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遂结舌喑
往死里补!
补法,在中医口服方剂中是最讨人喜欢的。虽然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传统八法中只是恭陪末位,却是历代中医人最喜欢使用的。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历史早有评论,但今天的中医师、病人、亚健康人和普通人却依然乐此不疲,乃至于为之疯狂。 敝人虽然不是药商,相信今天中药补品消费量占据整体中药的一半以上(如果估计错误,恭请批评)。
补法大观:中医八法,补法规模最大,这是真学失传后1800年无数中医人的杰作!补气有,人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黄精 灵芝 山药 白术 饴糖 大枣 炙甘草;补血有,阿胶 龙眼 何首乌 桑葚 熟地 当归 鸡血藤;滋阴有,燕窝 鳖甲 龟板 元参 麦冬 百合 沙参 明党参 玉竹 石斛 天门冬 生地黄 女贞子 旱莲草;壮阳有,鹿茸 冬虫夏草 菟丝子 沙苑子 海狗肾 紫河车 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蛤蚧 九香虫 胡桃肉 肉苁蓉 锁阳 韭菜子 紫石英 钟乳石等等。不但气血阴阳都要补,还有养心补肺健脾益肾补肝诸多讲究,更有以脏补脏的特色。或许可以说,国人知补举世无双!不过,国人的体魄真的就比外夷强壮?
时代补法:腰子可以补肾,猪肚健胃,肺病吃猪肺,敝人懂事之初就听说了。今天中医补法依然如此执着地继承着,并跟随国人财富的大跃进而更上一层楼,“更高效”补品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阿胶、燕窝等已经被普遍使用。那么,腰子补肾、猪肚健胃、鹿茸壮阳是在骗人吗?敝人没这么说。适当的修治,或许可以收到相当的效果,但短期的效果是否可以长期积累并递增?恭请读者冷静地思考。
外来之物!上述众多补品真的可以构筑成人体内的精华宫殿吗?对此,汉魏伯阳曾经有过精辟的评论:植禾当以谷,覆鸡用其卵。……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杂性不同类,安肯同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敝人相信魏先生是超一流的养生家,其教诲是最有道理的,不过口服养生在其著作中只占九牛一毛。翻开中医本草,对名贵中药品超现实的描述普遍存在,有的在痴人说梦,有的简直就是骗人。事实上,任何名贵中药品都不可能给病人、亚健康人或普通人带来真正的健康和强壮,否则富贵之人都百岁不死了。
补为何来?中医有句十分出名的经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或许正是这句话,要对中医人的滥补负主要责任。这句被普遍误解为补足正气就可以避免疾病的名言,不见于《素问》第一卷,若严格地以《素问》第一卷的正统思想来推敲这句话,却可能引出差别颇大的理解:还记得《素问》第一卷说苍天之气要处于清净光明的状态,才是虽有贼邪弗能害也的前提?可有说过正气要强壮起来才不会病?单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本身看,说的可是正气要存内而不是强壮。如果身体不是处于相当虚弱的状态,请问补为何来?临症所见,体弱的带病延年不少,强壮的卒病而去也不少。扶正以却邪的观念,即使有用,毕竟不是中医学之高妙医理。
如何而补?身体不需补而补,或补法不当,都可能造成健康伤害。就算要补,总不能花钱买些贵重中药品咽下就大吉大利了吧?阳气转弱需补的,吃些人参鹿茸就行了?问问富贵人进补的经验教训吧!今人夏日滋阴冬日壮阳,好像在遵行《素问》的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嘿嘿,参茸壮肾阳,好像没错。不过冬三月此为闭藏,养生要求使志若伏若匿。若不能遂冬肾闭藏之本性,不但壮阳药违反了勿扰乎阳,一般的补肾药都可能扰乱肾脏作为封藏之本的天职。补肾以求强壮乃至性福?找死!补气壮阳,若不事先了解阳气的产生和运为,就可能与《素问》第一卷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宗旨背道而驰了。补,究竟是壮阳滋阴力度的权衡,还是顺遂春夏之升浮、秋冬之沉降?以及在四时升降浮沉基础上理顺五脏六腑之天性?
