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同人录

日期:2012-05-04

 

2015-06-22 河图洛书 中医裘万吉2015-06-20“治学感悟:赋诗一首”中写了“ 天赋生命一河图,造化玄机在洛书。象不离数数含象,天垂象因数动中。” 敝人评论说:如果河洛理解清楚了,人体太极图也就明了了。 这就如学中医那样,同样得抛弃汉以后至今的注解

2014-10-24 太阳三期 路遥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2014-10-25 16:55:26 [回复] [删除]  后世之书慎读。专家之方慎看。在用方上,俺至今没看到也没发现知音。来自博文《三期太阳》 

 

2013-11-17 滋补强壮  欢沁 对你的博文[转载]由《肥胖与肾虚》引发的思考》发表评论: 修正先生,冬天想给父母买固元膏进补,发现网上说固元膏也不能随便吃,适合给每天体力劳动者吃,是不是这样?固元膏能调理内分泌么? 回复了 欢沁 的评论:体力劳动者才需要滋补,讲得近理;固元膏可以调理内分泌的说法,出自挂名中医之口。 严格地讲,中药补体的说法和做法都值得推敲,基本上是中医医理理解不清晰一群人的痴心妄想,必须慎之又慎。 秋天吃什么最补体,冬天吃什么最补肾,女人吃什么最养颜之类的话语一出口,便可断定其中医医理不清,或干脆呼之江湖郎中。养生第一要在修心,吃些什么东西,在物质不缺乏的今天,已经不太重要。最关键的是导引吐纳,华佗师徒后已经失传。 

 

2013-10-18 气血营卫 半轮沧海上对你的博文《劝学》发表评论 2013-10-18 07:03:38  气与血,阴阳也。荣卫者,阴阳也。虽然荣为阳,但荣气为阳中之阳,荣血为阳中之阴。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你回复说:气血的概念是正确的,失之于泛,运用时让人难找下手处。 营卫的概念,显然失之于狭隘,意义却不在气血之下。中医人大致上将气等同卫,血等同营。虽然有人觉得不妥,却无法讲清楚。在实用二字为最高准则的中医优良传统熏陶下,中医人一定都是江湖郎中,极难有例外。 

2013-08-09 治病先治表,治表错不了。  这是网友路遥今天对六节医话(十九)过敏的评论,原话治病先治表,治表错不了。治病如同剥洋葱,扒了一表又一表。使用经方原方后体会。为何伤寒占了百分80?为什么?只有真正用经方的人可能会明白多些。” 对此,修正回复说好家伙,您的评论让我惊讶、兴奋。 看起来“江南褚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并没有彻底失传,就算已经失传了,有心人还可以从现有的仲景著作中寻找真谛,为中医续断。 敝人为之前把您从“网友”中删除一事向您道歉,祈望您雅量包涵。惭愧!   敢于触碰《伤寒》《金匮》的中医人,才是中医真学者。对伤寒金匮的研究,不论功力浅深,敝人都不愿轻易批评。今天要为路遥的这段评论说一句公道话:抵过近代伤寒金匮研究的总和。或许“治病先治表治表错不了”只是临症经验之谈,那也足够珍惜了,已经是敝人期待听到的最有水平的评论了。至于扒洋葱吗?仲景当年应该完整地展示过六节,可惜湮灭了1800年。明吴有性扒不到两层,就走不出膜原了。对今天中医人讲扒洋葱?治表错不了?如果不进一步解释,肯定会被嘲笑为“肤浅”!哈哈,不笑不足以谓道。对医道的探索,杏林现状就如屈原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祝路遥兄成功!

2013-01-08 想起吕不韦  clapping对你的博文《回顾中医之路二,正宗中医之争》发表评论   2013-01-07 11:39:42     本科学了5年中医,真叫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倒是现在不在中医院校,不必被动学习,反而读起内经来更有所得!我觉得经院派的学习就是根基没打牢,传统文化都没好好熏陶一下,高考数理化以后直接来阴阳五行,还和西医解剖课一起上,90%的人都扛不住;就我切身体会,5年的中医本科,就是一盘医学大杂烩,以后的修行,全在个人!只是这个学制过程足够长,一张白纸先书写了经院的墨水,再用目前中医院的体制熏染2年,足可以改变懵懂学子的认知。 你回复说:2013-01-08 06:32:03 经验之谈。可惜今天的教材编写人都不懂得历史上有个叫吕不韦的人。他本来是商人,权倾天下后也懂得附庸风雅,召集主编了流传千古的名著《吕氏春秋》,并邀请天下读书人去鉴赏,改一字,赏千金。哎!那老吕死了2000多年了,不可能复活了。

2012-12-15 请问新浪版主: 土知冷暖 对你的博文《纸上谈医 - 其生五 其气三(下)》发表评论先生好!看到经脉心得的一篇文章,其讲少阳动而流向督脉胆经似与六节乾分壬甲合。http://suiyuan1944.blog.sohu.com/247484758.htm.     博友这般评论究竟犯了哪条王法?管他正确还是错误,由读者自行判断,您们担心什么呢?

