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出山
在历史善恶交织对抗的时分,总有孤勇者站出来,只身对抗着时代的滚滚洪流。在我眼中,诸葛亮出山,放弃原有的恬淡,转而迈入红尘乱世,就是我们历史中极为神圣又勇敢的时刻。
在出山前,诸葛亮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隐士。当下,随着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式微,人们常常将“苟全性命于乱世”解读为在乱世中活着,其实不然。在古人眼里,性和命各有所指,性指的是人的本心和气节,命指的是生命。性命一词,以性在命前,即说明古人将本心和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因此,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苟全性命”,指的是在乱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士气节。
在唯物和蛮夷玷污神州前,华夏文明是介于人神之间的高级文明,有着不少归隐山野却又能“不出户知天下”的高士。在三顾茅庐前,刘备先后得遇水镜、州平、广元、公威等高士。这些人都洞察到汉室将亡的天数,因此,无一人愿出山辅佐。例如:
崔州平曾语刘备: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水镜先生在得知徐庶走马荐诸葛后,仰天大笑曰: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些高士虽身怀大才,但也深知历史车轮的无情,因此转而在乱世中追求恬淡和安宁。
我旧时曾读诸葛亮的《马前课》,奉为神书,因为书中准确预言了从三国直至今日的天下大势。诸葛亮作为那个时代高士中的翘首,当然明白无力回天的道理。三国历史的戏剧性,也证明了一切人为的努力,终归都敌不过命运的齿轮:
且看猇亭之战,刘备统兵七十万伐吴,就在灭国之际,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刘备败走白帝城。
再看诸葛六出祁山,三次几近大胜,但每次都遭遇大变。第一次是最信任的马谡在最不容有失的情况下出了最昏的招,最后痛失街亭导致蜀汉在大好局势下不得不退兵;最后一次更是将司马懿父子困于上方谷中,谁想“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每次都在最万无一失之际,发生极小概率事件,让一切人为的努力全部清空,也让历史在那一刻重新按照设定好的剧情发展下去。也许,这就是荀子说的“天行有常”吧!
然而,纵使一切都已被预见,结局也早已被注定,诸葛亮依然选择了出山。这是一种文人的执拗,更是一种文人的慈悲。
诸葛亮出山,绝非为了功名利禄。据《前出师表》自述,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临行前嘱胞弟诸葛均曰: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文人的那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激昂,足以令现代人汗颜。诸葛亮本无意出山,但却被刘备的真诚打动。那句“先生如不出,天下苍生如何是好”,让诸葛亮最终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愿以只手将天补”的执拗和悲壮,出山做奋力一搏。
在“不容不出”的同时,诸葛亮又给胞弟留下了“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嘱托。即便出山,依旧想着最终的归隐,其间,没有给功名利禄留下半点的空间。
出山后的诸葛亮,纵然有着无双智慧,但若从建功立业论,他当然是失败者。但是,就像我在前面说的,历史进程虽无法改变,但若能在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的乱世中真正守护苍生,方能堪称真正的伟大。
历史告诉我们,但凡是一个时代的领路人,想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非难事,毕竟他们拥有整个时代的资源。
你看嬴政吞并六国,似乎很伟大,但这伟大是建立在无底线的杀伐和百姓的流离失所,“天下苦秦久矣”才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呐喊;你再看刘彻驱逐匈奴,似乎也很伟大,但这伟大的代价是“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堂堂几千万人的大汉,被区区几十万人的匈奴消耗至此,被称作伟大实在是一种荒谬。
嬴政和刘彻,实乃我们民族历史上罕见的混蛋,而我们的史书对他们的歌颂却代代相传,这就说明我们的历史从未真正站在天下苍生的一边,相反,我们的历史一直就是统治阶层蒙蔽民智的毒药——明明是奴隶的命,却操着庙堂的心。
与这些人不同,在诸葛亮身上,我却看到了一位时代领路人少有的慈悲。出山后的诸葛亮,手上从未拿到过好牌,也几乎没有从容出牌的时间,但却可以在出山伊始就连吴抗魏,迅速奠定天下三分的格局,而后,又以蜀汉区区一百万人口抵抗曹魏的进犯,让百姓免于战乱。
要知道,历史上的曹魏比《三国演义》的记载要残酷得多。据《后汉书》记载,当初曹操屠城徐州,十多万平民死于非命,泗水更是被如山的尸体堵塞。若说后来的五胡乱华最终导致北方汉人的凋零,其实在曹魏之时,北方早已被野蛮充斥,让嗜血成性的曹魏南下,将是百姓的灭顶之灾。
而后,刘备兵败猇亭之战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诸葛亮在被托孤的同时正式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者,面临的却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烂摊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演义》记载了诸葛亮为挽狂澜于即倾,迅速修复吴蜀同盟,并平定了南蛮之乱,但却忽视了诸葛亮所施行的仁政:
首先,他大力推行农耕,设堰官,让都江堰能够保持高效的灌溉水平。据同时代左思的《蜀都赋》记载,当时的蜀国“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次,他拓展商贸,其中以蜀锦为甚。据同时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蜀汉灭亡之时,府库仍有“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这在当时是极大的一笔财富;
