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简史
关于中医的历史,应该说找不到准确的始点。若真要说起点,归正认为所有的医学起点都是相似的:
原始人吃了某一样东西,引起了严重的呕吐或泄泻,有人因此死了,有人却反而因此感到轻松,于是乎,对这样东西的医疗作用便有了初始认识;
采食捕猎,外伤出血,有人因此死了,有人曾经缠身的病痛却反而因此得到缓解,于是乎,放血、砭刺类的医疗活动便有可能演化而出;
雷电勃发,猛兽突袭,有人因此恐惧而瘫软,有人却反而因此振奋且清醒,于是乎,就感受到了情志活动对肉体的影响...
诸如此类的原始医疗经验积累,其他民族一定都曾经历过。因此,药物疗法,精神疗法,放血针刺疗法,并非中华传统医学所特有。
当下,有人说针灸是中华特有医学,似乎没错。现在其他民族确实不再使用针灸放血一类的疗法,但把历史往前翻个2000年,谁敢说他们的祖先没用过?归正认为,我们的圣贤在针灸过程中所运用的十二经循环和奇经八脉理论才是中华所独有。
同样的,中华传统医学使用得最广泛的汤药,其他民族肯定也有,过去有,现在肯定还有。然而,藏象学说,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和理法方药的一贯性,才是中医的本源。
中医在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始于战国时期。秦越人师从仙人长桑君,用上池水服下了神药,开创“诊脉”之宗,救人无数,世称“扁鹊”(归正注:扁鹊,在那个时代象征着带来福音的喜鹊,以扁鹊称呼秦越人,可见那个时代的病患对秦越人的爱戴)。在那个神话与史实相互交织的时代,秦越人的神迹究竟从何而来,他的医理是何面貌,在他死后又归向何方,早已无从考证,其所著的《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也不幸失传。
这是中医在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短暂而辉煌,随即又如隐者般归入云雾山林之间。在此后近200年的历史里不知所踪,留给我们后人的,就只有太史公笔下《扁鹊见蔡桓公》的千古名篇,而篇中所记载的疾病“腠理-血脉-肠胃-骨髓”由浅入深的思路,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刻。
一直到了西汉,又出现了公乘阳庆和淳于意一脉。在太史公对此脉医宗的记载中,出现了大量关于“阴”和“阳”的论述,且出现了阴阳太少之分,归正认为,那时先贤对人体的认知已趋于完整,但很遗憾,此脉的经典也隐没于历史,无迹可寻。后来再过了200年的东汉末年,终于出现了医圣张仲景先生,将中医推上了巅峰,他的医理极可能与公乘/淳于一脉相承。公乘/淳于一脉,承上启下,实为中医的奠基之祖。
在讲医圣张仲景之前,归正觉得有必要先引出一位活跃在秦越人逝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的历史人物---庄周。熟读《南华真经》的朋友不难发现,整本经书中充满了天马行空,令人似懂非懂的荒诞文字。诚如日本汉学泰斗白川静先生所言:庄周“应是在原始宗教世界里冥想的祭司”。归正坚定地赞同白川先生的观点,也认定庄周就是那个时代掌管着形而上领域的宗教领袖。
庄周一脉,是中华道家的雏形,更是中医系统成型前的关键源流。归正认为,《南华真经》中的《大宗师》和《达生》等篇章,对中医的最终成型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宗教,直接左右着人体的情志状态,而上古医家对人体情志的重视程度,远超后世中医。先秦时代成书的《胎胪药录》,就是道家修行者在完美情志状态下服用药物后,所记录下来的药理经典。
庄周一脉,最终发展成为了道家内丹学说,赋予了中华民族羽化飞升的理想主义色彩(归正注:之所以说是理想主义,是因为归正认为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其对人体情志的细腻认知,也圆满地融入了中医,成为了传统中医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不认同归正观点的朋友,可以翻开《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认真阅读,没有疑问,《上古天真论》必是正统道家修行者所著。
顺着公乘/淳于一脉对于人体的精微认知,也伴随着庄周的野马尘埃,中医终于在东汉末年达到了直至今日都未能超越的巅峰。
