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汤的熬煮
归正日常一药方
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这是《伤寒论》的第一方,也是归正最常用到的经方。
桂枝汤煎药法,按照《伤寒论》原文,以水七升微火煎煮取三升,70分钟就够了。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时间是明显不够的。归正曾反复咀嚼煎煮70分钟后的白芍和红枣,都尚余很强烈的味道,远没有煮烂。这说明70分钟的熬煮,还不能激发出桂枝汤的药效。
思精而韵不高的张仲景对煎煮汤药的先后入、用火的大小、去沫等等是详细反复强调的,在那个时代,微火煮取三升肯定是没错的。归正认为,问题在于古今中药饮片炮制已有了明显的不同。遥想当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治病救人,江南气候并不干燥,也没有今天的中药烘干技术,更不可能有今天的防湿剂和固定剂的使用。医圣在写下七升水煮取三升之时,并没有预计到今天的白芍、大枣、桂枝是这样的干燥和坚硬。
对桂枝汤熬煮,归正经过反复实践操作后,认为只要看住红枣就行了。若可用筷子将红枣毫不费力地夹烂,这就是火候够了的最好证明。这时的桂枝汤香甜异常,甜而不腻,十分爽口。相反,若用筷子夹红枣还感可以感到红枣上的弹性,即火候未到。
用桂枝汤,就用原方的量,桂枝就用45克,至少也要30克,这当然要基于对使用者的身体状况认知。归正用桂枝汤,不一定都是伤寒中风,同时,由于容器有限,第一次熬煮70分钟后,会先倒出400-500毫升的药液备用,第二次在第一次熬煮药渣的基础上,再煎煮60分钟,尔后倒出汤液。此时的药液,气味虽不及第一次浓烈,但味道却还相当香甜辛辣,而且外观更清澈。
显然,当下对桂枝汤熬煮70分钟的管理,是远不能激发出桂枝汤的真正效力的。
———— THE END ————
钰仪
善用其心则物自与化。否则草木无以入药为用。药物之制用,无非是精神之贯通。赞 8
作者
入化之境!赞 3
张伍剂
现在很多人都没用对,量不够,煎煮时间远远不够!我也实践过,1小时以内水还多着呢。赞 5
kp
给自己用葛根汤,按15克/两,麻黄用到45g,按法服用,感觉良好。 用小青龙汤,麻黄和细辛都用过45g。 麻黄先煮,去掉很多沫沫。赞 4
作者
[强]赞 3
三千
原文中大枣12枚估计是三两的量,小红枣12枚也有30多克,一般红枣12枚也有50—60克,很赞同先生说的桂枝要30—45克。不过麻黄细辛附子请问先生怎么用量?以一两为15克算,是不是有点大?赞 4
作者
不一定大,曾给自己用过25克麻黄,药力不可言状赞 4
三千
谢谢先生!
石峰
今日重温先生的《中医简史》,在下虽非中医人,亦感慨系之。先生既悟医圣心灯,当是天数,上天不忍圣学失传,故假先生之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惟愿先生游历西土,观天下风物之后,早归华夏,栽培后学,昌明大道。赞 2
作者
心中有灯,何处不华夏?赞 3
自强不息
先生的字真好[憨笑]一直遵循先生所说的煎煮方法,煎煮两小时的汤液很香甜。对了,现在网上可以买到大容量的陶锅了。赞 3
作者
谢谢!
kp
先生用的桂枝去皮了吗赞 3
作者
暂做不到去皮,且我认为去皮与否,对药的效力略有影响,但不会“更改”效力赞 3
东南
桂枝汤先生煎煮70分钟时间确实很恰当。我是大枣切碎,白芍多泡一会。一煎效果好,可以感受到药力带动身体的感觉,喝二煎的差不少。如要取效快一煎很重要。赞 1
作者
[抱拳]
默想
先生的字写的真好,这是大医家该有的风范!谢谢先生的文字赞 1
作者
愿真理普传
清风徐来
这字体,看了精神倍爽!
作者
[抱拳]赞 1
橄榄树
请教先生,桂枝这类解表药有没有不宜久煎一说
作者
有,但不正确
祥和
字抢走了注意力哈哈哈
無名
老师的毛笔字真好。唉。敝人连写都不会写毛笔字
無名
老师^ω^。您点评“入化之境”那条留言,是说,煮药时,要心到?最好是心里也默念好的祝福,心力作用到药锅,即使自然火候差点,同样会有效力?
Julie
今有一派,擅经方小剂量开水泡服,效如桴鼓,与先生之煮法似完全不同,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