口外补法:靠摄入物质进补,是对中医补法的片面理解,并恶性发展到今天被商人利用的低俗状况。口服药物,本来就不是中医治病的唯一途径,针灸、按摩、古书记载的导引吐纳……,中医治法多着。滋补强壮依赖吃进“好料”,至少说是狭隘的中医补益观。针刺就有补法,中医人哪个没听说过?修正今天十分慎重地告诉这里的看官:按摩和导引吐纳的补法,就远比口服补品效果好。丹家有言,但有一口气在,皆可还丹,靠的可不是口服金丹而延命复壮。哎,扯远了,先谈谈至今仍普遍使用的针刺补法吧:
《灵枢》第一篇就记载着追而济之恶得无实……徐而疾则实……按而引针是谓内温……外门已闭中气乃实,经典以降,众多的针刺补泻方法记载于所有的针灸著作。 对此,或许有人迷惑了:针刺,靠什么物质或能量补充人体内某些匮乏呢?该不会是还没有看过的小说里的“百锻千年精金神针”吧?实际上,还是这篇《九针十二原》的一句话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顺逆自然造化之本性,这才是补泻的精髓所在,而不是给人体追加哪些物质或能量。
五行藏象占据中医正统千年,传统医理认识有致命的缺陷,仅仅补泻二字就乱成一团麻。 理解六节藏象,顺应造化,才能做到不误补益疾。《内经素问》第一卷就明确写下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升降浮沉之自然本性,才是运用补法的最高准则。 眼下补体俗见,除了浪费久病体弱者的金钱,更让中医医理继续沉沦,诸位看官三思。滥用补品,是中医人去医存药的无知体现。去医存药,不应该只是穷途末路的中医人向“研究中医”者发出的愤怒呐喊,更应该是触及灵魂的自我批判——这正是我们1800年沉沦之路!修正村野一叟,寄望真学者辨明是非,出慧入德,向伪中医说不!
· 南山度 先生所言极是,若补药能长寿,皇帝为何夭折的多。
古圣把商人地位排在士农工商最后一位,那是为社会潜藏贪婪的恶习,给人间清静。今天商人主宰,损不足补有余,逆天道而行,全民皆补、大补特补,补发正好顺应世间贪婪之气。2013-5-9 21:08
修正3 回复 南山度:皇帝金钱再多,也买不到“崔公入药镜”中的至宝——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同志,别小看了商人,还记得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都得尊他为“亚父”的商人?(2013-5-10 10:44)
· 桂亮针灸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是补法的最高准则,针下气和藏象功能恢复各司其职也是针灸补泻的真谛。2013-5-9 21:46
修正3 回复 桂亮针灸:能自然无为,超脱矣。世人或疑金丹入口,无为者直不知何物可补。(2013-5-10 10:51)
· 默然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易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大道自然,自然者,时之序,时者春生升(肝),夏浮散(心),秋敛降(肺),冬闭藏(肾),养生用药要符合自然之规律。2013-5-9 22:09
修正3 回复 默然:知时节,明苍天之气,入道矣,何惑世俗之补?(2013-5-10 10:55)
· 终极之钥 今人夏日滋阴冬日壮阳,好像在遵行《素问》的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嘿嘿,参茸壮肾阳,好像没错。不过冬三月此为闭藏,养生要求使志若伏若匿。若不能遂冬肾闭藏之本性,不但壮阳药违反了勿扰乎阳,一般的补肾药都可能扰乱肾脏作为封藏之本的天职。补肾以求强壮乃至性福?找死!补气壮阳,若不事先了解阳气的产生和运为,就可能与《素问》第一卷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宗旨背道而驰了。补,究竟是壮阳滋阴力度的权衡,还是顺遂春夏之升浮、秋冬之沉降?以及在四时升降浮沉基础上理顺五脏六腑之天性?
