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也谈阴阳学说下的人体潜力
归正按:
本期文章由《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展开,讨论古人对阴阳的认知,并分析不同的阴阳运用对人体的深远影响,有一些文字描述可能超出现代科学的理解范畴,但就如归正在开立此公众号之初所说的,归正所写,皆是实在学问、良心文章。
此外,本期文章还对《黄帝内经》中无处不在的阴阳略作梳理,归正认为若不将遍布全书的“阴阳”进行分层分次,读者只会迷失,难有“原来如此”的领悟。
---Master S《St.Mary Magdalene and St.John the Evangelist》
阴阳,从来不是容易理解和运用的概念。
归正认为,谈阴阳,先要回归概念的本源:一动一静、一升一降、一寒一热、一明一暗,皆是阴阳。但是,要进一步认识阴阳,那就不容易了,因为存在着阴阳叠加和拆离的问题,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阴阳的概念,要么一言即中,要么流散无穷
---HONORÉ DAUMIER《Comment on devient un grand mathématicien》
然,其要一也:若以天地为炉,人与万物置身其间,则阴阳如炭。养生治病,就如调理炭火,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参同造化之工矣!
要说古人对人体的理解,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黄帝内经》。这书虽以阴阳为核心,但很多表述现代人已经看不懂了,这可能是由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核心理论已经失传。归正在这里不敢铺得太开,今天主谈《内经》开篇的《上古天真论》,这篇结合医与道的神作,视野已然超越了狭义医学的范畴,其中记载了理解和运用人体阴阳的四层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小朋友们,你们对神作的认知还太浅薄了...
---Mather Brown《Bible Lesson》
一、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何把握阴阳?或许古人认定后世读者鲜有善根厚德,说透了也无福消受,因此,就数句带过,用意很明显——你们知道有这回事就可以了。至于“把握阴阳”后所能达到的“肌肉若一”,又怎么理解?
要说真人,那死而复生的耶稣基督当仁不让
---Master of the Boccaccio《The Resurrection》
我们现代人,早已习惯了以实验结果为导向、可重复的科学思维,在这“肌肉若一”面前,就如同冲撞到了科学无法穿越的天花板。这是人体境界的最上层,也是诸多宗教修炼的最终目标。熟悉基督教《圣经》的朋友们可以翻开新约看看,保罗书信里面有着大量关于“Transformation”的记载,也属这个范畴。
二、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亦归于真人”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古人在“和于阴阳”之后加了句“调于四时”。四时,即春夏秋冬,是阴阳理论的衍生概念。
顺应于四季之生长,是凡人超越肉体束缚的唯一途径
---Stefano Della Bella《Heads of the Four Seasons》
古人将四时与阴阳并提,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提示:如果未曾十世行善,福慧欠缺,那就从相对实在且容易的四时变迁着手,修好四时,以便和于阴阳。
当然,至人养生“亦归于真人”,说白了,还是停留在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层面上。....
三、圣人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
圣人的境界,原文中没有提到“阴阳”二字,但留下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的描述。所谓“适嗜欲”,即适当遵从肉身的需求,但也须“无恚瞋之心”,即对欲望的追求不可太过。圣人常无心,具备无缺的智慧,对世间万物是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春夏,则顺逐阳气之生升,秋冬,则顺应阴气之收藏,归正将这种状态归纳为顺从阴阳。
在归正看来圣安东尼在西方名气虽大,但终究不过圣人
---Albercht Durer《Saint Anthony》
圣人虽然具备了“心无所执”,但终究未摆脱凡体的累赘。要达到教化世俗的使命,圣人行不欲离于世,只能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而顺从阴阳。
四、贤人
真人至人,彻底超出了医书的范围,故《黄帝内经》述而不论。圣人的境界,也非医书所论的重点,因此,基本也只出现在《黄帝内经》的头四篇。而贤人,则是世俗与医术的共同起点在此开始:
“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
写了《忏悔录》的圣奥古斯丁,在归正看来,至多是贤人罢了
---Jacques Callot《Conversion of St.Augustine》
贤人的境界,则是“逆从阴阳”,归正的理解是:作为人体四层境界的末流,这类人不得以将养生与治病糅合为一体,不得不逆从阴阳了。审疾问病,有病就医自这类人开始。
五、展开
“逆从阴阳”,虽是人体境界的最末流,但《黄帝内经》对此的经文数不胜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书本身就是一本给凡人看病的书啊。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是《黄帝内经》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的开篇经文。初看篇名,似乎是整书最主要的阴阳论篇。尽管开篇就是统论春秋的语气,并高度概括地谈了天地阴阳静躁生杀形气寒热清浊,但这篇经文所谈的,既不是“把握”、也不及“和于”、甚至“顺从”都及不上,只是对贤人逆从阴阳的展开。
归正劝各位读书人,莫执迷于眼前幻境,要有跨过山丘觅风景的勇气和信念
---Ralph Albert Blakelock《Transcendental Landscape》
类似的理论,诸如“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些被认为具备高度概括的阴阳论,也无法纳入阴阳运用的高层境界。就算《移精变气论》这样似乎有高级养生意义的篇名,其中“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的养生方式,好像连动物都懂得这些常识,当然也应该被归入阴阳养生治病的末流。
那么,比“逆从阴阳”高一档的“顺从阴阳”又该如何做到呢?圣人的教训就在那里——《四气调神大论》,收起人心,让人体与四时同步,概括起来仅此而已。凡人只要能够坚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效果,当要说是否能够入真入至,决定于个人的夙业,没人可以帮助。
按我们今天的知识结构,去理解“逆从阴阳”尚有难度,但这境界在古人看来已是最低一等了。那么,说到这里,归正不禁要问:今天开口闭口不离吃什么最养生的国医大师们,又还处在哪层境界呢?