说到东汉医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华佗。归正认为,《三国志》记载的基本是离医学常识实较远的神迹。与史书对秦越人的记载类似,华佗被努力描绘得高不可攀、超凡绝世,早已幻化为“神医”的代名词。而历史的事实是,无论是扁鹊、还是华佗,都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这是中医史的严重缺失,让后人有神医止于神话的遗憾。
东汉医宗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医圣张仲景,及其所著的神书《伤寒论》。张仲景先生,并未被正史所记载,《伤寒论》则是中医界众口称誉的圣经,归正认定至今没有任何中医著作能超越。
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写下了《伤寒论》,此后就不知所终。直到晋统一中国后,太医令王叔和才找到了《伤寒论》散乱的残简,并进行整理编排。再后来,唐甘伯宗收集历代野史,认定张仲景是长沙太守,然而史籍及地方志都查不到此人,中医界还为此出现了种种猜测。
归正不认为张仲景真做过长沙太守。在战乱的环境中,一名太守很难保护人民,而医术高明并有良心的医生,倒可以救护一些伤病中的贱民,于是乎,张仲景成为了当时长沙一带贱民心中的保护神,“长沙太守”的由来,应作此解释。
除了医生的身份之外,归正更愿意相信张仲景是一位经天纬地的全才。归正曾读《古琴疏》,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日,仲景入桐柏山觅草药,遇一病人求诊。仲景曰:子之腕有兽脉,何也?其人以实具对曰:吾乃峄山老猿也。仲景囊中丸药畀之,一服辄愈。明日肩一巨木至,曰:此万年桐也,聊以相报。仲景斫为二琴,一曰古猿,二曰万年”
这则故事向大家呈现的,是一位有着隐者风骨,绝尘于世的张仲景。归正认为,张仲景先生应该是那个时代介于人神之间的修行者。而张仲景先生展现给世人的精微医理,也侧面印证了他确有凡人不可及之处: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让人眩目而无法逼视的“六经”,这是神书《伤寒论》的核心内容。张仲景先生的医圣地位,因“六经”而雾列空中,后学因其困难而止步,1800年来无数后学为此耗尽毕生精力、终归还是无法学得“六经”的精髓。
这六经,在《黄帝内经》中有过相当多的论述,归正认为早期的中医用得相当普遍。可惜的是,此脉医宗在被张仲景发挥到极致后,突然断层,全面消失。归正常昂天长叹,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变故,亦或是有谁受了什么样天大的委屈,让真理彻底埋入的黄土,这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浩劫...
在张仲景之后,中医才正式成为了中华历史中的常客。由东汉到北宋的700多年中,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葛洪著《肘后方》,雷斅著《炮炙论》,孙思邈著《千金方》,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王焘著《外台秘要》,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这是我们当下所熟知的中医奠基铸魂的时代,汇集成了《伤寒论》和《黄帝内经》两大经典之外的核心羽翼。虽然此中没有一本达到《伤寒论》的境界,但也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其中,归正最敬重的是皇甫谧和孙思邈。
可悲的是,这奠基铸魂的过程,却伴随着中医核心理论的进一步丢失。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第九卷清楚地记载:“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伤寒论》之作,实为杏林昙花一现,张仲景先生之后一千八百年不复再见。中医学系统地临症运用,发萌于此,随即夭折。再往后的中医著作,由于没有了核心理论的支撑,逐渐沦为三大类:经典注释、方书集成、小发明小杂耍... 虽然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极少。
特别要指出的,过去几百年中层出不穷的本草类书籍,最典型的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前人用药经验总结,虽然十分宝贵,但没有成系统的理论升华,远达不到归正心中经典的标准。反倒是几十年前长沙出土的辛追导引图,极有价值,已经触碰到了张仲景先生的核心医理,足以秒杀百年来的各路名家...