++++++++++++++++++++++++++++++++++++
以前把“收”与“藏”搞混,今观先生言,如梦方醒,“藏”,不扰也,放好别动呀!2013-5-10 12:37
修正3 回复 终极之钥:“勿扰乎阳”,经典记载清清楚楚。可今人认为不用可惜,过期作废,不用到废,决不害怕。(2013-5-10 14:26)
· 开心就好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请问先生怎样养?2013-5-10 12:48
修正3 回复 开心就好:若没有特殊的禁忌,春夏遂其升浮,秋冬勿逆收藏。(2013-5-10 14:28)
· 拜师达道 问安先生!目前国内各大电视及其他媒体对中医养生的发烧追捧导向世人象蝗虫一样扑向中药,甚堪忧啊。2013-5-10 19:45
修正3 回复 拜师达道:同志好。
当媒体非专业地吹捧时,中医人笑吟吟地听着;当商贩口生莲花、唾沫四溅时,中医人结舌不语;当民众花冤枉钱而心生愤怒时,中医学就推托不了咒骂与鄙视了。江湖二字因何加身?中医界最好先好好反省。(2013-5-11 12:02)
· 南山度 拜师达道2013-05-10 19:45:41问安先生!目前国内各大电视及其他媒体对中医养生的发烧追捧导向世人象蝗虫一样扑向中药,甚堪忧啊。 博主回复:2013-05-11 12:02:24
同志好。
当媒体非专业地吹捧时,中医人笑吟吟地听着;当商贩口生莲花、唾沫四溅时,中医人结舌不语;当民众花冤枉钱而心生愤怒时,中医学就推托不了咒骂与鄙视了。江湖二字因何加身?中医界最好先好好反省。
---------------------------------------------
谢谢先生提醒,我辈不该明哲保身,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医道沦落、妖言流行,我辈又如何能脱干系?
想起《三国演义》电视剧《卧龙吟》歌词:
天道常变异,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终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来兮我宿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2013-5-11 19:26
明白,藏器于身,待时而动。2013-5-12 19:06
修正3 回复 南山度:众生同业,奈何?不可为而为之?卫道太难了。眼下不可强为,独善其身,留些种子,以待天时。(2013-5-12 15:28)
年月日时空有据,卦爻斤两亦支离,若曾会得绵绵意,正是勿助勿忘时。(2013-5-13 21:48)
· 大象 以前也老觉得越补越好,然后可以更不知节制的消耗自己身体。最近明白,弱弱的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好状态,弱,就更懂得节制,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强之不易。真正的补是坚持修炼,节制,清净,清淡------感恩先生。2013-5-12 19:34
修正3 回复 大象:这里更有一个禀赋的问题:任何希望“更强壮”或“再强壮”一些的意愿,都是不可宽恕的错误。什么叫“本性”?天命之谓性!欲与天公试比高?巧夺造化?(2013-5-13 21:54)
· tonny 天灵地宝都有禀赋,人也一样,补也要人的身体需要并且装得下2013-5-20 23:28
修正3 回复 tonny:在医学的前提下,禀赋是不可违抗的。再高一层看,也不可抗争,努力合于道而已。(2013-5-21 20:52)
· 吴艺菲
我摘录一段赵先生关于中西医理论来源的看法:中西医的基础理论界限是非常清楚的。一个是产生于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论哲学思想,一个是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貌,属性,数字一体化的三焦论。更确切的说,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产生了西医。中国远古钟鼎文化体系造就了中医。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周出现了一个先天文化与后天文化之间的一个巨大的断档带。中国传统文化由自然科学为主体变迁为天子神权天授的封建社会结构科学为主体的易经文化时代。显而易见,易经为源头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现代科学并不是一个知识体系上的文化体系。而先天钟鼎文化,同样也与易经后封建神权文化也不是一个体系。也可以说,中医文化即不属于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也同样不属于易经后封建文化体系。它的根在中国远古时代的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所造就的: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形貌连续认识体系,认识方法的连续运动抑扬变化,连贯更相动薄交织。2013-5-21 23:19
修正3 回复 吴艺菲:中医理论普遍被认为太抽象,不应该更抽象地研究进去。四大经典应该被实实在在地注解,紧紧扣住人体地注解。(2013-5-22 15:27)
· 默然 生气外浮于外则内虚,此内可否理解为肝肾,依据为难经十二难。以外为阳,内为阴而论,此内应为太阴,少阴,厥阴。难经所论内肝肾,后学以为用厥阴,少阴表达较妥。用肝表达,因肝也为少阳。2013-5-25 11:42
修正3 回复 默然:理解为肝肾,可以,但不应该局限于此.
