冬天该藏之精。同理,夏之寒变由于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治疗应该生发少阳。秋之痎疟由于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治疗应该宣长太阳。冬之飧泄由于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治疗应该收敛太阴。
2、本篇开篇有: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后学按:此段亦讲如何平衡各方,恢复不畅之一气流转。春夏养阳以治秋冬之病,秋冬养阴以治春夏之病。
这种思路大方向与《四气调神大论》一致,但分的更细致,后学尚未参透,是否为了引出六节做铺垫?2013-1-7  19:14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同志的思路很清晰,相当有理。(2013-1-8  08:04)

· 南山度三、本篇前半截按四时分类:

这么分觉得有些好处却说不出。不过易入五行陷阱而忘记六节。

夏胜秋,/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夏气者病在藏,/仲夏善病胸胁,/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三、本篇前半截按四时分类:
这么分觉得有些好处却说不出。不过易入五行陷阱而忘记六节。
夏胜秋,/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夏气者病在藏,/仲夏善病胸胁,/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夏,八,南,心,阳中阳
春胜长夏,/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春善病鼽衄,/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春,七,东,肝,阴中阳
长夏胜冬,/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秋,九,西,肺,阳中阴
秋胜春,/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秋气者病在肩背,/秋善病风疟,/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冬,六,北,肾,阴中阴
冬胜夏,/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冬气者病在四支。/冬善病痹厥。/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2013-1-7  19:15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金匮真言论》,“四时”凡八见,未见“五时”二字。后人自陷五行论,奈何?思考医学,却魂不附体;夸夸象数,却不知象在数先。(2013-1-8  08:09)

· 南山度    天道酬勤:
先生博学,很是敬佩。中医本人是门外汉,只是个人兴趣,多年闲暇阅赏。先生之六节与五行,个人理解只是取象不同。既然四象循环,六节与五行,必含于内。五行之中,必有六节之象,六节之象,必依循五行。四象五行六节,在一圆内。个人之见恐贻笑大方,惶恐。先生见谅。
博主回复:2013-01-06 12:37:32
一气既布于圜道,即有升降浮沉,如东西之相对,水火之难容,流行莫疑为对待;分守方职,赖一气之周流,乃见生扶倾轧,五行又恍若巨轮。
上下卡死: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
上下卡死解释:精气是身体之根本,所以(冬)储存了很多精气神的人,春天不易病温。夏暑(受邪)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这就是治疗人体的基本方法。
上面解释只能算直译,我细说一下。这里只用几句话就把中医治疗的方法讲明白了 。人体自身的精气旺盛则外邪不侵,所以治病方法之一:扶正。受到外邪入侵,如果把它发散出去也不会生病,或病了,能好,这就是祛邪。而且还要先下手为强,春天没到,要先藏精;夏受邪要尽快发汗。不然就是春病温,秋风疟了。季节只是一个说法,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藏精和祛邪。当然配合四季与藏象来调理治疗更加好。
博主回复:2013-01-06 13:21:39
正理!藏精 + 去邪。至于“扶正”二字,敝人有所保留。
上下卡死:
这时我有疑问了: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病在脾——阴中之至阴也;长夏是6月,可以说是天时的阳之至阳,结果对应了人体的阴中之至阴——脾。那是不是有一个人体的阳中之至阳,对应于“长冬”(12月)呢?这个脏器是什么?冬季除了肾还有什么易病的?我是觉得脾这个阴中之至阴居然在长夏对应,很有太极图的意味,那么对应的也该会有吧?人体阳中之至阳是不是三焦?
博主回复:2013-01-07 02:00:13
有一个“至阴”,是否也有一个“至阳”呢?1800年来,无数的中医名家都卡死在这里。敝人相信“上下卡死”会有突破的一天,不被卡死在这里,因为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13-1-7  19:16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一分为二,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二分为四,也是有用的。4-8-16-32-64-128-256-512-1024……?一阴一阳相对,产生了冲和之气。那么,随着二分的进行,冲和之气又有什么改变呢?(2013-1-8  08:19)

· djg008   
djg0082013-01-06 11:17:01 [举报]
先生好,中医偶是喜欢,经典还都没有读,结合自身,偶有颈椎的毛病,好几年了,久坐的原因。一直搞不好。也就是有反复,(没有吃过药)目前也是如此。伴随的是低血压有点偏高。请教先生,偶该从那个地方入手。对于国学,动胆经,练胆。这是偶的心得,佛经也是如此。但是偶一直搞不定。谢谢先生指教 博主回复:2013-01-06 12:48:25