2012-07-28 寻求合作之一,营卫探讨 征求中医同志者、博友、看官将内难伤金所有营卫记载整理一下。 建议年轻大学生,懂得Word 或者Access的,下点苦功。在整理的过程中,您就在踏踏实实地打基础,发现问题,思考并理解中医精髓,苍天从来不负有心人。      希望来者完全出于自愿,敝人不许诺任何好处。   修正谨启。

2012-07-13 真学者走的一定不是大家都乐意走的宽敞的门路:“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屋漏痕 留言说: 2012-07-08 21:09:24 初遇偶师情急欢,伤寒六节言中言,历代得形不识意,医祖圣言万家传。看到先生六节理论详情,我心很有启发,愿与先生学习可否 回复说:2012-07-09 07:37:39 没有这必要。原因太简单了,敝人至今仍在学习《内经》《伤寒论》,还有不明了的地方。若现在开坛讲学,就是自欺又误人,所以建议您直接学习《内经》《伤寒论》,尽量不看后人注解。 祝好。

屋漏痕 留言说: 2012-07-12 20:42:13 谢谢先生的指导,我一直在学习这两大经典,后人的注解我没有看过,只因为没有看过才身心受益,肯定有些疑处,所以还请先生指导。  回复说: 2012-07-13 08:39:27 能够撇开后世注解,直接看原文,说明您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文字功底都达到了应有的水准。看原文,您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每走过一段疑雾,都得克服相应的困难,都是一篇上等的博士论文——这正是历代“名医”们恐惧、回避的障碍。      修正对各位网友一视同仁,至今未有私下授受。

2012-07-01 背诵《伤寒论》  泥巴匠对你的博文《修正同人录》发表评论 2012-06-30 18:05:26  感谢先生指点并鼓励,后学会继续努力。同时会随时记下学习心得,以鞭策自己不断思考。另回复前面那位网友:伤寒论肯定是要先背会再理解,如果要求理解后再背,估计没有几人有资格背了。你回复说:2012-07-01 08:20:30  先理解再背诵,是很有道理的,敝人也十分理解。不过,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聪明似乎有过分的自信,当然也不愿意下愚功傻劲,这就不可避免地步1800年名医的后尘,走到今天被废的窘境。这也关系到学者对医圣的态度。 尝闻“此事难知”,修正曰:没他路可走。  

2012-06-27 六节困惑,回泥巴匠 泥巴匠2012-06-27 13:19:17[回复] [删除] [举报] 《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肝者,…….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二阴二阳之次序经有明文,关键是理解厥阴和阳明。   厥阴者,两阴交尽,一阳初生,   阳明者,两阳合明,阳极转阴。本人才疏学浅,只能这么理解,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博主回复2012-06-27 19:00:04[删除] 厥阴,一阴也,先别跟一阳拉上关系。一阴是一阴,一阳是一阳。阳明,二阳也,后面还有三阳,怎说“阳极转阴”?人体阳明之气产生于后天水谷,仍处于阳气活动的前期,就不允许上奉心肺周身,进一步将阳仪发扬光大?我明白您陷入了“燥金”迷思,这便是标本的困惑。中医史上的“七篇大论专家们”有个严重的偏失: 将第19卷以后的东西紧紧抱住,当作至宝,却丢弃第一第二卷就有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阳明厥阴。即使不说汉晋隋三代千年间《素问》不见“七篇大论”,不把王冰《素问》的前后24卷联系起来理解,不就是“断章取义”吗? (以上是六节次序的评论与回复)加入阳明厥阴,四象便扩张为六节。不过扩张后的六节中,四象仍在,还是核心构架。《易》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人体内流通变化的六节当然也要遵循四时变通。加入阳明厥阴,是解释人体生理的需要,所以说六节是四象的人道化,相信有同志已经明白。