肝肾是肝肾, 少阴是少阴, 厥阴是厥阴. 五脏六腑虽然跟三阴三阳有大面积重叠,两者概念必须清清楚楚.(2013-5-25 18:53)
· 默然 生气外浮于外则内虚,为人体与自然相应之生理。然则于人真的内虚,是否可以进行内补?还是顺应自然,虚则虚之,勿药而顺之?2013-5-25 11:49
修正3 回复 默然:聚毒药以供医事, 所以应急也。
虚虚实实, 下工坏事。
"逆从阴阳, 分别四时", 圣人修身, 明载于《素问》第一篇。(2013-5-25 19:00)
· 笃行 人体是个整体,若不明天时,生理,盲目进补,改不的地方补不到,不该补的地方蹭蹭长,倒有个“傻法子”:就是心存善念,身体端正,多做好事,先生以为如何?2013-5-25 19:14
修正3 回复 笃行:是的,天时、生理的理解决定了补泻的正确与否。
“傻法子”,无比正确,不过毕竟离医事远了些。(2013-5-25 19:32)
· 默然 春夏生气外浮则内虚,弱人体真内虚,按上古天真论之贤人段逆从阴阳论则补阴,此谓冬不藏精,权宜春夏补阴,最佳的时间当秋冬进补为妙!后学理解当否2013-5-25 20:10
修正3 回复 默然:经言“秋冬养阴”,未言春夏养阴与否,学者思之。(2013-5-26 17:51) 素问说秋冬养阴,没说春夏不能养阴。(2013-6-4 17:22)
· 默然 三阴三阳为天,五藏六腑为地,天本为一气,天气行于地(五藏六腑)而表现为三阴三阳之功,用药是助地之天气,而使天气之阴阳动动而积传为一周。2013-5-25 21:08
修正3 回复 默然:附地则经纬度正。(2013-5-26 17:53)
· 默然 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根;贤人,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后学思之此逆是否为异用也?不过还是难以明白真正的含义。2013-5-27 06:59
近读悟真篇想到先生论其生五,悟真有“戊己自居生数五”之论。2013-5-27 11:33
修正3 回复 默然:敝人不认为这是“异用”(2013-6-4 16:59) 您也读悟真篇?很好。(2013-6-4 17:01)
· 默然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阳为外,为体表,发热为表热,表热为卫气外浮而逼寒气排出的反应。恶寒,为骨髓寒。人为恒温动物,发热之恶寒为阳浮而阴弱(阴为内)之恶寒也。2013-5-27 12:02
修正3 回复 默然:近来“排寒”一词常见,敝人不反对,也不附和,因为这概念毕竟有问题。(2013-6-4 17:03)
· 默然 其生五:丹家为戊己,即丹田,医家为肾间动气,元气,即动即少阳之气。2013-5-28 22:31
修正3 回复 默然:戊己之见也,如鹰捕兔。两端呼应,正如无弦琴。正一阳初动之前,水源出生极清处,常被人忘记。(2013-6-4 17:14)
· 默然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明师指引难矣!天气,清静光明者也。明师,光明者也。2013-5-29 22:50
修正3 回复 默然:是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人为什么说要十阅春秋?能够四阅、五阅,就一定有不同以前的心得。没有新的收获,哪来后面六阅、七阅的动力?今天,只有偏执的书呆子才能做得到,名师为盛名所累,肯定做不到了。(2013-6-4 17:30)
· 默然 上古天真论:上古真人,把握阴阳;中古至人,和于阴阳;圣人,从八风之理(顺从阴阳,个人注);贤人,逆从阴阳。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医道,探讨的是顺从阴阳,即时之序?2013-5-31 20:46
修正3 回复 默然:您理解得相当好。 顺从阴阳,时序是重要内容,当然不止时序。(2013-6-4 17:38)
· 默然 请教先生,四气调神大论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先生所论四气调神大论为六节之提纲,四气之序为阴阳太少。此处之阴为何?2013-6-1 21:08
修正3 回复 默然:严格地讲,这里的阴仍是广义上的阳。(2013-6-4 17:40)
· 默然 百脉朝肺与西医之论心之静脉血回流心脏感觉一致。2013-6-1 22:55