· djg0082013-01-06 11:17:01
先生好,中医偶是喜欢,经典还都没有读,结合自身,偶有颈椎的毛病,好几年了,久坐的原因。一直搞不好。也就是有反复,(没有吃过药)目前也是如此。伴随的是低血压有点偏高。请教先生,偶该从那个地方入手。对于国学,动胆经,练胆。这是偶的心得,佛经也是如此。但是偶一直搞不定。谢谢先生指教 博主回复:2013-01-06 12:48:25
敲胆经,近来多由听闻。您若能从中受益,不妨坚持下去。做些颈项部柔和运动,应该有好处。博主 没明白,偶说的是不管那一学派,先动胆,也就是木,这个是根基。国学佛经全是如此。2013-1-7  21:06

      中医修正  回复 djg008:佛学是佛学,医学是医学,虽然立意用心有大面积的重叠,方向毕竟有别。近代最常见的词有佛医、道医,色紫则近红,十来年为什么涌现了这么多的神医而中医学却益见沉沦?敲胆经?导引吐纳的末流。(2013-1-8  08:26)

· 默然   关于对“精”“气”“神”的理解,借用几句修练气功的话: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神足不思眠。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练虚合道。2013-1-8  08:19

      中医修正  回复 默然:丹经确实如此记载,惭愧没达到那境界。(2013-1-8  08:34)

· 神農氏   综合经文及临证思之,经文中风疟的机要在:太阴被邪气冲破热则恶风发热,太阴秋收失权人体精气缺乏则生寒,如此又间或交见,犹如疟状,而被后人指认为疟疾。先生以为当否?2013-1-8  10:11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伤寒论》是对本经文的最佳注解。(2013-1-8  20:54)

· 土知冷暖   
此篇经文于四时之内置一长夏 即是于四象之内置一阳明
若说四象是天之性 则阳明是天赋于地之性 厥阴是天赋于人之性 而“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 故三性备之于人 四象为天 阳明为地中天 厥阴为人中天 三天实一天降本流末 即人不仅有人性 还有人性 还有天性 人性中有天性、地性 地性中有天性 实即一性而已矣 于人而言 三才鼎立 性出于天 其贯于人也 或直贯于人 或先贯于地再贯于人

· 此篇经文于四时之内置一长夏 即是于四象之内置一阳明
若说四象是天之性 则阳明是天赋于地之性 厥阴是天赋于人之性 而“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 故三性备之于人 四象为天 阳明为地中天 厥阴为人中天 三天实一天降本流末 即人不仅有人性 还有人性 还有天性 人性中有天性、地性 地性中有天性 实即一性而已矣 于人而言 三才鼎立 性出于天 其贯于人也 或直贯于人 或先贯于地再贯于人2013-1-8  12:05

      中医修正  回复 土知冷暖:分析与归纳一样的重要。理解事物,应该是先分析,然后归纳。(2013-1-9  11:48)

· 太极导引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
气内固,邪不外侵,故春不温病。夏不浮长,则暑气
伏藏,至秋成风疟。阴阳开阖,生长收藏,此乃平人之
脉法也。夫血脉生于阴精。此论经脉之道平人之眿法。?2013-1-8  21:34

      中医修正  回复 太极导引:四时藏象的病理引申。(2013-1-9  12:24)

· 流云似水82  是这句为真言吗:“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为后续六节藏象做铺垫?2013-1-8  22:43

      中医修正  回复 流云似水82:这篇还是四时藏象的展开。四象的产生是阴阳的再分,而缘于阴阳二字论事物过分简单。(2013-1-9  12:37)

· 无为   《金匮》和《史记》中记载五音说法是不同的,《史记》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
林钟为徵,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意指阳气运行到了尽头。
……2013-1-10  18:39

      中医修正  回复 无为:音律,敝人只有粗略知识。宫音在喉最长,羽音在唇最短,《史记》可能另有所指。(2013-1-13  10:56)

· 流云似水82  2013年、2014年都是在2月4日,2013蛇年无立春,不宜结婚生子?怎有如此一说。。。2013-1-10  21:56

      中医修正  回复 流云似水82:您就这么信了?2013蛇年无立春,所以生子官至联合国秘书长。(2013-1-13  10:47)

· 海啸后的希望  先生好,我以为本篇内容看似普通,实则是对导致人体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结构的严谨的、完全的分类,并将其一一组合对应,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2013-1-11  00:28

      中医修正  回复 海啸后的希望:四时藏象在这里达到了新的高度,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虽然六节藏象后来居上,却始终无法代替四时藏象。(2013-1-13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