钰仪2017-11-18 19:12:35
人体四层境界:真人把握阴阳(太极),至人和于阴阳(两仪),圣人顺从阴阳(四象。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贤人逆从阴阳(六节。君子以惩忿窒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赞 9
生发之力2017-11-18 17:47:47
wjc@nrc 不同层次的阴阳含义,不知有几人能耐心读完。调理炭火喻阴阳之要太妙了,在生发与收敛之间把握火候。顺从阴阳,调于四时的层次已经很高。今天的人们还在吃喝补的概念中浑浑噩噩,重实体,轻虚灵,过于执着吃喝的幻境,眼耳鼻舌身的迷惑,何人趋向阴阳四时这真理的化身,真理面前麻木而却步,令人痛惜。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雅容不了俗。点滴星火,正或明或暗的闪烁,指引向往真理、有志传播真理的人前去。客观冷静但又充满激情。赞 7
钰仪2017-11-18 18:50:10
圣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 山下有泽,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君子以惩忿窒欲。(地〈下〉不满东南,其精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七损也。人神好清而心之七情扰之,人心好静而食色之欲牵之,情动于心而欲动于身。) 风雷,益。损上益下,其道大光。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天〈上〉不足西北,其精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八益也。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情而神自清。) 损益,盛衰之始也。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赞 5
三一医馆132955878932017-11-18 14:29:39
先生,N维的世界里是啥风景[微笑]赞 3
万里江山如画2017-11-18 13:51:06
医者逆从阴阳以治病,是为贤人。而病人生病是否也归因于逆从阴阳?此外道家也有顺则凡逆则仙的说法。。。看来这逆从阴阳要展开了说恐怕难有尽头。。。。。。期待修正老师的后作赞 3
青青子衿长青2017-11-19 13:01:14
老师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赞 2
钰仪2017-11-19 08:28:25
顺从阴阳,借用自然之力道而清静无为。 逆从阴阳,發挥人事之主观能动而有为。赞 2
自强不息2017-11-18 16:52:37
读了先生关于“损谷则愈”等很多文章,慢慢地落实在生活上(很惭愧,很多事情还是没做好),获得了很大益处。由衷地感谢先生![笑脸]赞 2
自强不息2017-11-18 16:44:02
能够经常来先生这里学习真是幸运啊!赞 2
影.2017-11-18 14:04:50
[合十][合十][合十]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赞 2
清风徐来2017-12-02 13:14:28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践行中...赞 1
見賢思齊2017-11-20 09:33:37
每次的文章先收藏,慢慢学习。赞 1
钟俊中西医结合诊所2017-11-19 19:38:46
阴阳:动静升降,寒热明暗。作为医者(中医),我们还是在人体的一气周流中去动态的把握阴阳的变化,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吧!赞 1
太极使者2017-11-18 18:12:25
谢谢先生,先生辛苦了![抱拳]赞 1
云水禅心2017-11-18 17:45:48
外圆内方,体动心静,谢谢先生!赞 1
梅医生2017-11-18 17:44:07
先睹为快,再慢慢思想。赞 1
柏林2019-03-24 09:05:15
顺应于四季之生长,是凡人超越肉体束缚的唯一途径,桂枝本为解肌,六节孙悟空,四象如来佛,六节是四象的人道化,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伤寒论是顺从阴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丁文2018-10-17 17:33:43
益,虚心实腹可得也
传宇2018-04-03 23:46:22
感恩先生
一念花开2017-12-10 14:44:03
阴阳相济,因缘和合[合十][合十][合十]
善缘2017-11-19 16:18:44
"阴阳如炭"! 而人体就一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