修正3 回复 默然:同样的人体,真理岂容二致?有时他们错了,有时我们错了,但我们错得多,不容不承认。(2013-6-4 17:42)
· 默然 现代论之颈椎病与腰椎病与太阳有关,依据为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2013-6-2 21:32
修正3 回复 默然:您理解的相当好。(2013-6-4 17:42)
· 春秋擂
· 关于阴阳少太简致默然:
先天八卦背景(时序)阳升阴降由少而太;后天八卦背景(更用之运气)阴升阳降在先天的命令及作用下也是由少而太,故《金匮真言》“应四时,各有收受”者:“六-八,七-九”是也。来知德那反“由太而少”的“一觉醒来梦中所得”的太极图是不符合《金匮真言》的,更是不符合那后天背景的客观之理的,也是不符合人体六经排布规律的,也是与那阴阳无序龙虎不通不能至理循环的原后天八卦不相匹配的。对此春秋擂早已批判过。
至于经典上的说法多有表述上的混淆,此文字传承难免之弊,岂可脱离那实相而固执于那经典上的混淆不通之言,中医界的疑虑及纠缠不清及扭曲的解释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六节脏象》中也有这混淆抵牾与《金匮真言》相悖逆也与自身相抵牾的反“由太而少”的说法,可在本人早买的《黄帝内经》(署名正坤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第一版)的译本中却是这样来翻译的:“心……阳中之太阳;肺……阳中之少阴;肾……阴中之太阴;肝……阴中之少阳。”这就和一些固执于文字的强行的曲解不一样。而春秋擂曾经的解释是:“肾肝在下为阴,心肺在上为阳,然:肾为阴中之降,故为太阴;肝为阴中之升,故别为少阳;心为阳中之升,故为太阳;肺为阳中之降,故别为少阴。形意拳等的《九要论》亦有明旨。”
至于肺为何又为太阴及其应该应合的方位,待有机会再表……。
当今社会那该账的不着急,那要账的反要着急,就如那义人所以为的,那没理的不着急,那为真理而来者反要着急。一些人明明不敢面对那忠实统一的质证,动不动就删评或加密,肆无忌惮,这种吃了不净食的人也能反劝那欲喊醒他们的人平和吗?文痞表演而已!(他以为他的这种故作姿态的表演能糊弄所有的人,包括他的追随者及其周围的人。可在那“天国”里却遮不住他的内心的丑陋。)2013-6-6 11:59
修正3 回复 春秋擂:你对象数的理解相当肤浅,建议看100遍《汉书》对象数的论述,10年之后再回博。千万不敢非议文王的后天八卦,会让人笑掉牙齿的。(2013-6-6 22:50)
· 默然 请教先生,《金匦》描述的小建中汤之手足烦热,手足可以理解为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吗?手足烦热是少阳不升,咽干口燥是太阴不降吧?然手足烦热是太阴不降造成少阳之升受阻,还是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之论。2013-6-6 16:31
修正3 回复 默然:您把我问住了,实在无法回答,惭愧。《伤寒》《金匮》描述的症状,不是今天习以为常的脏腑八纲理论所能理解的。(2013-6-6 22:53)
· 太极导引 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
诛罚无过,命日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
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真气,以从为逆,营卫散乱,
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天殃,
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
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2013-6-7 11:57
修正3 回复 太极导引:用药,从来就该跟着生理病理走,岂容独立而偏好?(2013-6-7 15:50)
· 對飲 春秋擂先生“审判”两个字太吓人了。自认为手握真理的人如果都可以去“审判”别人,这世上别想安宁了。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就含着这层道理。2013-6-7 15:18