泥巴匠2012-06-27 19:17:49[回复] [删除] [举报]       《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三阴三阳就是阴阳气数多少的意思,阳气数从少到多是: 少阳(一阳) —— 阳明(二阳)—— 太阳(三阳)   阴气数从少到多是:厥阴(一阴)—— 少阴(二阴)—— 太阴(三阴)        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到夏至,气候由寒变热为阳主阴从引起阳长阴消的过程,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为阳长阴消的顺序气数。       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到冬至,气候由热变寒为阴主阳从引起阴长阳消的过程,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为阴长阳消的顺序气数疑问:这个图该怎么画什么?我刚发了一篇博文,画了两张图,均不得其解。还请先生再指点。 博主回复2012-06-27 19:45:03[删除] 气有多少,异用也。何谓厥阴?两阴交尽。请问这“两阴交尽”的厥阴,像是厥阴 - 少阴 - 太阴这三阴的开头吗? 泥巴匠是修正的老网友了,中医太需要这样为医理苦苦思索的认真学者 

2012-05-03 医学经典,回西红柿子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5-01 21:50:11   [回复] [删除] 先生您好,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属于理论结合实际。为何你没建议我研读背诵黄帝内经,反而是伤寒呢?中医修正回复: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内经》最著名的经文。大哉宏论,天人一体,让初学者以为得到了治病天书。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是《伤寒论》开篇几条平铺直叙、紧紧抱住病人的白话。 听说《国语》其气朴《国策》其气浩《史记》其气郁《汉书》其气凝,您是否也觉得这两部经典的运笔神气也有重大区别呢?修正早有明言,要抱住人体读医经。西红明鉴。 回复说:2012-05-03 08:16:43    [删除] 回复了几次不成功,请看“修正真心话”。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5-02 22:46:06   [回复] [删除]

先生您好。您光高兴了,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小子有点无礼,还请先生您多包涵哈。

 回复说:2012-05-02 07:24:09    [删除] 能考虑到这层次,我很高兴。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5-01 21:50:11   [回复] [删除]  

先生您好,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属于理论结合实际。为何你没建议我研读背诵黄帝内经,反而是伤寒呢?

 回复说:2012-05-01 08:28:17    [删除] 不懂伤寒论的中医,的确常常误人。

西红柿子留言说:2012-04-30 22:22:24 [回复] [删除]先生您都说了学习的方法了,我如不做,那我即使学了中医,也是害人。

西红柿子留言说:2012-04-30 22:22:13 [回复] [删除]先生您都说了学习的方法了,我如不做,那我即使学了中医,也是害人。

 回复说:2012-04-30 20:49:37    [删除] 如果您能背诵《伤寒论》,我还不将六节真学相送,那便是我的不是了。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30 20:27:58   [回复] [删除] 好,我背。谢谢先生指点迷津。

 回复说:2012-04-29 19:18:32    [删除] 背诵伤寒论,别无捷径。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9 18:39:36   [回复] [删除]那先生有什么建议呢?我就是因为看伤寒论看不懂,才由此找到了四圣心源。而四圣心源显然是以五行为基础的。如果不看伤寒,该如何开始正确学习之路呢?请先生教我。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9 18:39:24   [回复] [删除]那先生有什么建议呢?我就是因为看伤寒论看不懂,才由此找到了四圣心源。而四圣心源显然是以五行为基础的。如果不看伤寒,该如何开始正确学习之路呢?请先生教我。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9 18:39:17   [回复] [删除]那先生有什么建议呢?我就是因为看伤寒论看不懂,才由此找到了四圣心源。而四圣心源显然是以五行为基础的。如果不看伤寒,该如何开始正确学习之路呢?请先生教我。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9 18:39:06   [回复] [删除]那先生有什么建议呢?我就是因为看伤寒论看不懂,才由此找到了四圣心源。而四圣心源显然是以五行为基础的。如果不看伤寒,该如何开始正确学习之路呢?请先生教我。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9 18:38:58   [回复] [删除]那先生有什么建议呢?我就是因为看伤寒论看不懂,才由此找到了四圣心源。而四圣心源显然是以五行为基础的。如果不看伤寒,该如何开始正确学习之路呢?请先生教我。

 回复说:2012-04-29 08:22:45    [删除] 一开始就学《伤寒论》?您的起点够高的。太少太少的中医人由此开始学习,太多太多的中医人行医、教学20年还不敢看《伤寒论》,实际上学习《伤寒论》的中医人有99%以上半途放弃,因为至今还没有正确的注解。说实在话,我不相信您的自白,不过,如果您能背诵《伤寒论》,我一定将六节真学无保留相送,决不食言。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8 23:40:56   [回复] [删除]因为我在一家台资企业做研发工程师,平时工作比较忙,业余学习的时间不多。但是,我认为,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我还是有的。我最早开始看的是伤寒论,我没有直接看原文,看的是郝万山教授的讲稿。说真的,看的还是稀里糊涂的。后来看到很多人推崇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我又去看了这个。但是我始终觉得奇怪的地方就是:黄元御是融合了五行来代表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但是伤寒论里没有啊!后来桂亮老师给我推荐了你的博客,说来惭愧,我没有看过黄帝内经,所以对于你博客里的内容,尤其是六节,我是第一次听说。您博客里的文章我还看不懂,但是我会多学习。所以,我现在就是先看黄帝内经以伤寒论了,先仔细研读他们。

 回复说:2012-04-28 19:39:29    [删除] 欢迎欢迎。但怎么学习?一天花几个小时学习?