至于说后人认为诸葛亮多次北伐,耗尽了蜀汉国力,我认为这推断较武断。相反,蜀汉能够多次北伐,恰是因为国富民强到了远超魏吴的程度。连年征战,必然导致民变,据《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治理蜀汉期间,除南蛮孟获外,没有发生任何民变,而与此同时,魏吴却发生过不下几十次民变。若战争是以民生为代价,不管是如何的出师有名,不管是如何的伟大正确,都必然引发民变。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仁政,使百姓富足,也真正赢得了民心。
此外,诸葛亮多次北伐撤退,也非蜀中缺粮,而是蜀道难所导致的长线运粮困难。粮道不通,大大限制了蜀汉对外扩张的步伐。蜀中虽然富庶且有天险可守,但毕竟疆域有限,战争潜力远低于曹魏,以至于后来邓艾率兵绕过剑阁天险兵临逼成都,蜀汉不战而亡... 从这个角度看,偏安一隅的蜀汉最终只有亡国一条路,这也是诸葛亮施行仁政的基础上多次北伐的深层原因,奈何天数已定,不给半分抗争的余地。
除了仁政,诸葛亮的个人品德,也深深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他虽身居高位,却一生清贫,临死前,曾谓后主曰: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绕...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至死家中仅有桑树和薄田,子女也只是衣食有余,并无多余财富。然而,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建立功勋无数,受赏不会少。据《三国志》记载: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仅攻克益州一役,诸葛亮就获得大量金银赏赐。那么,他一生所获财富无数,却为何至死清贫?虽无直接证据,但我却愿意相信诸葛亮将这些钱财都施予了百姓,以至于死后得到了百姓由衷的敬重,据《三国志》记载: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仪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之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由这段记载可知,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各地的百姓纷纷为他立庙祭祀,却被后主禁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没有一个独裁者不忌惮一颗时代的良心。最终,后主的禁令没有压住百姓心中的爱戴。从诸葛亮死后到蜀汉灭亡的近三十年里,百姓对诸葛亮的纪念从未间断,以至于后来钟会入蜀,不得不去祭祀诸葛亮来笼络人心...
把人的渺小放置在历史的浩瀚中,我们终究要承认没有什么是人可以左右和改变的。诸葛出山,最后也还是没抵挡住汉室灭亡的天数,但却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明知不可为,却为了天下苍生,宁可赌上一身的单薄和执著去撞得粉身碎骨的慈悲文人;也让后人看到了一个鞠躬尽瘁又才德兼备的千古完人。
诸葛出山,且让我们透过他的谋略和智慧,还原一个文人最应拥有的执拗和慈悲,也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最应寻回的品质。
———— THE END ————
若水
先生有时间谈谈道,儒,墨家。有人说统治为了统治天下,几千年来推崇儒家,把道,墨两家给废了。把中国的发展给停止了。赞 4
作者
无道,则没有理想;无墨,则没有规矩;上限和下限都被阉割,最后剩下苟字当头的中庸之道赞 12
陈皮半夏
先生若不出山,中医如何?前几年先生曾提到的归正药录,在下苦等多年矣赞 8
作者
不敢食言,还在撰写中赞 11
陈皮半夏
感谢先生 赞 2
滩涂
先生好,敢问先生,当今之世圣人是否已经出山赞 1
作者
源流已毁,当世无圣人 赞 6
滩涂
悲乎赞 2
王雷
先生如此已然不易了,感谢先生大义赞 3
作者
读书人切忌太聪明,演义把诸葛亮的谋略刻画太过,却很少写到诸葛亮的仁慈和执着,这一败笔对后世误导很大!赞 5
王建成
有理有据,冷静客观,还原真的历史,召唤人性的精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凸显诸葛亮真正的文人所应有的大义、勇气、担当,筚路蓝缕,却不失一往无前之志,非匹夫之勇,乃大智、大力与大格局,横穿大慈,纵贯大悲。赞 4
作者
贯穿古今,民族良心赞 4
赵智宏
既然一切都有命数,中医式微了一千多年,是否该否极泰来了,先生得医圣真传,也许今世就是医圣让您来拯救中医的。 赞 3
作者
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么样赞 3
赵智宏
您肯开这个公众号,肯无私的把这些宝贵的先王的知识讲出来,忍受着不被理解的委屈,坚持着,就已经很好了,正在研读先生的作业,真经有缘者得之,非常感谢先生 赞 3
強少
都是信仰下的宿命。我自从理解中医,处事的原则也是:尽人事,听天命。赞 3
作者
赞 2
樊庆勇17852899128
明知不可为而为,是慈悲!以出世之智慧,入乱世,救赎可救之人。赞 3
作者
赞 1
五星耀东方
历史进程虽无法改变,但若能在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的乱世中真正守护苍生,方能堪称真正的伟大。赞 2
阳阳的阳
愿祖国繁荣昌盛,居民安乐富强,愿时代不要太残酷赞 2
作者
赞 1
自强不息
诸葛孔明身上有很强的儒士情怀,为天下苍生计。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应该是追求文明的社会制度,真正为普通民众谋福祉,致力于建设一个让人有人的尊严和人权的法治社会。譬如美国建国华盛顿那一批政治人物真的是伟大,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法治的国家,心甘情愿放弃个人权力。而那些为了个人权力欲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如麻的独夫只关注私欲,从不为普通民众考虑,不配谈伟大这个词。或许孔明虽知个人努力终究不能改变历史的车轮,但为天下苍生能够不像蝼蚁一样的行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能够安顿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