修正3 回复 對飲:老师您跟他谈论得太深了。(2013-6-7 15:55)
· 太阳丙火 先生好,小可斗胆向先生请教了。
我十多年前因脏腑虚寒而腰腿疼痛、下肢胀痛,背部胸椎以下铁板一块无法弯腰,最严重时脖子都勾不下,当时请假一个多月卧病在床且下肢胀甚难受而翻身不断,病情即便如此在病假结束后也得上班赚钱生活,只因家庭经济境况不佳。每天强忍疼痛胀痛难受也得表面显示无事,如此情景现在想来也是百感交集。后来被医院专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CT、核磁不断,牵引、按摩三年多也不见好转。09年接触扶阳理论,认为本人所病不是椎间盘症,而是脾肾阳虚,水液滞留导致,遂以大剂桂附姜回阳去湿驱寒,刚开始几天服药后初始感觉身轻有力,但每到下午5点前后必拉稀5次左右,大便全是水样,应该就是所谓下利清谷吧。此种服阳药拉稀的情况在扶阳理论中有过讲述,说是阳气去除湿邪所致,不必担心,贵在坚持服药,必有效果。所以本人不管如何,坚持大剂桂附姜茯苓白术等,补肾温中祛湿,天天煎药,至今已三年多了,所煎中药粗算一下单制附片就用了50余斤,全部中药将近400斤。三年前本人体重116斤,现在只有96斤,且经常头晕全身无力,阴虚之症已现。病情不见好转,对姜桂附后来也有过动摇,但还是没有间断服用。直到十天前因缘之故接触到先生的博客,才发现简单机械的已阳去阴、扶阳抑阴理论只是所谓的五行生克的伪中医理论,六节藏象才是正统中医之道。现在我认为本人已现阴阳两虚之症,主要是前期过量服用阳药伤阴导致少阴亏虚而收藏不力,又造成少阳生发衰弱,无力推动脾胃大肠消化吸收致阳明虚弱,故太阳不振全身无力,脏腑气化不利;又阴虚导致肺清肃功能下降,脏腑运化失常终于体现了中焦虚寒,肾阴阳亏虚的种种后果。这是本人学习先生六节止血的点滴体会,我会对前期的纯阳药处方加以调整,如适当添加芍药增强肺的敛降之功,减少附片及茯苓的用量等。2013-6-8 10:55
现今中医伪学居上,正统伤寒中医刚在先生之手萌芽之中,先生杂事既多且又被打压,本不敢轻易就此请教先生,可是思量再三,还是诚惶诚恐不愿错过请教先生的机会,主要是本人小孩的身体之故,为了小孩的身体,本人斗胆向先生请教了,再次先谢过。
现今小孩(女)5岁,可能遗传原因吧,天生身体偏寒,因为过年误食寒凉,又加感冒,到现在四个多月来一直大便稀薄粘腻,舌苔白膩,喉部有痰样但不咳,只是平时经常清嗓子,而且晚上睡觉虚汗不断(汗液清亮不粘),又容易感冒,一凉就哑嗓子。到医院看病前后共花了一千多元,病情不见好转。后来我主要是用桂枝、炙甘草、茯苓、炒薏米、白术、陈皮、半夏和厚补,煎药服用,一个多月来无半点效果。昨日只好带到旁边社区诊所,开了三剂药,晚上服药后今天早上就拉肚子,我只好给他停药了。分析得病原因是饮食寒凉,导致胃寒(以前就发现小孩口水过多,说话时津液满口),而亏损少阳,使脾胃运化失常,阳气不振,影响肺太阴的清肃,而肾收藏减弱,循环不断。故易感冒,出虚汗,大便偏稀等等。所有症状跟我当年如出一辙,真的是遗传吗?是命吗?我糊涂了!所以我现在无法可依,左右为难。六节真学一定可以治好我们父女之病,本人天天都在思考,也准备给小孩适当加入芍药来加强太阴收敛之功。以身试药,我所愿也,我三年多来所服中药全部是本人自己所开,周边之人视我为怪人,我不理之。但现在事关小孩之身,病情事大,我既不想带他到医院被俗医诊治,也不想像我一样久拖不解。所以小人恳请先生慈悲大德,指点一二,给我光明,阿弥陀佛。2013-6-8 10:55
修正3 回复 太阳丙火:这里是纸上谈医,一直在回避一症一方,希望今天例外的回复不会有人跟随:如果您认为是湿邪为患,化湿、渗湿、运湿、燥湿……就继续试用;如果您认为是三阳升发出现了问题,茯苓、半夏、厚朴所为何来?仲景无汗不用桂枝的告诫,为何就不能为杂病提供方向? 谨此回复,下不为例。(2013-6-8 15:49)
· 默然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为河图之天数,南二为河图之地数,东之天气与南之地气相交为生数五之意。同理北之天气与西之地气相交为生数五。东南相交为气,西北为液。河图描述的是天和地之象数。天为四象,但河图确有中之天五,困惑!2013-6-8 22:27
修正3 回复 默然:您思考甚深。在这交叉路口,敝人现在不愿回复。(2013-6-9 13:16)
· 春秋擂 春秋擂审判一些人的文痞白赖行径是站出来审判的,而那帮痞小人却是躲在阴暗角落笑话人的,而且乘虚而入。这种小人也懂圣人的心地吗?