到了近代,中医正经历着断崖式的垮塌,这一切始于西医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当年,年轻的康熙皇帝饱受疟疾之苦,奄奄一息,宫廷御医绞尽脑汁,用上各类方剂,疗效甚微,手足无措。耶稣会传教士白晋、张诚献上奎宁,立马药到病除。康熙欣喜地接纳了传教士和西医理论,并严惩了无能的御医。
康熙时代的中医,早已没有了先贤往昔的辉煌,却渐渐有了江湖郎中的影子。此时的西洋传教士,开始用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着中医,而我们的中医却无法给予西医一个实在且信服的解释,这种情况最终变成了一种各说各话的一种僵持。其间,中医还偶有自鸣得意的时候,那就是人称“天士”的叶桂先生。
叶先生所著的《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开章便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中医在张仲景的六节真学面前退却彷徨了1400年后,终于绕道别行,疏远了神圣的《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热盛者桂枝下咽即毙”之类的高温恐怖,从此笼罩中医界... 也许,叶先生的医理对于某些疾病确有很好的疗效,但却难挡中医的日薄西山,再也没有核心理论的支撑,中医逐渐褪去了古来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情怀,成为了下九流行走江湖的技艺。
近几十年来,随着西医疗效的显著提高,中医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中医纷纷开始用西医的思维去研究、解释、并证明中医,寻求西医的认同,渐渐地,出现了一大批外中内西的中医学者。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就是用西医的思维去研究中医的典型案例,屠女士救人无数,归正敬仰,但对于中医的发展而言,却可能是致命一击。这是继叶桂之后,中医人再进一步地摒弃了中医经典。
直到现在,《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在各大中医学院已沦为选修读物,中医的魂魄也快被抽干了。中医现在之所以还可以如植物人般苟活着,是因为我们一代一代的主政者都不想当历史的罪人,不想中医在他们的手上彻底覆灭,仅此而已,仅此而啊!
望着狂澜即倾,庙堂上的圣贤于心不忍了吗?多年之前,福州长乐的庐峰山下出了一个少年。天性冥顽,却奈何在机缘巧合之下,偏偏就得着了仲景真传,后自称“归正”。归正知六节,凡夫得天道,不知这个世代是否还能够匹配得上高阶的真理。
若天意不在斯,归正愿意沉默一生。极上的智慧,必自由地穿梭于时空之中。不须文字,没有终点,心诚则可得万一...
谨以此文,纪念中医曾有的辉煌。
生发之力2019-09-06 21:44:39
真理注定会与他同频的人相应赞 8
作者
有些看似荒诞的事情,时间会让你慢慢相信赞 5
张巍2019-09-07 09:27:49
天上地下,我只服归正先生赞 3
一醉累月2019-09-07 06:51:44
归正先生可有其他联系方式?可有机会当面一晤,求赐大道?我自幼因母亲身体不好立志学医,对杏林悬壶神往多年。奈何因色觉问题止步医学院前。营营多年,却也并没磨灭心中火焰。时时翻书理案,奈何机缘浅薄,不得寸进。当前身有隐疾,源于先天,虽西医历查无恙,但我知己身岁岁恶化。双肾内多见囊肿,肝亦伴生。发白,耳鸣,胃肠敏弱。。。种种迹象皆有示兆。孩子尚幼,高堂仍在,不敢言退。遇归正先生已是七年之前,微博偶遇。追读至今。试图从字里行间得只言片语的点化。小子愚钝,未得要领,但求正道之心不灭,寻真经之心不死。籍此处留言先生,恳请有幸一晤,得甘霖一二,救吾心于水火。再拜!赞 2
作者
一切随缘,可通过电子邮箱与归正取得联系:auldlangsyne33@hotmail.com赞 3
远志2019-09-06 21:58:09
不知这个世代是否还能够匹配得上高阶的真理~真理不容浮躁者问津!赞 3
作者
这个疑问困扰归正很久了赞 2
草泽庸医2019-09-07 10:07:32
中医没有离开经验,但绝对不是经验之学!曾经有位道医师父说:学中医,如果只是研读中医籍册,想真学会中医是绝对不可能的,并且会把中医引向亡途,如五四竖子之于中国传统文化!赞 2
作者
最正确的中医生理学,不允许在实践中积累,只能在纸面上学好赞 1
布袋果2019-09-07 07:15:40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赞 2
作者
????