西红柿子 留言说:2012-04-28 17:10:19   [回复] [删除]先生您好。我接触了无数的中医,是因为我前两年得了湿疹,我跑遍了苏州的所有医院,网上也找了很多医生,没人能治好。自己也买了好多医书学习,可是说真的,也许是我太笨吧,一片茫然啊。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桂亮针灸老师,慢慢使我的湿疹几乎好了。但是我自己清楚我的身体状况,经常会有这儿那儿不舒服,还有我身边的亲人啊朋友啊都会有健康的问题,但是错误的观念以及太多的庸医以及我们国家现有的医疗模式使我身边很多人依旧在与疾病作斗争。我想帮助他们,可是我没有能力啊。至于您说的那些博导中医学院等,如果他们有用,中医还会像现在这样?我始终认为,高手在民间,只有他们才了解百姓的疾苦。看了你的文章,我觉得您是。所以想学习。

· 亦休    修正老师前文已经把六节次序说的很详细了。只是“包络就是心包络吗?心包、包络、心包络、膻中是同一个藏器吗?这四个名词的关系究竟如何?”还是无法回答,厥阴也就弄不懂。2012-6-27  19:50

      中医修正  回复 亦休:您已经走到了问题的周边,很近很近了。现在您需要的是勇气,发起攻坚战,任何名家甚至经典都必须放下,背着包袱如何发起攻坚战?(2012-6-27  20:04)

· 神農氏   厥阴包络,非“心包络”,包络癸也,非丁。再请记,神水出高原,太阴少阴厥阴,水往低处流。2012-6-28  13:53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善哉!神农氏。(2012-7-1  20:10)

· 神農氏   敝人蠢笨,请教先生言“没路可走”,是指“穷途末路”抑或“无他路可走”?2012-7-1  10:08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谢谢同志认真。今天更新的题目是“背诵伤寒论”,所以最后一句“没路可走”应该理解为“无他路可走”,这样更准确。谢谢您的修正。(2012-7-1  10:41)

· 小龙   厥阴包络,莫非是藏阴血的胞宫?2012-7-1  15:08

      中医修正  回复 小龙:生命之门,总管诸经的冲任督皆根于此。越人右肾为命门的说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012-7-1  20:09)

· 神農氏   愚见:少阴是歧分两路,然而去向与土知冷暖网友所论恐怕不尽相同。2012-7-3  10:28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肺既是少阴也是太阴,肾既是太阴也是少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只要不与六节藏象整体矛盾,学术允许并欢迎百家争鸣。(2012-7-3  11:13)

· 神農氏   敝人终于赶了趟早。“每走过一段疑雾,都得克服相应的困难,都是一篇上等的博士论文——这正是历代“名医”们恐惧、回避的障碍。”说得太好了!2012-7-13  15:32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同心之言,其臭如兰。(2012-7-13  20:02)

· 拜师达道   在先生的指导下愿意重新来打基础,先生在为我们引路,怎么感恩都不为过呢,怎么能反倒向先生索要好处呢?2012-7-28  14:41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结识同志时间不短了,该办点正事了。请整理一下《素问》中的营卫记载,如何?请回答。(2012-7-29  12:03)

· 笃行   报个名,等先生分工。2012-7-28  15:44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好的,请您整理《灵枢》中的营卫记载。(2012-7-29  12:04)

· 神農氏  修正先生所倡甚当,整理经典确实是一个殊胜习惯,敝人不才,长期以来做整理工作,深感获益良多。2012-7-28  16:15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同志,请您整理一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营卫记载,如何?(2012-7-29  12:08)

· 神農氏   欣然接受,非常荣幸。敝人昨日看到先生的倡议即开始了按内难伤金之顺序进行整理,已经整理完《素问》中的营卫记载,看到先生回复前正在整理《灵枢》,既然先生今天有具体分工安排,敝人即立刻跳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整理中。2012-7-29  12:27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神农氏,难得啊。对中医如此忠心,如此用功,中医何愁不复兴?即使天灭中医,亦可祈祷天公收回成命。您可以把对内难金伤整理的结果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可以您的名字放在中医修正的博客上。正宗中医,已经在恢复中。(2012-7-29  12:40)