今天先问一下對饮(及默然、太极导引、南山度、终极之钥、上下卡死):
太极拳是岐黄的外戚吗??2013-6-9 11:38
修正3 回复 春秋擂:本博主先回答了: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中医是医术。不知道太极拳认不认中医这门亲戚,本博主承认太极拳是亲戚。(2013-6-9 13:24)
· 對飲 回春秋擂陈先生:
据《黄帝内经》讲,治病手段首选导引布气,末位之法才是药饵。太极拳者,其基础或精髓应该离不开炼内丹,故此我以为,从源头来看,二者可能是同宗内亲,外戚倒说得远了。中医和太极拳我都是门外人,本不敢张口妄评,陈先生既这样问起,不回答也不恭。见笑了。2013-6-9 14:50
修正3 回复 對飲:今天还有人懂得“导引布气“?相信国内武术界没有一人。”少林第一武僧“在美国被业余拳手秒杀,说明我们的江湖习气依然十分浓重。(2013-6-11 07:37)
· 對飲 哦,是王先生,可能是想着太极拳,手里就打字打成陈先生了,无心之错,实在抱歉。2013-6-9 15:20
修正3 回复 對飲:哈哈!以老师写文章的手去打太极拳,自然不那么顺心了。敝人可从来不敢把武林小说上得到的灵感搬到”中医修正“上来,所谓隔行如隔山。(2013-6-11 07:42)
· 默然 心为太阳,主血脉,凡血液到达的地方,都为太阳之范畴。2013-6-10 05:53
修正3 回复 默然:没错。或许还不够。(2013-6-11 07:45)
· 默然 三生万物,三为阴阳和合之气,人为三所生,生者为新,为地天泰(阴阳和,天地交),为春夏,陈者旧也藏也为天地否,为秋冬,万物不生。生生不息,推陈出新。戊己之五,也为天地之交(老鹰为天兔为地,老鹰与兔混斗于地)2013-6-10 06:11
万物附阴(天气行于地,乾之大明终始)抱阳(阴承载阳,坤之厚德载物)冲气以为和(三之和生万物)。阴阳之离死,为陈。阴阳之合生,为新。新陈代谢,新陈代谢,阴阳离合,阴阳离合。2013-6-10 06:23
修正3 回复 默然:真理,有祂的使用范围(2013-6-11 07:47) 思维不能被禁锢,医学必须回到人体。(2013-6-11 07:48)
· 默然 心主血脉,血液在人体循环(经动静脉),感觉圆道之天在人体为心,当否?2013-6-12 08:48
修正3 回复 默然:六节,谈的便是天,是人体脏之上的灵魂设置。(2013-6-13 13:52)
· 默然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心君主之官,一统天下,太阳一统六节?2013-6-12 09:46
修正3 回复 默然:太阳之气,充斥于六节产生及营运的任何部位。(2013-6-13 13:54)
· 默然 先生曾论河图只有一个天,后学以为是圆道之天,抬头望天,河图之中五更象覆盖之天。河图是立体图也。2013-6-13 20:29
修正3 回复 默然:朋友思考甚深,请原谅我不回答,守住中医二字,免招闲人闲话。(2013-6-14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