三一医馆132955878932019-09-07 06:43:56
有形易忖量,无形难谋虑。常被乱花迷眼,感恩先生时刻警示
作者
要融入且警惕世俗赞 2
自强不息2019-09-06 22:49:46
先生很久没有发文了,看了这篇新作,心情是既激动又沉重。能够有幸阅读先生的文章,这应该是上天对我的关爱。然而我的进步却很小,从2013年初遇先生的文章到现在有六年了,真是惭愧。所幸从去年到现在,好像自己有了一点进步。也想像大家一样能够为中华文化尽一点力。这几年我只背下来来了《道德经》,先生没怎么提过这部经典,也不知道这本书算不算道家的核心经典。感恩圣贤,感恩先生!祝福先生!祝愿中华文化能够复兴![笑脸]赞 2
作者
道德经,当然是宝典啊,加油
五行针~张曙光2019-09-06 21:36:15
感恩先生新作!赞 2
作者
????
杨淼2019-09-06 21:33:34
先生安好?为往圣继绝学,永不言退!赞 2
作者
顺势而为赞 1
見賢思齊2019-09-13 09:11:48
归正少年得真传。赞 1
黄药师2019-09-07 23:51:50
先生是否高姓王,高名朝阳先生。
作者
我姓傅赞 1
分享2019-09-07 15:38:48
道德经用什么版本效果好出土版通用版赞 1
作者
通用
z-pj2019-09-07 07:32:46
智慧就是黑暗中的光,总会照亮寻求智慧人的道路。感谢先生赞 1
作者
没有一颗流星可以长存赞 1
罗大夫2019-09-07 06:47:04
一篇应该列入中医教材的文章。 无价之宝默默无闻,只为同频之人准备。 名声大噪红极一时的理论,如明养奎,清香岩,却多半已离经失道。世人争吃六味地黄丸等荒诞现象即是表现。赞 1
作者
老朋友很久不见了
中道2019-09-06 22:17:11
感谢先生赞 1
作者
不必感谢!继续前行赞 1
中医周青良2020-05-16 23:17:12
见流忘源, 无本之木, 谈何“归正”?
作者
愿闻高见
清风徐来2019-09-21 19:15:22
归正自传,今日拜读!
国2019-09-17 07:40:07
拜读,感谢归正先生!先生显圣,中医不亡。大任在肩,归正不辞!谢谢!
张十二2019-09-13 23:52:38
请问先生的《修正药录》何时面世
黄药师2019-09-08 16:48:46
傅先生讲解的内容与王朝阳先生讲解的内容大致相似,是我冒味了,继续跟着傅先生您的脚步,去揭开伤寒论的真相。
太极使者2019-09-08 07:36:43
盼望先生文章已久,谢谢先生百忙中抽空写文章,帮我们解渴[抱拳]
如鱼得水2019-09-07 13:36:40
真理不会磨灭,若不属于你,边等待缘分吧
如鱼得水2019-09-07 13:35:47
写得好,先生继续更新好么
作者
看缘分吧
樊庆勇178528991282019-09-07 12:43:38
明珠蒙尘,阴霾难除,或知宿命,聊尽人事,谨守初心。
钟俊中西医结合诊所2019-09-07 10:02:30
先生首先提出中医的理论框架“六节次序”,为解决中医生理病理模糊不清的大难题奠定了基础。六节犹如大海的明灯,为迷惘的中医学子指明了學習的方向,为先生点贊!期待中医的復兴!
素位随缘2019-09-07 01:12:15
感恩先生!阿弥陀佛!
作者
谢谢
友2019-09-06 23:12:42
慈悲为怀,润物细无声,主德之显!天地不仁,滋养万物生息。
作者
哈利路亚!
旅行途2019-09-06 23:01:21
感谢先生大作,薪火相传、功自心诚!!
作者
对!
鉴照万物2019-09-06 22:23:25
先生吉祥阿弥陀佛
作者
[抱拳]
三懒人2019-09-06 22:06:27
拜读公大作,确实令人深思
作者
[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