· 拜师达道    之前对伤寒金匮中的桂枝汤做过整理,现在回头看认识很肤浅,放博客中请先生指正,也是对在跟先生学习之前水平的一个见证,故原样放上了。2012-7-29  16:44

      中医修正  回复 拜师达道:感动您的坦诚。仲景以后,中医人对营卫理论存在着严重的曲解,在中医失误中占了不小的比重。(2012-7-30  09:20)

· 笃行   先生好,已将《灵枢》中营卫记载整理完毕,发到先生邮箱了,请先生指正。2012-7-31  18:21

      中医修正  回复 笃行:好!待敝人整汇后再放到博上,供网友进一步讨论。您的参与将在网上显示,我们对经文的整理将是完全忠诚的,不偏颇也不遗漏,让诸位看官自己判别是非。也就是说“直证真理于内伤古卷”。(2012-8-1  08:23)

· 神農氏   问好先生。末学通过按先生所倡整理典籍记载,以前想不明的地方又想清楚一点了,此番缘起于先生的倡议,十分感谢先生。已将《难经》中营卫记载整理完毕,发送到先生电邮了,请先生审阅批评。2012-8-1  11:00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太好了。在荒漠中见到人影,多么高兴啊。敝人打算整理后以大家(已经有四位网友在整理)的名义见博,供所有中医人参考,您意下如何?当然,会事先征求每位的意见。(2012-8-1  11:10)

· 神農氏   但愿经典人人看,广结法缘功弗居。敝人完全同意先生的打算。2012-8-1  11:21

      中医修正  回复 神農氏:整理后的营卫记载,还是经典原文,让人看得方便而已,注解者就不好信口开河了。或许因此还会引出认真读书的人,勇敢怀疑的人,终于接手真理的人。阿弥陀佛。(2012-8-4  10:06)

· 南山度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请问,是不是更确切的说:大多数病在太阳,首先考虑治其表,但是少数已入三阴之病则应当先治里再治表?
比如本条,下利清谷属太阴,先用四逆治其里。身疼痛属太阳,以桂枝汤救其表。

·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请问,是不是更确切的说:大多数病在太阳,首先考虑治其表,但是少数已入三阴之病则应当先治里再治表?比如本条,下利清谷属太阴,先用四逆治其里。身疼痛属太阳,以桂枝汤救其表。2013-8-11  11:31

      中医修正  回复 南山度“大多数病在太阳”的理解是正确的,治表从来是第一考虑。出现少阴太阴证,则需要详细而严格的辨析。不谈太阳病,只是手握“少阴证”秘方的人,走的决非伤寒正道。(2013-8-13  22:27)

· 路遥   本来博客已暂停,今还是有些按不住要说,看到大家都在整理伤寒金匮甚是欢喜,不知有多少中医人在临床上病人有覆杯而愈的效果,这种惊喜这种速效的兴奋你们有过多少次?如果没有,一,说明不是纯经方;(不是纯方的,当然你的煮法随自己意了)二,辩证不准;三,没有按经方的煮药法执行。为什么仲景在伤寒金匮中不厌其烦的每个方都注明煮药的方法和服法呢?值得看重。作为虔诚的仲景学子,今天,我不说出这一点,总觉得有事在藏着。
本来博客已暂停,今还是有些按不住要说,看到大家都在整理伤寒金匮甚是欢喜,不知有多少中医人在临床上病人有覆杯而愈的效果,这种惊喜这种速效的兴奋你们有过多少次?如果没有,一,说明不是纯经方;(不是纯方的,当然你的煮法随自己意了)二,辩证不准;三,没有按经方的煮药法执行。为什么仲景在伤寒金匮中不厌其烦的每个方都注明煮药的方法和服法呢?值得看重。作为虔诚的仲景学子,今天,我不说出这一点,总觉得有事在藏着。2013-9-14  10:13

      中医修正  回复 路遥:完全赞同。经方运用,应该是覆杯而愈。仲景对方药的修治,被后人忘记得太多了。(2013-9-14  10:18)

· 一招   有缘请修正先生聊聊修心,吐纳之类.2013-11-17  22:00

      中医修正  回复 一招:小公主说治愈肝癌3千万并不贵,您说这导引吐纳该值多少钱呢?今天毕竟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的。 敝人早已明言,医理要普传,导引吐纳只传有缘人。 如果您能让我相信是可传之人,一文不收。(2013-11-18  09:08)